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融冰”小組成立以後,爭分奪秒,立即制定行動方案。
很快,所需物資和設備的清單,便下發至各個部門。
相關單位高速運轉,全力協調。
同時,外交部迅速聯系土澳政府,申請轉運許可。
經過一番忙碌後,僅僅3天,滿載專用設備的集裝箱,便已運抵南院軍事機場。
晚上9點15分,一架“鯤鵬”在夜色的掩護下,引擎轟鳴,載著“融冰”小組與所有裝備,沖破雲層。
經過長達12小時的不間斷洲際飛行,飛機降落在了土澳霍巴特機場。
短暫的休整補給後,工作組便帶著設備換乘澳方的A319LR專機,再次騰空,目標直指南極大陸。
又經過近10小時的顛簸,才終于抵達南極威爾斯金站。
整個機場空空蕩蕩,毫無人煙。
沉重的機身壓著堅實的冰面穩穩降落,卷起漫天雪沫。
艙門打開,凜冽的寒氣撲面而來,讓所有人為之一窒。
遠處,終山站派出的三輛PB240重型雪地車,如同蟄伏的紅色巨獸,嚴陣以待。
下午2點15分,工作組成員及設備安全抵達中山站。
早已恭候多時的李站長,立刻上前伸手,“周首長,一路辛苦……”
周振邦熱情回握,簡單寒暄後,下達第一個指令︰
“李站長,情況緊急,時間緊迫,根據上級指示,現場指揮權需要移交工作組,請您理解。”
李站長神情一凜,馬上點頭,“明白!終山站全體人員,堅決服從工作組指揮!”
下午五點。
在安全部沈建國的冷峻目光下,全體工作組成員以及所有知曉殘骸情況的終山站成員,逐一上前,簽署保密協議。
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在安靜的會議室里格外清晰,每個人都神情肅穆。
簽字完畢,周振邦立刻召開全體會議。
他站在前方,目光如炬地掃過每一張面孔︰
“同志們,任務的重要性毋庸贅述。事關國家利益,從現在起,一切行動听指揮,任何信息不得外泄分毫!”
會議結束,首先行動的是特勤人員。
他們在老陳的指引下,立刻驅車趕到飛機殘骸坐標點,用隨車器材圈定了“核心作業區”。
……
9月2日,上午。
寒風卷著冰晶,抽打在臨時搭建的警戒區圍擋上,發出沉悶的“噗噗”聲。
作業組長吳剛眉頭緊鎖,裹緊了防寒服領口,帶領技術團隊踏入核心作業區。
各種專業設備早已就位,冰冷的金屬外殼在陽光下泛著寒光。
“開始吧。”吳剛的聲音透過通訊器,清晰地傳入每個隊員耳中。
作業小組立刻行動起來……
與此同時,檔案館專家王磊,正小心翼翼地伏在米格15裸露的尾翼旁。
手中的高分辨率光譜掃描儀,一寸寸掃過被嚴重侵蝕的金屬表面。
儀器發出蜂鳴,屏幕上,原本模糊扭曲的金屬刻痕,在強大的增強算法下,一點點顯露出清晰的數字輪廓——501。
“有了!”王磊猛地直起身,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飛機編號確認︰501!”
……
晚上,中山站會議室。
工作組核心決策層成員,圍坐主位。
吳剛站在屏幕前,匯報飛機主體埋藏深度,以及需要規避的幾個高危點。
並據此提出了初步的挖掘方案和人員調度時間表。
接著,王磊站起身,將記錄著編號“501”信息的平板電腦屏幕轉向眾人,聲音帶著難掩的激動︰
“通過飛機尾翼編號501,結合我軍歷史裝備檔案,現已確認,該架米格15確為我人民空軍所屬。
“具體資料顯示,該機是半島戰爭時期,1212師第198團1大隊大隊長穆康同志的座機。”
他頓了頓,會議室里落針可聞。
“該機于1951年11月30日,在執行大和島轟炸護航任務返航途中,遭遇不明情況,與編隊失去聯系,最終被判定為‘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話音落下,會議室里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吸氣聲和低低的議論。
“穆康的飛機?!”
“失蹤在半島戰場……怎麼會出現在南極腹地?!”
“這……這跨越了大半個地球啊!”
“難道駕駛艙里的人是穆康大隊長本人?”
專家們面面相覷,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困惑,低聲交換著各種匪夷所思的推測。
會議室內,立刻響起了低低的嘈雜聲。
“安靜!!”周振邦的聲音不高,卻瞬間壓下了所有嗡鳴。
他銳利的目光掃過全場,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現在不是討論猜測的時候!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完整地將飛機發掘出來。
“至于駕駛員是誰?為什麼出現在這里?都要等找到確鑿的證據後,才能下結論。在此之前,任何臆測都無助于工作。”
他手指重重地點在施工方案上︰
“當務之急,是確保發掘行動萬無一失!特別是針對駕駛艙區域的保護措施。
“明天一早,按計劃搭建工棚,啟動融冰作業!”
……
……
9月3日,上午。
冰原上,巨大的充氣式保溫工棚,在刺骨的寒風中鼓脹起來,罩住了米格15殘骸所在的核心區域。
大功率移動電站隨即轟鳴,源源不斷的將電力輸入工棚內的各種設備。
下午1點鐘。
融冰作業正式啟動。
工棚內,蒸汽發生器發出低沉的咆哮,灼熱的白色蒸汽通過特制管道,噴向飛機殘骸上方的冰層。
冰層在高溫蒸汽的持續作用下,發出細微的“滋滋”聲,緩慢融化,化作渾濁的冰水流向預設的排水溝渠……
三天後,下午。
經過持續不懈的努力,作業組終于有了關鍵性的突破。
覆蓋在米格15戰斗機駕駛艙頂部的最後一片堅冰,在蒸汽的“舔舐”下徹底消融。
灰綠色的金屬艙蓋,暴露在工棚的燈光之下。
技術小組迅速上前,使用低溫切割工具,在艙蓋邊緣的接縫處,小心翼翼地破開一個細微小口。
緊接著,帶有高分辨率微型攝像頭和冷光源的內窺鏡,探入駕駛艙內部,緩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