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山,萬壽宮,御花園,一處小閣樓里。
閣樓中間,老辣穩重的盧若騰,也不敢再扯淡了,恭恭敬敬的,對著朱皇帝回道︰
“回稟陛下”
“關于福建鄭氏的情況”
“剛才,老臣就說了”
“臣等幾個,從江浙南下的人,並非是核心機要人員”
“大部分的情報資料,都是通過觀察,打听,商討出來的結果”
、、、
是的,為了避免誤導朱皇帝,或是免得被猜忌,他還是要事先說清楚。
他們江浙人,在福建並不受重用,不是核心成員,跟延平王有間隙,朱皇帝不要誤會。
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都在佐證一個事實。
眼前的朱皇帝,是十分的忌憚鄭氏集團,甚至是有點敵視。
江南人,好不容易混進了朝廷,聰明的盧老頭,肯定要撇清關系的。
“福建鄭氏”
“他們的體系,主要有幾部分組成”
“核心軍隊,文官系統,錢糧稅收,海貿收入等等”
醞釀了一會的盧老頭,看著背著身的朱皇帝,也就是不再拖拉了,開始正式匯報。
反正,大江南的事情,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已經扯淡完了。
至于福建鄭氏海盜集團,如實匯報即可。
這玩意,他也不敢摻水,也沒必要隱瞞,畢竟朝廷有錦衣衛,專職刺探情報的。
“首先,是軍隊方面”
“這個數據,是一直在變化的,沒有一個定數”
“也是老臣幾個,慢慢摸索出來的”
“軍力巔峰的時候,應該是前年,也就是北伐之前”
“全軍上下,所有的精兵,有50多個兵鎮,大概在8萬左右”
“精銳陸軍,包括鐵人軍6千,盾牌兵8千,火槍兵3千,總數不會超過2萬”
“其他的,就是水師了,也可以叫水路兩用兵,能水戰,也能登陸作戰”
“但其陸上的戰斗力,肯定不如前面的精銳陸軍”
“當然了,鄭氏的總兵力,遠不止這些”
“水師,就還有大量的炮手,船夫,水手,丁壯,招募的扈從,雇佣兵等等”
“據老臣估算,前年的時候,也就是巔峰時期”
“鄭氏的總兵力,應該是超過15萬的,甚至有17萬大軍”
“去年,北伐的時候”
“鄭氏的船隊規模,就達到了5千余艘,戰船戰艦3千艘,運輸船隊2千余艘”
“同樣,大軍的總規模,也達到了近15萬”
“包括軍隊10萬左右,精銳5萬,其他的都是後勤,將士們的家眷”
“留守金夏兩島的軍隊,也有不少,大概在四五萬,大小戰船上千,用于防備韃子偷襲”
、、、
頭發須白的盧老頭,說起鄭氏的軍事,那是一個流利,侃侃而談啊。
沒錯的,崇禎朝的時候,他就是兵部郎中,後面干了隆武朝的兵部尚書。
對于鄭氏的軍隊,船隊艦隊,軍隊戰斗力,肯定是優先研究的,且研究的比較透徹。
之前,說那麼多,其實都是謙虛之言。
畢竟,當初的隆武王朝,朝廷的大軍閥,就是鄭氏集團。
身為兵部尚書的盧老頭,干了一輩子的兵部,怎麼可能不清楚啊。
同時,他也根據去年的北伐之戰,再一次的印證,自己對鄭氏實力的猜測。
巔峰時期,就是北伐之前,總兵力15萬左右,精銳8萬左右,其他的,都是亂七八糟的雜牌軍。
同樣,真正的陸戰精銳,也不多,僅僅2萬左右,其他的都是水陸兩棲兵。
戰船呢,那就多了,參與北伐的,留守廈門的,負責貿易的,加起來肯定超過5千了。
同樣,運輸船隊,運兵船,補給船,探哨船,加起來的話,也是差不多數量。
所有的船只,大大小小,戰船運輸船,可能要達到上萬艘。
“北伐大戰”
“主要的戰役,是鎮江之戰,南京之戰,兩次崇明島之戰”
“三敗一勝,其他的邊邊角角,聊勝于無”
“所以說,這一場北伐之戰,鄭氏傷亡不小,算是傷筋動骨的”
“尤其是南京之戰,真正的陸軍精銳,甚至是傷亡過半”
“九個大將,甘輝、萬禮、林勝、陳魁、張英、藍衍,副將魏標、樸世用、洪復”
“要麼陣亡,要麼被俘,延平王身邊的,戶官潘庚鐘,儀衛吳賜,也力戰身亡”
“鐵人軍,傷亡過半,經過半年多的修養,也就回到戰前的一半,僅有3千人”
“總的來說,北伐過後,現在鄭氏的實力,已大不如前了”
“主力大軍,也就是常備軍吧,大概在5萬左右”
“其中,陸軍不會超過1.2萬,其他的都是水師,水陸兩用兵,3萬左右”
“這也是為何,福建的清軍,膽敢進犯金夏兩島,最大的依仗和自信”
