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這種人,多多少少都還是有些忠心的部屬人馬的。
如果他投降了,他的這些部屬們怎麼安排?還讓他繼續統領,還是說干脆換個人統領,或者把這些人打散了,或者從陪你這些人里面挑出來一個統領?此外,這些人相關的身份地位、糧草錢財等要怎麼給?
這種舊部,曾經是首領的人的舊部,且首領本人還活著的舊部,就是麻煩——如果有相應的用處和價值,那自然好說,但如果沒有……
當年瓦崗寨的那些事兒,自然是一筆亂賬;但是不管李密這個做法到底高不高明,總歸他確實是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
此外,就是陳友諒此人自身方面的毛病了——尤其是他的性格。
此人性格強硬而好猜忌多疑,又脾氣火爆,還自視甚高……總之,不是什麼能夠很好地進行常規交流的人。
這種人,假使他真的投降了,那都不能不讓人心生懷疑——他怎麼會選擇投降?他怎麼可能選擇投降?他是不是有什麼其他的打算,暗中的密謀?
呃事實也證明,這種人如果真的選擇了投降,那麼就一定有他自己的計劃和打算,他很難真的對人低頭臣服,就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而且就算他沒有什麼其他打算,確實是老老實實選擇了歸降,他的脾氣也不能改變,這一來,惹出的事兒只會更多而不會變少……
這樣算下來,陳友諒投降,可絕對沒有多少好處,反而是壞處一大堆。
再說了,他干掉徐壽輝自立稱帝的事情,放在大面上,那就是不佔理,那就是會被人指責唾罵——這樣一來,也就沒了什麼直接殺死他會面臨一部分人的指責之類的名聲方面的問題了。
【但如今的局勢確實是陳友諒被困住了,而且還找不到出路。因此,時間一長,陳友諒軍中的糧草就漸漸斷絕,他不得不選擇孤注一擲、試圖突圍而出。】
【而朱元璋包圍了陳友諒這麼久,他等的就是這一刻!】
【他麾下的將領們直接從上游攔截陳友諒的船只,雙方在涇江口展開大戰,陳友諒所部沒有忘記自己的目的是突圍,因此且戰且走,但盡管如此,到了日落之時也依舊沒能真的突圍而出、擺脫朱元璋大軍的追擊。】
【而更加巧合,或者說是不巧的是,陳友諒坐在船中,一直在指揮大軍;就在某一刻,為了更好地指揮、把握局勢,他從船里面伸出了頭來,也就在同一刻,不知道從哪里射出、是誰射出的一支飛箭正直直沖著陳友諒的頭顱而來!】
【陳友諒沒有防備,飛箭速度飛快,戰場混亂一片視線不清……這支飛箭直接貫穿了陳友諒的頭顱,陳友諒當場身亡。】
【陳友諒大軍本就已經屬于是強弩之末,到了邊緣,只是因為陳友諒本人還活著、還在指揮,所以才能繼續撐住;而陳友諒這麼一死,他的大軍瞬間就土崩瓦解。】
【陳友諒的長子、他立下的太子陳善兒被朱元璋所部俘虜,陳友諒的太尉張定邊趁著夜色保護著陳友諒的次子陳理,載上了陳友諒的尸體,一路逃回武昌。】
“嘶——”看見陳友諒就那麼被一支飛箭貫穿頭顱,許多人當即倒吸一口涼氣,大人們直接捂住了小孩子的眼楮。
……雖然這麼做好像也稍微有點多余?畢竟之前那麼多戰亂的場景,小孩子們看的可一點都不少。
不過,陳友諒之死的這一幕太過生動也太過猙獰了,那畫面中就是正正地對著陳友諒的臉……還是捂住眼楮吧,雖然知道小孩子們也看見不少東西了,但是總還是覺得這一幕好像不太好,能不讓孩子看見就還是不要看見的好。
在倒吸涼氣的聲音過後,大家才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這,這也太巧了,那陳友諒也就是剛剛伸出頭來,然後那支飛箭就到了他的腦袋上了……”一個人唏噓感慨道。
“就是就是,我還沒見過這麼巧的事情呢……這,這簡直就是上蒼要收了陳友諒的命,不給他一點活路,也不願意多留他哪怕一刻啊!”另一個人也道。
這一支飛箭,實在是再巧合不過了。
陳友諒之前其實沒有把腦袋伸出去過,一直都在船艙里面安安全全的,畢竟,戰場上流矢不長眼,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從哪里冒出來一支箭,然後正正巧巧對著你呢?
因此,陳友諒確實是沒有冒過頭的,所以,這也就談不上什麼有人一直試圖瞄準陳友諒的腦袋想要射中他。
他都不冒頭,哪兒來的一直瞄準?
至于說是有人在他冒頭的那一刻射出了這一支箭……也說不過去。
因為時間太短了。
從陳友諒伸出頭來,到他被飛箭射中,幾乎就是轉瞬之間的事情。
再是什麼射箭高手,那也需要那麼一星半點的時間來瞄準吧??這要瞄準一下,那這支飛箭就不可能這麼快地射過來,在轉瞬之間,讓陳友諒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直接貫穿了他的頭顱。
而只要陳友諒從他探頭出來、到有飛箭射過來的時間間隔稍微長一點,那麼陳友諒就有可能有所防備,也有可能會帶上了頭盔,還有可能就已經縮回了船艙。
所以,這應該不是有人提前瞄準的,也不可能有人提前預料到陳友諒要把頭探出來……
就是這麼的巧合,就是天命如此!
戰場上那麼多飛箭亂飛,有多少能夠射中人的都不好說,可偏偏,就是有這麼一支箭,就是有這麼準確這麼快速地,命中了陳友諒的頭顱!
況且還有一點,往常,陳友諒要是在這種戰場上現身或者冒頭的話,也都會帶著頭盔保護腦袋,可偏偏就這麼一次,他就沒有戴頭盔!
這幾點加在一起,那真的是巧合到了極致,更似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