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的六月,朝鮮半島的暑氣夾雜著海風的咸濕,距離李成梁那場震撼朝鮮朝堂的“三軍部署”已過去近三年。
這三年來,朝鮮王國的筋骨仿佛被一只無形的巨手強行拉伸、重塑,痛楚與變化同樣深刻……
朝鮮國王李虅也開始了擺爛,成為了李成梁的提線木偶……
李成梁的整軍絕非簡單的裁汰與重組。
他深知朝鮮舊軍的積弊在于士兵毫無歸屬感,形同大明朝的佃農,甚至不如,底層士兵幾乎沒有一丁點的社會地位。
為將這支“新軍”牢牢抓在手中,打造成真正的戰爭機器,同時作為控制朝鮮的鎖鏈,他推行了一套融合明軍衛所制與私兵色彩的獨特制度,
第一個就是軍籍特權法……
凡入“漢陽”、“忠尚”、“慶釜”三軍正兵軍籍者,其本人及直系親屬若在地方犯有非謀逆、殺人之罪,地方官府無權直接拘捕、審判!必須移交所在軍鎮訓導營,會同朝鮮三軍軍法司審理……
第二個就是厚餉養兵,糧餉標準參按照此時大明遼東邊軍精銳,餉銀按時足額發放,由李成梁私下的三軍軍需官直接監督到士兵手中,在正軍中呆了三年多的的普通士兵,在朝鮮社會已屬“中產”。
訓練強度極大,專精火器、戰陣配合築壘。
每日操練之余,所有士兵必須參加一個時辰的“漢話課”!
教授簡單漢語口令、軍令及“忠義”故事……
忠于大明皇帝和總督李公爺,而不知上面還有國王。
這支軍隊被打磨得令行禁止,只知有李帥,不知有朝鮮王……
實際上,事情就是這樣干的。
底層的朝鮮士兵,軍官對于李成梁,那是極其崇拜。
言道︰李帥來,餉銀揣,頓頓白米配醬菜,腰桿直得像槍桿,思密達……
效果是震撼的。
三年多的時間,朝鮮籍的士兵就像是脫胎換骨一般。
軍營中充斥著遼東口音的喝令和朝鮮口音生硬但準確的漢語回應。
士兵們眼神銳利,行動迅捷,隊列整齊劃一,號令如山。
當然這支軍隊,在面臨從倭島敗退的倭寇時候,還是有著相當強大的戰斗力。
數年間,在沿海剿滅了超過千名的倭寇,當然,也有戰死的士兵,其後續的撫恤,也是走的內部通道。
也可以說,此時朝鮮國內的倭患都不算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成了李成梁培養起來的新軍。
朝鮮國王李虅知道自己多少有些玩砸了,他原本想著靠天朝上國來避免日後倭國的滅國之禍,想著驅狼吞虎,可沒想到迎過來的卻是吃人的老虎……
不過,他不承認,他做錯了。
天朝上國是不會影響他統治的,現在朝鮮兩班官員,宗室勛貴是最大的受害者。
官員勛貴們田莊產業被不斷攤派、征用,不僅在經濟上被盤剝,在地方上的傳統權威,也日益受到這些“李帥爪牙”的挑戰和蔑視……
可自己的統治根基只不過從這些勛貴官員身上,轉移到了大明身上,沒有多大問題的。
直到現在,李虅都不認為,地大物博,他們十分尊敬的天朝上國會有朝一日,納了他的國土。
至于日積月累的欠款,那也只是天朝上國支援外藩罷了。
漢陽城內,暑氣蒸騰,連那王京宮闕的金瓦都仿佛被曬得發軟。
蟬鳴撕扯著粘稠的空氣,街道上行人寥寥,只有持戟的朝鮮王城衛兵盔甲反著刺眼的白光,無精打采地杵在各自的哨位上。
寧國公府邸——這座被李成梁佔據、遠超朝鮮親王規制的府邸,卻籠罩在一片威嚴的肅殺之中……
府邸深處,書房內倒是清涼不少。
巨大的冰塊在角落銅盆里緩慢融化,散發著絲絲寒意。
李成梁只著一件單薄的雲錦直裰,大馬金刀地坐在一張鋪著虎皮的寬大交椅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堅硬的紫檀扶手,發出篤篤的悶響。
在他面前不遠處的牆上懸掛著大幅的朝鮮輿圖,三軍駐地“漢陽”、“忠尚”、“慶釜”下屬的各個駐地被朱砂筆圈得格外醒目。
下首,他的心腹幕僚兼“三軍”總訓導,漢陽軍副將秦得倚,正躬身匯報著剛結束的“忠尚”、“慶釜”兩軍月度合操情況。
秦得倚原本就是遼東猛將,如今是李成梁掌控朝鮮新軍的核心人物之一。
“……國公爺,兩軍步騎火器協同演練,較上月又有精進。尤其是號令響應,九成七的軍卒能听懂並即刻執行漢語旗鼓號令,余下者亦能在隊官呵斥後跟上……“
”‘忠義課’每日不輟,那些個‘岳武穆精忠報國’、‘戚南塘平倭’的故事,底下人听得眼珠子都發亮……”
“卑職敢打包票,如今這兩軍之中,‘忠義’二字,只知系于大明皇帝陛下與國公爺一身,朝鮮二字……嘿嘿,不過是個地名罷了。” 秦得倚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帶著遼東人特有的干脆利落。
李成梁臉上沒什麼表情,只是微微頷首,目光依舊停留在輿圖上︰“嗯。漢陽軍呢?上月操演我親自看過,尚可。這個月懈怠沒?”
“回國公爺,絕無懈怠!”秦得倚趕忙答復道。
“您上月巡視後的訓示,卑職一字不落傳達到了各營。這月漢陽軍的築壘、火器速射兩項考評,拔了頭籌。那些朝鮮崽子們現在都憋著股勁兒,就等著您月底去校閱呢……”
“說句實在話,如今這三軍精氣神,拉到遼東去,也是能打硬仗的!”
坐在主位上的李成梁,臉色沒有絲毫波動。
“這是應該的。”
“本帥給他們吃的,給他們喝的,讓他們能夠體面的活著,惜命,不肯拼怎麼行呢。”
“要沒有咱們大明朝的幫助,與天子的聖明,就靠著朝鮮這彈丸小地,一幫庸人,他們也配擁有這樣的鐵軍。”
現在的李成梁較之在遼東的時候更狂妄了些。
不過,這個時候的李成梁確實有狂妄的資本,在朝鮮的地位已無可動搖。
朝鮮的國策、官員的任免、甚至跟天子的奏疏中,王位的繼承……未來還有什麼事能繞開這位名副其實的“朝鮮太上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