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人縱橫

第2611章 麟趾呈祥(166)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姒洛天 本章︰第2611章 麟趾呈祥(166)

    趙家麟將周大儒的書信疊好放進袖中,指尖還殘留著信紙的粗糙觸感。街面上的駝鈴聲隨風飄來,混著商販的吆喝聲,勾勒出涼州城如今的熱鬧。他想起初到此時,街道上滿是面黃肌瘦的流民,城牆下還堆著未清理的斷木,不過兩年光景,竟已換了這般生機盎然的模樣。

    “大人,可要回府收拾行裝?”隨從見他駐足良久,輕聲問道。

    趙家麟搖頭,目光掃過街邊的糧鋪——鋪子里的糧袋堆得老高,掌櫃正笑著給一位老農稱糧,陽光落在老農黝黑的臉上,映出滿足的笑意。“先去軍營看看。”

    抵達軍營時,士兵們正在進行馬術訓練。塵土飛揚中,騎手們俯身貼在馬背上,手中長槍穩穩刺向靶心,動作利落干脆。將領李虎見趙家麟來,立刻翻身下馬迎上前︰“大人,您怎麼來了?”

    “來看看你們的訓練成果。”趙家麟笑著點頭,目光掠過整齊排列的士兵,“如今邊境安穩,但若放松訓練,他日再有戰事,可就來不及了。”

    李虎挺直脊背︰“大人放心!末將每日都盯著訓練,絕不讓弟兄們懈怠!前幾日我們還演練了騎兵突襲戰術,比去年的速度快了三成!”

    趙家麟走到一名年輕士兵身邊,指著他手中的長槍問道︰“這槍用著順手嗎?鎧甲的重量還適應嗎?”

    士兵連忙行禮,聲音洪亮︰“回大人!新打造的長槍鋒利得很,鎧甲也比之前輕便,穿上不影響動作!”

    趙家麟伸手摸了摸槍桿,觸感堅實——這是他去年特意從江南調運鐵礦,在涼州開設鐵匠鋪打造的兵器,比之前的舊槍輕便三成,殺傷力卻提升了不少。“好好練,守住西北,就是守住大景的門戶。”

    離開軍營,趙家麟又去了城外的墾荒區。此時正是秋收時節,金黃的麥浪在風中起伏,百姓們握著鐮刀,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負責墾荒的老農王伯見他來,連忙放下鐮刀迎上前︰“趙大人!您可來了!今年的麥子收成好得很,一畝地能收三石多,比去年還多了半石!”

    趙家麟蹲下身,捻起一粒飽滿的麥粒,放在手中搓了搓︰“這都是大家辛苦的成果。水利渠的水還夠用嗎?明年打算種些什麼?”

    “夠用!夠用!”王伯笑著說,“您修的那幾條渠,把黃河水引過來,澆地方便得很。明年我們想種些您帶來的紅薯,听說那東西耐旱,產量還高,到時候冬天就不愁沒糧吃了!”

    趙家麟點頭︰“紅薯確實適合西北的氣候,我已經讓人從江南調了種子,明年開春就能送來。另外,我還讓人在縣城里建了學堂,孩子們冬天不用再在破廟里讀書了,開春就能去新學堂上課。”

    王伯聞言,激動得連連作揖︰“多謝大人!多謝大人!您真是我們西北百姓的活菩薩啊!”

    趙家麟扶起王伯,心中卻有些酸澀——他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卻得到百姓如此厚愛。若是自己離開後,新來的官員能繼續重視民生,西北才能真正長久安穩。

    接下來的幾日,趙家麟忙著交接工作。他將這兩年整理的西北軍政、民生資料逐一分類,詳細標注了需要注意的事項︰邊防上,哪些烽火台需要定期檢修,哪些路段容易有匈奴探子出沒;民生上,哪些州縣的水利渠需要加固,哪些地方適合推廣新作物;軍政上,哪些將領擅長騎兵戰術,哪些士兵需要重點培養……

    李達看著桌上厚厚的卷宗,忍不住感嘆︰“趙大人,您這真是把西北的家底都摸清了,後續接任的官員,有這些資料在,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趙家麟苦笑︰“我在西北待了兩年,早已把這里當成家。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只希望後續的官員能繼續把百姓放在心上,別讓這兩年的努力白費。”

    交接工作完成的那天,涼州百姓自發地在街道兩旁送行。孩子們舉著用紅紙剪的小旗,老人們捧著自家種的瓜果,商販們停下生意,朝著趙家麟的馬車鞠躬。趙家麟掀開馬車窗簾,看著熟悉的面孔,眼眶忍不住發熱。他對著百姓們拱手︰“多謝各位鄉親兩年間的支持,我雖離開,但定會在京城為西北百姓說話,讓朝廷繼續關注西北的發展!”

