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第13章 半聖強者︰吉益東洞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木子李大濕 本章︰第13章 半聖強者︰吉益東洞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

    王老頭一看來人,臉色有點變了,不對呀,她應該在海外交流醫學院呀,怎麼會到這里的呀。

    “月池呀,你是日本來的交換生,你們有自己的教學計劃......按道理說這不是你的課程呀。”

    這個女生站起身對著大家一個標準的90度鞠躬。

    短裙隨著彎腰微微翹起,從李介賓的角度甚至能掃到一點點邊緣。

    好像是白色的胖次?

    啪,王映驕偷偷甩了他一書本,流氓!往哪兒看呢!

    “我是听說今天會有很精彩的演講,前來旁听的,沒想到超乎意料的精彩呢,所以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講一下,拜托王老師跟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班里同學感覺有點新奇,第一次看到國際友人學中醫呀,這算是走出國門了嗎?

    王老師有點無奈的說︰“想來講講的話就講講吧,也算中日相互交流了。”

    “哈依!”

    班里的學生都好奇的看著這個日本來的女生,見到她的校服短裙長筒襪......幾個男生已經思想開始分叉,往劇情方面發展了。

    日本妞走上講台,用熟練但帶著一點口音的漢語開始講述道︰“大家好,我是來自日本的交換生湯本月池,听說我們班今天有講張仲景,特別來旁听學習,但是听到了這位同學講張景岳也一樣精彩,所以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日本的漢方醫學家,請多多指教。”

    又是一個標準的鞠躬,然後開始說︰“我要講的是我們日本很厲害的一位醫學家,吉益東洞...”

    王老頭听著態度已經開始嚴肅起來了,日本的中醫發展很昌盛,雖然民族自尊心不想承認,但是以國足的名義摸著良心說話,其實是比國內跪著討飯的中醫們發展的好太多太多。

    而吉益東洞是影響了日本幾個世紀的醫家,關鍵是…他的後輩們,對國內中醫經方派的影響很大很大。

    李介賓听到這個名字有點陌生,突然反應過來,好家伙,東洋的嗎?他爺爺沒教他國外的中醫呀,這觸及到他知識盲區了!

    “吉益東洞所處的時期,是時方派在日本最流行,也是日本庸醫最多的時期。”

    “16世紀,大概是中國的明代,‘時方派’開始傳入日本,在日本被命名為‘後世方派’,因為時方用著簡單,所以很多醫生為了方便都開始使用,導致時方派在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擁躉。”

    明代?那不就跟張景岳差不多一個時代嘛?王映驕作為女生有點思維發散,這日本小蹄子是沖我來的?

    “後世方派在著書立說時,習慣在方劑之後,加上一段自己對這個方劑的理解,並引經據典——一般是引用《黃帝內經》的說法來佐證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而經方派《傷寒雜病論》則從來沒有將用藥的思想、引據出處等等注明,甚至醫聖張仲景對病機的敘述也是非常不清晰的,讓人不能特別明白。所以在後世方派流傳于日本,並越來越盛行時,他們將自己的名字命名為‘溯宗派’,意即‘我們才是真正的追本溯源的中醫’,反過來打壓經方派,將經方派改名為‘傷寒派’。”

    台下的同學一開始是听不懂的,但是听到這里開始自我理解起來,張景岳不就是明代的?這日本妞啥意義?我們剛剛講了個明代的,她也要講個明代的。

    由于某些歷史原因,雖然是日本小美女,但是大家看她的眼神開始有點不對了。

    “但是因為時方派用藥簡單,這就造成很多入門者,學上很短一段時間,背誦不多幾個藥方,便覺得自己學有所成,便去開醫館。這樣的庸醫越來越多的混入漢方醫行業,使得當時的日本漢方醫療效越來越差,但是越來越會講理,他們往往引經據典,來佐證自己的方劑是正確的,哪怕這個藥服用之後根本沒有效果,也能用經典來讓患者相信他們的話。”

    有人在下面小聲嘀咕道︰“雖然我治不好你的病,但是能讓你死的清楚?這......怎麼感覺你們熟悉呢?”

    “這不就是最近調侃西醫的嘛,中醫讓你糊里糊涂的好,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

    “為什麼她一直在說漢方醫?漢方是什麼?”

    “不知道呀。”

    湯本月池有點反應過來,然後可愛的側頭一笑說︰“斯密麻賽,在日本,我們稱呼中醫為漢方醫學。”

    已經有同學反應過來,中醫在國外不叫中醫嗎?漢方,還好吧,不叫日醫就行。

    王老頭苦笑,這幫小子,怕不知道,國外某國家有自稱韓醫的存在。

    但是他還是繼續看著月池在上面講,經方嗎?這些年日本很多理論傳入國內,對國內的經方派影響很大。

    京城已故的胡老,還有紫金南如日中天的黃老…其實也還沒老,但是實力聲望已經值得尊稱一聲黃老了,更難得正值當打之年,真是令人羨慕,這個年紀就已經有了問鼎國醫大師的實力。

