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第1127章 國喪與朝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法師小面包 本章︰第1127章 國喪與朝變

    天統六年的冬天,益州的天空飄著細碎的雪花,皇帝熊章站在成都行宮的回廊下,望著庭院中幾株凌寒綻放的紅梅,心中正在規劃著接下來對西南夷地區的巡視路線。

    自從離開襄郢,他已經在外巡狩近一年,走過了大半個楚國疆域,這次深入益州,他想要親自了解這個多民族聚居之地的真實情況。

    “陛下,襄郢八百里加急!”,就在這時,內侍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熊章聞言,猛地看向那名內侍手中的急報,之後一把接過那份用火漆密封的急報,拆開一看,他的臉色頓時變得凝重,居然是自己的母親,楚國的太後病情加重了。

    七十多歲的太後,年紀大了,體質就開始下滑,自從去年冬天感染風寒後,身體就一直時好時壞。

    熊章離京前,太後的病情還算穩定,沒想到如今竟突然惡化。

    “即刻準備回京!”熊章毫不猶豫地下令。

    此刻什麼巡視計劃,什麼西南夷事務,在母親的病情面前都顯得無足輕重。

    皇帝熊章的車駕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襄郢,原本需要兩個月的路程,硬是在一個半月內走完了。

    當風塵僕僕的皇帝踏入太後居住的長樂宮時,他看到的是一張張凝重的面孔。

    “陛下!”,前醫學院院長、現已白發蒼蒼的醫修恭敬的低聲道“太後年事已高,五髒衰竭,藥石恐怕已經無力回天了。”

    听到醫修的話,熊章的心沉了下去。

    他快步走進內室,看到了在一旁服侍的皇後嬴蓁,夫妻二人相視一眼,而後熊章將目光看向依舊臥在榻上的母親。

    不過半年未見,太後竟已消瘦得脫了形,唯有那雙眼楮,依然保持著往日的清明。

    “是我的章兒回來了”,太後看到熊章的身形,立刻微笑著伸出手,聲音虛弱卻平靜。

    熊章跪在榻前,握住母親枯瘦的手,強忍著眼中的淚水“兒臣不孝,未能侍奉在母後身邊。”

    太後拍了拍熊章的手,輕輕搖頭道“皇帝巡視天下,是國之大事,何來不孝之說?”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熊章日夜守在母親身邊。

    太後雖然病體沉重,但精神卻異常豁達,熊章見狀只得將悲痛藏在心里,面露輕快之色。

    一日,太後突然讓宮人扶她坐起,看著對熊章說道

    “章兒,為娘這一生,遇到了三個好男人。”

    太後的目光此刻好似能穿透重重的宮牆,望向遠方,仿佛穿透了時光,道“第一個是我的父親勾踐,他不僅給了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更為我找了一個頂好的夫君。”

    熊章知道,母親是越王勾踐的長女,當年越國為結好楚國,將越女嫁給當時的楚王,也就是後來的楚昭王。

    “第二個男人,就是你的父王昭王。”太後的眼中泛起溫柔的光芒,繼續說道“我十五歲遠嫁楚國,舉目無親,是你父王,在異國他鄉給了我極大的恩寵和護持,從未讓我受過半點委屈。”

    熊章對于母後的這話,十分認同。

    他記得,父王在世時,與母後確實相敬如賓,感情甚篤,那時的母親雖無王後之名,但卻有王後之實,後宮諸夫人,也始終最尊重母後的地位。

    “而這第三個男人”,說到這里,太後的目光回到熊章身上,滿是慈愛,道“就是我的兒子,你不僅孝順體貼,更是成為了開天闢地的皇帝,給了為娘自古以來最榮耀的太後稱謂。”

    太後的手輕輕撫過熊章的臉龐說道“我這一生,從越國公主到楚國夫人,再到皇太後,享盡了人世間的榮華,也得到了真摯的親情,如今回想,沒有半點遺憾。”

    听著母親如此豁達的話,熊章再也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

    他貴為天子,掌控著萬里江山,卻無法挽留母親漸逝的生命。

    從天統六年冬到天統七年春,熊章幾乎放下了所有政務,專心陪伴母親。

    太子熊恆攜太子良娣和其他皇孫們也都每日進宮請安,長樂宮中時常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為這最後的時光增添了幾分溫暖。

    太後雖然身體日漸衰弱,但神志始終清醒,她時常拉著孫兒們的手,給他們講越地的風土人情,講她年輕時在楚國的趣事。

    “我兒乃是千古一帝,為君之道,為娘沒有什麼好囑咐的,只是你功業太大,但切不可生出嬌縱奢靡之心,教導兒女也要多謝耐心,他們的資質或許不如你,但終究都是你的血脈”,太後拉著熊章的手說道。

    熊恆听到太後的這番話,沒有半點的不耐,反而都認真的記在心里,道“孫兒謹記祖母教誨。”

    這或許是自己母親對自己最後的教導了。

    三月初,太後的病情急轉直下。

    那個夜晚,長樂宮燈火通明,皇室成員全部守在太後榻前,太後依次看過每一個人,最後將目光停留在熊章身上,微微一笑,安詳地閉上了眼楮。

    天統七年三月十五,楚國皇太後越女薨逝,享年七十五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太後的薨逝讓整個楚國陷入悲痛之中。

