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黑馬速檀听完毛拉的話後,愣了一下。
他環顧一周,發現自己的大哥,以及諸多的領主,貴族,都有些蠢蠢欲動的感覺。
“聖戰?”
“尊敬的毛拉,聖戰的意志固然重要。但是,錢糧呢?兵員呢?”
“給我們的奴隸發放武器,我怕他們的刀會砍向我們。”
“諸位別忘了,我們的西邊,波斯薩法維王朝的軍隊還在虎視眈眈!他們在呼羅珊、在費爾干納盆地,與我們爭奪商路,爭奪土地,沖突不斷……”
“為了防備波斯,我們在西線已經投入了近兩萬精銳……”
“如果我們從西線抽調兵力去對付明朝,波斯人必定趁虛而入!屆時我們腹背受敵,汗國危矣!可若是不理會東邊,明朝人嘗到了甜頭,難保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苦峪城!甚至…直接威脅葉爾羌!”
“所以,我們應該選擇一方,停止戰爭。”
麻黑馬速檀這番話讓殿內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東西兩線同時面對兩個強大的敵人,這是葉爾羌汗國難以承受之重。
主戰派將領們握緊了拳頭,卻一時語塞。
主和派則滿臉憂色。
跟波斯人的戰爭,那是長期的,是宿敵。
但大明朝現在西進的國策,現在是越發的明顯了,雖然麻黑馬速檀說的選擇一方,停止戰爭,但……
選擇權並不在他們的手中。
“求和?向明朝人低頭?絕不可能!苦峪城的血債必須償還!我葉爾羌汗國絕不向如此殘暴的敵人屈服……”
“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穩住波斯,讓我們能騰出手來,專心對付東邊的漢人……“
“漢人們勞師遠征,補給線漫長,未必能持久。只要我們能集中力量,在哈密附近給予其重創,或許能迫使他們退回嘉峪關…”
這個提議立刻引起了爭論。
“與異端的波斯人,什葉派薩法維王朝媾和?這…”
“暫時的權宜之計也未嘗不可…”
“波斯人會獅子大開口!”
“總比亡國強……”
拉希德汗王煩躁地揮揮手,打斷了爭論。
他走到巨大的西域地圖前,目光在東邊的“哈密”、“苦峪城”和西邊與波斯接壤的漫長邊境線上來回掃視……
西域的統治者,貴族都是蒙古血統,不過,他們與現在草原上的那幫窮親戚幾乎不走動,想要去跟蒙古部落聯合搞事情,都沒有由頭。
更何況,此時的草原上,蒙古的幾個稍稍有些勢力的部落,還在爭奪著土默特部,察哈爾部留下來的肥美的牧場……
雖然,明軍一直在挑釁。
但下層統治不穩定的葉兒羌汗國只能,通過不斷地升復仇的旗幟,一次次擴大御前會議的規模,來應對明軍的西進之策。
別看會議上面,將領,領主,貴族,宗教領袖們,各個義憤填膺,但說白了,讓他們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他們都會縮到後面去。
要是大汗本家族出兵死磕,如果說他們損失過重的話,明軍還沒有打過來呢,他們就已經保不住祖上留下的基業了。
……………………
時值仲春,北方的寒意已然褪盡,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陽光慷慨地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碎金點點。
正是出海的好時節。
天津衛的碼頭上,此刻旌旗招展,冠蓋雲集,人聲鼎沸,遠非平日可比。
一面面象征大明威儀的日月旗在海風中獵獵作響。
碼頭被兵丁肅清了航道,戒嚴區域外,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踮著腳尖,伸長了脖子,瞧著那幫官老爺們。
碼頭上停靠著四艘戰船。
為首一艘,正是禮部尚書、持節使臣張四維的座艦。
此艦乃特選的大型福船改造,船身修長堅固,漆成莊重的玄黑色,船舷和艉樓雕飾著精美的祥雲瑞獸紋樣,船頭高懸一面巨大的明黃旗幟,上書一個醒目的“節”字。
其後三艘,體型稍遜但更為精悍,皆是水師精銳的戰船,船體刷著深藍或赭石色的防蛀漆,炮窗緊閉,甲板上水兵肅立,刀槍如林,透著一股肅殺之氣。
碼頭上臨時搭建的送行彩棚下,身著各色官袍的京官和地方大員濟濟一堂。
有內閣派來的代表,有六部的侍郎、郎中,有都察院的御史,更有許多聞訊告假自發前來的西北、山西籍官員。
人人臉上表情各異,或肅穆,或憂慮,或羨慕,低聲的交談匯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
在這群顯貴之中,一位身著緋紅蟒袍、面容白淨無須的中年宦官,顯得尤為突出。
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的陳矩,奉天子之命,代表皇帝和宮廷,親自前來為張四維送行。
他站在人群最前方,氣度沉凝,目光平靜地注視著海面那艘懸掛著“節”字旗的主艦。
不多時,一陣輕微的騷動從碼頭入口傳來。
只見張四維身著嶄新的正一品仙鶴補服,頭戴梁冠,手持一柄象征著使節身份的玉柄麈尾,在兒子張丁征及幾名禮部屬官的陪同下,步履沉穩地走向彩棚。
張丁征今日也換上了一身得體的官服,緊跟在父親身後……
張四維的出現,讓彩棚下的嘈雜瞬間安靜下來。
他清 的面容在春日陽光下顯得格外肅穆,眼神深邃,看不出太多波瀾。
陳矩率先迎了上去,微微躬身,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四周︰“張大人,一路辛苦。陛下心系老大人安危與國事,特命奴婢前來,代陛下為大人壯行。”
張四維停下腳步,面向陳矩,亦是鄭重地躬身還禮︰“有勞陳公公。請公公回稟陛,老臣張四維,感念天恩浩蕩,定當持王節,宣明威,此行雖遠,此心赤誠,可昭日月!”
這就要出發了。
調子肯定要高一些。
陳矩臉上露出一絲恰到好處的贊許笑意,上前一步,低聲道︰“大人忠勇,陛下深知。陛下讓奴婢轉告大人︰‘萬里波濤,安危系于一身。卿當善自珍重,朕與大明,靜候佳音。’”
張四維聞言深深一躬︰“臣,謹記聖訓,唯有此身,此心,報效朝廷……”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送行的眾官員,朗聲道︰“諸位同僚,多謝相送!張四維去矣!願諸公在京,各安職守,共扶社稷!”
“恭送張大人!”
“閣老珍重!”
“一路順風!”
時辰已到。
禮部的贊禮官高唱︰“吉時已到……請使臣登船……”
……………………
昨天有點事情,喝了些酒,沒有辦法更新了,不過老李記著呢,下周周二周三,會更新個六七張,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