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丫有些不自在地扭動著身子,很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卻不得不任由施美那夸張的聲音涌入自己的腦子——
“這是我妹妹,自幼就是機靈的!比家里的姊妹們都強,才讀了兩年書就考上女吏。”
“從小就比別的娃娃乖,聰明著呢!三歲的時候就會給我遞柴火,幫我摘菜了。”
再听施美說下去,恐怕要把她多久斷奶的事都說出來了!
四丫忙問︰“姐、姐!你們來這兒做什麼?”
鄰居們倒是很給施美面子︰“你妹妹長得與你極像呢!”
“眼楮亮!怪不得聰明!”
“你家是燒高香了,出了個文曲星,可許了人家?我家兒子雖說……”
四丫︰“諸位姐姐們!且回去吧!”
施美卻不听她的,這會兒也不是四丫值班的時候,施美心里一清二楚,于是十分得意的攬住四丫的肩膀問︰“四丫,你說說,他們怎麼打起來的?”
四丫︰“我當時也不在這兒,在街道辦呢!等我來的時候已經打得不成樣子了。”
施美搖搖頭,一副很老成的樣子,嘆氣道︰“你說那些契丹人,來了興慶還不知道夾著尾巴做人。”
四丫忍無可忍,把施美拽到一邊︰“姐夫呢?不在家?又出去了?”
施美︰“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姐夫在城外挖河沙,就沒有歇下來的時候。”
“你不怕他不在你眼皮子底下,在外頭弄出什麼事?”四丫問。
施美沒心沒肺地說︰“那能出什麼事?那邊都是男人,女工都在攪水泥,沒幾個去挖沙的。”
這個理由用不上,四丫又想了一個︰“小妮呢?她是不是要下學了?”
施美這才記起來︰“對!她是要下學了,我跟你說,小妮也聰明呢,上回考了全班第六!”
“六六大順,吉利!”施美就差叉腰了。
四丫覺得自己這個三姐實在是過于沒有心肝,明明歲數在漲,但心智卻一年差過一年,姐夫在外做活,施美算賬,家中的錢都在施美手里,對施美而言很難再有什麼追求。
女兒的成績不差,那她就更沒什麼可想的了。
四丫在心里嘆氣,她如今萬事都極為小心,就怕出了什麼岔子,輕易也不往姐姐家和自家去,除了回去睡覺,一直都待在自己當值的街道上。
雖說姐姐姐夫有錢,但她從來都是有心氣的,不可能從他們手里拿。
爹雖然還在做活,但不種地了,轉行做了木工,做的都是掙不到什麼錢的手工活。
娘雖然神智清楚了一些,可早年的經歷把她的身子熬干了,只得在家歇著。
更別提還有個需要她養著的弟弟了。
當年兩個弟弟被留在老家,但他們年年都往老家寄錢寄物,盼著村長能找到兩個弟弟的消息,隔了好幾年才總算找到。
大弟弟在外頭做活時死了,听說是修屋子時被房梁砸中,當時人就沒了。
二弟弟與大弟弟在一處,雖然沒死,但也斷了一條腿,從此成了個廢人。
他們不知花了多少錢,求了多少人,才終于有個商隊肯把人送過來,斷了腿,二弟弟自然干不了力氣活,就在家里跟爹一起做些簡單的木工。
掙得錢連他自己吃喝都不夠,四丫只能自己補貼——她總是舍不得叫父母掏錢,瞞著父母把錢貼上。
大姐倒還好,在育兒所里找了個活計,但她還要養女兒,勻不出錢來補貼家里。
二姐和二姐夫更別提了,三個娃娃,兩個大人如今忙得腳不沾地。
四丫心有戚戚,不敢成婚,更不敢有孩子,否則真就得找施美要錢了。
哪怕是一家人,那也早分家了,施美每年都會給父母一筆錢,她是施美的妹妹,又不是娘或女兒,沒那個臉朝施美伸手。
“姐,我還要做活呢。”四丫動之以情,“我可是好不容易考上的。”
施美︰“對對對!我以為你下衙了!”
“那你明日記得來家里吃飯。”施美,“我帶排骨過去!”
四丫松了口氣︰“快回去吧!明日我休沐!”
看著施美與鄰居一道走了,四丫提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她嘆了口氣,去取了掃帚和抹布來,要把地上的血跡清理干淨——本不該她做的,但如今興慶的人多了,路上的垃圾也多了,灑掃的人忙不過來,她既然看見了,手里也沒什麼事,那便順手弄干淨。
等她回到街道辦,同僚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走了。
“還是你眼里有活。”同僚見她回來便打趣,“不過……如今人多事多,你再這樣,恐怕就忙不過來了。”
四丫嘆了口氣︰“那有什麼法子?我就盼著什麼時候能被調走,還是你好,沒我這般的愁思。”
同僚也很同情,留在家鄉自然是好事,但卻因為這個,反而要避嫌,外地來的女吏立了功,當時就能升職,本地的女吏立了功,無論如何也得往後拖延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道理自然人人都懂,怕這些留在本地的女吏給自家人行方便,抹不開面。
但這些留在當地的女吏,也確實挺慘。
“不過……那些契丹人為何這時才往興慶來?”四丫奇怪,“難道是因為宋國去國的緣故?那不應該離咱們這遠一些?”
同僚︰“你想啊,真打起來了,咱們還能往阮地跑,他們呢?能往哪兒跑?只要還在遼國,去哪兒都一樣,誰知道咱們什麼時候就和他們開戰了,這些跑過來的契丹人,都是覺得打起來咱們肯定能贏的人。”
四丫想了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她坐到椅子上,預備著歇一歇再回家︰“可咱們這兒的人,對契丹人可沒什麼好臉色,我就怕漢人和契丹人鬧起來,到時候場面可不好看……”
同僚︰“那咱們也沒辦法,興慶的漢人你也知道,以前在契丹人手里就吃了不少虧,心里壓著火,如今強弱變換,他們對契丹人自然沒什麼好臉色,咱們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事已至此,你今晚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