    馬車緩緩駛離涼州城,趙家麟回頭望去,直到涼州城的輪廓消失在視野中,才收回目光。他知道,西北的這段經歷,將會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

    經過一個多月的行程,趙家麟終于抵達京城。剛到城門口,就看到沈文穿著吏部主事的官服,站在人群中朝他揮手。“趙兄!我可算等到你了!”沈文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臂,“這一路辛苦了!周大儒特意讓我來接你,說要為你接風洗塵。”

    趙家麟笑著點頭︰“有勞沈兄了。這兩年在西北,多虧你時常給我寄京城的消息,不然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兩人邊走邊聊,沈文向他介紹了京城這兩年的變化︰皇帝越發重視教育,在全國範圍內擴建學堂;江南的漕運修復工程已經完成,糧食運輸比之前快了三成;吏部最近還提拔了一批年輕官員,都是像趙家麟這樣有實干經驗的人。

    “對了,趙兄,你這次回京城擔任禮部侍郎,負責禮儀和教育事務,可是個肥差!”沈文笑著說,“不過也不好做,現在朝堂上有不少老臣守著舊規矩,你若是想推行新的教育政策,恐怕會遇到不少阻力。”

    趙家麟點頭︰“我也想到了。不過教育是國之根本,就算有阻力,也要試一試。我在西北時發現,很多百姓因為沒讀過書,連自家的地契都看不懂,更別說了解朝廷的政策了。只有讓更多人讀書,才能讓國家真正強大起來。”

    兩人來到周大儒的府邸,周大儒早已在門口等候。看到趙家麟,周大儒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家麟,你終于回來了!兩年不見,你倒是沉穩了不少。”

    “老師,讓您擔心了。”趙家麟躬身行禮,“這兩年在西北,多虧了您的指點,我才能順利解決那麼多問題。”

    三人走進書房,周大儒讓人端上茶水,笑著說︰“你在西北的功績,陛下都看在眼里。這次讓你回京城擔任禮部侍郎,就是希望你能把在西北的經驗用到全國的教育事務上。陛下最近有意推行‘普及蒙學’政策,讓全國的孩童都能免費入學讀書,這個任務,陛下打算交給你負責。”

    趙家麟心中一喜︰“多謝陛下信任!學生定不辱使命!”

    “不過你要注意,”周大儒話鋒一轉,“朝堂上有不少老臣認為,‘普及蒙學’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現在國家剛經歷過江南水災和西北戰事,不宜大興土木。你若是想推行這個政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和師資問題。”

    趙家麟點頭︰“學生明白。資金方面,我打算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請求朝廷撥款,二是鼓勵富商捐資助學,三是將各地閑置的官田出租,用租金補貼學堂;師資方面,可以從退休的老秀才中選拔有學識、有耐心的人擔任蒙學老師,同時在京城設立師範學堂,培養新的師資力量。”

    周大儒聞言,滿意地點頭︰“你的想法很周全。不過鼓勵富商捐資助學,恐怕沒那麼容易。很多富商只看重利益,若是沒有足夠的好處,他們未必願意出錢。”

    “學生已經想好了,”趙家麟笑著說,“朝廷可以為捐資助學的富商頒發榮譽匾額,同時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另外,還可以讓他們的子女優先進入官學讀書,這樣既能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又能讓他們看到實際的好處,應該會願意捐錢。”

    周大儒撫須大笑︰“好!好!你能想到這些,說明你這兩年在西北確實成長了不少。明日早朝,你可以向陛下詳細稟報你的計劃,陛下定會支持你。”

    第二天早朝,趙家麟向皇帝詳細稟報了“普及蒙學”的計劃。皇帝听後,龍顏大悅︰“趙家麟,你的計劃周全可行,朕準了!朕會讓戶部撥款五十萬兩白銀作為啟動資金,同時下旨鼓勵富商捐資助學。你放手去做,若是遇到阻力,朕為你撐腰!”

