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麟將周大儒的書信貼身收好,指尖摩挲著信紙邊緣,耳邊還能听到學堂里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身上,暖洋洋的,卻讓他想起初到西南時的陰雨連綿——那時的黔州城,街道冷清,百姓惶惶不安,而如今,不僅漢族與苗族百姓和睦相處,連空氣里都飄著安居樂業的氣息。
“大人,可要即刻回府收拾行裝?”隨從見他望著學堂方向出神,輕聲問道。
趙家麟搖頭,目光轉向不遠處的田埂。幾個苗族老農正牽著牛耕地,牛背上坐著個漢族孩童,手里拿著剛編好的草螞蚱,笑得格外開心。“先去看看那片新墾的水田。”
兩人沿著田埂走去,剛靠近就听到一陣爽朗的笑聲。負責農事的老農王福見趙家麟來,連忙放下鋤頭迎上前︰“趙大人!您來得正好!這新修的水渠可管用了,您看這水田,灌滿了水,今年肯定是個好收成!”
趙家麟蹲下身,伸手拂過清澈的田水,水中的秧苗嫩綠挺拔,正透著勃勃生機。“這水渠能覆蓋多少畝田?苗族百姓們用著還習慣嗎?”
“能覆蓋三百多畝呢!”王福笑著說,“苗族的兄弟們一開始還擔心不會種水稻,您派來的農學家耐心得很,手把手教他們育苗、插秧,現在他們種得比咱們漢族老農還熟練!前幾天木阿首領還說,等秋收了,要挑最好的稻米給您送過去呢!”
趙家麟站起身,望著遠處忙碌的身影——漢族與苗族百姓並肩勞作,有的彎腰插秧,有的搬運農具,偶爾還能听到幾句苗語與漢語的玩笑話。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這就好。百姓們能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比什麼都重要。我走之後,你們還要繼續好好合作,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王福重重點頭︰“大人您放心!我們都記著您的話,漢族苗族是一家,肯定不會讓您失望!”
接下來的幾日,趙家麟忙著交接西南的事務。他將這半年整理的西南軍政、民生、農事資料逐一分類,小到每一所學堂的師資配置,大到各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規則,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木阿得知他要走,特意帶著苗族長老們前來送行,還送上了一塊精心雕刻的苗銀令牌。
“趙大人,這令牌是我們苗族的信物,您帶著它,以後無論走到哪里,只要遇到苗族百姓,他們都會認您這個朋友!”木阿雙手捧著令牌,眼神誠懇。
趙家麟接過令牌,入手沉甸甸的,令牌上雕刻著苗寨的圖騰,紋路精致。他鄭重地將令牌收好︰“多謝木阿首領。我在京城也會惦記著西南的百姓,若是有需要,隨時傳信給我,我定會盡力幫忙。”
離別那天,黔州百姓自發地在街道兩旁送行。漢族百姓提著自家做的點心,苗族百姓捧著新曬的茶葉,孩子們舉著用彩紙做的小旗,不停地喊著“趙大人再見”。趙家麟騎著馬,在百姓們的目送下緩緩離開黔州城,直到城影消失在群山之中,才收回目光。
經過兩個多月的行程,趙家麟終于抵達京城。剛到城門口,就看到沈文與周大儒的弟子們等候在那里。沈文快步上前,笑著捶了他一下︰“趙兄,你可算回來了!周大儒特意讓我們來接你,說要為你接風洗塵,好好听听你在西南的經歷。”
趙家麟翻身下馬,與眾人寒暄幾句,目光卻在人群中尋找著周大儒的身影。“老師身體如何?前幾日書信中說他偶感風寒,現在好些了嗎?”
“放心吧,”周大儒的弟子笑著說,“先生只是受了點涼,太醫開了藥,早就好了。他現在就在府中等著您呢!”
