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機家

第 349 章 推波助瀾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悠遠劍客 本章︰第 349 章 推波助瀾

    大眾汽車公司全球雇員超過67萬,雇員人數排名世界第七,其中專門從事汽車生產的生產線員工超過33.6萬。當然了,這並不包括合資公司的雇員,否則光夏國與大眾合資的汽車公司就絕不下50萬雇員。

    而在僅僅德國,大眾公司就至少擁有40萬雇員,如果再計算圍繞著大眾汽車生產配套產業的供貨商公司和負責銷售、售後的服務公司,德國人中至少500萬人在為大眾這一家車企工作。

    可以說,大眾公司的穩定,直接關系到德國社會的穩定。如果大眾汽車的信譽坍塌,銷量減少,會直接導致德國整個社會秩序的動蕩。

    不過令李月祺郁悶的是,德國大眾的母公司並沒有上市,他們只是把自己在世界各國建立的那幾家分廠,在當地上市了。比如在夏國,就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等多家上市公司。

    而在法蘭克福上市德國大眾汽車代碼為vog,但是上市的是大眾在老美的分公司。目前市值為1137億美元,而這次老美發布的大眾汽車尾氣超標的調查報告,恰好也是大眾銷往老美的汽車,而且主要是奔馳為代表的高端品牌。

    李月祺認為自己已經調查得差不多之後,通過渣打銀行的渠道,使用多家離岸皮包公司的戶頭,大幅沽空德國大眾汽車的股票。

    因為根據“益達看盤”顯示的結果,此次大眾汽車會在11月28日遭遇暴跌,而老美那邊的國會對大眾汽車尾氣超標排放的處罰方案,恰好也是11月28日出結果。

    奇跡投資內部曾經討論過這份處罰方案,根據方南山估計,老美這次肯定不會輕易放過大眾汽車公司。原因有二︰

    第一、歐盟最近幾年和老美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多,有種越來越不听話的感覺。尤其是德法兩國,德國一邊和老毛子勾勾搭搭,要重啟“北溪2號”輸氣管線,一邊推動要和夏國簽訂華歐投資協議。而老美一直視夏國和毛子為死敵。

    老美這幾年四處開戰,打了十五年反恐戰爭,國力早就有日薄西山之勢。這個時候如果歐盟國家一屁股坐到到夏國那邊,哪怕是僅僅是保持中立,那對老美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出于教訓德國政府的目的,這次尾氣超標事件,老美也絕不會輕饒了他們。

    第二、歐洲由于語言、宗教、人種、風俗等很多原因,始終沒有發展成老美和夏國那樣的發達的新興互聯網產業。現在歐盟國家主要使用的都是老美互聯網公司如谷歌、亞馬遜、臉書、油管等公司提供的服務。

    但是這些公司由于公司總部在老美,又提供的是虛擬服務。所以這些數字經濟產生的稅收,歐洲國家是一分錢也撈不著。老美靠著手中發達的互聯網產業,收割著除夏國之外所有國家的財富,這讓德法為首的歐盟國家非常不滿。

    但是這些互聯網公司沒有實體,而產生的數據老美又拒絕存放在歐盟國家,這導致老美可以隨時肆無忌憚地侵犯歐盟公民的隱私,比如之前斯諾登曝光的稜鏡門事件,老美可以把監控目標放到德國總量默克爾的手機和電話里。這些更是讓歐盟國家非常不爽。<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于是歐盟國家就干脆成立了一個反壟斷調查小組,對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隻果等公司的壟斷行為展開調查。並對其處以多則數百億美元,少則幾十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這種級別的罰款,基本就是想把老美這些互聯網公司在歐盟賺取的利潤一掃而空。當然了,這種天文數字級別的罰款,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逼迫老美的互聯網公司集體撤出歐盟國家,以此來發展歐盟自己的互聯網產業。

    而老美也很清楚歐盟國家的目的,但是互聯網經濟是老美稱霸世界的根據產業之一,老美股票市場市值前十的公司,有至少七家來自這些互聯網公司。老美的互聯網產業被趕出了歐盟市場,那老美就很有可能遭到經濟崩盤的巨大危機。

