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自家還有錢!
這簡直是一道霹靂驚雷。
姑娘以為自家窮得只剩下這間宅子了,她是享過福的,在爺奶死之前,作為長女,她常被爹娘帶到城里去,城里的干親還送了她玉墜子,那時候她穿的雖說不是綾羅綢緞,但也是細染過的好布,家里日日都有點心備著,肉也能頓頓吃。
她還記得自己曾經有兩個丫鬟,似乎和她很好,但過去太多年,她們長什麼樣,彼此如何相處,都只剩一個模糊的影子。
那時候家里還有廚娘,有長工。
二妹妹和三妹妹倒也得過好,等四妹妹出生後,家里就一日不如一日。
四妹妹和小妹妹,生下來便沒享過什麼福,沒穿過一件新衣,都是穿姐姐們的舊衣裳。
為了不叫村人們以為她們還有錢,娘就帶著她和二妹妹下地。
那時她就以為自家很窮了,吃東西也想著妹妹們,好東西自己只吃一口,余下的都給妹妹們。
她對妹妹們帶著同情,或許妹妹們一生都不能再見到她享受過的一切。
結果現在娘告訴她,家里有錢!這麼多年種地,只是為了給村人們看?!
此時她走在牛車旁,看著坐在車上不諳世事,只以為去城里玩耍的兩個妹妹,一時不知道妹妹們和她相比,到底誰更倒霉一些,是先享受再受苦,還是先受苦再享受好一些。
二妹妹走在她身旁,牛車上都是家什,只放得下兩個小妹妹,娘則走在前頭,怕路上出現什麼石頭樹干,到時候把行李顛壞了得不償失。
“大姐,咱家真去城里?”二妹妹愁道,“地里的稻子咋辦?今年的不收啦?”
姑娘也發愁︰“娘有安排吧?”
二妹妹嘆氣︰“今年的稻子,家里的地,都得便宜村長他們啦!”
“總比待在村里好。”姑娘倒是想得開,“我可不想嫁給村長家那二傻子!”
二妹妹想了想,覺得也是,村長家待媳婦一向苛刻,家里的肉不給女眷吃也就罷了,村里人大多都這麼干,但飯也不給吃飽就過分了,就算生了孩子,坐月子,都不肯去買一尾魚來煮湯,好的全給男人,女眷們連一點油星都沾不到。
大兒媳頭兩胎沒生出兒子,大孫女倒是留著,小孫女還沒斷奶就賣了,折騰著去拜佛,喝符水,還請神婆到家里做法,神婆說大兒媳沒生兒子的命,村長一家就將大兒媳當畜生用,開春翻地讓牛歇著,大兒媳去耙地。
沒把大兒媳休了,倒不是他們有多善心,只是村里窮,休了娶不起另一個,畢竟二兒子也到了要成婚的年紀。
她要是真嫁到村長家去,吃不飽肚子,還要催著生兒子,要是不能一舉得男,恐怕一輩子都要被數落,被欺負。
村長家兩個兒子也不是疼媳婦的,都是只顧自己吃喝,那老二雖然不是個真傻子,卻也沒好到哪兒去。
“娘膽子也大!”二妹妹一路上有許多話,“咱們都多久沒去城里啦?如今城里被阮軍佔了,咱們兩眼一抹黑,啥都曉不得,阮軍要是不把鋪子還給咱們,咱們豈不是還要回村里?就怕回去了,地也要不回來。”
“船到橋頭自然直嘛!”姑娘擦了把額頭的汗,“留在村里,地也不曉得還能保幾年。”
她們沒多少選擇,每個選擇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只能賭一把,阮軍再陌生,來了一年多沒惹出什麼事來,就好過在村里被吃絕戶。
她們穿過出村的小路——這路許多年都沒有變過,每年村里都會出人來修繕,也只是把土地平整了,夯實,但仍舊顛簸,下過雨還會有水坑,姑娘的褲腿上滿是泥。
“上大路了!”娘在前頭喊道,“要松快些了!”