一行人來到周大儒的府邸,周大儒正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喝茶。看到趙家麟,他連忙起身,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家麟,你回來了!這一路辛苦了。”
“老師,讓您擔心了。”趙家麟躬身行禮,目光落在周大儒的頭發上——不過半年未見,老師的白發又多了些,眼角的皺紋也深了些。
兩人坐下後,周大儒細細詢問了西南的情況。趙家麟將平定叛亂、促進民族融合、發展農事與教育的經過一一說來,周大儒听得連連點頭,不時稱贊︰“好!好!你能以仁心對待少數民族百姓,不濫用武力,還能為他們謀長遠生計,這才是儒家‘仁者愛人’的真諦。陛下得知你在西南的政績,對你更是贊賞有加,這次讓你擔任戶部尚書,也是希望你能將這份初心用到全國的財政事務上。”
趙家麟點頭︰“學生明白。只是戶部掌管全國財政,事務繁雜,學生擔心自己經驗不足,會辜負陛下與老師的信任。”
“不必妄自菲薄,”周大儒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你在西北、江南、西南都有實干經驗,深知百姓疾苦,也懂得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這正是戶部尚書所需要的品質。不過,戶部不比其他部門,牽扯的利益眾多,朝堂上不少官員都盯著這個位置,你上任後,定會遇到不少阻力,凡事需謹慎行事。”
趙家麟認真記下︰“學生記住了。日後若是遇到難題,還要向老師請教。”
幾日後,趙家麟正式到戶部上任。戶部衙門位于京城的中心地帶,建築宏偉,共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別負責戶籍、賦稅、漕運、俸祿等事務。剛到衙門,戶部左侍郎李大人就帶著各司官員前來迎接。李大人約莫五十歲,面色溫和,說話卻滴水不漏︰“趙大人,歡迎您到戶部任職。戶部事務繁多,下官已經讓人將最近的財政報表整理好,您先過目,若是有什麼疑問,隨時可以問下官。”
趙家麟笑著點頭︰“有勞李大人。以後戶部的事務,還要靠李大人與各位同僚多多協助。”
接下來的幾日,趙家麟埋首于堆積如山的公文與報表中。他發現,大景王朝的財政狀況並不樂觀︰一方面,江南水災與西北戰事耗費了大量的國庫銀兩;另一方面,地方官員貪污腐敗,賦稅征收混亂,不少百姓因賦稅過重而流離失所。更嚴重的是,各地藩王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卻不繳納賦稅,導致國家財政收入銳減。
“趙大人,”李大人拿著一份報表走進來,臉色凝重,“這是去年的賦稅報表。您看,江南地區的賦稅拖欠了三成,西北更是拖欠了五成,而藩王屬地的賦稅,幾乎一分未繳。再這樣下去,國庫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趙家麟看著報表上的數據,眉頭緊鎖︰“藩王為何不繳賦稅?朝廷就沒有相關的規定嗎?”
李大人嘆了口氣︰“早年先帝為了安撫藩王,允許他們在屬地內自行征收賦稅,不必上繳朝廷。這些年藩王的勢力越來越大,不僅不繳賦稅,還經常向地方官府索要銀兩,地方官府無奈,只能加重百姓的賦稅,形成了惡性循環。”
趙家麟沉默片刻,說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改革賦稅制度,讓藩王繳納賦稅,同時減輕百姓的負擔。你先讓人整理一份詳細的藩王屬地資料,包括土地面積、人口數量、自行征收的賦稅數額,我要親自去一趟藩王屬地,了解實際情況。”
“這……”李大人有些猶豫,“趙大人,藩王勢力龐大,您親自去屬地,恐怕會有危險。不如先向陛下上書,請求陛下下旨,讓藩王繳納賦稅?”
