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父王召兒臣前來是何事情?”,太子恆對楚王熊章問道。
熊章看著太子恆,笑著說道︰“剛才教育部尚書顏回遞交了一個折子,你先看看吧”。
說著熊章就從桌案上拿起一份奏折交給太子恆,太子恆雙手接過奏折,然後認真的看了起來。
顏回的奏折很厚,內容也很多,不過總結起來就是想要裁撤教育部,改為禮部,將教育部改為禮部的一個司。
“父王,顏回大人想要用禮部取代教育部?”,太子恆一臉震驚的看著楚王熊章。
“說說你的看法吧”,熊章沒有說話,而是詢問起太子恆的意見。
太子恆听到自己父王詢問自己,他也沒有著急回答,他需要好好想一下。
顏回想要用禮部取代教育部的事情,自己父王自然可以一言而決,現在卻特意將自己叫來,詢問自己的意見,分明是想要考教自己。
看著陷入思考的太子恆,熊章也沒有催促。
熊章之所以詢問起太子恆這個問題,他主要是想先知道他對于儒家的看法。
隨著孔子的離世,孔子的門徒開始整合孔子的學說,創造了儒家學派。
如今楚國最強盛的自然要數法家學派,其次才是儒家學派。
儒家學派雖然沒有人進入楚國的核心決策層,但憑借其門徒的數量,其影響力依然可以穩居第二名。
第三名是小說派,小說派是楚王熊章有意扶持起來的,最開始熊章只是想讓一些人編寫楚國軍中英勇事跡,然後將這些楚軍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以說書的方式傳播出去。
後來,這些人的筆桿子不再局限于軍中的英雄事跡,開始涉及到這些年楚國出現的忠臣、奸佞,如忠臣熊西、熊期、沈諸梁等,奸佞如謀逆的豐城君等。
于是熊章就直接將他們收編,成為楚國的官方喉舌。
這些年,小說家學派的力量也在不斷壯大,借助收集和整合民間故事和傳說的便利,將影響力在民間擴散。
雖然朝野有兵家之說,但卻沒有人敢領這個頭,所以兵家還是一盤散沙,估計以後也會繼續是一盤散沙。
其他的如名家、陰陽家都已經有出現的苗頭,但還是不成體系和規模。
墨家在今年也已經出現了,墨家的創始人是公輸班,墨家骨干都是少府之中的一些大將或者是中等匠人,據說這墨家是公輸班的弟子墨翟提出來的,並得到了少府許多匠人們的支持,這才有了墨家學派的誕生。
而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工藝興國。
當初熊章听到墨家以及其核心思想的時候,他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只是從那以後墨家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
楚國的都城襄郢之中多了一座標志性的建築,名為楚王室科技學會。
楚國所有的大匠都是學會的一員,公輸班就是學會的會長,這楚王室科技學會就是墨家學徒眼中的聖地。
一些重要的理論或者一項重大的成果展示的時候,都會在這楚王室科技學會之中進行,有時候楚王熊章還會親臨學會,對于杰出表現者也會予以表彰。
不久前,一個叫做牛鈍的匠人在楚王室科技學會之中發布了關于引力的論述時,被許多匠人嘲笑,東西從天上往下掉落,這本是司空見慣,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牛鈍卻還要將這個現象總結出來,還當著楚王熊章和諸多大拿的面在這楚王室科技學會之中論述,若不是顧忌熊章在現場,肯定有人會忍不住對這牛鈍進行批判。
但最後的結果就是這牛鈍的引力論文被熊章要求刊印在楚王室科技學會的學術報刊之上。
當時包括公輸班在內,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但熊章說了一句話就讓他們啞口無言。
“世間萬物都是有跡可循,但都缺少一雙發現的眼楮,誰能總結出一條定律,寡人就封其為博士、大匠”
起初熊章還以為這牛鈍也是一名穿越者,但在經過一番試探之後,發現這牛鈍就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土著。
只是這牛鈍從工學院之中畢業之後並沒有隨大流的去了少府,而是回家跟著其父親經營一座工坊。
這牛鈍雖然離開工學院,但他也養成了一個求知的習慣。
于是就有了這引力論述的出世。
熊章向牛鈍表示,如果他能算出引力的數值,他可以封其為楚國大匠,爵位連升三級。
牛鈍領了楚王熊章的承諾之後,就一頭扎進家里的實驗工坊里面,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
如今楚國思想大迸發,已經有出現百家爭鳴的趨勢,所以在這個時候,顏回突然要以禮部取代教育部,這顏回的心思也不得不讓人好好的琢磨琢磨了。
“父王,兒臣听聞小說學家前不久向教育部申請辦理報紙,但卻被顏回大人給否了?”,太子恆看著楚王熊章問道。
“看來你知曉的東西要比寡人了解得還要多啊”,楚王熊章笑著對太子恆說道。
“兒臣作為您的嫡長子,對于朝政自然要多幾分關心”,太子恆恭敬的回答道。
楚王熊章臉上帶著欣慰的神色說道︰“關心朝政的人有很多,但能從這些朝政之中提取關鍵信息的人可不多,顏回確實是將辦報之事給否了,原因是楚法之中沒有此先例”。
楚國如今只有兩份報紙,一份是朝堂的邸報,主要是一些政策和官員變動的信息,只在官員之中流傳。
另外一份是楚王室科技學會學術報刊,這是由熊章本人親自提議的。
不過這報刊主要是專業且復雜的專業學術型報刊,閱讀的基本上是少府的匠人、工學院的學子、以及墨家門徒這些人,受眾極小。
“兒臣以為,顏回大人不管是拒絕讓小說家學派辦理報紙還是讓禮部取代教育部,他的目的應該就是為了提升儒家學派影響力以及地位”,太子恆說道。
听到太子恆的話,熊章的眼中閃過一道異色。
他貌似真是低估了自己兒子的政治敏感性了。
太子恆剛才所言正是熊恆結合了章華學宮內學術爭論以及襄郢之中各學派的講學的情況得出來的結論。
說實話,太子恆要感謝王子封和王子禮兩人,之前他們兄弟聚會的時候,就听他們兩個談及章華學宮學術之爭的情況,只是他們兩個只是當做段子在講,而太子恆卻不由得多想了一些。
在學宮之外,有些學派的弟子為了揚名,甚至在一些酒肆之中擺下擂台,酒肆的客人們看到雙方辯論不休,直呼熱鬧。
因為章華學宮組建之初,楚王熊章就是用辯論會的形式讓前來郢都的各國士子分出高下,所以如今辯論一詞堪稱楚國這兩年的年度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