    “謝陛下!”趙家麟躬身行禮,心中充滿了干勁。

    接下來的日子,趙家麟開始忙碌起來。他先是在京城設立了師範學堂,從全國範圍內選拔優秀的秀才擔任老師,教授他們如何教書育人;然後又派人前往各地,統計閑置的官田,制定出租方案;同時還與戶部、吏部等部門協調,確保各項政策能夠順利推行。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不久後,就有幾位老臣聯名上書,反對“普及蒙學”政策。他們認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只要會種田、會納稅就夠了,沒必要讓他們讀書;而且“普及蒙學”耗費太大,會加重國家的財政負擔。

    皇帝看到奏折後,召集大臣們在朝堂上議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臣站出來,對著皇帝躬身行禮︰“陛下,臣認為趙家麟的‘普及蒙學’政策不妥。自古以來,讀書都是士大夫的特權,百姓若是讀了書,就會變得心思活絡,甚至質疑朝廷的政策,不利于國家的穩定。還請陛下收回成命,罷免趙家麟的禮部侍郎之職!”

    其他幾位老臣也紛紛附和︰“陛下,臣等贊同李大人的看法!還請陛下三思!”

    趙家麟站出來,對著皇帝躬身行禮︰“陛下,臣有話要說。臣認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說法早已過時。百姓若是讀了書,就能明白朝廷的政策,知道陛下的苦心,反而會更加擁護朝廷。就像西北的百姓,之前很多人因為沒讀過書,被匈奴的奸細欺騙,差點釀成大禍。後來臣在西北開設學堂,讓百姓讀書識字,他們不僅能分辨奸細的謊言,還能主動為朝廷提供匈奴的情報,這難道不是讀書的好處嗎?”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至于財政負擔,臣已經制定了詳細的方案,通過官田出租和富商捐資助學,完全可以彌補資金缺口,不會加重國家的財政負擔。而且‘普及蒙學’是長遠之計,現在投入的資金,將來會以十倍、百倍的回報回饋國家——百姓讀了書,就能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這些人才無論是從政、從軍還是從商,都能為國家做貢獻,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皇帝听後,點了點頭︰“趙家麟說得有道理。‘普及蒙學’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就算有暫時的困難,也要堅持推行下去。李大人,你們幾位老臣若是有更好的建議,可以提出來,但若是再阻撓‘普及蒙學’政策,朕可就不客氣了!”

    幾位老臣見皇帝態度堅決,只好躬身行禮︰“臣等遵旨。”

    朝堂上的風波過後,“普及蒙學”政策的推行變得順利起來。各地的富商紛紛捐資助學,希望能為自家子女換取優先進入官學的機會;退休的老秀才也積極報名擔任蒙學老師,既能發揮自己的余熱,又能獲得穩定的俸祿;各地的閑置官田也順利出租,為學堂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趙家麟還經常親自前往各地巡查蒙學的建設情況。在江南,他看到新建的學堂里,孩子們正拿著書本大聲朗讀,臉上滿是求知的渴望;在中原,他看到老秀才耐心地教孩子們寫字,一筆一劃都格外認真;在西南,他看到少數民族的孩子和漢族的孩子一起讀書,彼此交流著不同的文化……

    這天,趙家麟巡查完江南的蒙學,正要返回京城,突然接到沈文的書信。信中說,周大儒最近身體不適,臥病在床,希望他能盡快回京。趙家麟心中一緊,立刻快馬加鞭趕回京城。

    來到周大儒的府邸,趙家麟看到周大儒躺在床上,臉色蒼白,精神萎靡。他連忙走到床邊,輕聲問道︰“老師,您身體怎麼樣了?有沒有請太醫來看?”

