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哀歌

第400章 晨光揖別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癲參偬y本章︰第400章 晨光揖別

    秦國,那個有嚴苛秦法卻可能給予“功賞”的地方,那個有秦左庶長那般人物的地方,那個神秘青衣人指引的方向。

    那里,有他渴求的“秩序”,一個能讓他不再僅僅代表鄉野賤民、不再任人踐踏的可能。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那口氣息悠長而用力,仿佛要將茅屋中積郁多年的陰冷酸腐之氣徹底置換出去。

    隨後,少年再沒有一絲猶豫,放下錢袋,飛快地收拾起自己僅有的幾件破舊衣物,連同那幾卷早已磨得光潤的竹簡,一同卷進一個洗得發白的舊包袱皮里。

    他動作麻利,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

    隨後,他再次拿起桌上那袋沉甸甸的財物,感受著那份實實在在的重量。

    他最後的動作,是將那張珍貴的羊皮地圖仔細地、鄭重地疊好,小心翼翼地貼身藏入懷中,緊貼在心髒跳動的地方。

    待一切收拾妥當,他背上那個小小的包袱,最後看了一眼這個曾給他無盡寒冷與饑餓、卻也留下無法磨滅的燈火與書香的破敗茅屋。

    目光掃過冰冷的灶台,掃過那扇吱呀作響的破門,掃過角落那塊他曾無數次蜷縮著苦讀的草席......沒有留戀,只有一種掙脫樊籠的迫切。

    他推開那扇朽爛的門,初升的陽光如同一道金色的瀑布,瞬間涌入,晃得他微微眯起了眼。

    門外,是新綠的田野,是通往未知遠方的泥濘小徑,是刺破雲層的萬丈光芒。

    少年邁出門檻,站在了那耀眼的晨光里。

    他緩緩轉過身,面對著空無一人的破敗茅屋,面對著那片他曾無數次追尋、卻始終空寂無聲的竹林方向。

    晨風拂過他額前散亂的頭發,少年整了整身上那件唯一還算完整的麻布短褐。

    然後,他對著那虛空,對著那或許永遠隱匿在迷霧中的恩人,對著他心中那盞被無數次點燃的燈火,也對著腳下這片即將告別的、浸滿悲苦與掙扎的楚國土地,極其緩慢、極其鄭重地彎下腰,雙手合攏,深深一揖。

    “無論恩公何方神聖,何......拜謝再生之德!此去咸陽,若有所成,恩義必償!”

    他的腰彎得很深,動作一絲不苟,帶著一種近乎莊嚴的儀式感。

    起身時,他的目光已越過破敗的茅檐,越過蔥郁的竹林,越過楚地的山山水水,堅定地望向北方的天際線。

    那里,是函谷的方向,是咸陽的方向。

    恩情難報,唯有不負蒼生。

    他轉過身,背對著茅屋,背對著過去的一切,邁開腳步,踏上了那條被晨光鍍亮的、通往秦國的小徑。

    他瘦弱的背影,很快便融入了村外那片躍動著金色光芒的原野,朝著命定的方向,義無反顧地走去。

    楚國豐邑的山水,在他身後迅速模糊、遠去。

    他的腳步起初還有些虛浮,但很快變得堅定有力,踏上了那條羊皮地圖指引的、注定波瀾壯闊的征途。

    .........

    公元前246年,7月初。

    鬼谷學苑內,秦臻正埋首于厚厚一疊公文之中,額角沁出的細密汗珠被他隨手拂去。

    “先生。”

    涉英的聲音在門口響起,帶著一絲急促,打破了書房的沉悶。

    他快步走入,雙手奉上一封書信,低聲稟報︰“剛到的驛傳,八百里加急,是初六自楚國豐邑發來的密信。”

    聞言,秦臻擱下筆,抬眼望去。

    當他們目光觸及那熟悉的傳遞標記,信封上淺淺的“六”字印記時,心中微動。

    能令初六用此等渠道傳回的消息,其分量,絕非尋常。

    他接過書信,展開細看。

    信的內容簡潔而詳盡︰

    主上鈞鑒︰屬下初六奉命,隱于豐邑市井,近觀那少年近一載。

    彼自百家大會後,無論寒暑晦明,皆于茅椽之內,日夜苦讀不輟,尤以法家典籍為重,雖清貧困頓,志氣未泯。

    雖簞食瓢飲,居處陋巷,然其志未墜,目光澄澈。

    其常于市井田疇間行走,察民生之多艱,觀楚政之頹靡,彼皆默記于心。

    與昔日主上所論秦國景象相較,眉宇間常露深思之色,心中丘壑,已然漸成。

    如今,其已決意西行入秦。

    其行囊中,除必備衣食外,唯余《商君書》《管子》等諸子殘卷數卷,皆為其親手抄錄,反復批注,視若性命。

    屬下觀其言行,知其此行非為一時意氣,亦非避禍遠遁。

    乃是胸藏溝壑,欲覓明主、尋大道、拯黎庶。

    其堅韌、清醒、志向之純粹,世所罕有。

    彼已于三日前,悄然束發簡裝,辭別陋居,踏上西行之路。

    形影雖孤,步履卻堅。

    依主上先前鈞令,屬下已綴其後,將如影隨形,暗中護其周全,摒除宵小,一路直至函谷。

    初六、頓首。

    秦臻目光逐字滑過書信,當看到“其已決意西行入秦”與“堅韌、清醒、志向之純粹”等字句時,秦臻的嘴角無聲地向上彎起一個篤定而欣慰的弧度。

    那深邃的眼眸中,流淌出一種洞悉命運的釋然與期待交織的光芒。

    “‘近一載’,‘其已決意西行入秦’”

    他低聲念著信中的字句,指腹輕輕摩挲著書信末尾那力透簡背的“初六”二字︰“這一年,初六未曾虛度,蕭何......亦未負我心。”

    他仿佛透過書信,越過迢迢山水,看到了那個在茅屋中借著月色苦讀的身影,看到了他在市井中默默觀察、反復咀嚼秦國律法實際效益時的專注眼神。

    那份來自底層的清醒與執著,那份在迷惘中抓住一縷微光便奮力攀爬的決心,正是他當日未曾言明,卻最希望看到的品質。

    而更令他心潮暗涌的是,他早已洞悉了這具軀體里所承載的,是何等驚世的靈魂,那是未來輔佐漢高祖安定天下、奠定四百年大漢基業的柱石  蕭何!

    他的思緒,不禁飄回一年前同樣悶熱的午後,

    同樣是在這間書房,當初六密函第一次將這個名字 “蕭何” 傳入秦臻耳中時,饒是以他的心志之堅,指尖也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顫,險些踫翻了桌上的那只玻璃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哀歌》,方便以後閱讀大秦哀歌第400章 晨光揖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哀歌第400章 晨光揖別並對大秦哀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