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後燕,于中原大地僅余信都、鄴城與中山三座主要城池,它們相依相存,恰似狂風中相互扶持、搖曳欲熄的殘燭,維系著後燕那搖搖欲墜、岌岌可危的命運。一場圍繞信都的慘烈攻防戰,如同一把無情的利刃,正將後燕的內憂外患毫不留情地逐一揭開。
信都的城樓上,慕容鳳雙眉緊緊鎖起,目光凝重地凝視著城外那如黑色潮水般連綿無盡的魏營。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將他的戰袍吹得獵獵作響,可他的內心,卻仿若墜入了冰窖一般,寒意徹骨。他深知,這一戰必將艱難無比,而後燕的命運,此刻全系于這座城以及城中眾人的身上。
魏軍大營之中,拓跋 神色冷峻如霜,身旁的張袞展開地圖,神情凝重地分析著局勢︰“主上,信都乃是後燕的重要據點,一旦拿下,中山和鄴城便如斷了翅膀的飛鳥,再難振翅高飛。只是信都城池堅固,且慕容鳳也絕非平庸之輩,恐怕難以迅速取勝。”
拓跋 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的光芒︰“慕容鳳再如何勇猛,又怎能抵擋我大魏的鐵騎?傳我軍令,各軍即刻嚴陣以待,準備攻城!務必讓後燕知曉我大魏的堅定決心!” 魏軍陣營瞬間忙碌起來,士兵們有條不紊地搬運著攻城器械,士氣高昂,震天的吶喊聲響徹雲霄。
與此同時,信都城中,慕容鳳也在緊張地進行著部署。他召集將領們,目光堅定而決然地大聲說道︰“魏軍來勢洶洶,但我們絕不能退縮!信都乃我後燕的屏障,若信都失守,中山和鄴城必將危在旦夕!大家務必堅守崗位,與信都共存亡!” 將領們齊聲應和,然而,慕容鳳還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察覺到了一絲難以掩飾的擔憂。
慕容鳳看著眾人,語氣稍稍緩和了些︰“我知道大家心里有所顧慮,可我們的身後,便是後燕的百姓,便是我們的家國。我們已無退路,唯有拼死一戰!” 這時,一位年輕將領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將軍,听聞中山那邊似乎局勢不穩,我們的援兵…… 究竟能否及時趕到呢?” 慕容鳳心中猛地一沉,但還是強自鎮定,堅定地說道︰“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守住信都,等待援兵的到來。我們絕不能辜負先帝的期望,絕不能讓後燕的江山在我們手中斷送!”
隨著拓跋 一聲令下,魏軍的攻城戰正式拉開帷幕。攻城雲梯如巨人般緩緩向城牆逼近,魏軍士兵們吶喊著奮力攀爬而上,那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仿佛要將整個信都吞噬殆盡。
信都城頭,慕容鳳親自坐鎮指揮,燕軍將士們紛紛拋出滾木 石。剎那間,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鮮血飛濺,將城牆染得一片殷紅。
“放箭!” 慕容鳳一聲令下,燕軍弓箭手萬箭齊發,如雨點般朝著魏軍射去。魏軍前排士兵紛紛中箭倒下,但後面的士兵卻毫不畏懼,踩著同伴的尸體繼續奮勇向前。一名年輕的燕軍士兵,眼中雖充滿了恐懼,但看到慕容鳳堅定的眼神,他咬了咬牙,又毅然舉起手中的長槍,大喊著沖向魏軍。
在魏軍的猛烈攻擊下,信都城牆的一角漸漸出現了松動。魏軍士兵見狀,更加瘋狂地發起沖擊。慕容鳳見狀,急忙帶領一隊精銳,如猛虎下山般沖向城牆缺口。他揮舞著長刀,寒光閃爍間,瞬間砍倒了數名魏軍。燕軍士氣大振,與魏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
