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開春。
劉璋從鄴城和許都兩地安插的間細,飛馬遞來的諜報上看,這一次袁曹結盟,似乎有五六分真情實意。
許都這邊是程昱北上請求結盟,鄴城那邊是沮授陪同程昱南下許都,與曹操簽署結盟的盟書,單從表面上看,袁曹如今已經達成一致,以關東對抗關西。
“先生,這件事你怎麼看待?”劉璋垂詢道,而他所咨詢的事情自然是袁曹結盟一事。
荀攸撫了撫他的山羊須,淡然笑道“袁曹此蓋一時苟合也。”
給出了一個總論後,荀攸逐條剖析了起來“先是,袁本初自韓馥手中竊取冀州,與幽州公孫瓚、太行黑山軍對敵相爭,而袁術在南,與袁本初不協,是以袁本初表曹孟德為兗州牧,充為南面屏藩。”
“當是時也,袁本初事于河北,曹孟德謀于河南,對彼此都是有需求的,各自賴對方為一面屏藩,那時候袁曹交好,關系密切,就算曹孟德不願遣家人定居于鄴城,袁本初也是寬而縱之。”
“此後更有相爭天子,以及大將軍席位歸屬之事,當時袁曹心下多有不忿,不過念及各自強敵未能清除,所以到底沒有撕破臉來,只是私下里暗斗一二。”
“待到袁本初夷滅公孫、討定黑山,一統河北,曹孟德攻取徐州,再下淮南,河南無患,袁曹不再需要對方充為屏藩,且成為了對方兼並海內的阻礙,二人就不再保持表面上的和諧,齟齬頓生,明爭開始出現。”
“于是乎,有了官渡之戰,這一戰,曹孟德本為劣勢的一方,然能果決用兵,臨陣見機,烏巢為之一炬,袁本初舉河北之兵南下,卻是落得倉惶而退的結果。”
“雖說袁曹有發小的情誼,可這份情誼,在明爭暗斗數年後,還能剩下幾分呢?且從官渡一役看,袁曹兩方確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只是一時間未能成功夷滅對方罷了。”
“今次。”荀攸聲音響亮了幾分“袁本初與我軍相爭,失了上黨要地,鄴城直面我軍兵鋒,不得已與曹孟德結盟,有共同抵抗我軍的意圖。”
“可見這一次的袁曹結盟,非是出自各自的本心,不過是各處險境,抱團取暖而已,究其根本,如臣下方才所言‘苟合’二字最為貼宜。”
“這樣的聯盟,談不上有多麼牢固,也談不上有多麼真心,更談不上為了對方出生入死。”
“是以明公無憂,但坐觀袁曹行事,一旦有變,後發先至即可。”
“先生之意,與孤同也。”劉璋微微頷首,表達出認同的態度,他本心也是如此想的,袁曹都不是老實人,聯盟好比孫劉結盟,局勢危殆的時候還能夠同心協力,但局勢一旦有所轉向,二方就將生出齟齬和變故來。
“先生所言坐觀,是什麼事情都不去做嗎?”
