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第886章 萬歷十五年 9 辭職潮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光頭李三 本章︰第886章 萬歷十五年 9 辭職潮

    乾清宮內,朱翊鈞那句帶著不容置疑笑意的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階下群臣心中激起了千層浪。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

    申時行臉上恭謹的笑容僵了僵,心中瞬間萬馬奔騰,參與感……

    陛下啊陛下,下面的人為了這名冊,為了這調度,已經累成了什麼樣,各級官府,從督撫到里甲,這幾個月簡直是腳不沾地、案牘勞形,多少人熬得兩眼通紅、跟拉磨的牛馬一般連軸轉,這還不算參與感……

    階下的六部九卿們,更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充滿了無聲的交流。

    朱翊鈞目光如電,精準地鎖定了戶部尚書張學顏。

    “張卿,” 朱翊鈞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催促︰“你管著錢袋子,表個態吧。”

    張學顏心中苦澀,知道這“賢臣”的帽子戴上了,就摘不下來了。

    他深吸一口氣,出列躬身︰“陛下聖心體恤萬民,臣等感佩莫名!為國分憂,乃臣子本分!戶部……戶部願出太倉銀兩,補足所需缺口!絕不讓陛下的仁政,讓地方官府為難!”

    “好!張卿深明大義!實乃股肱之臣!”說著, 他環視一周,“諸卿皆當如是!”

    群臣只能再次躬身︰“臣等謹遵聖諭。”

    “布匹、銀幣,加緊督造便是,總歸是死物,跑不了。可這肉食……不到三個月,如何籌措?如何保鮮?如何運到每個老人手中?申愛卿,你們內閣現在是什麼章程……” 他目光投向申時行。

    申時行早已和閣臣們議過無數次這個難題,此刻胸有成竹,立刻奏道︰“回陛下,肉食轉運,損耗巨大,且易生腐敗,更易滋生沿途盤剝克扣之弊!臣等以為,當因地施策,化繁為簡!”

    “講!”

    “兩京之地,物資豐沛,交通便利。著光祿寺並順天府、應天府衙門,就地采買、屠宰、分割、冰鎮,務必于中秋前數日,將足額新鮮肉食分發至城郊及京畿各縣,由縣衙會同里甲即時發放。”

    “其余各省府州縣,路途遙遠,轉運艱難,且各地物產不均。為防勞民傷財、肉腐于途,更防胥吏借機盤剝……內閣拿出的章程是,肉食一項,就地折銀發放……”

    “按旨意規定,七十以上者折銀三錢,六十五以上者折銀兩錢,此銀與恩養銀幣一同發放當地官府,由當地官府在當地組織采買,如此,既可免轉運之耗,又可活地方之市,更可杜中途之弊……”

    朱翊鈞听著,手指在御案上輕輕敲擊。

    這方案顯然經過深思熟慮,最大程度規避了最棘手的物流和腐敗問題,將壓力分散到地方市場,這已是此時相對最可行的辦法。

    “嗯……” 朱翊鈞沉吟片刻,最終拍板,“申閣老所慮周全,此法甚善!就依此辦理……”

    “臣等遵旨!” 申時行等人松了口氣,最難啃的肉食骨頭,總算有了個交代。

    剛剛說的時候,申時行還有些沒底氣呢。

    朱翊鈞站起身來︰“諸卿!萬事俱備!那就……開始吧!讓天下人看看,我大明朝的官員,是如何為君分憂,為民謀福的,我們大明朝的官員再也不玩嘴了,朕與諸卿,共襄此曠古未有之盛舉……”

    群臣山呼萬歲……

    旨意如同最後的發令槍響,整個大明帝國的官僚機器,被這“曠古盛舉”強行推入了最高速、也是最痛苦的運轉檔位……

    雖然上面考慮的面面俱到,把地方官府最難解決的問題解決了。

    但下面的官員還是感覺到了痛苦。

    他們是當老爺的。

    可不是當賬房的。

    在諸多的基層官員中,此時存在著一小部分崩潰邊緣的“老實人”,他們或許精通八股,熟悉律例,但面對如此龐大、瑣碎、時限緊迫且動輒掉腦袋的“恩養工程”,他們徹底懵了,根本不知道活怎麼干的,名單的核算全靠小吏師爺。

    某西北貧瘠小縣的知縣,看著吏房呈上來的、密密麻麻需要核對的數千人名冊,再想想即將到來的肉食采買,雖已折銀,但監督發放和布匹實物仍是重擔,只覺得眼前發黑。

    他枯坐半夜,最終提筆寫下了辭呈,字跡潦草,充滿了絕望︰“……才疏學淺,不堪重任,恐誤國恩,懇請骸骨歸鄉……”

    這樣的辭呈,在萬歷十五年的夏天,如同雪片般飛向吏部,數量比往年激增了三成不止。

    而吏部給的回應是,恩養政策結束後,再批辭呈。

    當然,在這項政策中,也涌出了不少,精明強干、熟悉庶務的地方官,此刻卻展現出了驚人的組織協調能力。

    他們將任務層層分解,利用成熟的保甲和行會體系,高效地組織清點。

    他們甚至能從中樞的嚴令和地方的實際中找到平衡點,既完成了任務,又盡量安撫了衙門的胥吏和衙役。

    這類官員才是朱翊鈞想要的帝國機器快速轉動的關鍵齒輪,他們的名字也被錦衣衛暗中記下,作為將來“量才擢用”的對象……

    在朱翊鈞主導的恩養政策下,一個屬于師爺,幕僚、胥吏的“黃金時代”到來了。

    而在名單定下後的兩個月內,最大的工作就是發放了。

    銀幣的鑄造從萬歷十四年的年初就已經開始。

    而松江布此時已有了不小的產能,在六月份的時候,就已經超額交付給了,順天府,應天府。

    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運輸,發放。

    發放環節?

    經手不窮!

    過一道手,刮一層油。

    發銀錢時摸走一個銀幣,發布匹時暗中剪下一尺半尺,是心照不宣的“規矩”嗎?

    是。

    這一點再過五百年,也杜絕不了。

    但朱翊鈞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下面的百姓也真正的收到了實惠。

    大明朝算上天子出的,戶部出的,超兩百萬十萬兩銀子,若是有一百八十萬兩,能夠用在百姓的身上,朱翊鈞都已經覺得值了……

    當然,後續的排查,跟蹤還是要有的。

    此時的大明朝雖然做不到每年都給老百姓發一次福利,但五年一次,咬咬牙,還是能做到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886章 萬歷十五年 9 辭職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第886章 萬歷十五年 9 辭職潮並對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