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第一次踏進那套三百多平的大平層,仿佛一腳踩進了永恆的春天。
七月的驕陽正將外面的世界烤得滋滋作響,三十九度高溫的威壓下,這座城市像個巨大的蒸籠。可她一進門,一股溫潤的涼意便無聲包裹上來,二十五度的恆溫如同一個精確的承諾。
空氣里浮動著若有似無的芬芳,像是被精心調制過,讓她初來乍到的局促瞬間消融在這片恆常的舒適里。
女主人李麗正倚在落地窗邊的軟榻上,一襲煙紫色的真絲家居服泛著柔光。男主人王哲回家後,板正的西裝迅速被純棉家居服替代。
只有張秀娟自己,袖口下藏著未干的汗漬,提醒著她身後那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那里的夏天,風扇轉出的風都是燙的,冬天的被窩靠熱水袋暖熱前,總得咬牙焐上好一陣子。
廚房是她每日的戰場,卻精致得像個實驗室。恆溫酒櫃、三區分區的冰箱、冷熱雙水龍頭……每日清晨,有機農場的鮮蔬魚肉準時送達,帶著露水和泥土的潔淨氣息。李麗對食材的珍惜近乎虔誠,洗菜水一盆盆攢下澆花,打印紙正反兩面都寫滿字跡,拆開的快遞紙箱被精心壓平疊好,總不忘叮囑張秀娟“給收廢品的張大爺送去,他腿腳不好,省得他彎腰。”
一次張秀娟擦拭酒櫃時失手,一只剔透的高腳杯墜地,碎裂聲清脆刺耳。她僵在原地,心像被那碎片扎透了。李麗聞聲快步過來,目光掠過一地狼藉,卻先拉住張秀娟的手,聲音溫和如常“碎碎平安,歲歲平安!沒傷著手就好。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那份寬容里沒有絲毫作偽,張秀娟緊繃的心弦驟然一松,眼眶卻悄悄熱了。
王哲周末常在書房伏案畫圖,建築設計圖鋪滿桌面。累了,他會踱進廚房,自然地拿起張秀娟正在擇的豆角,手指靈巧地掐去兩端。“手上沾沾煙火氣,腦子反而更清爽。”他笑著點開手機相冊——泛黃的照片上,是北方老家低矮的平房。夏夜悶熱難熬,小小的王哲和弟弟擠在院中的竹床上,母親輕搖蒲扇,指點著滿天星斗講故事。冬日的清晨,則是在煤爐微弱的嗶剝聲中裹緊棉襖。“那時候,四季是刻在骨頭里的,”王哲的目光透過窗明幾淨的玻璃,投向遙遠的地方,“現在有了這‘恆溫’,可設計房子時,我總惦記著留個小陽台,能曬到太陽,吹到風的地方……人不能忘了季節本身的樣子。”他聲音里的懷念,像一陣來自遙遠鄉野的風,吹進了這恆溫的堡壘。
他們的兒子小宇放暑假了。午後三點,客廳的中央空調準時被李麗關閉。她牽著小宇走向西曬的玻璃陽台,那里擺滿了小巧的多肉盆栽。熱浪瞬間裹挾而來,小宇鼻尖立刻沁出汗珠。“媽媽,熱!” 他小聲抗議。李麗遞給他一把小鏟子,自己也蹲下身,聲音平靜卻不容置疑“夏天就該流汗,冬天就該知道冷。四季輪轉,是天地給我們的功課。” 小宇好奇地眨著眼,扭頭問正在擦拭玻璃的張秀娟“張阿姨,你們家夏天怎麼過呀?”張秀娟停下手中的活計,眼前仿佛鋪開老家小院的黃昏“傍晚,院子里那棵老槐樹底下最是涼快。我媽會把井水湃過的西瓜切開,紅瓤黑籽,咬一口,那涼氣能甜到心坎兒里!街坊鄰居搖著扇子湊一塊兒,說說笑笑,可比悶在空調房里暢快多啦!”小宇听得入了神,眼楮亮晶晶的“張阿姨,我下次能去你家院子吃西瓜嗎?我想吹吹‘自然風’!”
