“開始吧開始吧,要不然這都過去多久了……”有人已經不想等下去了,只想著趕緊看到結果,然後看後續的發展情況。
還有人已經開始操心這種方面的過程了︰“這登基流程……有啥?”
“肯定是要祭拜一下天地的,然後要拜一下祖宗……要拜祖宗那應該就得建廟,皇帝的那個廟叫,叫太廟!”有人仔細地想了一下,道。
“對對對,肯定得祭拜一下祖宗,祭拜一下天地的,這可是正事兒,是大事兒,不可能沒有!”
說到這個祭拜先祖和天地,不少人頓時覺得找到了自己比較了解的地方,七嘴八舌地講了起來。
要說皇帝登基的其他流程,他們也不清楚,但是這個祭拜祖宗天地,這種事情不管放在誰家都不可能少得了——就是家里面發生個什麼大事兒,都要拜一拜先祖,讓先祖知道這件事情,同樂或者庇護一下家人,更何況是當皇帝這種天大的事情?!
至于說祭拜天地,那他們這樣的普通人家確實不這麼做,也沒那個條件這麼做,但是皇帝嘛,貌似就是經常要這麼做的。
“你們說,那明玉珍稱帝以後,他國號應該是什麼?”還有人對此甚為好奇,都等不到揭曉答案就要自己提問了。
不少人搖頭,這種東西,他們怎麼能夠知道?就算是猜,那也沒個準頭,誰知道明玉珍要用什麼字眼來作為國號?
“……會不會是蜀啊?”有人道,“他不就是控制著川蜀地區嘛,這地方我听說以前就有蜀國的名號,而且大家也一直叫那邊蜀地蜀地的,要是直接把國號定為蜀,好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這個猜測確實有幾分道理,大家點頭,決定納入備選答案之中。
——沒錯,經過這麼多個故事,又從談天上看見了那麼多事情,大家在搞推測方面也越來越有章法了。
雖然不一定有多麼廣闊的思維、深厚的知識底蘊、對人性人心的敏銳把握……但至少在流程方面,百姓們真的是越來越規範完善起來。
就像是現在,已經有擇選可能性高和低的猜測,然後分開記錄的習慣了。
至于說怎麼記錄……那就看這片地區百姓們的經濟情況了。
“也可能用明……反正他就姓明不是,雖然後來還有個明朝,但我看著朝代里面重復的也不少……”另一個人也道。
這個猜測雖然感覺沒有之前那個靠譜,但也不能說沒有他的道理——但仔細盤算盤算,好像還真的沒見過用開國皇帝自己的姓氏作為國號的啊。
不然的話,那唐朝就不應該叫唐朝,而應該叫做李朝,雖然非要說的話也能這麼指代唐朝……
“我覺得其實也可以叫漢朝,反正漢人嘛,中原嘛,叫漢朝也不是不行。”
“可那陳友諒不是自己的國號就是漢嗎,算下來他那邊可以叫做陳漢……”當即有人反駁這個想法,“明玉珍不管真心假意,總歸是和陳友諒撕破臉了,而且還擺出了敵對的不死不休的架勢,他怎麼還能用陳友諒用過的國號?不嫌膈應?”
那人便搖頭︰“哎呀,你這可就說錯了!既然是漢朝,那當然是要追溯到當年漢高祖建立漢朝的那個漢朝,和陳友諒這個漢有什麼關系?”
“況且,就是因為和陳友諒勢不兩立,所以,這才更要叫做漢,這樣才能彰顯一下這邊才是正統,才是正道,而陳友諒那邊……那就是歪門邪道!”
就是因為和陳友諒敵對,反而才更要叫做漢啊!
這話說的……好似還真有幾分不知道是不是歪理的理。
不過,也有人插了一句︰“劉邦應該叫做漢高皇帝,或者漢太祖,沒有那什麼高祖的說法……”
“……”這人噎了一下,直揮手,“行了行了,不用糾正了,我知道,只不過是剛剛嘴快給說串了……又不是不知道……”
煩死了!這個時候哪壺不開提哪壺!
還有人直接拐到了另一個方向︰“既然他說要繼承徐壽輝的衣缽,那為什麼不能叫做宋呢?”
這徐壽輝的政權名號叫啥那不是說有爭議麼,雖然一直稱呼天完,但不是也說可能叫做宋麼——巧了不是,這北面就有個宋啊!
現在南邊的,也不是不能來上一個宋……
“得了吧,他們要怎麼說自己,也說自己是那什麼宋徽宗的多少多少代後人?”周圍人翻白眼。
叫做宋這本身就感覺有點重復了,同一時期已經有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韓宋,如果說天完政權真的其實也是宋的話,那就有兩個宋了,再來一個……不覺得自己好像有點沒臉?
況且,找理由……雖然舉著漢人的大旗,大家也都很高興很贊同,但是宋徽宗這個人……
說實話,有點膈應,真的。
【至正二十二年十一月,,明玉珍先舉行了祭祀山川的大典。】
【隨後,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初一——這也有人說是至正二十二年,總歸,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明玉珍帶領文武百官祭告天地,隨後即皇帝位,並且接受了皇帝的各種玉璽綬帶,正式宣告自己的身份。】
【他把國號定為大夏,年號改為天統,京城定在了重慶——這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在成都。不過總歸跑不出現在這兩個重地之一。】
【隨後,設立太廟,追封四代先祖為皇帝和皇後,享受天子規格的禮樂祭饗,還有郊社儀式。郊社儀式,其實就是祭告天地,從周朝開始,冬至在國都的南郊祭天稱郊,夏至到國都的北郊祭地稱社。】
【順帶一提,明玉珍的父母這個時候都已經過世了,全都是追尊。】
【按照現在的分析認為,大夏國國號中的這個“夏”,其應當是包含了華夏之意,也就是表示大夏國、明玉珍以驅逐蒙元、復興華夏而作為自己的使命,帶著深刻的傳統夷夏觀念。】
【在明玉珍正式稱帝後,如今位于四川的綿陽市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等地相繼主動歸降臣服,明夏政權的領土得到了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