“殺!為了後燕!” 慕容鳳怒吼著,長刀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每一次揮舞,都帶走一條鮮活的生命。燕軍將士們在他的鼓舞下,奮勇殺敵,絲毫不懼魏軍的凶猛攻勢。然而,魏軍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地涌來,燕軍漸漸感到力不從心。
“將軍,這樣下去不行啊,我們的傷亡太大了!” 一名燕軍將領焦急地喊道。慕容鳳環顧四周,只見城牆上到處都是燕軍將士的尸體,鮮血順著城牆汩汩流淌,心中一陣悲痛。但他深知,此刻絕不能退縮,否則信都必將瞬間失守。
“堅守住!我們一定要守住!” 慕容鳳大聲呼喊著,聲音中帶著一絲沙啞,卻充滿了無比的堅定。就在這時,一支冷箭如流星般射向慕容鳳,他側身一閃,箭擦著他的手臂飛過,鮮血頓時染紅了他的衣袖。
“將軍!” 身旁的士兵驚呼道。慕容鳳顧不上傷痛,繼續揮舞著長刀,與魏軍拼殺。經過一番苦戰,魏軍終于暫時退了下去。信都城頭,一片狼藉,到處都是鮮血和尸體。慕容鳳看著疲憊不堪的將士們,心中滿是憂慮。他明白,這僅僅是魏軍的初次試探,更為猛烈的攻擊還在後頭。
夜幕悄然降臨,信都城中一片死寂。慕容鳳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府邸,剛剛坐下,一名親信便匆匆來報︰“將軍,大事不好!城中幾位慕容世家的子弟,正在秘密商議,似乎打算與魏軍勾結。”
慕容鳳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這群混蛋!國難當頭,竟然還想著爭權奪利,不顧國家安危!” 他立刻起身,帶著幾名衛士,徑直前往那幾位慕容世家子弟的居所。
當慕容鳳闖入時,屋內的幾人頓時驚慌失措。慕容鳳怒目而視,質問道︰“你們在干什麼?難道你們忘了自己是燕人?忘了先帝的遺訓嗎?”
其中一人壯著膽子說道︰“慕容鳳,如今局勢已定,後燕必亡無疑。我們只是想為自己謀條生路。跟著慕容寶,我們只有死路一條。”
慕容鳳冷笑一聲,鄙夷地說道︰“你們以為投降魏軍,就能保住榮華富貴?拓跋 豈會容得下你們這些反復無常的小人!你們這是叛國,是對後燕百姓的背叛!” 說著,他抽出長刀,指著眾人,眼神中充滿了憤怒︰“從現在起,誰敢再有二心,我慕容鳳絕不留情!後燕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我們還有機會!”
這時,另一名慕容世家子弟開口道︰“慕容鳳,你別天真了。中山那邊現在自顧不暇,慕容寶一門心思忙著清查蔭戶,根本不管我們的死活。我們在這里拼死抵抗,又有什麼意義呢?”
慕容鳳看著他,痛心疾首地說道︰“我們身為慕容家的子弟,守護後燕是我們的責任。即便中山不管,我們也要為信都的百姓而戰,為後燕的尊嚴而戰!你們若執迷不悟,我今日便替先帝清理門戶!”
眾人被慕容鳳的氣勢所震懾,紛紛低下了頭。慕容鳳收起長刀,看著他們說道︰“我知道大家對現狀不滿,但此刻我們必須團結一心。只要我們堅守信都,或許還有轉機。” 然而,慕容鳳心里清楚,僅僅靠威脅和勸說,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後燕內部的腐朽和爭權奪利,早已根深蒂固,若不鏟除這顆毒瘤,信都終究難以守住。
此時,在中山宮中,慕容軒和林婉清正憂心忡忡地商議著局勢。慕容軒劍眉緊蹙,眼神中透露出堅毅與深深的憂慮︰“婉清,如今信都危在旦夕,燕國局勢岌岌可危,我們受慕容垂將軍臨終所托,定要竭盡全力保護燕國,輔佐慕容寶陛下。”
林婉清美目流轉,神情凝重地點點頭︰“軒哥,我明白。可如今朝中局勢錯綜復雜,各方勢力勾心斗角,我們該如何是好?”
