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相視一笑,隨後默契地避開了那輛空置的馬車。
兩道身影,一個沉穩如山,一個靈動似水,並肩踏上了函谷關內那條平坦寬闊、通往咸陽的官道。
身後,城關巍峨;前方,秦川坦蕩。
兩個懷揣不同天命、卻同樣年輕、同樣懷抱濟世理想、同樣才華橫溢的少年才俊,一邊穩健前行,一邊熱烈地探討著。
“甘兄請看,遠處田畝界限清晰,公田私田,一目了然,此乃‘名田制’之實?”蕭何指著田野,詢問道。
“正是。秦法重‘名分’,田畝、戶籍、賦稅,皆登記在冊,清晰明確,方可定紛止爭。
蕭兄方才所言韓國街市混亂,根源便在名分不清,權責不明。”甘羅應答如流。
“方才見那亭長督促秋收,言語雖厲,卻無苛責之意,農夫亦無怨懟。此為‘信賞必罰’之道?”
“然也!秦法之威,不在嚴酷,而在必行。
賞誠能至,罰必能加,則民信法如信日月,自會趨利避害,勤勉奮發”
他們的聲音,時而激昂,時而沉靜,飽含著對這片充滿活力土地的驚嘆、對秦法治理的思索、以及對各自未來投身于這宏大時代浪潮的期待。
兩人話語投契,友誼在志同道合的交流中悄然滋長。
他們的聲音和足跡,融入這充滿秩序感與勃勃生機的秦國大地,漸漸化作官道上兩個執著向前的黑點。
而在關隘不遠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初六的身影如同融入了陰影。
他親眼看著蕭何順利通過勘驗,看著那位備受禮遇的甘羅毅然放棄馬車選擇與蕭何同行,緊繃的神經終于徹底放松,嘴角泛起一絲欣慰而略帶感慨的笑意,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先生囑托他暗中留意照料的人,不僅安全踏入了秦國,更似乎遇到了志趣相投的同道。
初六整理了一下斗笠,悄無聲息地靠近城門一側值守的軍士,出示一面刻有特殊暗紋的令牌,低聲表明身份。
隨即,他便被引至方才那位剛剛接待蕭何、甘羅的校尉面前。
接著,初六從懷中取出一封密封好的書信,神色鄭重地遞上“將軍,此信煩請安排可靠之人,速速送往咸陽左庶長秦大人處。
另,在勞煩將軍再準備一封書信,就說甘羅,與這蕭何結伴而行。
此為先生親囑緊要之事,務必穩妥送達,萬勿疏失延誤。”
校尉接過書信,一眼便看到信封角落那個熟悉的、屬于秦臻私人印記的火漆封緘。
他神色一凜,肅然道“先生放心,本將即刻安排得力斥候,快馬送往咸陽,絕無延誤!”
初六拱手深施一禮“有勞將軍費心。”
言畢,初六便不再多言,最後望了一眼蕭何與甘羅遠去的方向,身影迅速隱入人群,消失在通往南方的道路盡頭,繼續去執行秦臻交付給他的、在楚國郢都的秘密任務。
函谷關的風,仿佛帶走了初六最後一絲牽掛,也送去了那個執著少年已平安踏入秦國、並與一位不凡少年結伴同行的消息。
關內,秋日午後的陽光,將蕭何與甘羅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他們沿著寬闊的官道,步履堅定,向著西北方那座象征著秩序、力量與無限可能的咸陽,一步一步,穩步前行。
而方才那位校尉,此刻也喚來一名軍士,低聲安排道“派一什銳士,換上便裝,暗中護送他們,沿途若有難處,可酌情暗中助之,但不可暴露身份,務必護其二人周全抵達咸陽。”
“喏!”
就在蕭何與甘羅趕去咸陽之時,遠在趙國的邯鄲城內,一場圍繞王位繼承的暗流涌動也在加速進行。
趙王丹纏綿病榻已有數月,殿門緊閉,早朝早已成了臣僚們記憶中模糊的剪影。
朝堂之上,人心浮動,眼神交匯處盡是無聲的試探與算計。
公子偃府邸深處,燭火搖曳,映照著三張各懷心思的臉龐。
此刻,趙偃沉著臉,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發出沉悶的聲響。
郭開侍立一旁,眼神陰鷙,低聲道“公子,箭在弦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大王病體沉痾,朝野人心浮動,此乃天賜良機。
然太子佾雖已質秦,遠隔千里,但其‘嫡長’之名分猶在,且仍有擁躉,尤以平原君舊部為甚。
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更需雷霆手段不可。”
“雷霆手段?”
趙偃打斷道,野心與焦灼在眼中交織“本公子豈不知此理?然兵權!郭開,你可知兵權才是根本?
李洵,掌邯鄲衛戍,王炎,握北營精兵,此二人皆是太子一系心腹舊將,至今態度不明,令人如鯁在喉。
還有那群老朽,張口禮法,閉口嫡長,食古不化,只認嫡長子名分!
李、王手握軍權,那群老狐狸盤踞朝堂,根基深厚,軟硬不吃,他們若聯起手來,本公子縱有千般手段,又能奈其何?”
一直沉默侍立的阿福,此時微微躬身上前一步,聲音平穩卻帶著一絲銳利“公子明鑒,名分大義不可強奪,然人心似水,可導可疏。
李洵貪財,王炎好色,乃此二將之短柄。
至于那些冠冕堂皇的老臣”
此時,阿福嘴角勾起一絲極淡、極冷的弧度,繼續說道
“世家大族,枝繁葉茂,豈能片葉不沾塵?私德有虧,子弟不法,與鄰邦暗通款曲公子只需投其所懼,許以世卿世祿之諾;或扼其咽喉,示以不可昭彰的把柄。
如此雙管齊下,何愁人不俯首?至于太子名分亦可污之。”
“妙哉!阿福之言,深得我心!”
郭開眼中精光一閃,接口道:“那些老狐狸,所求不過家族富貴綿長,子孫安穩。
公子不妨以‘代王巡視邯鄲城防,慰問忠勇將士’為由,堂而皇之親臨軍營,犒賞士卒;登門拜訪諸位砥柱重臣,噓寒問暖。
一則彰公子勤勉國事、體恤下情之賢德,收攏人心;
二則可屏退左右,親口允諾,待大位更迭,必保其家族富貴榮華,子孫世代簪纓。
此乃千金市骨,由公子親為,方顯其誠,動其心。”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