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局長深吸一口氣,沉聲追問道。
“書記,那這修鐵路的錢怎麼解決?”
“您剛才說了,預算在一億萬到一億三千萬之間,就算我們明年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再從各個地方湊一湊,最多也就能湊夠四千萬。”
“這至少還差六千萬。”
李豐看向一旁的巴山銀行行長。
“錢行長,目前巴山銀行有多少錢,包括百姓的存款。”
眾人面色一變,剛想勸阻李豐卻伸手制止。
“還有多少?”
錢行長艱難地咽了咽口水,凝聲道。
“一共有三千一百多萬。”
眾人面色更加沉重,李豐深吸一口氣,無比凝重地說道。
“我的計劃是,發行政府國債,收攏群眾手上的閑置資金。”
“根據巴中建市以來的經濟數據來看,除了銀行的存款,老百姓手上至少還有四千萬,發行國債差不多夠了。”
眾人得到李豐的確認,全都倒吸一口涼氣,眼中布滿驚駭。
動用全市一切資金修鐵路,這太瘋狂了!
戰爭年代都很少有動用一切人力物力做某件事的情況。
“不可,書記!”
“書記,這太冒險了!窮要不了命,但民心動搖可是要命的!”
………………
干部們意見空前的一致,都認為巴中修鐵路為時過早,太冒險了。
李豐苦笑著搖搖頭。
“同志們,修鐵路的風險有多大我比你們清楚,可修鐵路帶來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而且這鐵路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修好的,我計劃在三年內正式通車,這三年的時間巴中的經濟肯定只增不減,每年還能填補不少窟窿嘛!”
“百姓的錢只是預備資金,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可能都用不上呢!”
“書記,您自己也說了,川東北多大山,實際情況復雜多變,最理想的情況都要花一億多,萬一情況不理想呢?”
………………
這場討論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都沒結束,大家都說的口干舌燥。
李豐不能完全說服眾人,眾人也沒法徹底勸李豐死心。
不少干部也看到李修鐵路的暴利,但他們也不敢同意,所以一直保持中立。
李豐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
“我們現在說再多都沒用,我們剛剛只算是把利弊分析了一遍。”
李豐看向一旁記錄的干事。
“我們說的都記下來了嗎?”
干事滿臉疲憊,揉了揉脹痛酸軟的手腕。
“都記下來了,李書記。”
“好,這樣吧,我們實行民主制。”
讓宣傳部把我們分析的利弊全部登報。”
“再通知下面的公社一定把其中的利弊關系給百姓講透徹,然後再舉行全市公投。”
“每個生產隊算一票,生產隊內實行匿名投票,少數服從多數,最後再把投票統計上來。”
“以群眾的意見為主,群眾說修那就修,群眾說不修那就不修。”
“大家覺得怎麼樣?”
眾人思索了片刻,無比凝重地點頭。
“好,那這件事爭取在春節前完成。”
李豐說著看向宣傳部長吳慧雲。
“慧雲同志,這件事就拜托你們宣傳部了,一定要宣傳到位,宣傳得清晰透徹,不能讓老百姓稀里糊涂地就投了票。”
吳慧雲鄭重地點點頭。
“這件事我全程參與,一定落實好。”
李豐又看向一旁的組織部長周永開。
“永開同志,這次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投票的小組,我任組長,你任副組長,從全市各單位抽調一些紀律性強,不是本地戶籍的優秀干部全權負責此次投票工作。”
“好!”
李豐笑著看向眾人,眼中多了些輕松。
“我們也不用爭論了,把決定權交給群眾,這段時間大家還是該干嘛干嘛!別把本職工作落下了。”
眾人平靜點頭,可能預見的是,春節前大家討論的話題肯定都是修鐵路了。
他們是地方官,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呢?
哎!
只能看投票結果了!
不過如果一切順利,未來三年都能財政收入都能穩定在五千萬,那基本上事情就成了,還真不會動百姓的錢。
所以,李豐將事情挑明了,相信百姓們會給出一個讓他滿意的結果的。
一天後,修鐵路的消息登上報紙,瞬間在巴中引發軒然大波。
百姓們議論紛紛。
“這我們巴中也能修鐵路了?那鐵疙瘩有啥用啊?”
“隔壁果城都沒有通上鐵路,我們巴中能行嗎?”
“現在我們巴中的造車廠這麼牛,還用得著火車?”
“我倒是覺得,這火車要修,你們想想,他達州前年通上火車那經濟蹭蹭往上漲,我們巴中要是通上火車那還得了?而且你們想想,他們果城gdp比我們高多少,他們都沒火車,我們巴中要是有了火車,還不得揚眉吐氣啊!”
………………
對修火車這件事,既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支持的人要麼是真的有魄力,要麼就是為了爭口氣。
反對的人要麼是性子軟,覺得修不成,要麼是安于現狀,覺得現在這樣發展也挺好的,沒必要冒險。
總之兩方吵的不可開交,還有人為此打架打進了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