    老美這些互聯網公司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向歐盟國家繳納這種級別的巨額罰款,所以老美的政府一定要想辦法,逼迫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撤回處罰。而德國這次大眾汽車尾氣超標事件,就給了老美一個絕佳的借口。所以老美一定會往死里去整大眾汽車公司。

    說白了,就是兩個大流氓打架,都是往對方的命脈上去招呼,你要弄死我的核心產業,我就弄死你的核心產業。

    奇跡投資要的就是這種機會,李月祺在完成對大眾汽車公司沽空的布局之後,命人在老美國內收買各種大小報紙、互聯網門戶網站、和各路水軍。不斷地煽動民眾對這次事件推波助瀾。

    李月祺花費巨資,命令奇跡投資的公關,把大眾汽車旗下在老美銷售的奧迪、保時捷、雷克薩斯、奔馳、梅賽德斯等十二個子品牌等三百多款汽車,全部送到老美的各個大學的實驗室和研究所,全部進行尾氣排放檢測。

    結果發現,除了奧迪外,其他品牌或多或少的都有尾氣排放超標的情況,尤其是保時捷和梅賽德斯這兩個高端品牌,尾氣超標倍數甚至高于奔馳,達到老美要求最高標準的70倍。

    但是這次李月祺並沒有讓人把這些報告公之于眾,而是悄悄地隱藏了起來。李月祺很清楚,如果這些報告全部公之于眾,再加上各種環保組織的推波助瀾。那大眾汽車在老美的市場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倒不是李月祺心軟,如果德國的汽車品牌信譽被徹底摧毀,那取而代之的只能說霓虹國的車,這同樣是李大老板不願看到的。

    李月祺需要這些報告去和德國政府談判,摧毀大眾並不是目的,逼迫他們出售奇跡新能源實驗室所需要的設備,才是李月祺參與此次事件的初衷。

    當然了,如果德國佬真的不識時務,那就別怪他李大老板不客氣了。

    大眾汽車公司全球雇員超過67萬,雇員人數排名世界第七,其中專門從事汽車生產的生產線員工超過33.6萬。當然了,這並不包括合資公司的雇員,否則光夏國與大眾合資的汽車公司就絕不下50萬雇員。

    而在僅僅德國,大眾公司就至少擁有40萬雇員,如果再計算圍繞著大眾汽車生產配套產業的供貨商公司和負責銷售、售後的服務公司,德國人中至少500萬人在為大眾這一家車企工作。

    可以說,大眾公司的穩定,直接關系到德國社會的穩定。如果大眾汽車的信譽坍塌,銷量減少,會直接導致德國整個社會秩序的動蕩。

    不過令李月祺郁悶的是,德國大眾的母公司並沒有上市,他們只是把自己在世界各國建立的那幾家分廠,在當地上市了。比如在夏國,就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等多家上市公司。

    而在法蘭克福上市德國大眾汽車代碼為vog,但是上市的是大眾在老美的分公司。目前市值為1137億美元,而這次老美發布的大眾汽車尾氣超標的調查報告,恰好也是大眾銷往老美的汽車,而且主要是奔馳為代表的高端品牌。

    李月祺認為自己已經調查得差不多之後,通過渣打銀行的渠道,使用多家離岸皮包公司的戶頭,大幅沽空德國大眾汽車的股票。

    因為根據“益達看盤”顯示的結果,此次大眾汽車會在11月28日遭遇暴跌,而老美那邊的國會對大眾汽車尾氣超標排放的處罰方案,恰好也是11月28日出結果。

    奇跡投資內部曾經討論過這份處罰方案,根據方南山估計,老美這次肯定不會輕易放過大眾汽車公司。原因有二︰

    第一、歐盟最近幾年和老美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多,有種越來越不听話的感覺。尤其是德法兩國,德國一邊和老毛子勾勾搭搭,要重啟“北溪2號”輸氣管線,一邊推動要和夏國簽訂華歐投資協議。而老美一直視夏國和毛子為死敵。

