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1日,巴中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具體擴大到各實權機關一把手,李豐更是破天荒地直接指示,讓測繪局局長和平也參加會議。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卻也立即安排到位。
李豐看著下面面若平湖,意氣風發的干部們滿懷欣慰。
“同志們,巴中成立不到四年,gdp翻了十多倍,城市變好了,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了,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里,我們都該給自己鼓鼓掌,我們都沒有辜負百姓的期望和組織的信任。”
話音剛落,會場掌聲雷動,眾人滿臉感慨。
是啊,他們來的時候巴中還是一窮二白,要啥啥沒有,現在卻有二十多家工廠,城市各種交通設施齊全,全市凡是能種地的地方都種上了糧食,每家每戶都能吃飽飯,過年還能做身新衣服穿。
偶爾還能去縣里區里買點東西,時不時還能看上電影和川劇。
這都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有資格自豪和驕傲。
李豐等常委依次講話總結,總結完,李豐繼續笑著說道。
“另外,我還要宣布一則人事任命,巴中市測繪局代局長和平同志,任職期間,盡心盡力,圓滿完成巴中全市的測繪任務,因此,市委同意其轉正,擔任測繪局局長,書記。”
眾人紛紛看向皮膚黝黑的和平,熱烈地鼓起掌來。
和平雖然是一局局長,但平時市政府開會都不在,他們一直只听其名未見其人。
不過,看和平這滄桑的面容就知道是個踏實干實事的。
人以群分,他們都是干事的人,所以都很欣賞干實事的人。
早就得到李豐指示的和平仍然激動不已,這三年,他們吃了多少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翻山越嶺,披荊斬棘,摔傷甚至摔斷腿的干事都不在少數。
所以,和平听到正式任命的一剎那瞬間淚如雨下,可身板卻挺的筆直。
……………
恢復平靜後,李豐拿出一份文件,長吸一口氣,無比鄭重地說道。
“現在商議最後一件事。”
齊永平心生好奇,不經意地瞟了一眼文件,頓時面色大變,急忙出聲阻止。
“李書記,這件事還是我們再討論討論吧!”
修火車的事一旦傳出去可就不好收場了。
修鐵路,萬一沒修成怎麼辦?不修鐵路,以後巴中發展沒有其他城市好,老百姓會不會怪他們無能,魄力不足?
所以,齊永平才出聲勸阻,他不想出現不可預料的事情。
李豐淡然地搖了搖頭。
“永平同志,這麼大的事情,不是我們能做主的,先給同志們說說,征求下初步意見吧,後面如何做還要听取老百姓的意見。”
齊永平聞言一愣,想了一下無奈一笑。
“書記你說吧。”
“同志們,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是,要不要給巴中修鐵路,通火車!”
……………
“以市區西華山為起點,經恩陽,雪山……………等地,直通寶成鐵路昭化站……………”
下面的干部听完立馬炸開了鍋,急切地站起來瞪大眼楮,似乎想要將李豐手上的文件看個透徹。
李豐笑著壓手高聲道。
“大家先坐,听我繼續講。”
李豐對著地圖一講就是一個小時,干部們此時也听明白了。
李豐這是要帶他們搞一場豪賭,賭上全市一切的豪賭。
“兩年前我就在常委會上提過,要修鐵路,但當時條件還不成熟,巴中的底子太薄,所以就一直擱置下來了。”
“但今天,巴中已經有三座煉鋼廠,一家石料廠和一家水泥廠,還修了五座中小型水電站,已經具備修鐵路最基礎的的工業條件,gdp也突破了一億大關,所以,我想是時候正式討論一下,修鐵路的事情了。”
“大家暢所欲言,這是個大工程,需要大家最專業的意見。”李豐朗聲道。
下面的干部立馬提問。
“書記,這修鐵路的錢從哪來?刨除必要的財政支出,明年市里最多能騰出三千萬。”
“書記,我們修鐵路鐵道部同意了嗎?”
“如果沒修成怎麼辦?”
“昭化站離我們市至少還有五十公里,這是武後市地界……………”
干部們各抒己見,但明顯都不太看好修鐵路的事,畢竟太過驚世駭俗了。
李豐輕微笑了一下,將修鐵路的好處一一道出,還指明修鐵路對于巴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著才回答同志們的問題。
“鐵道部那邊我問過了,他們不同意,也不會派部隊過來幫我們修路,但他們答應派一百名退休的鐵路專家過來指導我們修鐵路。”
“所以,我們需要動員全市的青壯年去修鐵路。”
“武後那邊我跟他們書記磨了三年也談妥了,他們願意跟我們合作,但他們只負責征地和搬遷工作,修路的費用和成本由我們一力承擔,另外,他們還要我們在蒼溪縣設一個車站。”
“什麼?”交通局局長瞬間怒不可遏。
“這不是趁火打劫嗎?在他們蒼溪設火車站,他們就好用了,鐵路我們修,他們就負責解決地址?天底下有這麼好的買賣嗎?”
其他干部也面露不滿。
李豐聞言一臉苦澀。
“是啊,他們擺明是吃定我們了,可如果我們要修鐵路,只能咬牙咽下這口惡氣。”
武後有鐵路,巴中修鐵路對他們影響不大,唯一的好處就是蒼溪縣可以借勢發展起來。
但武後原本的發展中心就不在蒼溪,所以這鐵路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
而巴中卻急需這條鐵路來打開交通閉塞的不利局面。
所以武後市就更有恃無恐了,誰讓他們運氣好,有條寶成鐵路呢!
為此,李豐每次不辭辛苦跑去跟武後市委書記聊的時候,人家還一臉不耐煩。
甚至不情不願的。
李豐找遍了關系,也沒能得到對巴中更有利的條件。
主要是蜀川現在的省委第一書記跟他們家不對付,李豐還巧合地得罪了他。
不然也不至于如此難辦。
為了巴中的發展,李豐是求爺爺告奶奶,就差沒給武後市書記跪下了,就這樣李豐還是磨了三年才磨下來。
想到這,李豐心里就憋了一肚子火,這麼多年,他還沒受過這麼大的氣。
以後找到機會,非得好好報復一下不可。
李豐說明事情原委,眾人眼中的怒火更盛,咬牙切齒,滿臉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