“陛下若是能輕易下旨,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趙家麟搖頭,“藩王與朝中不少官員都有聯系,若是貿然上書,定會引起他們的反對。我必須親自去屬地,掌握確鑿的證據,才能說服陛下與朝臣,推動賦稅改革。”
李大人見趙家麟態度堅決,只好點頭︰“那下官這就去整理資料。您一定要多加小心。”
半個月後,趙家麟帶著幾個隨從,前往距離京城最近的燕王屬地。燕王是當今皇帝的弟弟,勢力龐大,屬地內的土地佔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卻從未向朝廷繳納過一分賦稅。
剛進入燕王屬地,趙家麟就感受到了明顯的不同。道路兩旁的田地大多荒蕪,偶爾能看到幾個面黃肌瘦的百姓在田間勞作,而不遠處的燕王莊園卻富麗堂皇,門口站著十幾個守衛,神色傲慢。
趙家麟讓隨從在客棧等候,自己則換上普通百姓的衣服,獨自在屬地內巡查。他發現,燕王屬地內的賦稅極高,百姓不僅要繳納糧食,還要繳納銀兩與布匹,不少百姓因繳不起賦稅,被官府抓去做苦役,家中的土地也被官府沒收,歸燕王所有。
這天,趙家麟正在一個小鎮上巡查,突然看到一群官兵正在毆打一個老農。老農躺在地上,嘴角流著血,懷里還緊緊抱著一個布包。一個官兵一腳踩在老農的手上,厲聲喝道︰“老東西!敢不交賦稅,我看你是活膩了!”
趙家麟連忙上前,喝止了官兵︰“住手!光天化日之下,你們竟敢毆打百姓!”
官兵們轉過頭,看到趙家麟穿著普通,頓時不屑地笑了︰“哪里來的野小子,也敢管老子的閑事?滾遠點,不然連你一起打!”
趙家麟冷笑一聲,從懷里掏出戶部尚書的令牌,高高舉起︰“本官是戶部尚書趙家麟,你們竟敢在屬地內欺壓百姓,濫用私刑,可知罪?”
官兵們看到令牌,頓時嚇得臉色慘白,連忙跪倒在地︰“大人饒命!我們也是奉命行事,是燕王殿下讓我們征收賦稅的!”
“燕王?”趙家麟皺起眉頭,“燕王讓你們征收多少賦稅?為何要毆打百姓?”
老農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抱著布包,哽咽著說︰“大人,我們今年的糧食本來就不夠吃,燕王殿下還要我們繳納五成的賦稅,我們實在交不起啊!這布包里是我孫子的救命錢,他們也要搶走……”
趙家麟心中怒火中燒,他扶起老農,對官兵說︰“你們立刻將搶走的錢財還給百姓,停止征收額外的賦稅!若是再敢欺壓百姓,本官定將你們依法嚴懲!”
官兵們連連點頭,連忙將錢財還給老農,灰溜溜地跑了。老農對著趙家麟連連磕頭︰“多謝大人!多謝大人!您真是為民做主的好官啊!”
趙家麟扶起老農,語氣誠懇地說︰“老人家,這都是本官應該做的。你放心,我一定會向燕王殿下反映情況,讓他減輕百姓的賦稅。”
接下來的幾日,趙家麟在燕王屬地內巡查,收集了大量藩王欺壓百姓、不繳賦稅的證據。他還秘密會見了幾個不滿燕王統治的地方官員,從他們口中得知,燕王不僅不繳賦稅,還暗中招兵買馬,囤積糧草,有謀反的跡象。
趙家麟心中一凜,連忙結束巡查,返回京城。回到戶部後,他立刻將收集到的證據整理好,寫成奏折,呈給皇帝。
皇帝看到奏折後,龍顏大怒︰“朕沒想到,燕王竟敢如此放肆!不僅不繳賦稅,還欺壓百姓,暗中謀反!朕若是再縱容下去,恐怕其他藩王也會效仿,到時候國家就危險了!”
趙家麟躬身道︰“陛下,藩王勢力龐大,不可貿然處置。臣建議,先從改革賦稅制度入手,規定藩王屬地的賦稅必須按比例上繳朝廷,同時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若是藩王拒不執行,再出兵討伐,這樣既師出有名,也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皇帝點了點頭︰“你說得有道理。朕就按照你的建議,下旨改革賦稅制度。你負責監督各地的執行情況,若是有藩王拒不執行,立刻向朕稟報!”
