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第962章 太子恆問政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法師小面包 本章︰第962章 太子恆問政

    又是數日過去,楚國太子冊立的熱度這些時日也逐漸消散,太子恆也開始迎來他作為楚國君貳的工作。

    理政殿偏室的青銅燈架上,三盞油燈靜靜燃燒。

    太子恆單獨坐在一張紫檀木案幾前,面前堆滿了奏折,這是他第三日參與朝政學習,總理大臣兼任太子太傅的彌生讓他先從已批復的奏章看起,熟悉政務處理流程。

    讓太子恆先跟著理政殿諸卿熟悉政務,也是楚王熊章的安排。

    秋日的陽光透過雕花木窗斜斜地照進來,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太子恆隨手從擺放在其面前一堆奏折的最上面拿起一份奏折,在這奏折的上面有一道紅色的印記,太子恆明白這是緊急奏章的標記。

    奏折之上的字跡工整有力,是齊郡郡守孫玟的筆跡︰

    “臣孫玟謹奏︰齊郡今歲大旱,自春徂夏,三月不雨。禾苗枯槁,井泉幾竭。百姓流離,餓殍載道。乞朝廷賑濟,並免齊郡一年賦稅,以紓民困...”

    太子恆的一字一句的看完奏折上的內容。

    這份奏章是去年秋日呈上的,上面已有兩道批復。

    第一道批復筆力遒勁,是理政殿的意見︰“準予賑濟,建議減免賦稅一年,請王上定奪。”

    第二道朱色批語則是其父王熊章的手筆︰“準開倉賑濟,賦稅不免。著齊郡守將受災百姓遷往涿地安置,每戶給糧種二斗,農具一套,騾馬一頭。”

    太子恆看完這兩道批復之後,眉頭微蹙。

    去年的時候他還是燕地總督,對于齊郡大旱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對于當時朝堂的處置,他也是知曉的,因為從齊郡遷移了不少百姓到燕地。

    燕地得了好處,當時的熊恆也是高興,但卻沒有深思,今日在此看到這份奏折的時候,尤其是看到理政殿和自己父王的意見居然有這麼大的區別。

    所以他現在卻不得不再次思考起來,這次他是以太子的身份思考。

    他記得《尚書》有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減免賦稅本是仁政,為何父王不許?以前楚國出現了災情,自己父王也都會減免當地的一些賦稅,以此來減輕百姓的負擔,為什麼去年齊郡旱災之時,會是這般處理。

    更令他困惑的是強制遷移災民之舉,齊郡位于楚國佔領已經有五六年的齊魯之地,而涿郡則在燕地中部,兩地相距千里之遙。

    “殿下,可要用些茶點?”,理政殿內內侍輕聲問道,打斷了恆的思緒。

    太子恆搖頭,然後看了一眼其他各自在忙碌的幾位理政大臣,然後繼續翻閱相關文書。

    他找到了一份理政殿與戶部的合議記錄,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的情況︰齊郡旱災影響七縣,災民逾十萬戶。

    理政殿認為減免賦稅可收民心,尤其齊郡新附不久,應該施恩以固根本。

    而戶部則擔憂國庫吃緊,原來是去年同時有修建襄郢至洛邑的直道以及襄郢到上庸以及武關的山道,這兩大工程的開支可不算小。

    但太子恆覺得父王的決策顯然超出了這兩方面的考量。

    于是,太子恆就在自己的腦海里回顧一下涿郡的情況。

    當時涿郡還沒有成立,但涿邑確實燕地的主要產糧區,因為戰亂,燕地在涿邑的百姓很多都離開了,之後熊恆雖然使得燕地重新安定,但損失的人口卻是已經無法補齊。

    “太子可有疑惑?”,總理大臣兼任太子太傅的彌生在熊恆的耳邊響起。

    原來是彌生看到太子恆面露困惑之色,這才過來詢問。

    熊恆抬眼看到彌生已經靠近,連忙整理衣冠起身。

    “見過太傅”,熊恆恭敬的向彌生行禮。

    彌生是太子太傅,是熊恆的最正經的老師,熊恆即使是太子,也要保持對彌生的恭敬和尊重。

    熊恆指著指著案上奏折說道︰“孤有一事不明,望太傅解惑。”

    總理大臣彌生掃了一眼奏折上的內容,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說道︰“殿下是為齊郡之事困惑?”