慕容軒微微沉吟後說道︰“當務之急,是要穩定中山的局勢,說服慕容寶陛下停止清查蔭戶,安撫民心。同時,我們要想盡辦法籌集糧草,支援信都。”
林婉清秀眉微蹙︰“籌集糧草談何容易,慕容世家那些人自私自利,恐怕不會輕易配合。但無論困難多大,我們都要一試。”
于是,慕容軒和林婉清開始四處奔走。慕容軒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口才,試圖說服朝中大臣以國事為重,摒棄個人私利,共同抵御魏軍。他穿梭于各府邸之間,言辭懇切地陳說利弊,然而,大多數大臣卻顧慮重重,不願輕易表態。
林婉清則深入民間,安撫百姓情緒。她不顧自身安危,在街巷中穿梭,傾听百姓的疾苦,承諾會盡力解決他們的困境。她的溫柔與善良,讓百姓們心中稍感慰藉,可糧食短缺的現實,依舊如同陰霾一般,沉重地籠罩著眾人。
第二天清晨,魏軍再次發動進攻。這次,拓跋 改變了策略,他命令魏軍分成多路,從不同方向同時攻城,讓燕軍顧此失彼。
信都城頭,燕軍將士們嚴陣以待。慕容鳳來回奔走,指揮著防御。“注意左側,魏軍攻勢猛烈!弓箭手準備,壓制他們!” 慕容鳳大聲喊道。然而,魏軍的攻勢實在太過猛烈,燕軍漸漸有些抵擋不住。
在城牆的另一側,魏軍已經突破了燕軍的防線,登上了城頭。慕容鳳得知消息後,立刻率領一隊騎兵趕來支援。他一馬當先,沖入魏軍陣中,長刀揮舞,鮮血飛濺。“跟我殺!把魏軍趕下去!” 慕容鳳怒吼著,燕軍士氣大振,與魏軍展開了殊死搏斗。
“將軍,我們快頂不住了!” 一名燕軍士兵喊道。慕容鳳看著越來越多的魏軍涌上城頭,心中焦急萬分。他知道,必須盡快擊退這波魏軍,否則信都就危險了。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時,城中突然傳來一陣騷亂。原來,那些企圖與魏軍勾結的慕容世家子弟,趁機在城中制造混亂,想要打開城門迎接魏軍。慕容鳳心急如焚,他必須盡快解決城頭上的魏軍,回去平定內亂。
“兄弟們,加把勁!先擊退這些魏軍,再去收拾那些叛徒!” 慕容鳳大聲喊道,手中長刀舞得虎虎生風,一連砍倒了數名魏軍。燕軍將士們在他的鼓舞下,奮勇殺敵,終于將城頭上的魏軍擊退。
慕容鳳來不及喘息,立刻帶著人馬趕回城中。此時,城中一片混亂,百姓四處奔逃,慕容世家的叛軍與燕軍士兵正在對峙。
慕容鳳怒不可遏,大聲喊道︰“你們這群叛徒!看看你們都做了些什麼!為了一己私利,竟然置國家和百姓于不顧!” 說著,他帶領燕軍士兵沖向叛軍。
“慕容鳳,你別白費力氣了!後燕已經完了,投降吧!” 叛軍首領喊道。
慕容鳳冷笑一聲︰“我慕容鳳寧死不降!你們這些敗類,今日就是你們的死期!”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慕容鳳身先士卒,勇猛無比。經過一番激戰,終于將叛軍鎮壓下去。
然而,經過這一番折騰,信都的防御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魏軍在拓跋 的指揮下,再次發動了更加猛烈的進攻。信都城牆多處出現坍塌,燕軍傷亡慘重。
慕容鳳望著傷痕累累的將士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痛。他知道,信都的堅守已經到了極限,但他仍不願放棄。“兄弟們,我們再堅持堅持,援兵一定會來的!” 慕容鳳大聲喊道,試圖鼓舞士氣。
這時,一名士兵哭著說︰“將軍,我們已經好幾天沒吃飽飯了,怎麼打仗啊?” 慕容鳳心中一酸,他知道,糧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軍心。“大家再忍忍,我已經派人去催糧草了,一定會有辦法的。” 慕容鳳說道,可他自己心里也沒底。