“臣遵旨!”趙家麟躬身行禮。
然而,賦稅改革的推行並不順利。燕王首先站出來反對,他聯合其他幾位藩王,向皇帝上書,聲稱賦稅改革損害了藩王的利益,要求皇帝罷免趙家麟的戶部尚書之職。朝中不少與藩王有聯系的官員也紛紛附和,一時間,朝堂上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天早朝,燕王的親信張大人站出來,對著皇帝躬身行禮︰“陛下,趙家麟推行的賦稅改革,實則是在削弱藩王的勢力,挑撥陛下與藩王之間的關系。藩王們為國家鎮守一方,勞苦功高,若是強行讓他們繳納賦稅,恐怕會寒了藩王們的心,不利于國家的穩定。還請陛下罷免趙家麟的戶部尚書之職,停止賦稅改革!”
其他幾位官員也紛紛附和︰“陛下,張大人說得有道理!還請陛下三思!”
趙家麟站出來,對著皇帝躬身行禮︰“陛下,臣推行賦稅改革,並非為了削弱藩王的勢力,而是為了國家的財政穩定,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藩王們佔據大量的土地,卻不繳納賦稅,導致國家財政收入銳減,地方官府只能加重百姓的賦稅,百姓苦不堪言。若是再不改革,恐怕會引發民變,到時候國家才真的危險!”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臣在燕王屬地巡查時,看到百姓因賦稅過重而流離失所,不少人甚至餓死在街頭。而燕王的莊園卻富麗堂皇,囤積的糧食足夠百姓吃十年。這樣的情況,難道陛下還要縱容下去嗎?”
皇帝听後,臉色越發陰沉︰“夠了!朕心意已決,賦稅改革必須推行!誰敢再反對,就是與朕為敵!”
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張大人等人不敢再說話,只能悻悻地退到一邊。
雖然皇帝支持賦稅改革,但藩王們卻陽奉陰違,依舊拒不繳納賦稅。燕王甚至暗中派人威脅趙家麟,讓他停止賦稅改革,否則就要對他不利。
“趙大人,您最近一定要多加小心。”李大人憂心忡忡地說,“听說燕王派了不少刺客,您出門一定要帶足夠的隨從。”
趙家麟點了點頭︰“多謝李大人關心。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只要能推動賦稅改革,為百姓謀福祉,就算遇到危險,也值得。”
接下來的日子,趙家麟一邊加強自身的安保,一邊派人前往各地藩王屬地,監督賦稅改革的執行情況。他還向皇帝建議,派軍隊駐守在藩王屬地附近,若是藩王敢公然反抗,就出兵討伐。
在趙家麟的堅持與皇帝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藩王開始繳納賦稅。燕王見大勢已去,也不得不繳納了一部分賦稅,但他心中對趙家麟的怨恨卻更深了。
這天,趙家麟正在戶部處理公文,突然接到皇帝的聖旨,讓他即刻前往御書房見駕。他心中疑惑,連忙整理好官服,前往御書房。
來到御書房,皇帝正坐在書桌前,看著一份奏折。看到趙家麟進來,皇帝放下奏折,臉色凝重地說︰“趙家麟,朕找你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燕王暗中招兵買馬,囤積糧草,已經有了謀反的跡象。朕打算派你去燕王屬地,安撫燕王,同時暗中調查他的謀反證據。你可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
趙家麟心中一凜,前往燕王屬地,無疑是羊入虎口。但他沒有猶豫,立刻說道︰“臣有信心!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查明燕王的謀反證據,安撫好燕王屬地的百姓,防止事態擴大。”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朕相信你的能力。你明天就可以出發,朕會派五千兵馬暗中跟隨你,若是遇到危險,隨時可以調動兵馬支援。”