    周大儒看到趙家麟,虛弱地笑了笑︰“家麟,你回來了。太醫已經來看過了,說我是年紀大了,氣血不足,沒什麼大礙。你不用太擔心。”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听說你在各地推行‘普及蒙學’政策,做得很好,不少地方的學堂都已經開學了,百姓們都很感激你。我這心里,也替你高興。”

    趙家麟握住周大儒的手,眼眶有些發紅︰“老師,這都是您教導得好。若不是您當初舉薦我去西北,讓我得到鍛煉,我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周大儒搖了搖頭︰“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我老了,以後的朝堂,就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你要記住,無論將來官做得多大,都不能忘記初心,不能忘記百姓。只有把百姓放在心上,才能成為一名好官,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趙家麟點頭︰“學生記住了。老師,您一定要好好養病,等您病好了,學生還要向您請教問題呢。”

    接下來的日子,趙家麟每天都會抽時間去看望周大儒,陪他聊天,匯報“普及蒙學”政策的進展。在太醫的調理和趙家麟的陪伴下,周大儒的身體逐漸好轉。

    這天,趙家麟正在禮部處理公文,突然接到皇帝的聖旨,讓他即刻前往御書房見駕。他心中疑惑,連忙整理好官服,前往御書房。

    來到御書房,皇帝正坐在書桌前,看著一份奏折。看到趙家麟進來,皇帝放下奏折,笑著說︰“趙家麟,你來得正好。朕找你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你。”

    趙家麟躬身行禮︰“臣遵旨,請陛下吩咐。”

    皇帝點了點頭,語氣嚴肅地說︰“最近,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發生了叛亂,他們不滿當地官員的壓迫,聚集了數千人,攻佔了幾個縣城,殺害了不少官員和百姓。朕想派你去西南,負責平定叛亂,安撫百姓。你可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

    趙家麟心中一凜,西南地區地形復雜,少數民族眾多,而且叛亂的原因是官員壓迫,若是處理不好,很容易激化矛盾。但他沒有猶豫,立刻說道︰“臣有信心!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查明叛亂的原因,平定叛亂,安撫百姓,讓西南地區恢復穩定。”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朕相信你的能力。你明天就可以出發,朕已經讓兵部給你調派了五千兵馬,同時讓戶部準備了糧草和物資,你可以隨時調用。”

    “謝陛下!”趙家麟躬身行禮,心中充滿了使命感。他知道,這次去西南,又是一場新的挑戰。但他相信,只要自己秉持著儒家的仁愛之道,真心為百姓著想,就一定能平定叛亂,讓西南地區的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

    第二天一早,趙家麟告別了周大儒和沈文,帶著五千兵馬,踏上了前往西南的路。他坐在馬車上,看著窗外飛速倒退的風景,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圓滿完成皇帝交給自己的任務,不辜負皇帝的信任,不辜負百姓的期望。他的儒道之路,還在繼續,而西南,將是他新的戰場。

    馬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前行,車輪碾過碎石發出咯吱聲響,窗外的景色逐漸從中原的平原變成西南的崇山峻嶺。茂密的樹林遮天蔽日,偶爾能听到山間猿猴的啼叫,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水汽,與西北干燥的氣候截然不同。趙家麟掀開窗簾,望著遠處雲霧繚繞的山峰,心中思緒萬千——西南少數民族叛亂,表面是百姓反抗,實則是當地官員長期壓迫所致,若只靠武力鎮壓,恐怕只會激化矛盾,唯有恩威並施,才能真正平定叛亂,安撫百姓。

    “大人,前面就是黔州地界了,黔州知府馮大人已經在城外等候。”隨從的聲音打斷了趙家麟的思緒。

    趙家麟收起目光,整理了一下官服︰“知道了,讓隊伍放慢速度,我們先去見馮知府,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抵達黔州城外時,只見一個穿著知府官服的中年男人正帶著一群官員等候在路邊。男人面色憔悴,眼神焦慮,正是黔州知府馮遠。看到趙家麟的馬車,馮遠連忙上前躬身行禮︰“下官馮遠,參見趙大人!不知大人駕到,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恕罪!”

    趙家麟翻身下馬,扶起馮遠︰“馮知府不必多禮。如今西南叛亂緊急,我們還是先入城,詳細說說叛亂的情況吧。”

    “是,是!大人請隨我來!”馮遠連忙點頭,引著趙家麟往城內走去。

    黔州城的街道格外冷清,店鋪大多關門閉戶,偶爾能看到巡邏的士兵,神色警惕地盯著過往行人。趙家麟皺了皺眉︰“馮知府,黔州城的情況怎麼這麼糟糕?叛亂的少數民族已經打到城下了嗎?”

    馮遠嘆了口氣,苦著臉道︰“回大人,叛亂的是西南的苗族部落,他們聚集了五千多人,已經攻佔了黔州下轄的三個縣城,殺了不少官員和地主。現在他們雖然沒有打到黔州城,但城里的百姓都怕得很,紛紛關門閉戶,不敢出門。下官已經派人向朝廷求援了,可一直沒等到消息,幸好大人您來了,不然黔州城恐怕就保不住了!”

