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坤目瞪口呆的看著監控畫面里的視頻。尤其當見到公子穿上女裝親自扮演觀音的時候傻坤終于明白公子臨走前為什麼要對他說那番話了。
“等會無論你們看見了什麼都要給老子守口如瓶,要是日後讓我听到半點風聲,小心我扒了你這張老皮。”
女裝大佬閃亮登場,傻坤不服都不行啊。
“呵呵,還真別說公子剛才那扮相還挺好看的。”老吳在旁邊一副看熱鬧不怕事大的說道。
霍坤咽了咽喉嚨問道︰“公子向來這麼灑脫嗎?”
要知道在這時代男人穿上女裝那對男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羞辱。霍坤也不敢說別的,只能用灑脫來形容了。
老吳白了他一眼道︰“公子什麼樣的人兒?那是天上的謫仙人。他怎麼做事輪得到我們來評價?我們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對公子最大的幫助了。”
霍坤聞言連連點頭,隨著他和方諾接觸的越多,他就越感到方諾的神通廣大。
別的不說就單單那一手換裝秀就足以亮瞎眾人的眼球了。難怪公子說要讓他們看個夠,我原以為公子是要去找劉崇父子倆理論呢,結果卻是借力打力以法事的名義主動吸引他們前來。然後再當著無數百姓的面展露他神奇的手段。
“公子他懂佛經嗎?我別的不怕就怕他在講經時露怯。”霍坤擔憂道,在他心里方諾好像從來都對佛門漠不關心。更沒有看見過他什麼時候研究過佛經。
“公子懂的東西就不用你的來揣度了。你和公子接觸的少很多事你不了解。這麼說吧,這世上能難住公子的事還真不多,要不是公子時刻注意影響保持低調,以公子的能力哪還需要搞這麼多彎彎繞的?”老吳信誓旦旦的說道。
“菩薩。世尊之言晦澀難懂。還請菩薩為弟子解惑。”講經還在繼續。下面立刻有人向方諾發出了提問。
方諾聞言拈花一笑,然後半臥半躺在蓮台上用溫和的語氣緩緩開口道。
“剛才世尊那段話直白的說就是告訴你修行者若是要做好事,心中就不能有掛念。不要帶任何目的性。這就是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這種布施叫做無相布施。”
有人又問︰“何為無相布施?我等愚鈍,還請菩薩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告知我等。”
菩薩點了點頭回道︰“就比如說你今日出門看到有人落水,你當時毫不猶豫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你說這算不算是你做了一件善事?”
那人點頭道︰“那自然算。”
菩薩微笑點頭︰“很好,但是如果你在做下這件善事後你心里滋生出做了善事的想法,甚至把你今日所為到處宣揚想要得到他人的稱贊那你這個功德就沒了。這種布施就叫做有相布施。這種布施他不算布施,而是變成了一種交易。”
“啊?那我圖啥啊?難道想得到他人的一句稱贊也有錯?”那人耿直的回道。可能是方諾所展示出來的形象和說話的語氣始終平和的關系,現場百姓對這菩薩只有崇拜而沒有懼怕。再加上之前方諾就特意交代他們說可以隨意發言無需忌諱,這才有了這人的句句緊問。
此人的發言得到了眾多人認同的目光。
菩薩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道︰“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不住色布施,就是指你不能把你的心境卡在“色”上。你送出去的東西漂亮與否,價值幾何在你送出去的那一刻便煙消雲散了。你不能因為捐了一座寺廟就比另一個捐了半個饅頭的人更有功德。如果你在做一件事之前產生了類似相互比較的想法,那就說明你是在住色布施。再比如一個俏麗婦人喊你幫忙你就心甘情願,而一個耄耋老者喊你幫忙你卻不情不願。這也是住色布施。”
“除此之外你也有課能住聲。比如說有人夸你是個大善人听了很受用心里就美滋滋的,但要是有人批判你說你做的還不夠,你听後就不高興動搖了布施的心那就說明你住聲了。”
“同樣你在布施的過程中也不能執著于香,味,觸等感官體驗上。比如你請客吃飯你卻特別在意對方的感受,心中始終都是患得患失。那麼恭喜你,你的布施住香,味,觸了。”
“以上種種還只是其次,最關鍵的是在最後的住法上。這個法就是你腦子里的念頭。你不能在做好事的時候一直在告訴自己說自己在做好事,他在被我幫?我給了他這些幫助等等。如果你滋生出這種想法,那就說明你的布施住法了。”
“以上種種情況全都屬于是有相布施。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你的所作所為都是帶著強烈目的性去做的。因此這種布施從本質上來講不算善事,他只是一樁交易罷了。”
說罷菩薩看向那人問道︰“你現在明白了嗎?真正的布施或者說善事,是沒有一個所謂的“我”在布施。其次是沒有一個“他”在接受你的布施。最後則是沒有一個“東西”被布施出去。忘掉你自己,忘掉你幫助的對象,忘掉你給出的東西。如果你能做到這“三輪體空”的時候,其福德不可思量。”
此番言論立刻引起了下面眾人的激烈討論。因為如果按照菩薩的說法,那他們在場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屬于是有相布施,也就是帶著明確目的性來求神拜佛做善事的。
菩薩雖然只是小小的引用了一段金剛經中的原文,卻完美的回答了那人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翻譯成人話就是︰“你家老娘就算這輩子都再怎麼誦經念佛也同樣算不得功德。因為這本質上這就是在有相布施,是在和佛陀做一筆交易。而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崇拜佛陀,尊敬佛陀。”
明白此理後,在場無數人如喪考妣心如死灰。若這些話是別人說的他們可能還會反駁兩句,但這可是出自菩薩親口之言,他們就算有這個心也沒這個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