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關市。
蒸屜散發著熱氣。
有婦人站在前面收錢。
還有的幫著理貨。
後廚還有人在做包子。
雖然是相當忙碌,可一切都井然有序。客人們排著長龍,有的手里還有木條。這類人就是提前預定的,木條有著鋸齒,能夠與店內留下的木條相合。
“來,這是你要的豬肉蔥餡。”
“總共五十個,足下數數。”
“不必了。”
老者笑著擺手,將包子裝在竹簍內,再用布帛蓋上。他是馮氏的家宰,執掌家政。馮毋擇難得歸咸陽述職,就想吃這肉包子。他還未天亮就來排隊,終于是順利買到。
“諸位,豬肉蔥餡的沒了。”
“若想買的,明日請早。”
“又沒了?”
“我都排了三天了!”
“店家,你得幫幫忙啊!”
“馮公,您這也太過分了!”有人不滿的將老者攔下,“足足五十個肉包子,那我們吃什麼?好歹給我們留點!”
“呵呵,老朽也是忠君之事。”老者笑著抬手,解釋道︰“毋擇公難得歸咸陽,就喜歡這肉包子。他是特地叮囑,讓我多帶些回去,也請諸位見諒。”
眾人面面相覷。
也沒人敢再阻攔。
馮氏也是咸陽大族!
宗長馮去疾,御史中丞。
仲弟馮毋擇,新鄭郡尉!
兩兄弟一文一武,備受重用,沒幾人能得罪起的。他們這些家宰管事互相都認識,抬頭不見低頭見,也犯不著鬧事。反倒是些半桶水晃悠的,喜歡擺譜造次。
前幾日就有人為爭奪最後個饅頭打了起來,鬧到後面更是抄起菜刀對砍。就因為個饅頭,引發了場血案……
這其實就有點類似是二桃殺三士,來買包子的都是家里頭有些權勢的,互相都不服氣。就個饅頭也不算什麼,可不能受人輕視。
秦人素來驍勇斗狠,就算有秦法約束,也不敢說犯罪率是零。他們往往都很好面子,瞧見饅頭不賣給自己,就覺得受到了羞辱。
這事鬧的相當難堪。
包子鋪都被迫關了兩天。
馮老背著竹簍而行。
很快就來至馮府門前。
門口停著輛奢靡的駟馬大車,馮老不由駐足打探,很快就知道這輛馬車是出自公孫劫的。
作為馮氏家宰,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最起碼要有足夠的眼力勁,街上走過輛馬車,他很快就知道是出自誰家的。
他穿過庭院,沿著游廊而行。來至廳堂,就瞧見公孫劫已正坐于客座。馮去疾是親自招待,馮毋擇也坐在對面。
“丞相可用過朝食?”
“這是我讓家宰去買的肉包子。”
“味道頗為鮮美,您要不嘗嘗?”
馮去疾起身招待,而公孫劫是笑著搖頭。其實按照規矩,他只需送上邀請函,馮去疾和馮毋擇就帶來拜訪他。只是公孫劫不願如此,就主動來拜謁馮氏。
馮氏也是秦國的中流砥柱,家中子弟都很出色。特別是馮去疾,目前擔任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的副職,深受秦王重視。公孫劫這回來見他們,倒不是全為了拉攏馮氏。
“不必了。”
公孫劫笑著擺手。
包子鋪就是出自他的府上,而他本身就不是很喜歡吃肉包子。就算用了蔥姜,也還有股腥臭味。
“可惜了……”馮毋擇略顯惋惜,感慨道︰“這肉包子是真的香。在下前些日子嘗了個,也是欲罷不能。丞相能用麥做成如此美食,實在是厲害!”
他操著口地道的關中口音,留著長須,臉龐略顯滄桑。身子魁梧,大腹便便。和馮去疾的面相有些相似,只是更壯實些。
熟悉歷史的人就知道,馮氏未來在秦國可是相當厲害。馮去疾官職右丞相,統領百官。而馮毋擇同樣也能憑借軍功,爵至倫侯。
只可惜,他們的記載太少。
公孫劫只能根據這些去推測。
“丞相來我馮宅,不知所為何事?”馮去疾則要更為穩重些,他吃著肉包子,輕聲道︰“丞相公務繁忙,想必是為了公事而來?”
“算是吧。”
公孫劫笑著點頭。
他不是為了馮去疾。
而是馮毋擇!
“毋擇公既為新鄭郡尉,應該知道當地的張氏吧?”
“是韓相之後?”
“然也。”
馮毋擇放下包子,“張氏五世相韓,為韓至貴。現今宗長名為張良,字子房。狀貌如婦人好女,新鄭士人對其皆很尊敬。張氏有僮僕三百人,其弟張仲目前則為新鄭縣吏,幫了我不少忙。”
“哦?”
公孫劫眯著雙眼。
看向門外正在嬉鬧的黃犬。
他在蘭陵學禮時,曾遇到過張良。兩人當時是萍水相逢,只是簡單交談了些事。臨走時他曾提過,韓國很快會被秦所滅。若張良今後無路可去,就去邯鄲找他。
不同于影視作品的俊俏青年,張良年齡其實很大,比公孫劫還要年長五歲,現在已是而立之年。
可惜,張良後來沒去邯鄲。
兩人也是就此斷了聯系。
關于張良的事跡太多了。
被譽為漢初三杰,大漢最頂尖的謀士。被劉邦評價為︰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不過張良卻是鐵桿反秦。
博浪沙刺秦就是他干的。
可這和公孫劫認識的有些不同……他雖和張良是萍水相逢,可當時也能听出他是個相當灑脫的人。對于秦國吞並韓國,他其實沒啥感覺。還說大國吞並小國,本就是常事,沒什麼好奇怪的。
好比韓國,不也滅了鄭國?
鄭人很快也認可了韓人的身份。
那發生了什麼事?
會讓張良變成鐵桿反秦?
“丞相?”
“丞相?!”
公孫劫驟然回過神來。
看著馮毋擇,突兀一笑。
他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馮毋擇剛才提到個很重要的人!
張良之弟,張仲!
目前還是縣吏!
也不必覺得奇怪,秦國經常征用當地人為吏。畢竟封疆大吏往往出自關中,不懂當地語言。很多基層官吏,還是得由當地人擔任,也是變相的拉攏地方豪族。
按公孫劫所猜測,想來是因為後續的新鄭反秦。張仲或是參與其中,或是被牽連處死。張良悲憤交加,弟死而不葬。將家中僮僕全部遣散,變賣家財只為尋得力士刺秦!
如此,也就都說的通了……
“毋擇公已見過大王。”
“想必也知道新鄭即將反秦。”
“我準備與你同去新鄭,也為伐楚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