    趙家麟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那你可知苗族部落為何叛亂?是他們故意挑釁,還是當地官員有什麼過錯?”

    馮遠眼神閃爍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說︰“這……這應該是苗族部落故意挑釁。他們向來不服朝廷管教,經常劫掠百姓,這次叛亂,也是早有預謀的。”

    趙家麟心中冷笑——馮遠這番話,顯然是在隱瞞什麼。若是苗族部落真的只是故意挑釁,百姓怎會如此恐懼?恐怕當地官員的壓迫,才是叛亂的主要原因。但他沒有當場點破,只是說道︰“馮知府,光靠猜測是沒用的。我已經讓人去苗族部落的領地打探消息了,等消息回來,我們再制定平叛方案。在此之前,你先讓人打開城門,讓百姓正常生活,同時安撫好城內百姓的情緒,不要引起恐慌。”

    “是,下官遵命!”馮遠不敢反駁,連忙點頭應下。

    接下來的幾天,趙家麟一邊等待打探消息的人回來,一邊在黔州城內巡查。他發現,黔州城的百姓大多面黃肌瘦,穿著破舊的衣物,而知府衙門和一些地主的府邸卻富麗堂皇,顯然存在嚴重的貧富差距。更讓他氣憤的是,他還看到幾個衙役正在街頭欺壓百姓,強行征收賦稅,百姓們敢怒不敢言。

    趙家麟立刻上前,喝止了衙役︰“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欺壓百姓,強征賦稅!”

    衙役們看到趙家麟穿著官服,腰間還掛著欽差令牌,頓時嚇得臉色慘白,連忙跪倒在地︰“大人饒命!我們也是奉命行事,是馮知府讓我們征收賦稅的!”

    “馮知府?”趙家麟皺起眉頭,“他讓你們征收什麼賦稅?為何百姓們如此抗拒?”

    一個年老的百姓鼓起勇氣,上前說道︰“大人,我們已經交了今年的賦稅,可馮知府說要籌集軍餉,抵抗苗族部落,又讓我們再交一倍的賦稅。我們家里本來就沒什麼糧食了,要是再交賦稅,就要餓死了啊!”

    趙家麟心中怒火中燒——原來馮遠不僅隱瞞了苗族叛亂的真相,還借機搜刮百姓,中飽私囊!他立刻下令︰“把這幾個衙役押起來,交給馮知府嚴加審訊!另外,傳我命令,立刻停止征收額外的賦稅,已經征收的,全部退還給百姓!”

    百姓們聞言,紛紛跪倒在地,感激地說︰“多謝大人!大人真是為民做主的好官啊!”

    趙家麟扶起百姓們,語氣誠懇地說︰“鄉親們,這都是本官應該做的。你們放心,我一定會查明真相,還你們一個公道,也會盡快平定叛亂,讓你們過上安穩的生活。”

    回到知府衙門,趙家麟立刻召見馮遠。馮遠看到被押起來的衙役,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趙家麟盯著他,語氣冰冷地說︰“馮知府,你可知罪?你不僅借機搜刮百姓,中飽私囊,還隱瞞苗族叛亂的真相,你說,我該如何處置你?”

    馮遠嚇得雙腿一軟,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大人饒命!下官知錯了!下官再也不敢了!苗族叛亂確實是因為當地官員壓迫百姓,他們不僅強行征收賦稅,還搶佔苗族百姓的土地,殺害苗族的首領,所以苗族百姓才會叛亂的!下官也是被逼無奈,才隱瞞真相的啊!”

    趙家麟冷哼一聲︰“被逼無奈?你搜刮百姓的錢財,也是被逼無奈嗎?你暫且待在府衙,听候發落!若是再敢隱瞞任何事情,休怪我不客氣!”

