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子,這是個很普通的名字——倭國的許多平民是沒有姓的,他們也不必有姓,姓氏這個東西,只有貴族高門配有,平民既不能把姓氏傳下去,姓也不能給他們什麼助力,所以許多人只有一個名。
倭國有很多的靜子,她們普通而卑微,一生唯一的目標,就是為倭國生下更多的勞力。
可是藤原得悟見到的第一個“靜子”。
這個“靜子”也很普通,她不高,在漢地算很矮,她也不漂亮,一張臉上是樸素的土氣。
常年在外奔波,她比別的靜子還要更黑一些。
但這是他在青州遇到的“靜子”,于是這個靜子就顯出了不同,與其她靜子區分開了。
藤原得悟不知道青州有多少倭人,應該是不少的,他之前沒有改換衣冠時走在路上,會有一些矮小的,他在倭國港口常見的那類人悄悄看他,但沒有一個人走到他面前,更沒有一個人會告訴他,他們也是倭人。
在異國他鄉,見到一個不是一同出行,也不是商人的倭人,還是個女人,這叫藤原得悟有些好奇,甚至家臣們都好奇。
靜子似乎很高興,她沒有看出他們的身份,大概只覺得他們是倭國富商家的子弟,還很熱心的請他們在路邊攤吃點東西。
她也盡可能的傳授自己的經驗︰“青州是很好掙錢的!”
她告訴藤原得悟,怎麼才能買到更好的貨物,租什麼樣的船,在哪里請船工更省錢。
藤原得悟听著,也覺得學到了一點東西,不過他更好奇的是這個“靜子”,為什麼和別的倭人不一樣?
“你為什麼會告訴我你是倭人?”藤原得悟想了,就問了。
靜子愣了愣,她有些難過,低下頭說︰“大部分來青州的倭人,都不肯和我相認。”
“我交不到倭國朋友。”靜子,“但我知道他們的顧慮,我明白。”
藤原得悟從沒想過這個,他好奇道︰“他們有什麼顧慮?”
靜子︰“他們不想回去。”
藤原得悟了然的笑了笑︰“是啊,見識過青州的繁華,怎麼還會願意回去?”
靜子搖頭︰“不,他們出來以後,許多都深恨故鄉。”
“這是為什麼?”藤原得悟皺起眉頭,“他們喜歡繁華,這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可說的,可恨故鄉?”
來到青州生活,這在藤原得悟看來不算背叛,人總是在遷徙的,就像當年他先生的祖先來到倭國,但先生至今心中都掛念著母國,掛念著他未曾踏足的土地,仍舊艱辛自己是漢人,總有一日要帶著自己的家人回到漢土。
可如果……如果先生憎恨母國,憎恨漢土呢?
那就是背叛了。
這些憎恨故鄉的倭人,在藤原得悟看來,便是這樣的背叛者。
靜子︰“他們都在故鄉被欺負過,被小吏欺負,被役人欺負,被鄰居和貴族們欺負。”
“他們來到青州以後,發現吏目不能欺負百姓,官員不能欺負百姓,便憎恨故鄉。”
憎恨著將苦難帶給他們的故鄉。
藤原得悟不以為然︰“青州繁華富庶,若我倭國也能如此,必然海晏河清!吏治能清明,不也是因為這個嗎?倭國窮困,役人吏目自己都吃不飽,不搜刮平民,怎麼養活自己的家人?”
雖說是貴族之後,但藤原得悟不太講形而上的東西,他更喜歡漢人的這一套,講經濟,講底層邏輯,而不是舊學儒家的那一套,甚至皇帝只要道德完備就會被上天垂憐,就能讓百姓吃飽喝足,這都是很無趣,且無用的東西。
如果真有用的話,那麼倭國現在應該是強國了。
畢竟如今的天皇道德上一定是個完人,天皇連肉都很少吃呢!
靜子覺得眼前的男人說的有一些道理,但不太能說服她,她有些艱難地說︰“可是在有錢的大宅子里,僕人們之間,仍舊會互相欺負,老女僕會欺負新女僕……”
“那是因為規矩不夠嚴苛!”藤原得悟這樣以為,“見微知著,這戶人家的家主,一定是個庸碌無能的人。”
好像有道理!靜子覺得這個人很聰明。
藤原得悟問她︰“你來青州以後,也恨倭國,恨你的故鄉嗎?”
靜子搖頭︰“我不恨,家鄉不是很好,但這不是我父母鄰居的錯,這是很復雜的。”
復雜——以前靜子說不出這種話,她上了漢話班之後,終于明白強大和弱小的原因,都是很復雜的,人心也很復雜。
倭國很小,靜子從前不覺得倭國小,那麼大呢!
她到了青州才知道,倭國確實很小,雖然人不多,但能耕種的土地卻不多,能讓土地肥沃的肥料更少,所以倭國人不在乎“外面”怎麼樣,資源少,就必須要爭搶。
爭搶,才能活下去。
可爭搶不利于天皇的統治,不利于地主的治理。
所以一代代的愚民,分化,分而治之。
窮既是原因,也是結果。
除非人們能不靠土地吃飯。
可怎麼能不靠土地呢?就連大國如今都要不斷補貼農戶,倭國怎麼補貼?
于是倭國只會剩下兩種人,一種是老實的,能當牛做馬,無論遇到什麼都溫順的人,比如她和她的父母兄妹,一種是壞人,他們足夠壞,也足夠聰明,知道怎麼欺負平民,又不會把平民欺負死。
其中容不下好人,以及不好不壞的人,這兩種人早就死了。
藤原得悟看著靜子,這是個還沒有長成的“人”,她似乎懂很多東西,但都沒有掌握到精髓,她沒有自己的信念,仍舊是茫然的。
于是他笑著問︰“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能讓倭國變好嗎?”
他已經感受到了父親的痛苦,他明白了父親的困境。
而他是個孝順的兒子,他想,他應該做點什麼去幫助父親,而父親,需要一個理由,一個借口,一個可以把仇恨聚集過去的“人”。
靜子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沒有關系,以後他會知道的。
“我想,你應該是想讓倭國變好的,畢竟那是你的故鄉,她養育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