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並未欺騙林十三。傳奉官出京的確是一件大大的美差。有吃有喝有地位,還有美女陪著睡。
呂芳道︰“十三,知道文官們為何反對傳奉官制度嘛?”
林十三心知肚明,卻微微搖頭假裝不知。
官場之中,若上司要教誨下屬,賣弄自己的見識。下屬一定要裝無知。
下屬裝得越無知,越能襯托出上司的博學多識。
呂芳喝了口茶︰“其實啊,傳奉官出京跟文官欽差出京沒什麼兩樣。”
“文官欽差也是走到哪兒收到哪兒,大發橫財,大睡美女。”
“可文官欽差皆是兩榜進士出身。傳奉官大都沒有功名。”
“這幫文官就想,老子寒窗苦讀多少多少年,才混到如今有吃有喝有地位,還有美女陪著睡的境界。”
“你們這幫斗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傳奉官憑什麼得到跟我一樣的待遇?”
林十三連連點頭︰“啊呀,听舅舅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舅舅這麼一說,我就了然了。”
“普通人是笑人無、恨人有。文官則是恨人同。”
呂芳滿意的說︰“嗯,孺子可教。此番出京,收收陋規銀子也好,睡睡下面送的美女也罷。都無傷大雅。”
“但我要給你定一個原則。”
林十三給呂芳添了一杯茶︰“舅舅,什麼原則?”
呂芳凝視著林十三︰“凡是有利于抗倭大業的事,你一定要支持。凡是不利于抗倭大業的事,你一定不能參與。”
林十三當即拱手應允︰“外甥記住了。”
呂芳卻道︰“我還沒說完呢。整個江南的一堆官兒,都說自己做的事有利于抗倭大業。孰是孰非很難分辨。”
“你就記準了一條。相信胡宗憲。此人是東南真正的國柱,也是一個真心抗倭的人。”
說完呂芳起身︰“好了,我先回永壽宮伺候皇爺了。”
今夜的林宅份外熱鬧。
呂芳前腳走,羅龍文後腳就來了。
羅龍文笑道︰“師父,恭喜你啊。我听說你要出京辦差。我是做過傳奉官的,曉得傳奉官出京的種種好處。”
林十三驚訝︰“恩公,你消息這麼靈通?呂公公剛給我傳了旨啊。”
羅龍文笑而不語。
林十三心中了然︰看來永壽宮中亦有嚴黨的耳目。
羅龍文道︰“我這番來你這里,是代嚴閣老傳話。閣老說,林十三是個聰明人。應該曉得東南誰忠,誰大奸似忠。”
林十三脫口而出︰“真正為百姓做事的是忠。遇事當縮頭龜、三不沾的是大奸似忠。”
這是林十三心中真實所想。
羅龍文一拍手︰“嘿!不愧是你!果然深明大義。咱師徒交往也有大半年了。都是實在人,也是明白人。”
“當著明人不說暗話。此番你去東南得好好幫胡宗憲。尋白鹿的事情,你得听他的。”
“其實白鹿只不過是個幌子。幫胡宗憲哄好皇上,辦好抗倭大事才是真格的。”
林十三又說了幾句讓羅龍文刮目相看的話︰“我又豈能不知,大明真正的白鹿不在舟山群島,而在杭州城內的浙江巡撫衙門。”
“胡宗憲才是咱大明朝真正的白鹿啊!”
羅龍文握住了林十三的手︰“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你的見識遠勝于都察院、六科廊那些聒噪的烏鴉。”
說完羅龍文從袖中拿出來一個信封。他將信封交給林十三。
林十三問︰“這是?”
羅龍文道︰“信封里寫著江南三十六位官員的姓名、官職。他們都是閣老、小閣老的門生故舊。”
“你若遇事,可以求助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他們一定會對你施以援手。”
林十三收好信封︰“多謝了。”
羅龍文卻道︰“錯了。是我們這些人該謝你。等你幫了胡宗憲的忙,從浙江回來。小閣老親自設宴款待你。”
林十三送羅龍文出門口。
羅龍文突然想起了什麼︰“傳奉官出京,是可以帶家眷的。但我勸你不要帶。其一,東南始終不太平。家眷跟著去有危險。”
“其二嘛”
林十三問︰“其二如何?”
