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蕭何點頭。
兩人年紀相仿,又同是孤身遠赴異國的少年人,幾句話間便覺投契。
趁排隊等候,兩人便攀談起來。
蕭何談及一路艱辛與見聞,語氣沉郁“甘兄,何一路自楚入魏,再經韓地,所見觸目驚心。
魏國大梁城外,沃野千里竟成荒地,餓殍偶現無人收埋;
韓國新鄭街頭,權貴駿馬輕裘,招搖過市,而市井小民面有菜色,雙目無神,恍如行尸。
賦稅如虎,戰亂如刀,黎庶命如草芥。”
甘羅听得專注,眼中閃過同情與思索的光芒
“蕭兄所歷,令人扼腕。羅曾隨家父入齊,亦見君權旁落,卿大夫爭權奪利,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六國沉痾,積重難返啊。”
聞言,蕭何話鋒一轉,眼中流露出震撼與神往“然則,一踏入秦地,景象迥異。道路寬闊平整,驛站高效有序;
田間農人雖辛勞,卻面有喜色,因其知勤耕必有厚賞;
官吏職司分明,督促耕種,少有苛虐;里巷孩童誦讀,秩序井然
此間種種,竟與去年吾在百家大會所聞秦國景象,嚴絲合縫。法令森嚴,卻導人向善,強本抑末,竟能使民安其業,吏盡其責。
此等治世氣象,何前所未見。”
蕭何的語氣中,充滿感慨與認同。
聞听此言,甘羅眼中精光一閃,擊掌贊道“妙哉!蕭兄洞察入微,羅亦聞名秦法之效,今日听蕭兄一席話,更知其絕非虛言。
秦法之精髓,在‘明法度,定律令’,使民知可為與不可為,賞罰嚴明,方能上下同欲,國力日強。
蕭兄之所見,正是此理具象!”
甘羅對蕭何的觀察與見解,流露出由衷的贊揚。
蕭何于交談中得知,甘羅亦是慕秦之名而來,欲于咸陽一展抱負。
兩人隨著人流緩緩向前,輪到蕭何時,他恭敬地將那份普通的路引文書遞交給守關校尉。
那校尉接過,仔細查驗,當目光掃過“蕭何”二字時,校尉握著路引文書的手指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但面上依舊沉穩,不動聲色。
他記得清楚,之前曾收到咸陽左庶長親自傳來的書信,命其留意一個名叫“蕭何”、持普通路引自楚國來的少年郎,一旦抵達,只需正常放行,勿需特殊接待,亦勿需聲張,只需記下其抵達時日即可。
眼前這位褐衣草履、面帶風霜卻眼神清亮的少年,可不正是此人!
校尉心中了然,面上依舊是一副公事公辦的嚴肅,仔細核對印信無誤後,聲音依舊平淡,卻少了分審視的冷硬“路引無誤,準予通關。秦國律法森嚴,入我秦境,當遵秦法,好自為之。”
他揮了揮手“下一個!”
隨後校尉便將路引文書遞還,再無多余言語。
蕭何怔了一下,隨即一股巨大的釋然和難以言喻的激動涌上心頭。
過關了!且如此順利!
他甚至做好了被刁難盤查、滯留關外的準備。
他並未期待任何特殊待遇,能被順利放行,對他而言已是莫大的幸運。
“謝將軍。”
蕭何深深一揖,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隨後接過路引,收起,默默退至一旁等候甘羅。
緊隨其後的甘羅,遞上自己的路引文書,他的路引質地明顯更好,上面還加蓋著特別的印信,除此之外,還有一份特殊的薦書。
校尉一看薦書落款,乃是相邦呂不韋府中的一位重要家臣,神情立刻更為鄭重“甘羅?”
“正是小子。”甘羅從容應答,氣度自若。
“請稍候。”
校尉立刻轉身喚來一名軍士,低聲吩咐幾句。
不多時,一輛由兩匹健馬牽引、帶有遮棚的輕便馬車便駛至關門前。
校尉對甘羅的態度,此時也變得熱情起來“奉秦相邦府之命,早已在此恭候大駕。路途遙遠顛簸,特備此車,還請義士上車歇息,直抵咸陽。”
原來呂不韋求才若渴,對這少年神童,早已做了周到安排,快馬傳令關照。
這一幕落在蕭何眼中,他平靜地看著,心中不起絲毫波瀾,更無半分嫉妒不忿。
他深知人各有際遇,甘羅有此待遇,或因才華蓋世,或因家世淵源。
“吾憑己之力,得窺秦法之實,行此千里路,見聞已足慰平生,特權非吾所求。”
蕭何低聲呢喃著,他只覺得能憑借自己的雙腿和那份普通的路引安然踏入秦國地界,已是莫大機緣。
特權于他,並非所求。
他安然立于道旁,靜靜等待,與甘羅告別。
然而,甘羅卻並未立刻登車。
他看了看那輛舒適講究的馬車,又轉頭看了看身旁剛剛結識、雖衣著樸素卻氣度沉靜的蕭何,略一沉吟。
片刻之後,甘羅忽然展顏一笑,對著校尉鄭重拱手道“多謝校尉盛情與相邦美意!然蕭兄欲徒步領略關中風貌,體察民生細微,其志可嘉。
羅心向往之,願舍棄車馬,與蕭兄結伴同行,一路亦可請教關中之事。
這馬車,暫且不用也罷。”
校尉聞言,明顯一愣,顯然未曾料到甘羅會做此選擇。
“這路途頗遠”
而甘羅的笑容,自信而灑脫,回應道“無妨,小子雖年幼,腳力尚健。正好借此機會,腳踏實地,親身體悟這‘耕戰之國’的風土人情。有蕭兄為伴,縱使千里,亦不覺苦。”
校尉見他心意已決,不再勉強“既如此,義士請便。願二位一路順風!”
甘羅轉向蕭何,笑容真誠而熱切“蕭兄,咸陽路遙,然風光正好。你我志趣相投,不如結伴而行?
邊走邊談,既可飽覽秦地山川阡陌之壯美,又能一路暢談天下大勢與秦法治道,豈不快哉?
方才听蕭兄一席話,鞭闢入里,令羅受益匪淺,羅願與蕭兄同行一路,多聞高論。”
聞言,蕭何心中大為震動。
他看著這位本可安享舒適、卻選擇與自己這寒士一同徒步的少年,一股暖流與由衷的敬佩油然而生。
甘羅不僅才華橫溢,更難得的是這份不慕浮華的灑脫與真誠。
他鄭重回禮,眼中閃爍著真摯的光芒“甘兄高義,灑脫不群,蕭何感佩,能與君同行論道,領略秦川,求之不得,蕭何豈敢推辭?實乃榮幸之至!”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