那場醞釀已久的暴雨終于在一個悶熱的傍晚傾盆而下,粗大的雨鞭猛烈抽打著巨大的落地窗。突然,一道刺目的閃電撕破天際,緊隨其後的炸雷仿佛在樓頂爆開——整棟大樓瞬間沉入黑暗。恆溫系統戛然而止,這座精心構築的春天堡壘,幾乎在幾秒鐘內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悶罐。沒有了持續運轉的新風循環,雙層真空玻璃嚴絲合縫的保溫優勢此刻成了致命的枷鎖,室內殘留的冷氣飛速被人體和牆壁散發的熱量吞噬,空氣迅速變得黏稠滯重,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吐溫熱的棉絮。
王哲摸黑找出應急燈,昏黃的光暈勉強撐開一小片空間。李麗沒有抱怨,反而輕輕笑了一聲“正好,今晚咱們也當一回‘普通人’,體驗體驗真正的夏夜。”她指揮著張秀娟把冰箱里冰鎮的大西瓜抱出來,浸在接滿自來水的寬大洗菜盆里降溫。一家人圍坐在鋪了竹席的地板上,應急燈的光暈籠著他們。電扇被搬了出來,扇葉攪動著灼熱的空氣,吹到人身上竟也是暖烘烘的。小宇盤腿坐著,第一次在“自然狀態”下吃西瓜,汁水順著下巴淌下來,他舔舔嘴唇,驚奇地喊“爸爸,風扇吹的風是熱的!真有意思!”王哲用毛巾擦著兒子花貓似的臉,笑著講起自己兒時停電的趣事,講如何在煤油燈搖曳的光暈里听故事,如何用井水泡腳降溫。黑暗里,他的聲音有種奇異的安撫力量“有時候啊,燈滅了,心里的故事反而更亮了。”張秀娟默默啃著清甜的瓜瓤,應急燈昏黃的光暈里,王哲一家三口的身影被放大投映在牆壁上,微微晃動。汗水沿著她的額角滑落,脊背上的衣衫也緊緊貼著皮膚。然而就在這悶熱和黑暗里,一種奇異的感受卻從心底彌漫開來——不是空調營造的虛假春天,而是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暖流,無聲地抵御著物理世界的不適。這份暖意,竟比恆溫的二十五度更令人踏實。她突然領悟,這“恆溫生活”最昂貴的核心,並非那永不波動的數字,而是這一家人在驟變面前那份紋絲不亂的從容與溫和。停電不驚,燥熱不惱,富足之下依舊惜物惜福,這份定力,才是真正昂貴的“恆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張秀娟老家女兒高考成績出來那天,她握著電話的手都在抖。女兒考上了省城一所不錯的大學。李麗得知後,立刻精心包了一個厚厚的紅包,塞到張秀娟手里“這是給小穎的獎學金,女孩子多讀書,心里才有底氣,路才走得寬。”王哲也熱心地在電腦上查詢大學城附近的兼職信息,仔細抄寫下來“讓孩子勤工儉學,既能鍛煉能力,也能替你分擔些擔子。” 張秀娟捏著那承載著滾燙心意和未來可能的紙張,喉嚨哽咽,一個字也說不出,只能用力點頭。
一個周末的下午,張秀娟整理著李麗那些需要“恆溫除濕”精心養護的昂貴羊絨大衣。李麗站在一旁,指尖拂過柔軟的料子“衣服要養,人更要養。舒坦日子花錢能買到,可心里那份踏實,得自己一寸一寸掙出來。” 她目光溫和地轉向張秀娟,“你靠自己這雙手,穩穩當當供女兒讀書,這本事,這心氣兒,比什麼都了不起。各人有各人的路,各人有各人的光。” 這番話像一道溫潤的泉水,緩緩淌過張秀娟的心田,沖走了最後一絲因身份差距帶來的無形塵埃。原來財富的高塔之上,也生長著對平凡汗水的真誠敬重。
張秀娟不再仰望那永遠二十五度的恆溫堡壘。下班路上,她會繞到喧鬧的菜市場,挑一個紋路青翠的西瓜抱回家。傍晚,坐在自家小院那棵老槐樹投下的濃蔭里,用井水湃過的瓜切開,沙瓤清甜。鄰居搖著蒲扇湊過來,東家長西家短,蟬鳴混著笑語,晚風送來遠處河水微腥的氣息。冬日清晨,一碗自家熬的、米粒開花的熱粥下肚,暖意從胃里升騰至四肢百骸。她捧著粗瓷碗,望著窗外細雪無聲地覆蓋瓦楞和枯枝,一種樸素而浩大的寧靜在心頭彌漫開來。這些沒有恆溫空調庇護的晨昏,浸透了人間煙火的真實滋味,帶著陽光的灼熱、井水的沁涼、風雪的氣息,帶著汗水的咸澀和收獲的微甘,在她生命里刻下無比生動的印記。
又一個暑假,小宇真的來了張秀娟的老家小院。當暮色溫柔地籠罩了小小的院落,晚風穿過老槐樹的枝葉,送來田野深處濕潤的涼意。小宇學著張秀娟女兒的樣子,坐在小竹凳上,捧著一塊剛從井水里撈出來的冰鎮西瓜,毫無顧忌地大口啃著,清甜的汁水順著手臂往下淌,滴在腳下的黃土地上。他仰起汗津津的小臉,滿足地嘆道“張阿姨,這‘自然風’,比空調舒服多了!”
張秀娟笑著,用濕毛巾擦去他臉上的瓜漬和汗跡。晚風拂過她汗濕的鬢角,帶著泥土和草木蒸騰了一天的蓬勃氣息,自由地穿過庭院,沒有一層玻璃的阻隔。李麗那句話,此刻無比清晰地浮現在她心里,像被這鄉野的風擦亮了一般“真正的安穩,是心里有光,眼里有暖。”
這光與暖,足以抵御世間的寒暑,足以照亮任何一處棲身的屋檐。無論身處四季恆溫的殿堂,還是風雨飄搖的陋室,只要心燈不滅,生命自有其滾燙的溫度和綿長的回甘。
喜歡我的故事里有你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的故事里有你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