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機家

第 348 章 大眾汽車造假案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悠遠劍客 本章︰第 348 章 大眾汽車造假案

    與其他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德國的金融行業與其制造業在世界上的地位嚴重不相匹配。歐洲的金融行業的中心在倫敦,雖然英國已經脫離歐盟,可是歐洲國家似乎也沒有把金融服務行業從倫敦挪走的意思。

    而且德國的旁邊就有一個世界金融中心之稱的瑞士,瑞士以中立國的身份和為客戶保密的承諾,吸引了全世界的富豪們紛紛在瑞士銀行開設戶頭。甦黎世和日內瓦的銀行吸引著全世界的資金競相涌入。

    可是德國呢?你所知道的德國的大企業,不管是阿迪達斯還是拜耳,不管是寶馬還是大眾,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制造業巨頭。你很少听說過德國有什麼金融行業的頂級公司。

    而德國的金融中心在法蘭克福,也是他們的股票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所在地。但是哪怕在歐洲,法蘭克福都不算是一個頂級的金融城市。

    這主要是因為德國人的性格和德國的企業結構所在造就的。

    首先,德國以制造業立國,德國人性格嚴謹、務實,不喜歡一蹴而就。這導致德國人天生不喜歡金融投機,所以德國人的資金很少會流向金融市場,這導致我們很少听說德國有什麼的大型金融公司。

    其次,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同時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作為戰敗國,歐美盟國雖然對德國有一些扶持,但是一直還是以提防為主。所以德國可以發展汽車、機床、化工等行業,卻不被允許發展金融、互聯網、芯片等行業。這是歐美其他國家強加給德國的枷鎖。

    第三,德國雖然有大眾、寶馬、保時捷等頂級大公司,但是德國絕大多數掌握技術的公司其實都來自中小企業。根據估算,德國有70的工業和小技術都來自于這些中小公司,而且是有技術專利的小企業,有些小企業之間存在很多的交叉技術專利,數個零件需要用到一個專利,于是幾個公司就聯合起來開發專利。這個時候,企業上市就容易給各方帶來不確定性。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德國其實並不需要太過于發達的金融行業,德國的靠制造業立國,靠著技術立業,資金鏈穩定,所以德國的很多公司並不需要急于上市向其他人輸送利潤。

    而也正是德國的這種嚴謹,抵擋了無數金融炒家的攻擊,這也讓李月祺感覺有些“老鼠拉龜——無處下嘴。”

    德國這種沒有漏洞的國家的金融體系,確實非常令人難受,奇跡投資也不例外。李月祺一直很苦惱,正在李月祺打算先放過德國,打算轉而去攻擊其他國家時,一則刊登到老美某小報的新聞引起了李大老板的關注。新聞的內容是︰大眾汽車尾氣嚴重超標,恐涉嫌檢測造假。

    該報道聲稱,老美的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和西弗吉尼亞大學在2015年一份報告中指出,一些大眾汽車在正常駕駛中排放污染物過高,部分汽車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甚至達到限值的40倍。

    李月祺立刻就發現了這件事情的重大機遇,要知道,德國人可是一向以嚴謹務實著稱于世的,而且德國制造在世界上的聲譽一直非常好,所以想要發現並抓住他們的空子,的確非常不容易。<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但是吹得人多了,不滿的人同樣也就多了,目前全世界很多公司和機構都在盯著眼楮看著德國,等待著他們犯錯。

    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家企業,或者是一個品牌,最難建立的永遠是信譽。但是信譽建立之後,獲得的好處也是難以想象的,比如德國制造,大家都對德國制造的質量和標準非常相信,所以德國制造業給人的印象也都是質量好,標準高。

    有了信譽,德國的商品就很容易賣出溢價。所以在消費者選擇商品時,在遇到同等價格的同類型商品時,甚至哪怕是貴一些,一般也都會優先選擇德國制造的商品。這就是品牌的溢價能力。