大路?姑娘只記得小時候進城,官道也是極難走的,那時候她還能坐牛車,雖然年紀小,但還是顛得屁股疼,大路也是各村出人去修,不過那是朝廷的勞役,村人們修的也不怎麼精心,畢竟他們進城的時候少,修了路自己也走不了兩回。
“這什麼路?!”姑娘踩著石頭跳到路上,一時以為自己眼花,寬敞的道路不知鋪了什麼,黑漆漆的,但平整!一個水坑也沒有,更沒有沙土灰塵,比家里的地都干淨!
婦人也不知道,還是趕車的車夫說︰“瀝青路,阮軍修的,你們不曉得,修路的時候招人,一天管兩頓飯,月底有錢拿,多少人搶著來修路,也就花了大半年就修成了,可省了我們這些趕車的不少功夫!”
車夫是雇來的,她娘會趕車,但沒趕過拉著這麼多家什的車,只好花錢請人來趕。
婦人嘆道︰“光看這路,就曉得城里的日子差不了!”
她和女兒們不同,她還是有些門路的,自然是打听好了才敢拖家帶口到城里去,她踩在瀝青路上,身上的疲乏都消了不少,終于有精神去同車夫搭話︰“如今城里請你去趕車的多嗎?”
車夫有些得意︰“多!不過都是和阮地做生意的,請我們去幫忙拉貨,只要是肯吃苦的,就沒有拉不到活的時候,如今城里是大變樣了!你是沒見著,小娃娃們每日都要上下學呢,咱們這樣的老家伙,那也是得上掃盲班的。”
婦人樂道︰“你也要上?”
車夫︰“你別笑,你也得上。”
“那好。”婦人,“我就識得幾個字,早忘了,官府叫我上,我就上!”
她是讀過書的,小時候家里還給她請了女先生,可惜那女先生雖說家道中落,卻還是沒在她家待上多久,只待了兩個月便投奔親戚去了,她那兩個月也就識得了十多個字,如今也快忘光了。
“你也是不容易,拉扯這麼多閨女,不過以後就是好日子了,城里招女工哩!你家大姑娘和二姑娘,早上去上學,下午去干活,能給家里省不少錢。”
婦人︰“是啊!這兩個小的正是能吃的時候,半大的姑娘也是要吃窮老娘的。”
車夫︰“城里如今豬肉不貴,就是不能頓頓吃肉,骨頭棒子倒買得起,砸開了熬湯喝,也能叫孩子沾沾油星,補補身子。”
車上的兩個小妹妹嬉鬧著喊娘︰“娘!我們餓啦。”
婦人︰“你們拿那個袋子!對,就那個!里頭有綠豆糕,先墊墊,給你們姐也拿兩個。”
最小的妹妹今年才七歲,去年阮軍來了,听說要叫孩子們讀書,婦人便厚著臉皮,悄悄去了城里,將孩子托付給干親——干親搬到了小宅子里,鋪子也只留了三間,僕人也沒了,但看在多年的情誼上,仍收留了小妹妹,叫她在城里讀書。
婦人一個多月進一次城,看看小女兒,給干親送點錢。
至于小女兒學得怎麼樣,她倒是並不太在意,只盼著孩子不當個睜眼瞎。
她們今早只有一點晨光便出發了,夕陽西下的時候才總算看到城門。
“這麼多人?!”姑娘驚叫了一聲,“都要往城里去?”
車夫笑道︰“都是要進城找活的!如今離得近的村子都肯到城里去找活,不收入城錢呢!阮軍來之前城里死了許多人,空屋子多,如今都是阮軍往外租,可便宜!幾塊錢就能有鋪位,便是單間也不過十多塊,就是小了點,但都有窗戶,差不到哪兒去!”
姑娘喃喃道︰“阮軍……阮軍……”
原來阮軍竟然離她這樣近,而她們,村里的人,竟然毫無察覺。
她們也走進了人流,向著城門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