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六月。
隨著夏收後征繳的賦稅漸次收歸于府庫,擁有了能掀起一場大戰的本錢,袁紹再也按捺不住熊熊的戰意,這一次,他要將過去幾年遭受的失敗和恥辱,一一還報給劉璋。
鄴城,魏公府。
袁紹大會群臣,文武列于左右,商談起了西征的事宜。
外出攻城略地,首要是保證本國之安寧,眼下曹操與袁紹處于結盟的狀態,且曹操正在揮師攻打河南尹,大河之南,袁紹自是不必去憂心什麼。
至于河北的東面,乃是渤海之濱,斷無什麼風波掀起,再說河北的北面,這里卻是不如南面和東面安寧,有著一二風波蕩起,需要袁紹去應對一二。
逢紀出席上言道“稟明公,烏桓名王蹋頓發來書信,言是劉玄德自竊據遼東之後,東破高句麗,北平扶余,三韓之地更是莫不賓服,于是劉玄德有南下略地幽州的意圖。”
“當下,劉玄德遣使往遼西、右北平招誘黎庶,因其人頗有仁德之名,黎庶多往遼東奔去,假以時日,遼西、右北平之地,當空曠無人,我方惟有其地爾。”
“到了那個時候,劉玄德從遼東南下,將是一片坦途,幽州將有所憂也。”
“蹋頓為明公計,請求明公發兵北上,同他合力驅逐劉玄德。”
蹋頓,是先烏桓大人丘力居的佷子,因為丘力居去世時兒子樓班年幼,加上蹋頓為人有武勇智略,于是蹋頓暫代烏桓大人一職,統帥有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丸部落。
前面袁紹和公孫瓚爭奪河北,蹋頓遣使者求見袁紹,請求和親,並提出助陣袁紹討伐公孫瓚,袁紹于時假托朝廷名義,賜予蹋頓單于的稱號,並以宗女與蹋頓聯姻,一來二去,兩方因此成為了一個穩固的聯盟。
而幽州之地,雖是說袁紹之子袁熙總領其事,控扼一州,但如右北平、漁陽、上谷等郡,權柄卻是暗地里把控在蹋頓手中,袁熙遇事需要和蹋頓商量著來。
是故,蹋頓在書信里講,稱劉備招誘遼西、右北平的黎庶,其實是從他的手下偷人,而蹋頓的信義仁德比不上劉備,在防止黎庶奔往遼東一事上,只得是無可奈何,畢竟腿長在黎庶的腳上。
再加上劉備招誘接近遼東地區的黎庶,並不單只是嘴上說說,同時劉備派遣了張飛、趙雲等將,接應投奔到遼東的黎庶。
蹋頓不忿之下,出兵和張趙二人試探性的交過幾次手,每每只是不敵,其中還吃了一個不小的虧,折損了麾下的一名烏桓頭領烏延。
因此,蹋頓在這個困難的時候,想起了袁紹這個親家,希望袁紹出手幫忙一二,一來為他擊退張飛、趙雲,二來幫助他堵住黎庶奔逃到遼東的路子。
此中倘若蹋頓糾集各處的烏桓部落,合兵數萬北上同劉備相斗,或許能擊散劉備窺伺幽州的意圖,但蹋頓自認就算贏了劉備,自家想來也折損不小,再者幽州之地本冠著袁氏的名頭,非是他烏桓所有。
所故,蹋頓將劉備圖謀幽州的消息遞到了鄴城,指著袁紹出頭同劉備交兵,任著漢人去廝殺,他所部烏桓則作壁上觀,再等到兩邊兵疲的時候出手,悶聲發起大財來。
為了更好的說服袁紹遣兵助陣,蹋頓向著逢紀、審配等冀州重臣,也是袁紹親近的臣子,私底下獻上了大批金銀,單指望逢紀和審配為他說項。
逢紀即是先站了出來,審配適時的接口了一句“幽州之地,為我冀州北面之屏藩,而劉玄德生于涿郡,于其地大有威望,倘若幽州為劉玄德所得,此將生大害,更甚于秦軍。”
“有理。”袁紹不自覺的點了點頭。
“不然。”一道反對的聲音,打斷了袁紹出兵助陣蹋頓的念頭。
卻見是沮授站了出來,他眉宇緊鎖,面色有所不悅的說道“河北連年征戰,倉稟空虛,如今好不容易逢著一個豐年,收上些許賦稅糧秣,正好用來西征之用,豈能浪費到蹋頓身上。”
沮授態度堅決,表達了對出兵助陣蹋頓的反對意見“況右北平、遼西等郡,多為烏桓部落生息之地,權柄為蹋頓所掌控,合該蹋頓自行出力,驅逐劉玄德。”