“非也。”荀攸搖了搖頭道“去歲方經一場大戰,河東府庫消耗殆盡,不足以供應軍需,而從蜀地、關中起運糧草輜重,千里之遙,實是兵家所忌諱的事情。”
“所以,坐觀之事,臣意是在夏收前坐觀關東情勢,等到夏收後兵精糧足,再行興兵之舉,也可趁著這段時間,在前線多多囤積糧草,為他日大戰做準備。”
“此外,上黨重地,萬不容有失,需早做守御,修繕戰局,訓練士卒,而雒陽所在河南尹,也需遣重兵把守,不然若是曹軍復得河南尹,河東之地就處在敵人兵鋒之下,需要防衛南面來敵。”
“合該如此。”劉璋點了點頭,囿于糧草的問題,他需要等到夏收後出兵,同時由于袁曹結盟的緣故,他需要暫停行動一段時間,觀察袁曹聯盟的堅固程度和協調程度。
總而言之,劉璋得靜默一段時間,用于尋覓戰機,待到戰機出現,把握住機會一擊必殺。
這是個考驗耐心和眼光的活,但劉璋有的是耐心,而他的眼光,有著一眾謀士的參贊,想來他不會錯過什麼良機,就算錯過了,如今天下紛爭,四海不定,良機總還是會再度出現的。
這段時間,就先將目光放到內部的治政,劉璋下了決定。
建安七年,在這個劉璋穿越漢末的第九個年頭,他通過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爬,成功的登上了宇內第一諸侯的寶座,實力之強,勢力之大,無有諸侯能夠匹及。
向西,西域諸國莫不賓服,絲綢之路再度打通,絲綢西去,金銀東來,而獲取到的大量金銀,加上南中開發出來的金銀銅鐵礦,給到了劉璋大規模鑄造錢幣的底氣。
說來自從董卓鑄造小五銖錢,用于收攬民間之利,于是錢法大壞,五銖不通,百姓們放棄了使用錢幣,退步到以物易物的莽荒時代,而其中,布帛和糧食是主要的易物手段。
可是市場範圍下,沒有一個監管者,往往是劣幣驅逐良幣,越是良心壞的,越是能夠在市場橫行,于是乎,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薄的布帛,以及陳年老米和為雨水浸濕不能食用的米麥。
錢幣廢了,以物易物這條路也近乎走不通了,市場交易近乎停滯,然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農不穩,沒有了一個靠譜的市場,商人絕跡,對于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因此自從入主關中後,劉璋很是重視鑄幣一事,通過手頭上大量的重金屬,他鑄造了‘建安通寶’,大批量投放到市場,且宣明建安通寶可用于繳納賦稅,是為官府認可的貨幣。
在官府的主導下,加上建安通寶有著足夠的分量,精良的制作,于是乎,建安通寶逐步替代了布帛糧食的貨幣屬性,市場上,商人執錢幣交易,不再依賴以物易物的落後手段,市場越發活躍了起來。
而越發活躍的市場,頻繁的交易,對于抽取商稅的幕府來說,便是一件極好的事情,幕府可以從市場中征繳到不菲的賦稅,用于幕府的日常運行消費當中,府庫賴之充實也。
這里劉璋還從出使許都的使者口中听聞到,許下的市人多有執建安通寶交易的情況出現,分量足夠、制作精良的建安通寶很是受關東市人的喜愛和擁簇,雖是許都的丞相府屢屢禁止,可私底下市人們還是用著關中出產的建安通寶。
‘鑄幣權。’劉璋有一種掌控諸侯貨幣的感覺,他可以通過建安通寶去盤剝關東的諸侯,利用鑄幣消耗和貨幣本身價值間的差值,大大的撈上一把。
還得大力開發南中,劉璋暗下決心。
現如今,關中和蜀地的地下表層銅礦,能挖掘基本上兩漢四百年都挖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還在出產的量也不多,而南中,即後世的雲貴之地,卻是有著大量的銅礦。
其中雲南礦產尤為豐富,以銅 錫著名,清代的時候,滇銅年產一千余萬斤,產量佔到了全國銅產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謂是一枝獨秀,他處莫及。
劉璋前面討定南中後,考慮到南中偏遠,鞭長莫及,又本地民戶,漢夷相雜,所以制定了南人守南中的政策,同時大手筆放權,招誘蜀地豪強開發南中。
即是直接給予有雄心,也有能力開發南中的蜀地豪強,以空印縣令文書與之,只要豪強能攻下某一處蠻夷佔據的土地,建立塢堡,開墾良田,就可在空印縣令文書上補全自己的姓名出身,且可傳承數代。
在劉璋的鼓動下,不少豪強,抑或是豪杰之士,拿著空印文書竄入南中,奪取蠻夷部落佔據的交通要點、礦產寶地,如今漢人在南中的勢力漸漸從點連成線,將蠻夷分割在一塊塊綠色的山林中。
漢家勢力在南中大力發展,也就給了劉璋獲取南中礦產的能力,以前南中蠻夷多,漢人少,出產的重金屬運輸不出來,容易為蠻夷所掠奪,可現在,金銀銅鐵等重金屬,每日自耗牛道北上蜀地,外有其他南中的特產北運。
現如今的劉璋,可謂是富得流油,他不免有些感慨,是誰說漢人只會種田,沒有武德和開拓精神?這麼大的疆土,這麼好的土地,難道是蠻夷自願奉上的嗎?