    “是,是!下官一定如實交代!”馮遠連忙點頭,不敢有絲毫反抗。

    就在這時,打探消息的人回來了。他們帶來了苗族部落的情況︰苗族部落的首領名叫木阿,原本與朝廷和睦相處,但去年黔州的官員為了修建府邸,強行搶佔了苗族百姓的土地,還殺害了木阿的兒子,木阿忍無可忍,才帶領苗族百姓叛亂。他們攻佔縣城後,並沒有傷害無辜的百姓,只是殺了那些欺壓百姓的官員和地主。

    趙家麟心中有了主意。他知道,要平定叛亂,首先要解決苗族百姓的訴求,懲治欺壓百姓的官員,歸還苗族百姓的土地,這樣才能得到苗族百姓的信任。

    第二天,趙家麟率領五千兵馬,前往苗族部落的領地。抵達苗族部落的山寨外時,只見山寨的大門緊閉,山寨上站滿了手持弓箭的苗族百姓,木阿站在最前面,眼神警惕地盯著他們。

    趙家麟讓人停下隊伍,自己則獨自一人走上前,對著山寨喊道︰“木阿首領,我是朝廷派來的欽差趙家麟,我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打仗的。我知道你們叛亂是因為官員壓迫,我已經懲治了那些欺壓百姓的官員,也會歸還你們的土地,還請你打開山寨,我們好好談談。”

    木阿看著趙家麟,眼神中充滿了懷疑︰“你說的是真的?你們朝廷的官員,向來只會欺騙我們苗族百姓,我憑什麼相信你?”

    趙家麟從懷里拿出一份文書,高高舉起︰“這是我懲治官員的文書,也是歸還你們土地的憑證。我可以對天發誓,若是我欺騙你們,就讓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山寨上的苗族百姓議論紛紛,不少人眼神中的警惕漸漸消失。木阿沉默了片刻,對身邊的族人說︰“打開山寨大門,讓他進來。若是他敢耍花樣,我們就跟他拼了!”

    山寨大門緩緩打開,趙家麟跟著木阿走進山寨。山寨里的苗族百姓大多面黃肌瘦,穿著破舊的衣物,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堅毅。木阿請趙家麟坐在山寨的大廳里,語氣冷淡地說︰“你說你要解決問題,那你說說,你打算怎麼解決?我們苗族百姓的土地被搶佔,親人被殺害,這些損失,你怎麼賠償?”

    趙家麟看著木阿,語氣誠懇地說︰“木阿首領,我知道你們受了很多委屈。我已經下令,將那些欺壓百姓的官員全部革職查辦,依法嚴懲;被搶佔的土地,我會立刻歸還,並且免除苗族百姓三年的賦稅;對于被殺害的苗族百姓的親人,朝廷會給予一定的撫恤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另外,我還會在苗族部落設立學堂,讓苗族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了解朝廷的政策,促進漢族和苗族的交流。”

    木阿听了,眼神中的冷淡漸漸消失。他沉默了片刻,對身邊的族人說︰“大家覺得怎麼樣?這位趙大人說的話,可信嗎?”

    一個年老的苗族族人站出來,說道︰“首領,我覺得這位趙大人是真心想解決問題的。他剛到黔州,就懲治了欺壓百姓的衙役,還給百姓退還了賦稅,不像之前的官員那樣只會欺騙我們。我們不如相信他一次,若是他敢反悔,我們再叛亂也不遲。”

    其他苗族族人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木阿看著趙家麟,語氣緩和了不少︰“趙大人,既然你這麼說,那我就相信你一次。我可以帶領苗族百姓歸順朝廷,但你必須保證,以後再也不會有官員欺壓我們苗族百姓,也不會再搶佔我們的土地。”

    趙家麟站起身,鄭重地說︰“我向你保證,若是以後再有官員欺壓苗族百姓,搶佔你們的土地,我定會嚴懲不貸!我還會向朝廷上書,請求設立專門的官員,負責漢族和苗族的交流事務,保障苗族百姓的權益。”

    木阿點了點頭,對著趙家麟躬身行禮︰“多謝趙大人!我代表苗族百姓,感謝大人的幫助!”