魏軍暫時停止了進攻,拓跋 派使者來到信都城下,向慕容鳳勸降。使者大聲喊道︰“慕容鳳,識時務者為俊杰!如今信都已陷入絕境,頑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條。只要你投降,我主定會饒你不死,還會給你榮華富貴,信都百姓也能免受戰亂之苦。”
慕容鳳站在城樓上,怒目而視︰“拓跋 休要痴心妄想!我慕容鳳生是燕人,死是燕鬼,絕不投降!我要與信都共存亡!” 說罷,他拉弓搭箭,一箭射向使者,使者嚇得連忙後退。
回到魏軍大營,使者向拓跋 復命。拓跋 臉色陰沉,他沒想到慕容鳳如此頑固。張袞勸道︰“主上,慕容鳳乃忠義之士,恐怕難以勸降。不如繼續攻城,以武力拿下信都。只是我軍糧草供應也需謹慎,長途作戰,糧草若有閃失,恐生變故。”
拓跋 點頭道︰“好,傳令下去,全軍進攻,務必在今日破城!同時,加強糧草押運的防護,絕不能出任何差錯。”
此時,中山宮中,慕容寶正煩躁地在殿內踱步。慕容軒焦急地進諫︰“陛下,信都危急,我們必須立刻派兵支援,同時解決糧草供應問題,鼓舞士氣,否則信都一旦失守,中山也將不保。”
慕容寶皺眉道︰“朕也想派兵,可如今朝中大臣各懷心思,糧草籌集也困難重重。慕容世家的那些人,只顧著爭權奪利,根本不把國事放在心上。”
林婉清也勸道︰“陛下,當務之急是團結各方勢力,停止清查蔭戶,安撫人心,讓百姓和將士們看到希望,願意為後燕效力。”
慕容寶無奈地嘆了口氣︰“好吧,朕試試。但慕容世家那些人,恐怕沒那麼容易听話。”
信都城中,糧食已經見底,百姓們餓得奄奄一息。燕軍士兵們也只能靠著樹皮草根勉強維持體力。慕容鳳看著城中的慘狀,心中無比悲痛。
此時,又有士兵來報︰“將軍,城中慕容世家的一些人,偷偷囤積糧食,不肯拿出來救濟百姓和士兵。他們還說,要留著糧食,等局勢穩定了,再做打算。” 慕容鳳氣得渾身發抖,他立刻派人將那些人抓了起來,沒收了糧食。
“你們這群自私自利的家伙!國難當頭,你們竟然做出這種事!” 慕容鳳怒喝道。那些慕容世家子弟卻不以為然︰“慕容鳳,你別太過分。我們也是為了自保。”
慕容鳳看著他們,痛心疾首地說︰“你們這是在自毀長城!後燕若亡,你們以為能有好日子過嗎?” 他將沒收的糧食分發給百姓和士兵,試圖穩定軍心。
然而,這些糧食也只能解一時之急。
這時,一名士兵來報︰“將軍,城外有百姓想要出城投降魏軍,說跟著我們只有餓死。” 慕容鳳心中一沉,他知道,民心正在逐漸喪失。“攔住他們,告訴他們,我們一定會想辦法解決糧食問題,讓大家再堅持堅持。” 慕容鳳說道,然而他的聲音里,已不自覺帶上了幾分苦澀與無奈。
魏軍的進攻更加猛烈,信都城牆終于不堪重負,多處被攻破。魏軍如潮水般洶涌涌入城中,燕軍將士們雖拼死抵抗,但已無力回天。慕容鳳在巷戰中,奮力拼殺,身邊的士兵越來越少。他看著曾經繁華的信都,如今已變成一片廢墟,心中充滿了絕望。
“將軍,快走!我們掩護您!” 一名士兵喊道。慕容鳳搖搖頭︰“不,我要與信都共存亡!” 他揮舞著長刀,繼續與魏軍戰斗,每一次揮動,都帶著決絕與不甘。最終,慕容鳳力竭被俘。
他被押解到拓跋 面前,拓跋 看著他,眼中帶著一絲敬佩︰“慕容鳳,你確實是條漢子。可惜,你生在了一個腐朽的王朝。若你能為我所用,我必不會虧待你。”
慕容鳳怒視著拓跋 ︰“拓跋 ,今日我雖敗,但後燕不會就此滅亡!我慕容鳳寧死不屈,絕不會背叛後燕!”
拓跋 冷笑一聲︰“後燕?如今的後燕,內部爭權奪利,腐朽不堪,滅亡只是遲早的事。你看看信都的百姓,他們早已對後燕失去了信心。”
慕容鳳被押解著穿過街市,他看到魏軍正在分發糧食,那些曾經喊著 “誓死保燕” 的百姓,此刻竟對著魏旗叩首,嘴里念叨著 “魏人救命”。一個老婆婆顫巍巍地給魏兵遞上熱湯,哽咽道︰“多謝你們來了…… 再不來,俺們都要餓死了……”
慕容鳳的心像被冰水澆透,他突然明白了 —— 所謂民心,早已被慕容寶的 “校閱戶口” 和慕容世家的爭權奪利碾得粉碎。他望著昔日繁華的信都街頭,如今卻只剩斷壁殘垣,忍不住仰天長嘆︰“先帝啊,不是孩兒無能,是這天下,早已不屬慕容家了!”
