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的事李牧承也懶得知道,反正今天這頓飯吃的賓主盡歡。
雖說青磚瓦房很好,但能住人的房子就一個,晚上只能草草的將草席做的屏風掛在屋子里,這頭兒李老二夫妻倆帶著李牧承睡,那頭兒單獨搭張床給李二丫先對付著。
夜深人靜。
李老二和周氏突然就低低的聊起了天。
“昨天看到爹娘拿出那麼多錢的時候有些震驚,想到現在都想不通那些錢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李牧承也听見了,李老二更是在心里仔仔細細盤了一遍老兩口這麼多年做過的那些事情。
經商?老兩口沒那腦子,也不屑于做個商戶。
種田?家里就那麼多,撐死了一年到頭也賣不上那一堆銀錢的零頭。
家里的大哥明明不是讀書那塊材料,老兩口緊咬著牙非得供,到底是為了什麼?
別說李老二心里犯嘀咕,李牧承心里也在合計著這件事。
作為一個穿越的外來靈魂,李牧承心里有很多狗血猜想。
比如他爹是被偷過來的小孩兒,老兩口年輕的時候是人販子,專門倒騰孩子的。
家里那些錢都是倒騰孩子的贓款,說不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們找不到機會把李老二賣出去,或是根本不敢賣出去怕被人發現,只能收手自己養著。
還比李老二其實是某位高權重的大人物的私生子,李老頭兒夫妻倆是被委托的監護人,每年都會拿到那位大人物給的大量錢財。
又比如李老二其實是某位高權重大人物的嫡子,因著家族內斗不得已被送出來養著。同樣都是許以很多錢財,讓他們老兩口不白養自家爹,還要保證自家爹能順利讀書科舉。
李牧承心里還有一個想法,自家爹和大伯好像只差了一歲而已,她奶奶是豬嗎?生完李老大以後肚皮都不歇的立刻就生李老二?
兩個人的出生日期有沒有篡改過?反正一歲而已,放在小時候看,年齡差距很明顯,可沒長開的小孩兒差距並不算多明顯。
但長大了以後,長相有了不同,但年齡差距就看不出了。
認真說起來,二房一家的顏值都比其他兩房高出一截,但另外兩房也並非丑人。
這年頭的科舉並非只選才學和能力出眾的人,還有一個硬性規定︰形象好氣質佳。
像管理鎮上的那些衙門官員,坐在原位十年動一次的那種,一輩子升遷都無望邁入京城的官員,顏值方面肯定是差一些的。
畢竟科舉的最終結果是入朝為官,代表天家顏面。
皇帝坐在龍椅上每日上朝,看著一群丑東西天天奏來奏去的也鬧心不是?
更別提如今的大乾在周邊幾國地位還算是比較高的,來往各國的使臣要都是看著就賞心悅目的人,自己這邊全都是歪瓜裂棗,氣勢上就得輸一大截。
李牧承覺得自己猜測的還真是有幾分道理,且李老二夫妻倆的對話也在印證他的猜測。
“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我十六歲那年帶著老三在院子里拔草。有兩個氣質很好的人來了咱們村子,被咱們爹娘熱情的迎進了堂屋,沒兩天大哥就開始讀起了書。等到大哥考上童生以後,那兩個人就離開了。”
說到這里,李老三頓了頓。
“听村里老人們說過,咱們現在住著的這青磚瓦房是我出生那年蓋起來的。”
李牧承听到這兒,心里頓時一驚。
如果把這件事也和自家爹聯系起來……
“行了,想不通的事就別想了,咱們如今已經分家單過了,好好過日子,養好咱們這一雙兒女比什麼都強。明天你去鎮上幾家私塾好好瞧瞧對比對比,我看咱家承兒聰明著呢,好腦子可不能浪費了。”
“咱們倆吃點苦不要緊,可得讓咱兒子能過上好日子。他大伯十年還是個童生,咱們兒子肯定比他大伯強。”
“你也快點睡吧,看今天三弟妹那樣子,說不定過兩天也要搬家了。咱們雖說分了家,可到底親戚名分還在,總不好躲懶不去幫忙的。還有咱家還是得抓緊起兩間屋子,閨女兒子都大了,不好和咱們倆擠一間屋子,做什麼都不方便。”
沒一會兒,就響起李老二的打鼾聲,倒是吵得李牧承更睡不著了。
三天後,三嬸坐在牛車上,把家里的東西全都往半山腰獵戶家邊上的空宅子里搬。又隔了五天,三叔三嬸帶著三朵金花回到了李家村徹底安家落戶。
周氏帶著李二丫過去幫著忙活了一小天,臨近黃昏的時候,母女倆笑呵呵的捧著滿滿一海碗炖好的肉回了家。
“你三叔三嬸說你們父子倆根本請不動,誰也不去他們家吃飯,這不?非得讓我們把炖好的肉帶回來給你們吃。”
對于三嬸的轉變,李牧承不想發表任何意見。
實在是三叔三嬸“利己”形象深入人心,李牧承怕踩坑。
李老二自從不再愚孝開始,腦子也跟著長回來了。只輕輕地看了一眼那碗油汪汪的肉,大手一揮。
“該有的警惕心還是要有,肉又沒錯,吃就完了。”
周氏和二丫在三房也沒好意思多吃,只是意思意思的夾了幾筷子。這會兒也餓著呢,便圍在桌邊一起吃了。
“明天一早,我熟識的那些從前一起蓋過房子的兄弟來咱們家幫忙。媳婦兒,明天你帶著承兒去鎮上私塾報道,給先生備的拜師禮我也準備好了。”
李老二吃飽後笑著說起這事兒,又輕輕拍了拍李牧承的腦袋。
“到私塾以後好好學習,要是沒讀書的天分,多認識幾個字也好。別學你大伯,甭想我和你娘用全家所有積蓄去供你當十年的童生。”
李牧承也有些訝然,沒想到爹竟然已經決定好了私塾。想起之前自己看過的幾家私塾,生怕爹把自己送到那家會霸凌的私塾去。
畢竟那家私塾在整個鎮上名聲最響,萬一爹好心辦壞事可咋整?
“爹,哪家私塾啊?”
“離南城門稍微遠一些的那家,爹親自問過一起蓋房子的好兄弟了,他們都說那家私塾的先生個頂個的負責,孩子們都一門心思學習,沒有七拐八繞的心思。爹辦事你放心,好好學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