“謝陛下!”趙家麟躬身行禮,心中充滿了使命感。他知道,這次前往燕王屬地,是一場新的挑戰。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堅守初心,秉持儒家的仁愛之道,就一定能夠完成任務,為國家的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儒道之路,還在繼續,而燕王屬地,將是他新的戰場。
趙家麟接過皇帝遞來的密函,指尖觸到信紙邊緣的火漆印,冰涼的觸感讓他愈發清醒。御書房內燭火搖曳,映著皇帝凝重的面容,殿外傳來更夫敲梆的聲音,已是深夜。“此行凶險,你需萬事小心。”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滿是信任,“燕王雖有反心,但屬地百姓無辜,若能和平解決,盡量避免兵戎相見。”
“臣遵旨。”趙家麟躬身行禮,將密函貼身收好,“臣定當以百姓為重,若燕王肯懸崖勒馬,臣會為他向陛下求情;若他執意謀反,臣也絕不會讓他危害國家安危。”
離開皇宮時,夜色正濃。街道上靜悄悄的,只有巡夜的士兵提著燈籠走過,燈籠的光暈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晃動的影子。趙家麟翻身上馬,馬蹄聲在寂靜的街道上格外清晰。他沒有直接回府,而是繞路去了周大儒的府邸——此行凶險,他想在出發前再見老師一面。
周大儒的府邸一片寂靜,只有書房還亮著燈。趙家麟輕輕敲門,很快听到周大儒的聲音︰“是家麟嗎?進來吧。”
走進書房,周大儒正坐在書桌前整理典籍,看到趙家麟,他放下手中的書,笑著說︰“我猜你今晚定會來。是不是要去燕王屬地了?”
趙家麟點頭,將皇帝的安排一一告知。周大儒听後,臉色變得凝重︰“燕王此人野心勃勃,且在屬地經營多年,你此去定要多加提防。切記,凡事不可沖動,需謀定而後動。若遇到難以解決的困境,可憑此信聯系我在燕王屬地的舊友,他會暗中相助。”說著,周大儒從抽屜里取出一封書信,遞給趙家麟。
趙家麟接過書信,心中滿是感激︰“多謝老師。學生此去,定不負您的教誨,也不負陛下的信任。”
周大儒點了點頭,語重心長地說︰“你在西南、西北的功績,已證明你有能力化解危機。但燕王與之前的對手不同,他背後有藩王勢力與朝中官員支持,你需更加謹慎。記住,儒家講究‘仁’與‘智’,既要心懷百姓,也要懂得變通,方能化險為夷。”
趙家麟認真記下,又與周大儒聊了片刻,才起身告辭。回到府中,他連夜收拾行裝,只帶了幾件換洗衣物與必備的文書,便讓隨從備好馬匹,準備天亮後出發。
次日清晨,趙家麟帶著兩名隨從,偽裝成前往燕王屬地經商的商人,踏上了行程。為了不引起懷疑,他們沒有乘坐官府的馬車,而是騎著普通的馬匹,一路低調前行。
經過三日的行程,他們終于抵達燕王屬地的首府——薊州城。剛進城門,就感受到了與京城截然不同的氣氛。街道上隨處可見身著鎧甲的士兵,神色警惕地盯著過往行人,店鋪的生意也十分冷清,百姓們大多行色匆匆,臉上滿是不安。
“看來燕王確實在暗中準備謀反。”趙家麟低聲對隨從說,“我們先找家客棧住下,再慢慢打探消息。”
他們在一家偏僻的客棧住下後,趙家麟便換上普通百姓的衣服,獨自在城中巡查。他發現,薊州城內的糧草與兵器店都被官府征用,士兵們正忙著搬運糧草、打造兵器,顯然是在為戰爭做準備。更讓他氣憤的是,官府為了籌集軍餉,竟加重了百姓的賦稅,不少百姓因繳不起賦稅,被官兵抓去做苦役,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流離失所的流民。
這天,趙家麟正在一家茶館打探消息,突然听到鄰桌的兩人在低聲交談。
“听說了嗎?燕王殿下要起兵謀反了,說是要推翻當今皇帝,自己登基稱帝!”