一方面沮授是對把有限的糧草輜重浪費到蹋頓身上,覺得過于不值當,另一方面沮授則自認為蹋頓作為一介蠻夷,趁著河北大亂,服膺于袁紹,竊據了邊郡的權柄,卻不願意為邊防出力,一遇難事,就指望著袁紹為他出頭,他蹋頓所部烏桓則暗中壯大,這不是一件好事情。
蠻夷,不可輕信也。
抱著華夷之防心思的沮授,對蹋頓這種禍害漢家,壯大蠻夷的手段非常不喜,倘若不是因為現下河北無有余力,他真想請命袁紹,早早梟除蹋頓這等蠻夷中的雄杰,不使蹋頓成為他日疆域之禍。
“沮君所言是也。”田豐拄仗而出,他附和沮授道“蹋頓于右北平、遼西等地不修德政,烏桓種人每每侵逼漢兒,導致劉玄德微一招誘,黎庶百姓奔之遼東,有如嬰兒之望父母,大旱之盼雨露,此蹋頓之過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此外,以三郡烏桓的兵力,當有數萬之眾,足可與劉玄德相抗,而蹋頓卻求援于明公,蓋其人不願出力也,明公可著令蹋頓召集三郡烏桓,北上同劉玄德對壘,也不枉明公往日對蹋頓重加賞賜的恩情。”
“先生之言,大有道理。”經過沮授和田豐的勸說,袁紹偏向了令蹋頓自行出兵對抗劉備的意思,他對蹋頓足夠優待了,放任烏桓在幽州的右北平、漁陽、上谷等郡蕃息,又給了蹋頓單于的名號,每每年節,又是重加賞賜,金銀珠寶都是不缺的。
而蹋頓受他重恩如此,理當還報于他,而非讓他出兵北上驅逐劉備,蹋頓即是從他手上掙了那麼多的好處,豈能不報答他,天下沒有這般忘恩負義的道理。
“明公。”逢紀這邊收了蹋頓的錢財,自然是要接著為蹋頓說話,他是個有良心的人,是以拿錢不辦事的行為,他是做不出來的。
“三郡烏桓,雖是合計兵力有數萬之眾,可兵械不精,甲冑不全,又劉玄德麾下關羽、張飛皆是萬人之敵,恐蹋頓非是劉玄德之敵手,到時候幽州生患,北境不寧。”
“此易事爾。”沮授輕笑了一聲道“即是蹋頓所部兵械不精、甲冑不全,向著我軍淘汰兵械萬余、甲冑數千,可賜予蹋頓,如此可組建精兵數千。”
“至于關羽、張飛為萬人之敵,可蹋頓為烏桓大人,武勇無雙,想來定然不遜于關羽、張飛,以蹋頓為主將,加上披甲者數千,定能擊走劉玄德。”
“明公。”為了堵住逢紀的嘴,田豐拄仗于地,朗聲言道“當今冀州之大患,在于上黨,在于秦軍,劉玄德招誘邊民之事,蓋小患也,豈能置大患于不顧,爭辯于小患爾。”
念起上黨的秦軍,仿佛懸在頭上的一柄利劍,袁紹點了點頭,難得的果決拍板“幽州之事,就按沮監軍所言來辦,此外且令熙兒督州兵助陣。”
袁紹下定了主意,逢紀不敢再勸,也是袁紹安排了袁熙都督州兵助陣,多少也算出兵了,雖是州兵的戰斗力不怎麼樣就是,不過也讓逢紀有足夠的口實去搪塞蹋頓。
到時候回復蹋頓的書信,逢紀想著就這麼寫,多虧了他和審配進言勸說,才為蹋頓爭取來了甲冑數千,兵械萬余,以及袁熙出兵助陣一事。
如此一來,也算對蹋頓送給他這麼多金銀珠寶有個交代,逢紀撫著胡須,好不得意。
經過田豐的抗言,當下堂內的議題,從北面的幽州,轉到了西面的上黨、河內等地。
“今次發兵,宜分兩路人馬。”沮授作為監軍,監統內外、威震三軍,他率先進言道“一路從滏口陘發兵上黨,一路南下轉西攻打河內。”
袁紹微微頷首,上黨重地自是不必言說,而沁水以西的河內縣城,如今落入秦軍的手中,得伏波將軍馬超屯守,馬超麾下多有涼州精騎,倘若不分兵與馬超相距,在他兵發上黨的時候,馬超引軍突襲鄴城,行圍魏救趙之事,恐將大事去矣。
分兵兩路,一向上黨,一向河內,也是前面袁紹同一眾心腹謀士商議出來的結果,只是如今被沮授搬到了明面上來,說于一眾文武得知罷了。
發兵的方向定了,接下來就是考慮統帥大隊人馬攻打上黨的人選,以及偏師攻向河內的主將。