    老美這幾年四處開戰,打了十五年反恐戰爭,國力早就有日薄西山之勢。這個時候如果歐盟國家一屁股坐到到夏國那邊,哪怕是僅僅是保持中立,那對老美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出于教訓德國政府的目的,這次尾氣超標事件,老美也絕不會輕饒了他們。

    第二、歐洲由于語言、宗教、人種、風俗等很多原因,始終沒有發展成老美和夏國那樣的發達的新興互聯網產業。現在歐盟國家主要使用的都是老美互聯網公司如谷歌、亞馬遜、臉書、油管等公司提供的服務。

    但是這些公司由于公司總部在老美,又提供的是虛擬服務。所以這些數字經濟產生的稅收,歐洲國家是一分錢也撈不著。老美靠著手中發達的互聯網產業,收割著除夏國之外所有國家的財富,這讓德法為首的歐盟國家非常不滿。

    但是這些互聯網公司沒有實體,而產生的數據老美又拒絕存放在歐盟國家,這導致老美可以隨時肆無忌憚地侵犯歐盟公民的隱私,比如之前斯諾登曝光的稜鏡門事件,老美可以把監控目標放到德國總量默克爾的手機和電話里。這些更是讓歐盟國家非常不爽。<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于是歐盟國家就干脆成立了一個反壟斷調查小組,對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隻果等公司的壟斷行為展開調查。並對其處以多則數百億美元,少則幾十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這種級別的罰款,基本就是想把老美這些互聯網公司在歐盟賺取的利潤一掃而空。當然了,這種天文數字級別的罰款,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逼迫老美的互聯網公司集體撤出歐盟國家,以此來發展歐盟自己的互聯網產業。

    而老美也很清楚歐盟國家的目的,但是互聯網經濟是老美稱霸世界的根據產業之一,老美股票市場市值前十的公司,有至少七家來自這些互聯網公司。老美的互聯網產業被趕出了歐盟市場,那老美就很有可能遭到經濟崩盤的巨大危機。

    老美這些互聯網公司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向歐盟國家繳納這種級別的巨額罰款,所以老美的政府一定要想辦法,逼迫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撤回處罰。而德國這次大眾汽車尾氣超標事件,就給了老美一個絕佳的借口。所以老美一定會往死里去整大眾汽車公司。

    說白了,就是兩個大流氓打架,都是往對方的命脈上去招呼,你要弄死我的核心產業,我就弄死你的核心產業。

    奇跡投資要的就是這種機會,李月祺在完成對大眾汽車公司沽空的布局之後,命人在老美國內收買各種大小報紙、互聯網門戶網站、和各路水軍。不斷地煽動民眾對這次事件推波助瀾。

    李月祺花費巨資,命令奇跡投資的公關,把大眾汽車旗下在老美銷售的奧迪、保時捷、雷克薩斯、奔馳、梅賽德斯等十二個子品牌等三百多款汽車,全部送到老美的各個大學的實驗室和研究所,全部進行尾氣排放檢測。

    結果發現,除了奧迪外,其他品牌或多或少的都有尾氣排放超標的情況,尤其是保時捷和梅賽德斯這兩個高端品牌,尾氣超標倍數甚至高于奔馳,達到老美要求最高標準的70倍。

    但是這次李月祺並沒有讓人把這些報告公之于眾,而是悄悄地隱藏了起來。李月祺很清楚,如果這些報告全部公之于眾,再加上各種環保組織的推波助瀾。那大眾汽車在老美的市場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倒不是李月祺心軟,如果德國的汽車品牌信譽被徹底摧毀,那取而代之的只能說霓虹國的車,這同樣是李大老板不願看到的。

    李月祺需要這些報告去和德國政府談判,摧毀大眾並不是目的,逼迫他們出售奇跡新能源實驗室所需要的設備,才是李月祺參與此次事件的初衷。

    當然了,如果德國佬真的不識時務,那就別怪他李大老板不客氣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投機家》,方便以後閱讀大投機家第 349 章 推波助瀾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投機家第 349 章 推波助瀾並對大投機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