“噓!小聲點!這話要是被官兵听到,是要殺頭的!”
“怕什麼?現在整個薊州城都在傳!听說燕王殿下已經聯系了其他幾位藩王,只要時機一到,就會一起出兵京城!”
趙家麟心中一凜,看來燕王謀反的消息已經在暗中傳開了。他正想繼續听下去,突然看到幾個官兵走進茶館,四處張望。那兩人連忙閉上嘴,不敢再說話。
官兵們在茶館里巡視了一圈,沒有發現異常,便轉身離開了。趙家麟趁機走到那兩人身邊,低聲問道︰“兩位兄台,剛才你們說的是真的嗎?燕王殿下真的要起兵謀反?”
其中一人警惕地看了看趙家麟,問道︰“你是誰?問這個干什麼?”
“我是外地來的商人,想知道薊州的情況,好決定要不要繼續在這里做生意。”趙家麟笑著說,“若是真的要打仗,我可得趕緊離開這里,免得丟了性命。”
那人這才放下警惕,嘆了口氣說︰“唉,可不是嘛!現在薊州城里人心惶惶,大家都怕打仗。燕王殿下為了籌集軍餉,把賦稅提得老高,我們這些百姓都快沒法活了!要是真的打起仗來,不知道又要多少人流離失所啊!”
趙家麟點了點頭,又與兩人聊了片刻,了解到更多關于燕王的情況。原來,燕王不僅聯系了其他幾位藩王,還暗中勾結了北方的匈奴部落,承諾只要匈奴出兵相助,待他登基後,便將西北的幾座城池割讓給匈奴。
“這個燕王,竟然為了一己私欲,勾結外敵,出賣國家利益!”趙家麟心中怒火中燒,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查明燕王的謀反證據,阻止他的陰謀。
回到客棧後,趙家麟立刻按照周大儒的書信,找到了他在薊州的舊友——王掌櫃。王掌櫃是一家布莊的老板,表面上是商人,實則是周大儒安插在薊州的眼線,多年來一直暗中收集燕王的情報。
“趙大人,久仰您的大名!”王掌櫃見到趙家麟,連忙將他請進內堂,“周先生已經寫信告訴我您會來,我已經為您準備好了住處,還收集了一些關于燕王的情報。”
趙家麟坐下後,王掌櫃將一疊情報遞給他︰“這些是燕王最近的動向,包括他與其他藩王、匈奴部落的聯系信件,以及他囤積糧草、打造兵器的清單。另外,我還查到,燕王打算在三日後召開軍事會議,商議起兵謀反的具體事宜。”
趙家麟接過情報,仔細翻看。情報中詳細記錄了燕王的謀反計劃,包括起兵的時間、路線,以及與其他藩王、匈奴部落的合作細節。他心中一喜,有了這些證據,就可以向皇帝稟報,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多謝王掌櫃!”趙家麟鄭重地說,“這些情報對我非常重要。三日後的軍事會議,你能想辦法讓我參加嗎?我想親自確認燕王的謀反計劃,收集更多的證據。”
王掌櫃沉思片刻,說︰“燕王的軍事會議只有核心將領才能參加,普通人根本無法靠近。不過,我認識一個負責守衛會議場所的校尉,或許可以通過他,讓您混進去。但這樣做風險很大,一旦被發現,您和我都會有生命危險。”
“為了阻止燕王謀反,保護百姓的安危,就算有再大的風險,我也願意試一試。”趙家麟堅定地說。
王掌櫃點了點頭,說︰“好!我這就去聯系那個校尉,盡量為您安排。您先在我這里住下,等待我的消息。”
接下來的兩天,趙家麟一邊在王掌櫃的布莊幫忙,偽裝成布莊的伙計,一邊暗中觀察燕王的動向。他發現,薊州城內的士兵越來越多,戒備也越來越森嚴,顯然是在為三日後的軍事會議做準備。
第三天一早,王掌櫃匆匆趕來,對趙家麟說︰“我已經聯系好了那個校尉,他願意幫您混進去。不過,您需要換上士兵的衣服,裝作是他的隨從,才能進入會議場所。會議期間,您一定要小心,不能暴露身份。”
趙家麟點了點頭,接過王掌櫃遞來的士兵衣服,迅速換上。隨後,他跟著王掌櫃來到會議場所——燕王的王府。王府外守衛森嚴,士兵們手持兵器,仔細檢查每一個進入王府的人。