397 年二月,信都陷落的消息傳到中山。慕容寶在空蕩蕩的朝堂上踱來踱去,嘴里反復念叨︰“不可能…… 信都那麼堅固,慕容鳳那麼勇猛…… 怎麼會丟……”
慕容軒看著他失魂落魄的樣子,終于忍不住喊道︰“陛下!您到現在還不明白嗎?先帝說‘守住河北’,守的從來不是城池,是人心!您奪了百姓的生路,誰還會為您守城?晉陽降了,常山降了,信都也降了,再這麼下去,中山就是下一個!”
林婉清也泣聲道︰“陛下,冀州防線已崩,中山成了孤城。當務之急是停了‘校閱戶口’,召回慕容德的援兵,安撫百姓,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可慕容寶像是沒听見,他突然癱坐在龍椅上,望著殿外飄揚的燕旗,喃喃道︰“父親…… 孩兒對不起您…… 您在時,咱們打了多少勝仗,可現在…… 為什麼一場都贏不了……”
風卷著雪,狠狠拍打在龍旗上,發出嗚咽般的聲響,仿佛在為後燕奏響挽歌。
信都的城樓上,拓跋 正與張袞共飲慶功酒。張袞捧著新繪的輿圖,指著被魏軍層層包圍的中山、鄴城,笑道︰“主上,冀州已破,後燕只剩兩座孤城。下一步,該收網了。”
拓跋 舉起酒碗,酒液在碗中晃動,映著天邊殘陽,像極了參合陂的血色。“告訴慕容寶,” 他聲音冰冷如鐵,“朕在中山宮等著他。用他父親的‘定襄弓’,跟他好好算算,看看我們之間的帳,該怎麼還!
帳外,魏軍的號角聲再次響起,雄渾而蒼涼,朝著中山的方向,一路蔓延開去。失去了戰神慕容垂的後燕,如同斷了線的風箏,在亂世的狂風中搖搖欲墜,覆滅似乎已近在眼前。
然而,慕容軒和林婉清雖已領悟老子 “天人合一,順勢而為” 的思想,可心中執念仍在。慕容軒深知局勢如大廈將傾,卻仍懷著一絲僥幸,覺得或許再努力一把,就能改變這無力回天的現實。他不斷進宮勸諫慕容寶,言辭愈發懇切︰“陛下,此刻是燕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您若再猶豫不決,燕國必亡!停止清查蔭戶,召回援兵,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 但慕容寶那優柔寡斷的性格,讓他始終在各方勢力的權衡中搖擺不定。
林婉清依舊憑借著自己的溫婉聰慧,周旋于中山城中的各方勢力之間。她拜訪世家大族的女眷,苦口婆心地勸說︰“夫人,燕國若亡,家族也將覆滅,榮華富貴皆成泡影。懇請您勸勸老爺,以大局為重。” 盡管她費盡口舌,可世家大族自私自利的本性難移,他們對燕國的存亡依舊冷漠以對。
慕容軒積極整頓中山城的城防,親自巡視城牆,檢查每一處防御工事,鼓勵士兵︰“兄弟們,我們不能放棄,只要堅守,就有希望!” 士兵們被他的豪情感染,可物資匱乏、糧草短缺的困境,像一塊巨石壓在眾人心中。
然而,拓跋 並未給後燕喘息的機會。他派人在中山城中散播謠言,說魏軍勢不可擋,投降可保平安富貴。一時間,中山城中人心惶惶,百姓和士兵們的意志逐漸被瓦解。
慕容軒和林婉清察覺到異樣,在深夜的庭院中,慕容軒眉頭緊鎖,滿臉憂慮︰“婉清,謠言四起,人心不穩,該如何是好?” 林婉清沉思片刻,眼神堅定︰“軒哥,我明日去城中闢謠,安撫百姓。你加強軍隊管控,防止嘩變。”
第二日,林婉清不顧危險,穿梭于大街小巷,向百姓們大聲說道︰“鄉親們,莫信謠言!燕國底蘊深厚,只要團結,定能擊退魏軍。慕容軒公子正帶領大家堅守,援兵也在趕來。燕國定能度過此劫!” 她清脆堅定的聲音,雖給百姓們帶來了些許慰藉,但眾人心中的恐懼與迷茫仍未消散。
慕容軒在軍營中嚴懲傳謠者,召集將領訓話︰“此刻是考驗忠誠之時,誰擾亂軍心,定斬不赦!” 在他的嚴格管理下,軍隊暫時穩定下來,可這只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平靜。