這里攻打上黨,奪回鄴城西面之屏藩,重中之重的擔子,非袁紹這位主君親自出馬,放眼河北,卻是無一人能挑起這個擔子,也唯有袁紹親自出馬,士卒才會用命,將校才會舍生。
至于攻打河內的偏師人選,袁紹躊躇思慮了很久,他麾下將領很多,張合、高覽、顏良、文丑等等等等,其中以張高顏文四人較為突出,若說是偏師主將,多半落到這四人的頭上。
不過此次攻打上黨,張合、高覽二將,袁紹需要倚重二將攻打上黨,是脫不開的身的情況。而顏良、文丑作為騎將,面對上黨多山多丘的情況,只怕是無大的用武之地,顏文二將卻是有所閑適。
或許當以顏良為主、文丑為副,前往沁水與馬超對壘。
只是這樣的安排,袁紹覺得不夠穩當,顏良、文丑的為人和才具,他是知曉的,勇武有余,智謀不足,在陣前打打殺殺可以,可在軍中運籌帷幄卻是不太適合。
‘罷了。’袁紹決定啟用他不想任用的一人——長子袁譚,袁譚征青州、守上黨,有過方面之任的經驗,其中征青州做的很好,基本掃定了青州,至于守上黨,雖說失了上黨,可畢竟罪在韓猛、高明等庸將,非是袁譚之過也。
也是袁譚作為自家的子嗣,用起來比較放心,所以袁紹盡管不喜袁譚,但還是打算任命袁譚擔任偏師的主帥,都統顏良、文丑攻伐河內,至少做到和馬超相庭抗禮,不使河內成為憂患所在,讓袁紹可以放心攻打上黨。
六月中旬。
當夏收的糧草充實了府庫,四方士卒會于鄴城,不日就要西進,與秦軍分個高下。
出征前,袁紹立于鄴城城頭,舉目望向西方,巍巍太行山阻去了他的視線,可他還是在腦中拼湊出了上黨的山山水水,好似一副縮小的輿圖擺在了他的面前,稱得上是一目了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上黨。’袁紹喃喃著這兩個字,他近來越發覺得年老,精氣越發不足,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難以支撐上陣,這般情況下,就算不能討定天下,他也要為後代留下一個穩固的河北。
而上黨作為鄴城的屏藩,他是決計要奪回來的。
劉璋小兒,乃公來也。
……
潼關。
鄴城近來的動向被間細整理成文書,遞到了劉璋的案幾上。
劉璋興致缺缺,顯得百無聊賴,這連年的征戰,讓他有些疲乏了,雖說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但仗打的久了,總歸是令人厭煩。
干戈不息,何日休矣。
不由得,劉璋佩服起了漢高祖劉邦,劉邦臨死前一年,還親征英布,為太子劉盈除盡對漢室有威脅的異姓王,什麼叫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戰斗,劉邦就是一個響當當的例子。
在高皇帝戰斗到死的英姿導向下,劉璋捧起了案幾上的文書,細細的閱讀起了其中的內容。
不出意外,在曹操發兵河南尹後,袁紹在夏收後也有所動作,士卒會于鄴城,糧秣先行一步運發,一副將要掀起大戰的模樣。
上黨。
河內。
劉璋提筆圈出了袁紹可能進軍的方向,或許袁紹會分兵兩路,一路向上黨,一路向河內。
忽然之間,一陣燥熱的急風從大開的窗戶吹入,將劉璋面前案幾上的文書吹亂,侍從頭子連忙一面安排人前去關窗,一面著人整理文書。
劉璋起身,來到窗前,止住了侍從關閉窗戶的舉動,他從窗戶向上望去,只見鉛雲低垂,狂風驟起,一場迅疾的雷雨或將降下。
山雨欲來!!!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季漢劉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