羅龍文笑道︰“其二,家有賢妻,如有寶樹。帶寶樹出行,你會錯過一整片樹林。”
林十三頷首︰“明白了。”
羅龍文剛走。林家今夜又來了第三位大人物,錦衣衛少掌櫃陸繹。
陸繹身後跟著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小廝。
林十三將陸繹讓進了書房上座。陸繹道︰“客套話就不說了。讓你認識個人。”
說完陸繹一指身邊的小廝︰“此人名叫沈惟敬,職南鎮撫司總旗,專司倭寇軍情事。他是嘉興大族出身,會說倭話。”
“此番他隨你一同去浙江。名義上是你的小廝。實際上你們互不統屬。你不要干擾他做事。”
林十三拱手︰“沈總旗,久仰久仰。”
沈惟敬拱手︰“林總旗,幸會幸會。”
陸繹補充道︰“你林十三如今在西苑正當紅。名氣比沈惟敬大的多。”
“但說句實話。若論對朝廷的功勞,你遠不及沈惟敬。沈惟敬多次深入倭國刺探情報,九死一生。”
“此番你們同行江南。你切不可恃寵而驕,欺侮同僚。”
林十三本就不是個愛仗勢欺人的勢利眼。他道︰“屬下牢記少掌櫃教誨。”
陸繹又道︰“這里沒有外人。我說幾句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沈惟敬知。”
“其實,虛無縹緲的白鹿並不是最重要的。”
林十三試探著問︰“敢問少掌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陸繹答︰“抗倭是最重要的。”
林十三頷首︰“少掌櫃教誨,屬下牢記于心。”
陸繹起身︰“事情說完了。我打道回府。林十三,你走時我就不去送你了。”
說完陸繹竟以少掌櫃之尊,朝著林十三一拱手︰“山高路遠,一路保重。”
林十三連忙還禮︰“多謝少掌櫃。”
今夜的第三位大人物剛走,今夜又來了第四位大人物。工部尚書,趙文華。
趙文華身後跟著一位司官,兵部職方司郎中,唐順之。
徐黨的清流們總說,嚴黨高官如趙文華等除了黨同伐異、貪污納賄、整人殺人外,就只有兩個不會。
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其實他們完全是在潑髒水。
任何一個能夠做到一部尚書的人,必有其可取之處。
趙文華本人能力不行。但他有一項大本事︰提拔那些比他能力強的人。
提拔比自己強的人,往往需要極大的胸襟。
胡宗憲自不必說,是趙文華一手從江南帶到京城,引薦給嚴嵩的。
眼前這位唐順之唐郎中,亦是靠趙文華舉薦才得以執掌職方司。
唐順之與趙文華同為嘉靖八年進士。唐順之是二甲第一傳臚,趙文華則是二甲第八十七名。
二人名次相差懸殊,官運卻正好反過來。
趙文華善于巴結逢迎,後又認了嚴嵩做義父,一路平步青雲,成為部院大臣。
唐順之則在官場蹉跎十年。一直在幾個部之間徘徊做主事。後來更是隱居深山十六年。
唐順之升不上去,完全是因為他沒將精力放在官場應酬、阿諛奉承、鑽營升遷上。
他把閑暇時光全用在了習武和鑽研算學、兵法、軍陣、火器甚至佔星上。
唐順之算得上個小號的王陽明。這個以後會細嗦。
去年趙文華赴東南“巡查防務”。他本人不懂軍事,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同年唐順之。
他知道唐順之有經世濟時之才,熟悉江南海防,通曉軍事,還胸懷治國平天下的大志向。
故他臨行前,去往唐順之隱居的宜州山中拜訪。詢問東南抗倭之策。
唐順之一番解答,趙文華驚為天人。他給朝廷上奏疏、給首輔嚴嵩寫舉薦信,力薦唐順之為兵部職方司郎中。
兵部職方司,專司制定明軍用兵方略。唐順之得以施展所長。
應該說,唐順之是個如假包換的嚴黨。
可惜後世某些史家秉承著非黑即白的原則——奸黨里就不能有好人。說什麼唐順之只是為了抗倭大業與嚴黨虛與委蛇,並非真心依附嚴嵩之類.
言歸正傳。
趙文華領著唐順之來訪,這是今夜來林家的第四撥人。
趙文華道︰“小十三,這位是兵部職方司的唐順之唐郎官。他此番受命前往東南督戰,與你同行。”
林十三連忙道︰“啊,能夠與唐郎中同行,小人榮幸之至。”
趙文華問︰“難道你不問問,我為何讓他與你同行嘛?”