    熊章下令罷朝十日,全國舉哀。

    按照禮制,皇太後的喪事應該極盡隆重,耗費巨萬,但其母親生前就要求,喪事當從簡,並告誡熊章,楚國雖富,然民力可貴,毋勞民傷財,毋興師動眾。

    皇室帶孝十二日,官員服喪七日,百姓服喪三日即可。生榮死哀,皆在人心,不在形式。

    回想著自己母後的話,熊章淚流滿面。

    他最後還是遵照了太後遺願,簡化了喪禮程序,沒有大興土木修建陵寢,而是將太後與父王合葬,僅在原有陵墓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

    太後的節儉和體恤民情,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贊譽。

    百姓們自發地在門前懸掛白幡,市場停業三日,以表達對這位賢德太後的哀悼。

    皇太後的薨逝給天統七年蒙上了一層陰影,而接下來的朝堂變動,更讓這一年顯得不同尋常。

    七月,年近七旬的總理大臣彌生在家中不慎摔倒,雖經太醫全力救治,但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這位輔佐熊章近三十年的老臣,不得不向皇帝上表請辭。

    熊章親自到彌生府上探望,看著病榻上氣息奄奄的老臣,心中百感交集。

    彌生是熊章在繼位之初通過招學令招攬的人才,這些年來,無論是推行新政還是對外征戰,彌生都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陛下,”彌生掙扎著想要起身,“老臣恐怕不能再為陛下分憂了。”

    熊章按住他“愛卿好好養病,朝中事務不必掛心。”

    熊章沒有立即批準彌生的請辭,而是讓太子每日將重要奏章送到彌生府上,以示對老臣的尊重。

    然而,一個月後,彌生的病情再度惡化,已經無法處理任何政務,熊章這才不得不批準了他的告老請求,並加封太師餃,賞賜千金,讓他在家中安心養病。

    誰料,彌生的請辭仿佛開啟了一個時代落幕的序幕。

    九月,代理總理大臣職務的端木賜也上表請求致仕。

    端木賜與彌生年紀相仿,近年來也一直疾病纏身,熊章再三挽留,但端木賜去意已決,三次上表請辭。

    “陛下,”端木賜在最後一次面聖時坦言“老臣年邁,精力不濟,恐誤國事。朝中才俊輩出,是時候讓位于年輕人了。”

    熊章見端木賜確實年老體衰,終于批準了他的請求,同樣加封太傅餃,厚賜歸養。

    就在朝野尚未從兩位重臣請辭的消息中回過神來時,十二月,理政殿中資歷最老的樊須也遞上了請辭表章。

    樊須是農業專家,曾主持過多項水利工程,為楚國的農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年過七旬,他也感到力不從心。

    熊章挽留無果,只得批準樊須致仕,加封太子太保,以示榮寵。

    彌生、端木賜、樊須三位老臣的請辭,標志著楚國朝堂格局的重大變化。

    理政殿七位大臣一下子減少了三位,剩下的四人分別是卜子夏、昭信、公孫朝和沈明。

    經過慎重考慮,熊章提拔大理寺卿黃永入理政殿,將大臣人數定為五人,削減了兩人。

    新的理政殿班子如下

    總理大臣卜子夏,六十二歲,熊章的門生心腹,以精通律法和行政著稱,分管吏部;

    理政大臣昭信,六十歲,熊章的潛邸舊臣,擅長財政和經濟,分管工商部、外交部;

    理政大臣公孫朝,五十八歲,同樣是潛邸舊臣,分管宗室、教育部、兵部;

    理政大臣沈明,六十三歲,以剛正不阿、精明干練聞名,分管刑部和工部;

    理政大臣黃永,五十七歲,分管戶部。

    這個新的領導班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所有成員都是熊章一手提拔的親信,卜子夏是天子門生,黃永、昭信、公孫朝更是早在熊章還是太子時就追隨他的舊臣。

    朝中不少官員猜測,皇帝此舉是要收回朝政的權力,親自掌管朝政。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熊章在組建新的理政殿後,卻依然讓太子熊恆監國理政,只要求遇到重大事務時再向他稟報。

    一時間,那些人也弄不清楚皇帝這是要受權還是放權。

    天統七年的除夕,楚國皇宮顯得格外冷清。

    這是第一個沒有太後的新年,也是彌生、端木賜等老臣離開朝堂後的第一個新年。

    熊章與熊恆父子二人站在宮牆上,望著遠方零星升起的煙花。

    “恆兒,”熊章緩緩開口,“你知道為何朕要繼續讓你監國嗎?”

    熊恆恭敬回答“兒臣愚鈍,請父皇明示。”

    “彌生、端木賜他們告老,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熊章的目光深邃,“但新時代的開啟,不應該由朕這個老人來主導,而應該由你們年輕人來開創。”

    熊章轉過身,看著兒子“新的理政殿大臣,都是朕信任的能臣,但他們終究是朕這一代的人,你既要學會與他們共事,也要培養屬于你自己這一代的人才。”

    熊恆鄭重地點了點頭“兒臣明白。父皇是要兒臣在理政中樹立威信,培養自己的班底。”

    “不錯。”熊章滿意地笑了,“朕老了,終有一天要將這江山完全交到你手中。在此之前,你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父子二人的對話,預示著楚國權力交接的加速。

    天統七年,雖然因國喪和老臣離去而蒙上陰影,但也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站在天統七年的終點,回望這一年,熊章心中感慨萬千。

    他失去了母親,告別了多年的老臣,他也意識到他自己也老了,也該為兒子鋪平道路了。

    現在開始,他學會逐步放手。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方便以後閱讀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1127章 國喪與朝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1127章 國喪與朝變並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