在那個校尉的帶領下,趙家麟順利進入王府,來到會議場所的門外。校尉低聲對他說︰“會議就在里面舉行,您只能在門外旁听,不能進去。一旦听到里面有異常動靜,或者有人發現您,就立刻從後門離開,我已經在後門為您安排好了退路。”
趙家麟點頭表示明白,待校尉離開後,便悄悄靠近門口,仔細听著里面的動靜。
會議開始後,燕王首先發言︰“各位將領,如今皇帝昏庸無能,重用奸臣趙家麟,推行苛政,百姓苦不堪言。我身為先帝的兒子,有責任推翻昏君,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三日後,我們就與其他藩王、匈奴部落同時出兵,直取京城!你們可有信心?”
“有!”里面傳來將領們齊聲吶喊的聲音,“願追隨殿下,推翻昏君,共創大業!”
接著,燕王開始部署具體的作戰計劃︰“李將軍,你率領三萬兵馬,從東路進攻,直取濟南府;王將軍,你率領兩萬兵馬,從西路進攻,攻佔太原府;我親自率領五萬兵馬,從中路進攻,直逼京城!匈奴部落會從西北出兵,牽制朝廷的兵力。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不出三個月,定能攻佔京城,推翻皇帝!”
趙家麟將燕王的作戰計劃一一記在心里,正準備離開,突然听到里面傳來燕王的聲音︰“對了,還有那個趙家麟,听說他已經來到薊州,想要調查我們的謀反計劃。你們立刻派人去搜查,一旦發現他,格殺勿論!”
趙家麟心中一驚,知道自己已經暴露了行蹤,連忙按照校尉的指示,從後門離開王府,迅速返回王掌櫃的布莊。
回到布莊後,趙家麟立刻將听到的作戰計劃與收集到的證據整理好,寫成密信,交給隨從,讓他快馬加鞭送往京城,稟報皇帝。
“趙大人,現在燕王已經知道您在薊州,肯定會派人四處搜查您。您不能再待在這里了,必須盡快離開薊州城。”王掌櫃焦急地說。
趙家麟點了點頭︰“我知道。但在離開之前,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燕王的謀反計劃已經確定,三日後就會出兵,我們必須想辦法拖延他的時間,為朝廷爭取準備的機會。”
王掌櫃沉思片刻,說︰“我有一個辦法。薊州城內的糧草大多儲存在城南的糧倉,我們可以派人去燒毀糧倉,這樣一來,燕王就會因為缺少糧草而推遲出兵時間。不過,糧倉守衛森嚴,想要燒毀它,難度很大。”
“我去!”趙家麟堅定地說,“只要能拖延燕王出兵的時間,就算有再大的風險,我也願意試一試。”
當天夜里,趙家麟換上夜行衣,帶著幾個王掌櫃安排的親信,悄悄來到城南的糧倉。糧倉外守衛森嚴,士兵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巡邏一次。趙家麟等人躲在暗處,等待時機。
終于,在巡邏士兵離開後,趙家麟等人迅速靠近糧倉,用事先準備好的工具撬開糧倉的大門,悄悄溜了進去。糧倉內堆滿了糧草,趙家麟等人立刻點燃隨身攜帶的火把,扔向糧草堆。
“著火了!著火了!”很快,糧倉內燃起熊熊大火,守衛的士兵發現後,紛紛驚呼著沖過來滅火。
趙家麟等人趁亂逃出糧倉,迅速返回布莊。剛回到布莊,就听到城外傳來陣陣鐘聲——顯然是燕王發現糧倉被燒,正在召集士兵全城搜捕縱火之人。
“趙大人,您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王掌櫃催促道,“我已經為您準備好了馬匹和干糧,您從後門離開,沿著小路前往京城,路上會有我的人接應您。”
趙家麟點了點頭,對著王掌櫃躬身行禮︰“多謝王掌櫃的幫助!此次能收集到燕王的謀反證據,拖延他的出兵時間,都多虧了您。日後若有機會,我定會報答您的恩情。”
“趙大人不必客氣!”王掌櫃笑著說,“能為國家效力,阻止燕王謀反,是我應盡的責任。您快走吧,保重!”