林十三答︰“回趙部堂的話。您若想讓我知道,一定會告知。你若不想讓我知道,我又何苦多問?”
趙文華伸出了大拇指︰“你小子做人做得通透啊。罷了,跟你打招呼了。過幾日你們一同啟程吧。”
今夜四撥客人來訪。林十三確定了兩個同行的同伴,一個是錦衣衛南鎮撫司總旗沈惟敬,一個是兵部職方司郎中唐順之。
林十三還想帶上自己的徒弟孫越。他們向來是一根繩上的兩個小螞蚱。
至于家眷,林十三不打算帶。那可是倭患叢生的東南。御史返鄉都有被倭寇砍死的。何況官員家眷?
晚上,他囑托碧雲照顧好家里。又是一番纏綿自不必說。
翌日清晨,林十三來到了西苑,交待一眾養寵內宦不要趁他不在,上下其手撈錢。
隨後他又去了一趟錦衣衛本衙,跟上司劉守有作別。
劉守有這一番很大方。給了他兩個北司總旗隊沿途保護他。
他最後去了馴象所。找老上司常青雲作別,又找到孫越,提出讓他跟著去江南。
孫越樂得跟林十三去江南長長見識。師徒二人一拍即合。
嘉靖三十五年,六月十八。傳奉官林十三啟程,離京前往東南,替嘉靖大皇帝尋找白鹿祥瑞。
此番南下,林十三等人走的是水路,沿運河南下。
出京三日,傳奉官船在北直隸滄州府停靠。滄州知府率闔府官員迎接。
滄州知府姓徐,是嚴黨小嘍�@ 弧 br />
徐知府先給林十三行了禮,問了聖安。
隨後徐知府笑道︰“林傳奉來了我們滄州,我們滄州的官員士紳已經說好了,定要好好款待,讓您賓至如歸。”
說完徐知府又壓低聲音︰“賤內的妹妹是羅龍文羅郎中的第七房小妾。”
林十三道︰“啊,原來是自家人。”
徐知府拍了拍手。
兩個人捧著兩個紅漆盤來到了林十三面前。紅漆盤上蓋著一方紅布。
徐知府道︰“區區幾十兩程儀,不成敬意。一份是給林傳奉您的。一份是給唐順之唐郎中的。怎麼不見唐郎中?”
林十三答︰“他說他留在船上鑽研兵書和輿圖。就不下船跟我們一同瞎逛了。”
徐知府頷首︰“那好。來人啊,把這一份送上船。”
說完徐知府又給林十三做了個“請”的手勢。
林十三會意,掀開了紅漆盤上的紅布。上面有六個銀錠,都是十兩錠,區區六十兩而已。
這是表面上的“程儀”。
銀錠下還壓著一張銀票。銀票上大書“白銀一千兩正”。
林十三搓了搓手︰“啊呀,我不過是途徑貴治。怎麼好收這麼重的程儀?”
徐知府一臉誠惶誠恐的表情︰“你要不收,滄州的官員、士紳恐怕會寢食難安。”
說完徐知府再次壓低聲音︰“銀子是滄州士紳們湊得。不是下官自掏腰包,林傳奉萬勿客氣。”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林十三不在推脫︰“好吧,士紳們一番美意,我只好卻之不恭。”
片刻後,上船給唐順之送程儀的府衙書吏回到岸邊。
書吏道︰“稟知府老爺。唐郎中不收程儀。他點名要了另外幾樣東西。”
徐知府連忙問︰“哦?什麼東西?”
書吏答︰“唐郎中要泊頭鴨梨、滄州火鍋雞、黃馬華蝦醬、青縣羊角脆。另外還要滄州孟村八極拳的傳人,上船與他切磋一番。”
唐順之要的都是滄州特產。出名但不值錢。
徐知府不敢怠慢︰“來人,快按唐郎中所說,一一去辦。”
說完徐知府又道︰“林傳奉,今夜就住在我的後衙吧。我們當地士紳已在後衙設宴,等您賞光。”
“另外.嘿嘿,外出辦差,未帶家眷。長夜漫漫可怎麼過?我還給你備了一樣禮物——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