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第222章 知行合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風疏竹 本章︰第222章 知行合一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凌家一行人自安徽休寧出發的第68天中午,來到清平堡。

    古之清平衛,今之凱里市。

    清平堡在清平衛管轄範圍內。

    我們經過清平堡時,被這里的徽派建築與田園風光所吸引,一時意亂情迷,還以為自己回到安徽的故鄉。

    後世的人們說起清平堡的“清平文化”,一定會提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就是孫應鰲,他兩度辭官,回歸田園;第一次是從鄖陽巡撫任上辭官,第二次是從禮部右侍郎、經筵講官,即帝師辭官。

    他回到家鄉,寫了一首詩

    農事紛紛日夜忙,問渠還有許多糧。

    阿婆笑指南山下,小麥青青大麥黃。

    為什麼孫應鰲有大官不做,寧願回家種田?

    連綿大山中的家鄉,究竟有什麼牽引著高中進士的游子,願意舍棄名利,回到它的懷抱?

    或許王陽明被貶貴州于龍場驛悟道的經歷,能從旁說明這深山河谷中的小鎮,有什麼魔力。

    王陽明12歲就認定人生的“第一等事”是為了成為聖賢;他窮盡一生,都是為了證明並追求這個認定的道理。

    在18歲時,王陽明終于找到婁諒這個知己,婁諒當時已經68歲,比王陽明大五十年。

    居住在江西廣信的婁諒,與王陽明見面後,十分欣賞和認同王陽明的觀點

    讀聖賢書不是為了應付科舉,而是為了陶冶身心,為了成就人生的“第一等事”——成為聖賢。

    年輕時候的王陽明,認定了人生的第一等事是成為聖賢,但如何才能成為心目中的“聖賢”?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一個狀元,王陽明滿腹詩書,當然也走了科舉的道路。

    王陽明經歷了兩次科舉失敗後,在28歲時高中進士,步入仕途,曾先後輔助過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三位皇帝。

    明孝宗時,王陽明中了進士,得到賞識,從此步入仕途。

    明武宗時,王陽明平定宸濠之亂,因功受封新建伯。

    明世宗時,王陽明曾官拜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

    36歲的王陽明因丈義為戴銑奏疏求情,被明武宗最寵的八個宦官、人稱“八虎”之一的劉瑾記恨、報復而入獄。

    劉瑾用了最侮辱人的方法,就是當眾廷杖,將戴銑和王陽明從獄中提出來,大庭廣眾之下,在大冬天扒了褲子,把他倆打了一頓廷杖,戴銑因此重傷而亡,而王陽明僥幸活了下來。

    這一頓廷杖,把王陽明作為一個熟讀聖賢書的讀書人臉面,徹底打沒了。

    劉瑾還覺得不夠痛快,將王陽明貶到貴州龍場驛當驛丞,想用當地的瘴癘毒氣,讓王陽明不死也脫一層皮。

    37歲的王陽明帶著職場的挫折、身體的創傷,心靈的痛苦,前往龍場驛,經過清平堡。

    清平堡的那種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環境,讓王陽明心有所觸,瞬間領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意思是指聖人的智慧,並非外求于物,而是向內尋求,通過內心的修煉和領悟而獲得。

    王陽明在龍場驛的兩年間,完成“龍場悟道”,形成了“心即理”的心學體系的核心觀點。 ?

    優渥的生活,難以讓人真正成長!

    身心的煎熬,往往讓人看透真理!

    身處荒蠻之地的王陽明,還是得了肺癆,在接近死亡的邊緣,他在自己的房子後面造了一座石頭棺材,每天都在里面打坐,想借此法,了悟生死。

    有一天晚上,坐在石棺中的王陽明狂喜,他頓悟了“聖賢之道”,本來就存在于每個人的心里。

    王陽明對弟子們說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後來,王陽明經歷了贛南剿匪,經歷了寧王之變和中台之變,最終領悟到了“致良知”之道。

    “致良知”是王陽明哲學的核心。良知,即是非之心,是認識的根源、是非的標準。

    王陽明認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王陽明在正德年間以軍事才能著稱,其“心學”思想則在嘉靖、萬歷年間逐漸成為主流學派,他提出的“知行合一”的觀點,對後世影響深遠。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的,是在清平堡。

    清平堡的具體位置,就是現代的貴州省凱里市爐山鎮。

    爐山鎮,是因為境內有爐山。

    爐山就是香爐山,山體呈三層疊壘結構,頂峰形似祭祀用的香爐。

    爐山鎮周圍的山不算高,是屬于中山和低中山區,境內有清水江流過,匯入重安江。

    爐山鎮的平均氣溫只有146c,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是236c;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35c,極端天氣幾乎為零,一年有超過一半時間降雨。

    爐山鎮,即明朝的清平堡,就是這樣一個自然與人文相融合,能讓人時刻保持冷靜頭腦的地方。

    說到這里,終于明白清平堡的“一代帝師”孫應鰲,不戀高位,淡然歸田,山水為伴,耕讀自樂的原因了吧?

    言歸正傳。

    我們在清平堡吃完午飯,船夫說,清平堡有一座石仙山,問我們去不去爬?

    反正下午閑也是閑著,我們一群年輕人,決定跟著船夫去爬石仙山。

    我們準備出發前,看見石仙山的主峰三仙峰由三座高度相近的孤峰組成,峰頂雲霧繚繞,時隱時現,如仙人站立其中。

    石仙山位于清平堡城北約3里路的地方。

    船夫說石仙山是苗族的神山,因峰頂三石屹立,遠望猶如仙女漂游而得名。人們稱之為“三仙石花”,系“清平十景”之一。

    距山下約二里路範圍,建有城垛,是軍隊在此屯兵設卡。

    來到山腳,拾級而上,山路兩旁,看見馬尾松、杉木等樹木,林間棲息畫眉、紅腹錦雞等多種鳥類。

    來到山頂,建有清平堡,有軍士駐守。

    船夫帶我們去看了山頂的永安泉,說這個泉水終年不涸。

    站在山頂,看見對面的爐山。

    建有清平堡的地方,後來成了蔡生祠,再後來,又成了遺址。

    到了現代,這個位置仍存一石拱廟三間,均料石砌就,門道相通;高25米,寬3米,總長15米,佔地約50平方米;廟內有神台三座,經常有人前往朝拜。

    此是後話。

    欲知後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

    喜歡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方便以後閱讀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第222章 知行合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第222章 知行合一並對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