趙家麟不再猶豫,帶著隨從,從布莊的後門離開,騎著馬,沿著小路,朝著京城的方向疾馳而去。身後,薊州城內火光沖天,鐘聲、士兵的吶喊聲此起彼伏,顯然已經亂成了一團。
趙家麟知道,燕王的謀反計劃雖然被拖延,但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一場更大的危機還在等待著他。他必須盡快趕回京城,與皇帝商議應對之策,阻止燕王的陰謀,保護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安寧。
經過兩天兩夜的疾馳,趙家麟終于抵達京城。他沒有休息,立刻前往皇宮,向皇帝稟報了燕王的謀反計劃和自己在薊州的經歷。
皇帝看到趙家麟帶回的證據,又听了他的稟報,龍顏大怒︰“燕王這個逆子!竟敢勾結外敵,起兵謀反!朕定要將他碎尸萬段,以儆效尤!”
“陛下息怒!”趙家麟連忙說道,“燕王雖然準備謀反,但我們已經拖延了他的出兵時間,還掌握了他的作戰計劃,只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定能將他的叛軍一舉擊潰。”
皇帝冷靜下來,點了點頭︰“你說得有道理。朕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應對之策。你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稍後再議。”
“臣遵旨。”趙家麟躬身行禮,退出了御書房。
回到府中,趙家麟終于松了口氣,連日的奔波讓他疲憊不堪。他簡單洗漱了一下,剛想休息,就听到門外傳來敲門聲。
“趙大人,是我,沈文。”
趙家麟打開門,看到沈文站在門外,神色焦急。“沈兄,你怎麼來了?”
“我听說你回來了,還帶來了燕王謀反的消息,就立刻趕過來了。”沈文走進屋,說道,“現在朝堂上已經亂成了一團,不少官員都在議論燕王謀反的事情,還有些與燕王有聯系的官員,已經開始暗中準備逃跑了。”
趙家麟皺起眉頭︰“看來燕王在朝中的勢力確實不小。我們必須盡快穩定朝堂,團結一心,才能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
沈文點了點頭︰“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現在有不少官員擔心我們不是燕王的對手,畢竟燕王已經聯系了其他幾位藩王和匈奴部落,兵力強盛。”
“不用擔心。”趙家麟自信地說,“燕王雖然兵力強盛,但他勾結外敵,出賣國家利益,不得民心;而我們是為了保護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安寧,師出有名,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只要我們制定好作戰計劃,合理調配兵力,定能將叛軍擊潰。”
沈文听後,心中的擔憂漸漸消散︰“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明日早朝,我會支持你的主張,與那些反對的官員據理力爭。”
趙家麟笑了笑︰“多謝沈兄的支持。明日早朝,我們一起努力,說服陛下和百官,制定出最好的應對之策。”
兩人又聊了片刻,沈文才起身告辭。趙家麟送走沈文後,回到屋中,卻沒有了睡意。他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的夜色,心中思緒萬千。他知道,一場關乎國家安危的戰爭即將爆發,而他,將站在這場戰爭的最前線,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不惜一切代價,與叛軍抗爭到底。他的儒道之路,還在繼續,而這場戰爭,將是他人生中最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