    但是同樣道理,信譽這種東西建立起來最難,但是摧毀起來卻最容易。一個大國,一家大公司的崩潰,首先也是從信譽崩潰開始的。也許僅僅是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你花幾代人、幾百年時間辛苦建立的信譽,就頃刻間土崩瓦解。

    而且信譽一旦出現問題,你就要花費無數的代價去修復信譽,那種代價遠遠大于你造假所能獲得的那點利潤。

    對于造假這種事情來說,只有零次和無數次,一旦德國汽車排放造假事件持續發酵,對德國的汽車制造業來說,那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傷害。

    李月祺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關鍵,于是立刻命令奇跡投資信息部門,全面調查此事,一定要盡快搞出一份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造假案的全面報告。

    李月祺查看了大眾汽車目前的已上市具體情況,發現大眾汽車旗下品牌眾多,包括世界知名的奧迪、奔馳、保時捷、雷克薩斯等十二個頂級汽車品牌。而且分布在不同國家,僅華國就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一汽奧迪,等多家上市公司。

    據最保守估計,這些上市公司全部加起來,市值將超過一萬億美元以上。最麻煩的是,這些公司和當地政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攻擊大眾某個單獨品牌,這些政府也許不會管那麼多。但是李月祺如果敢對大眾發動全面攻擊,那對手就太強大了。

    別的不說,光是在華國國內,跟著大眾汽車吃飯的產業工人就不少于50萬人,這還不提那些相關的配件廠商和銷售商。

    如果李月祺敢全面摧毀大眾這個品牌,那就動了太多人的飯碗,到時候光是國內,就有無數人要弄死他。到時候再強大的安保措施也保不住他。

    所以李月祺決定,打擊大眾公司可以,但是一定要局限在老美那邊。老美是大眾汽車僅次于華國的第二大市場,而且這次尾氣排放造假的報告,恰好也是老美那邊出的。

    老美這兩年白左當道,單單揪住環保指標造假這一點,攻擊大眾的信譽問題,這樣既不會影響國內的車企,又可以迫使德國政府妥協,是目前來說最優的方案。

    與其他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德國的金融行業與其制造業在世界上的地位嚴重不相匹配。歐洲的金融行業的中心在倫敦,雖然英國已經脫離歐盟,可是歐洲國家似乎也沒有把金融服務行業從倫敦挪走的意思。

    而且德國的旁邊就有一個世界金融中心之稱的瑞士,瑞士以中立國的身份和為客戶保密的承諾,吸引了全世界的富豪們紛紛在瑞士銀行開設戶頭。甦黎世和日內瓦的銀行吸引著全世界的資金競相涌入。

    可是德國呢?你所知道的德國的大企業,不管是阿迪達斯還是拜耳,不管是寶馬還是大眾,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制造業巨頭。你很少听說過德國有什麼金融行業的頂級公司。

    而德國的金融中心在法蘭克福,也是他們的股票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所在地。但是哪怕在歐洲,法蘭克福都不算是一個頂級的金融城市。

    這主要是因為德國人的性格和德國的企業結構所在造就的。

    首先,德國以制造業立國,德國人性格嚴謹、務實,不喜歡一蹴而就。這導致德國人天生不喜歡金融投機,所以德國人的資金很少會流向金融市場,這導致我們很少听說德國有什麼的大型金融公司。

    其次,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同時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作為戰敗國,歐美盟國雖然對德國有一些扶持,但是一直還是以提防為主。所以德國可以發展汽車、機床、化工等行業,卻不被允許發展金融、互聯網、芯片等行業。這是歐美其他國家強加給德國的枷鎖。

    第三,德國雖然有大眾、寶馬、保時捷等頂級大公司,但是德國絕大多數掌握技術的公司其實都來自中小企業。根據估算,德國有70的工業和小技術都來自于這些中小公司,而且是有技術專利的小企業,有些小企業之間存在很多的交叉技術專利,數個零件需要用到一個專利,于是幾個公司就聯合起來開發專利。這個時候,企業上市就容易給各方帶來不確定性。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德國其實並不需要太過于發達的金融行業,德國的靠制造業立國,靠著技術立業,資金鏈穩定,所以德國的很多公司並不需要急于上市向其他人輸送利潤。