    趙家麟連忙扶起木阿,笑著說︰“不用謝。漢族和苗族都是大景的百姓,本就應該和睦相處,共同發展。以後,我們還要一起努力,讓西南地區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接下來的幾天,趙家麟忙著處理叛亂後的事宜。他下令將被革職的官員押解回京,交由朝廷審理;他親自監督土地歸還工作,確保每一戶苗族百姓都能拿回自己的土地;他還派人前往苗族部落,幫助他們修建學堂,發放書籍和文具。

    黔州知府馮遠因為搜刮百姓、隱瞞真相,被趙家麟革職查辦,押解回京。趙家麟還從黔州的官員中選拔了一批清廉、有能力的人,暫時負責黔州的政務,確保黔州的秩序能夠盡快恢復。

    在趙家麟的努力下,西南的叛亂很快就平定了,苗族百姓重新歸順朝廷,黔州的秩序也逐漸恢復。百姓們不再恐慌,店鋪重新開門營業,街道上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這天,趙家麟正在黔州知府衙門處理公文,突然听到外面傳來一陣喧嘩聲。他走出衙門,只見一群苗族百姓舉著寫有“為民做主”“漢苗一家”的錦旗,正朝著知府衙門走來。木阿走在最前面,臉上滿是笑容。

    “趙大人!”木阿看到趙家麟,快步走上前,對著他躬身行禮,“我們苗族百姓,特意來感謝大人的幫助!若不是大人,我們還在受苦,也不可能拿回自己的土地。這面錦旗,是我們苗族百姓的一點心意,還請大人收下!”

    其他苗族百姓也紛紛跪倒在地,齊聲喊道︰“多謝趙大人!多謝趙大人!”

    趙家麟連忙扶起木阿和苗族百姓,語氣誠懇地說︰“大家快起來!這都是本官應該做的。漢族和苗族本就是一家人,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以後,我們還要一起努力,讓西南地區變得更加美好。”

    木阿感動地說︰“趙大人,您真是我們苗族百姓的恩人啊!以後,若是大人有任何需要,我們苗族百姓定會全力相助!”

    趙家麟笑著點頭︰“好!以後若是西南有任何事情,還需要大家的支持。”

    送走苗族百姓後,趙家麟回到衙門,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這次西南平叛,不僅平定了叛亂,還促進了漢族和苗族的交流,保障了苗族百姓的權益,這比單純的武力鎮壓更有意義。

    接下來的幾個月,趙家麟繼續留在西南,致力于西南的發展和建設。他派人前往江南,邀請了一批有經驗的農學家,來到西南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幫助西南的百姓提高糧食產量;他還在西南設立了多所學堂,不僅招收漢族的孩子,也招收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讓他們一起讀書識字,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他還鼓勵西南的百姓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將西南的特產運往中原和江南,同時將中原和江南的商品引進西南,促進西南的經濟發展。

    在趙家麟的努力下,西南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日益改善;學堂里的孩子越來越多,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減少;手工業和商業也逐漸發展起來,西南的經濟變得越來越繁榮。

    這天,趙家麟正在黔州的學堂視察,看到漢族和苗族的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里,認真地听老師講課,臉上滿是天真的笑容。他的心中充滿了欣慰——只要各民族能夠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大景王朝就一定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視察完學堂,趙家麟走出校門,望著遠處生機勃勃的田野,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想起了自己穿越到這個世界的初衷,想起了周大儒對他的教導,想起了皇帝對他的信任。他知道,自己的儒道之路還有很長,他要繼續用自己的才學和努力,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做貢獻,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儒,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就在這時,一個隨從匆匆跑來,遞給他一封書信︰“大人,京城來的書信,是周大儒寫給您的。”

    趙家麟接過書信,拆開一看,只見信中寫道︰“家麟吾徒,西南平叛之事,吾已听聞,甚為欣慰。你能以恩威並施之法平定叛亂,安撫百姓,促進民族融合,實乃難得。今朝廷有意讓你回京城任職,擔任戶部尚書,負責全國的財政事務。戶部乃國家財政之根本,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存亡,需有能力、有擔當之人前往治理。望你能不負眾望,再創佳績。”

    趙家麟看著信中的內容,心中一動。戶部尚書,這是朝廷的重臣之職,負責全國的財政事務,責任重大。他知道,擔任戶部尚書,意味著要離開西南,離開熟悉的環境,去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但他沒有猶豫,心中已經做出了決定。

    他抬起頭,望著遠方,眼神堅定。西南的任務已經完成,新的使命正在召喚著他。他相信,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挑戰,只要他堅守初心,秉持儒家的仁愛之道,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為國家的財政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儒道之路,還在繼續,而戶部尚書之職,將是他新的起點。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一人縱橫》,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一人縱橫第2611章 麟趾呈祥(166)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一人縱橫第2611章 麟趾呈祥(166)並對四合院︰一人縱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