    “正是”,太子恆直言不諱的說道︰“父王常教導孤要行仁政,為何此次既不免稅,又要災民背井離鄉?孤實在不解。”

    彌生聞言淡淡一笑,然後在就在太子恆對面坐下來,說道︰“殿下可知涿郡現狀?”

    “涿郡有易水,地勢平緩,土地肥沃,乃是幽州的重要產糧區,只是因為戰亂的緣故,涿郡人口大量流失”,熊恆擔任過燕地總督,對于燕地的情況自然是張口就來。

    “不錯”,彌生點頭說道︰“自三年多前,我楚國克燕,然本土楚人生活安逸,安土重遷,想要進一步開發燕地,光靠燕地百姓肯定是力有不逮,而齊郡卻人口稠密,且田氏遺族時有異動。”

    太子恆若有所思的說道︰“太傅是說,父王此舉一箭三雕?既賑濟了災民,又削弱了齊地潛在叛亂之力,還充實了燕地?”

    彌生聞言,贊許地點頭笑道︰“殿下聰慧,治國之道,不在拘泥常理,而在權衡利弊,王上看似嚴苛,實則深謀遠慮。”

    “那賦稅呢?”太子恆繼續追問道︰“減免一年不過少收三十萬石,于國庫無大礙啊。”

    彌生聞言輕撫長須,說道︰“殿下,減免賦稅易,但齊郡之中多豪族,減免一些賦稅的好處根本就落不到齊郡百姓身上,而且當初田氏在齊地實行大斗借,小斗還,這些豪族恐怕還會借此邀名,齊地諸郡,不得不防”。

    正說著,殿外傳來急促腳步聲,理政大臣樊須匆匆而入,見彌生在座,先行一禮,然後對太子恆道︰“殿下,王上命您即刻前往勤政殿。”

    太子恆連忙起身整理衣冠,臨行前又忍不住又問彌生道︰“太傅,父王還有何深意?”

    彌生意味深長道︰“殿下不妨親自問王上。”

    理政殿與勤政殿相隔不遠沒有幾步路就已經走到了勤政殿外,而此時太子恆的心跳逐漸加速,這是他第一次被父王單獨召見議政。

    侍衛推開厚重的朱漆大門,楚王熊章正在批閱奏章,听到腳步聲抬起頭來。

    “兒臣拜見父王。”,太子恆恭敬行禮。

    熊章放下毛筆,示意恆近前問道︰“听說你今日在研讀齊郡旱災的奏章?”

    太子恆心頭一跳,原來父王對他的舉動竟如此清楚。

    他老實回答︰“是,兒臣...有些不解之處。”

    “講”,熊章言簡意賅。

    太子恆深吸一口氣,將困惑一一道出。

    說完後,殿內陷入短暫的沉默,熊章起身走到懸掛的楚國地圖前,手指點著齊郡和涿郡的位置。

    “在齊地因為一場不算嚴重的旱情減免賦稅看似仁慈,實則後患無窮。”熊章聲音低沉繼續說道︰“齊地入楚已經有快六年了,但民心至今還沒有真正歸附,主要就是齊地貴族從中作梗,若示弱于前,他日必生輕慢之心,而遷移災民至涿郡,不僅可充實邊疆,更能讓齊人與燕人混居,消弭地域之見,共為楚民。”

    太子恆恍然大悟道︰“父王是在為統一諸夏做準備?”

    熊章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不錯,楚國要的不只是一城一地,而是天下,治大國如烹小鮮,既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優柔寡斷。”

    熊章嘴角微揚,看著太子恆說道︰“結果你也是知道的,去年遷往涿郡的三萬戶齊人,今歲已在燕地開墾荒地二十萬畝,而齊郡因人口減少,余者各得其所,再無流民之患,只要沒有民患,那些齊地貴族就失去了爪牙,再過七年,這些人在齊地的影響就會逐漸消散,到時候齊地就不會有其他的動亂。”

    太子恆听到其父王熊章的話,心中震動,他發現其父王的決策看似冷酷,實則深謀遠慮。

    他突然明白,為君者不僅要有仁愛之心,更需有戰略眼光。

    “兒臣受教了”,太子恆真心實意地行禮。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方便以後閱讀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962章 太子恆問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第962章 太子恆問政並對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