雲貴之地是個金屬寶藏,南中還得開拓,且是大力的開拓。
劉璋最終的目標,是雲貴化為漢土,為帝國稀缺的重金屬,成為帝國貨幣經濟的引擎,不過慮及現在南中的情況,非百年之力不能也,還需慢慢浸倨,慢慢嘆倨。
自長安向東而視,並州大部盡歸劉璋之下,自並州以下,三河之地,河東、河內郡沁水以西、河南尹之地,也是盡歸劉璋麾下。
而得到了並州和大半的三河之地,現如今劉璋不管征伐袁曹哪一家,都是居高臨下,佔著地理上的優勢,昔日強秦,也正是依靠著這股居高臨下的地利,對六國不斷發動攻勢,最終夷滅六國,一統寰宇。
雖說如今關東長江以北,只有袁曹兩家,外加身在僻遠遼東之地的劉備,數量上沒有六個,在自相攻訐、懷揣降心這方面,不如六國那般多生是非。
可劉璋有著足夠的耐心和精力,去同袁紹和曹操這兩個老梆菜對敵抗衡。
至于長江以南,連年交兵的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兩家,這兩家自動被劉璋忽視。
一來劉表坐守之賊,守戶之犬,守御荊州的心很堅決,而攻城略地的心近乎渺渺,這也是劉表單騎入荊州,依靠蒯氏、蔡氏等世家豪強擁簇才坐穩荊州牧位置的天然缺陷,世家們目光短淺,一心自保,未有遠圖,劉表卻是難以有大的舉動。
二來江東孫策,雖是驍勇善戰,臨陣無前,可以江東之地的土壤貧瘠和人口稀少,孫策有心卻是無力,做不到鯨吞荊州這一處富庶的土地,只能慢慢消磨。
也是荊州世家念及江東猛虎孫堅,連帶著對孫策入主荊州十分反感,所以大力擁護劉表,投入資源和甲兵同孫策對抗,加上劉表進取不足,坐守有余的能力,使孫策遲遲不得入主荊州,到如今還在江夏推塔。
‘還要打五年才有個明朗的走向,說不好十年也說不定。’對于荊州和江東爭橫之事,劉璋自覺荊州方面倒是沒有什麼好憂慮的,而荊州不下,孫策就不用的擔心了。
孫策這條蛟蛇要想化龍,還需拿下荊州才行,不然孫策到死都是蛟蛇之相,顯露不出真正命世之主所需的龍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東西皆已顧及,再言內政方面,劉璋通過將關中、隴右荒廢的土地收歸官府之手,現如今在手上屯有大批國有土地,而這些國有土地,他大大方方的劃分給了有功之臣。
名頭上這些土地還是官府的,但土地的使用權在將士們的手中,按著官職大小,將士分略到了不同數量的土地,但就算是一小卒,也有百畝土地到手,至于將校和有軍功者,則是分略到了更多的土地了。
這是某種形式上的府兵制,要打造一批能戰的將士,需要先把將士化為地主,軍功出身的地主和良家子,是能戰之士的基石,市人和農民到底不能直接征入軍中,只能作為賦稅的供給者。
從目前來看,劉璋的這一套政策運行的很是順暢,將士們為了土地在戰場上奮不顧身,英勇好戰,同時地主和良家子身份的將士,有著更多的時間打磨武藝,精通騎術,個頂個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再者,戰死者的遺孤,為劉璋所收略,命名為羽林郎,遣名家大儒教以經學、律法、君子六藝等學識武藝,外及一名精銳士卒該有的騎術。
坐擁雍涼的劉璋不缺馬,也不缺種植苜宿的土地,關中到現在還是人少地多,他有足夠的土地用來放養馬匹,用于羽林郎的日常訓練。
宇內紛爭不休,會當于馬背上取之,劉璋謹記著這一點,當前他所施的政策,多半是為了軍事活動,至于討定天下後的治理,他另有一套治政方針,只待宇內一統。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季漢劉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