    還有最近的婁家,都是受漢方醫學影響極深的存在。

    這些經方大家伴隨著中醫藥的興盛,已經形成了很大的浪潮,他們想……

    “吉益東洞,世代以金瘡、產科為業,因聞祖上乃一代名族,故欲重振其雄風。遂習兵書、馳馬弄劍,對于祖父相襲的醫業毫無興趣。年長一事無成,從家傳之方中采擇二三有奇效者,而置其他于不顧,專心于內科之研究。”

    “遍閱《素問》、《靈樞》以降百家之書,到了30歲時又大有所悟‘萬病唯一毒,眾藥皆毒物,以毒攻毒,毒去體佳’。有了‘萬病一毒’的學說。他極力反對當時醫家普遍習用的中國宋明醫學,為了弘揚自己的學說,來到京都以‘古醫道’為旗號開業行醫。與其他崇尚古醫方的同道研習《傷寒論》與《金匱要略》。”

    王映驕的臉色已經有些不好看了,而這時候有意無意,台上的月池往這邊看了一眼,可愛一笑。

    “東洞50歲時,選《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所載張仲景的藥方,加以分類,編成《類聚方》公諸于世。世人由此始明古醫方的方意。然後又從中擇出173個藥方,附上論證治效,是為《方機》。此乃其門的“方鑒”,目的在于闡明︰在張仲景的藥方之外,無可取之方也,又就當時所用藥物,推其實際功用、究其藥物之能,做成一書名《藥征》,成為經方派的代表人物。”

    “吉益東洞成名後,認為當時的日本醫生,都是‘陰陽醫’,與看相、佔卜等同,在他認為,看病就是看病,不需要讓患者讀一遍黃帝內經,不需要讓患者知道你的方劑出自何處,患者關心的只是療效而已。”

    “他采取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方式,踢館。他幾乎踢遍日本所有醫館,將時方派趕出了日本。”

    月池不怎麼流暢的漢語帶著有些饒舌的口音,總給人一種淡淡,悠然的感覺,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

    台下學生一陣嘩然,原來學醫還能踢館呀,不對,這種風格果然是本子能干得出來的。

    “而在他的《藥征》一書中.....”

    恰好此時下課鈴聲響起,王老頭出言打斷了她的話。

    “好了月池同學,你講的很好,下課了,要不然我們休息一會兒,一會兒再繼續吧。”

    月池鞠了一躬然後走了下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偏偏坐到了李介賓過道旁邊的座位上。

    “這位同學?能不能把我的書遞給我?”

    李介賓認真看著手里面的書,又被喊了一聲才反應過來,然後把書遞給了月池。

    那本書是之前放在月池桌子上,然後在講的時候被王映驕拿過來給李介賓看的,書名《藥征》,作者︰吉益東洞。

    王映驕氣呼呼的看著她,結果又是回了個可愛的笑臉,更氣了,然後問李介賓,你看出來什麼了嗎?

    李介賓還是沒反應,但是腦海中已經勾畫出了那個堅定的身影,縱觀中華醫藥歷史,能有如此魄力,如此才智的人也是寥寥無幾,此人……竟然是個日本人?

    他開始有些茫然了,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意識到,他其實仍是個大一學生而已。

    身為祖傳中醫,背靠祖蔭,從小苦學百家經典固然領先于他人,但天下英雄何其之多,要知道,他的歷代祖先也不是靠著一兩張祖傳秘方混到今天的。

    憑借豐富的醫學知識積累加上剛剛翻閱的書籍,他似乎預見到了月池被打斷的話。

    休息了一會兒,月池重新站在講台上繼續說起了《藥征》。

    “吉益東洞將一些辨證方式一句挑滅,例如在治療黃疸型肝炎時會用到的‘茵陳’,以中國的觀點來看,茵陳蒿之所以能退黃,是因為‘清熱利濕’。”

    王老師跟李介賓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了,台下同學才剛學完中基,根本不懂這對于傳統中醫藥理論是何等顛覆。

    “但是吉益東洞在《藥征》一書中,則對這種說法強烈批判,他的觀念中,認為茵陳之所以能退黃,是因為他退黃,醫者只需要知道他退黃就好了,至于他如何作用于人體以內,醫者不需要去關心。”

    “他的這種思想直接影響了日本現代的漢方醫,如今日本的漢方醫在醫理上,是直接學習西醫的醫理,只看癥狀用藥,黃則退黃,熱則退熱,汗則除汗。”

    李介賓有點沉默,這是經方嗎?不對這不是經方,這是,漢方醫學?

    王老頭有點無奈,看著台下一群懵懂的學生,心里想,這是學你的老祖宗踢場子嗎?可他們還都是學生呢,要踢,去學術會議上踢去呀。

    今天就這樣結束吧,本來還想著……

    然而事情發展往往充滿了意外與驚喜,就在王老頭打算開口的時候,一個聲音傳來。

    “老師,下一個我來講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方便以後閱讀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3章 半聖強者︰吉益東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3章 半聖強者︰吉益東洞並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