中山城中物資愈發匱乏,糧草告急的情況日益嚴峻。慕容軒多次請求慕容寶強制世家大族交出糧草,慕容寶卻始終害怕得罪他們而猶豫不決。慕容軒無奈之下,與林婉清商議發動百姓自救。他們組織百姓開墾城中閑置土地,收集一切可食用的資源,然而,這些努力在龐大的需求面前,只是杯水車薪。
此時,拓跋 的魏軍已完成對中山的合圍。魏軍營帳連綿不絕,如鋼鐵牢籠將中山城困住。拓跋 站在高處俯瞰,嘴角泛起冷笑︰“慕容寶,看你還能撐多久。”
中山城內,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夕。慕容寶高坐朝堂,神色凝重,慕容軒與林婉清立于殿下,三人之間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慕容寶目光炯炯,率先打破沉默︰“慕容軒、林婉清,朕決意清查蔭戶,絕非魯莽行事。自後燕立國以來,世家豪強勢力漸大,兼並土地,隱匿人口,致使國家稅賦銳減,百姓困苦不堪。昔有商鞅變法,秦國因之富強,橫掃六國。朕欲效仿先賢,整頓國政,讓後燕重現輝煌,此乃為國家長久計,難道有錯嗎?”
慕容軒微微躬身,恭敬而堅定地回應︰“陛下,商鞅變法確使秦國強大,但彼時秦國局勢與我後燕大不相同。秦國經幾代明君積累,根基穩固,變法之時上下一心。而我後燕如今外有魏軍虎視眈眈,內有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孫子兵法》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此刻推行清查蔭戶,觸動世家豪強利益,他們必然拼死反抗,如此內憂外患之下,我後燕恐有傾覆之危。”
林婉清也溫婉而憂慮地說道︰“陛下,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當下燕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人心惶惶。此時應以安撫百姓、穩定局勢為重。清查蔭戶一事,雖初衷為國家富強,但若引發內亂,使百姓再陷水火,恐與‘民貴’之道相悖。還望陛下三思。”
慕容寶眉頭緊皺,微微搖頭︰“朕豈會不知‘民貴’之理?只是世家豪強把控過多資源,普通百姓無立錐之地,又何談‘民貴’?朕若不采取強硬措施,燕國何以強大?昔日晉國因六卿專權,公室衰微,最終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朕若任由世家豪強坐大,後燕恐步晉國後塵。”
慕容軒長嘆一聲,道︰“陛下所言極是,可當下形勢逼人。古人雲︰‘小不忍則亂大謀。’此時若能暫忍一時,與世家豪強周旋,待擊退魏軍,穩定局勢,再徐圖改革,或許更為穩妥。否則,燕國危在旦夕,一切皆成泡影。”
慕容寶神色黯然,卻又透著決然︰“慕容軒,你所言雖有道理,但朕等不起。燕國已病入膏肓,若不猛藥去痾,如何能恢復元氣?朕深知此舉艱難,或許會失敗,或許後世會將朕視為無能之君,但哪怕只有一絲成功的希望,朕也要去做。朕不能眼睜睜看著後燕在朕手中衰落。”
林婉清眼中滿是憂慮,輕聲勸道︰“陛下,您的決心令人動容。但燕國如今風雨飄搖,還望陛下以大局為重,尋求一個既能安撫各方,又能逐步推進改革的辦法,切不可操之過急。”
慕容寶陷入沉思,良久,緩緩說道︰“朕明白你們的擔憂,只是這世間事,往往難以兩全。朕既為燕國之君,便要為燕國的未來負責。無論結果如何,朕都不會退縮。後世的史書,應該會把朕寫成一個無能之君,但是即便如此,朕此時也願意背著這樣的罵名去試一試。”
三人陷入了長久的沉默,殿外的風聲愈發猛烈,仿佛在為後燕的命運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