    而也正是德國的這種嚴謹,抵擋了無數金融炒家的攻擊,這也讓李月祺感覺有些“老鼠拉龜——無處下嘴。”

    德國這種沒有漏洞的國家的金融體系,確實非常令人難受,奇跡投資也不例外。李月祺一直很苦惱,正在李月祺打算先放過德國,打算轉而去攻擊其他國家時,一則刊登到老美某小報的新聞引起了李大老板的關注。新聞的內容是︰大眾汽車尾氣嚴重超標,恐涉嫌檢測造假。

    該報道聲稱,老美的國際清潔運輸委員會和西弗吉尼亞大學在2015年一份報告中指出,一些大眾汽車在正常駕駛中排放污染物過高,部分汽車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甚至達到限值的40倍。

    李月祺立刻就發現了這件事情的重大機遇,要知道,德國人可是一向以嚴謹務實著稱于世的,而且德國制造在世界上的聲譽一直非常好,所以想要發現並抓住他們的空子,的確非常不容易。<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但是吹得人多了,不滿的人同樣也就多了,目前全世界很多公司和機構都在盯著眼楮看著德國,等待著他們犯錯。

    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家企業,或者是一個品牌,最難建立的永遠是信譽。但是信譽建立之後,獲得的好處也是難以想象的,比如德國制造,大家都對德國制造的質量和標準非常相信,所以德國制造業給人的印象也都是質量好,標準高。

    有了信譽,德國的商品就很容易賣出溢價。所以在消費者選擇商品時,在遇到同等價格的同類型商品時,甚至哪怕是貴一些,一般也都會優先選擇德國制造的商品。這就是品牌的溢價能力。

    但是同樣道理,信譽這種東西建立起來最難,但是摧毀起來卻最容易。一個大國,一家大公司的崩潰,首先也是從信譽崩潰開始的。也許僅僅是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你花幾代人、幾百年時間辛苦建立的信譽,就頃刻間土崩瓦解。

    而且信譽一旦出現問題,你就要花費無數的代價去修復信譽,那種代價遠遠大于你造假所能獲得的那點利潤。

    對于造假這種事情來說,只有零次和無數次,一旦德國汽車排放造假事件持續發酵,對德國的汽車制造業來說,那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傷害。

    李月祺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關鍵,于是立刻命令奇跡投資信息部門,全面調查此事,一定要盡快搞出一份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造假案的全面報告。

    李月祺查看了大眾汽車目前的已上市具體情況,發現大眾汽車旗下品牌眾多,包括世界知名的奧迪、奔馳、保時捷、雷克薩斯等十二個頂級汽車品牌。而且分布在不同國家,僅華國就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一汽奧迪,等多家上市公司。

    據最保守估計,這些上市公司全部加起來,市值將超過一萬億美元以上。最麻煩的是,這些公司和當地政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攻擊大眾某個單獨品牌,這些政府也許不會管那麼多。但是李月祺如果敢對大眾發動全面攻擊,那對手就太強大了。

    別的不說,光是在華國國內,跟著大眾汽車吃飯的產業工人就不少于50萬人,這還不提那些相關的配件廠商和銷售商。

    如果李月祺敢全面摧毀大眾這個品牌,那就動了太多人的飯碗,到時候光是國內,就有無數人要弄死他。到時候再強大的安保措施也保不住他。

    所以李月祺決定,打擊大眾公司可以,但是一定要局限在老美那邊。老美是大眾汽車僅次于華國的第二大市場,而且這次尾氣排放造假的報告,恰好也是老美那邊出的。

    老美這兩年白左當道,單單揪住環保指標造假這一點,攻擊大眾的信譽問題,這樣既不會影響國內的車企,又可以迫使德國政府妥協,是目前來說最優的方案。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投機家》,方便以後閱讀大投機家第 348 章 大眾汽車造假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投機家第 348 章 大眾汽車造假案並對大投機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