“當然了”
“這要是決戰,爆兵的話”
“他們的水手,扈從,丁壯,全部投入戰斗,也許有10萬,甚至12萬的大軍”
、、、
里啪啦的一大堆,盧老頭把自己知道的,能想到的,統統倒給了朱皇帝。
是的,去年的北伐之戰,江南的義軍,包括南下鄭氏的魯王舊部,也都參與了不少。
所以說,盧老頭對鄭氏的兵力變化,掌握的比較清楚。
甚至具體到每個大將,陣亡被俘的將軍,精銳的鐵人軍,更是了如指掌。
一次南京之戰,兩次崇明島之戰,都是大敗特輸。
更嚴重的事情,就是陸軍了,一戰被干掉了一大半。
同樣,這也是暴露了鄭氏的真實實力,讓滿清韃子,窺探出鄭氏的弱點,戰斗力不行。
南京之戰時,里面的清軍,最初只有兩三萬人。
外面的鄭軍,有十幾萬人,圍困了一個多月,硬是不敢攻城。
更夸張的事情,鄭氏的水師,竟然有人在長江邊上,打魚曬網,悠哉的不得了。
一句話,鄭氏的軍隊,戰斗力拉胯。
傷亡的軍隊,應該在3萬左右,剩下的精銳,也就5萬左右了。
“還有一點”
“就是水師,這是鄭氏的看家本領”
“福建的清軍,精兵也有5萬左右”
“同樣,他們也是一直在籌備,準備了至少半年時間”
“沿海的福州,漳州,泉州,興化府,都在拼命趕造戰船,運兵船”
“因為,他們知道,在水師方面,跟鄭氏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小”
“北伐之戰,鄭氏的水師,應該損失了,至少上千艘的戰船,運兵船,火船,探哨船更多”
“但是,他們的水師,是不會缺人的”
“他們的海上貿易船隊,有充足的炮手,水手和雇佣兵”
“只要給糧餉,那就是兵力,戰斗力也不錯,很難潰散”
去年的北伐之戰,8月底結束。
9月底的時候,鄭成功就帶著主力,回到了自己的老巢廈門。
10月的時候,韃子的安南將軍達素,就從浙江邊界,帶兵進入了福州。
于是,信心十足的福建清軍,達素和李率泰,就開始籌備進攻廈門,機不可失啊。
但是,現在都2月底了,經過了4個月準備,韃子還是沒有進攻廈門。
沒錯的,他們的戰船,應該還是不足,還在玩命打造,也在等江浙的水師援兵。
去年的北伐之戰,鄭氏的失敗,都是在岸上。
即便是崇明島之戰,也是登陸以後,被梁化風和劉芳名打敗的。
所以說,鄭氏的水師,並沒有真正的失敗,實力差距太大了。
更何況,北伐之戰,鄭氏的戰艦船隊,並不是所有的實力,留守和外面的貿易船隊,還有不少。
所以說,鄭氏的水師力量,血量很厚,即便有損失,回血的速度,也不是滿清,可以比擬的。
“同樣,鄭氏那邊,也有不少造船廠”
“廈門的大型造船廠,年產量上百艘,都是大中型的戰船戰艦”
“1千料,2千料,3千料的 船,甚至是4千料的主力戰艦,大𦴣洁@ br />
“金門那邊,也有造船廠,但主要都是商船,運輸船,產量非常可觀”
“再有,就是閩浙之間的海域海島”
“也有不少的,中小型船廠,用于維修戰艦商船,營造大量的中小戰艦”
“所以說,水師戰艦,就是鄭氏的底氣所在”
“同樣,這也是滿清韃子,最忌憚的地方,投鼠忌器,想打又遲遲不敢動手,玩命造船”
說到這里,盧老頭就暫時停了下來,看了看背身遠眺的朱皇帝,靜待咨詢問話。
是的,他已經說了不少了,且說的非常詳細。
軍隊的構成,人數,兵種,戰船戰艦,運輸船,運兵船等等,甚至是造船廠,都說了不少。
關于這些資料,盧老頭相信,朱皇帝的身邊,應該沒有人,比他更懂行了。
即便是錦衣衛,沒有專業的人才,足夠多的閱歷,也是很難得出,如此詳細的情報。
“嗯”
“盧尚書,說的好”
“辛苦了,說的如此詳細,朕算是開了眼界”
發現後面沒有聲音了,仔細聆听的朱皇帝,才緩緩回過頭,點頭夸贊了幾句。
隨後,又慢慢的轉回去,看著湖中的美景,喃喃自語道︰
“想不到啊”
“鄭氏的真實實力,還是不錯的”
“陸軍是不行,軍隊有限,戰斗力也一般”
“但是,他媽的水師,確實是強悍啊”
“這就難怪了”
“後世的鄭氏,敢去攻打蛙島,干死荷蘭鬼畜”
“當真是,沒的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啊”
“看來啊”
“大明的水師海軍,任重道遠,道阻且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