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麒麟殿。
殿內空氣凝重如鐵,一股因魏國蝗災而起的肅殺之氣,彌漫在百官之間。
“魏地大饑,十室九空,此乃天賜良機!”
左庶長王 越班而出,聲如洪鐘。他身材魁梧,面容飽經風霜,渾身散發著尸山血海中浸泡出的濃烈殺伐之氣。
“大王,臣請率兵伐魏,一戰可定河內!機不可失!”
“王將軍所言有理!”
他身後,一眾軍方將領紛紛附和,他們是大秦最鋒利的劍,只懂得前進與殺伐。對他們而言,仁義是弱者的借口,戰機才是唯一的真理,殿內一時殺氣騰騰。
然而,相邦呂不韋巍然不動,穩步出列,對著王座上的嬴政深深一揖︰
“大王,臣以為魏國蝗災,乃上天賜予大秦的良機。然強取,則失義于天下,徒增暴虐之名;坐視,則失利于當下,動搖耕戰之本。
呂不韋的聲音洪亮而沉穩,他提綱挈領地拋出了核心矛盾。“故臣舉薦一人,獻‘義利合一’之策,解此困局。”
此言一出,百官側目。
王座之上,年歲尚輕的秦王政,目光之銳利,已如出鞘的利劍。他那雙深邃的眼眸掃過激辯的群臣,最終,如鷹隼般精準地鎖定了那個從始至終沉默不語的身影。
“中謁者李斯,上前奏對。”
“諾。”
李斯自百官隊列中走出,步履沉穩。
“臣以為,伐與不伐,皆非上策。伐,則失義;不伐,則失利。此二者,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我大秦欲一統天下,要的是‘義利合一’,而非‘義利相悖’。”
王 虎目死死盯著他,聲如洪鐘︰
“一個未聞過血腥的黃口小兒,也敢妄議國之重器?所謂‘義’,不過是迂腐之見!若為虛名而坐失良機,他日必為天下笑柄!”
李斯並未理會,而是先向嬴政長身一揖,再轉向王 ,目光平靜卻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敢問王將軍,將軍之意,是要取河內之地,為大秦謀‘利’,對嗎?”
“自然!”王 傲然道。
“善。”李斯微微頷首,話鋒一轉,“然,斯以為,僅僅一個河內,此‘利’太小,不足以匹配我大秦的雄心。”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連王 都愣住了。
李斯猛然轉身,對著大殿中央空地,仿佛那里鋪開了一張無形的天下地圖。
“大王,天下六國,好比是一片叢林!而魏國,正是橫亙在我大秦與富庶齊地之間的那顆巨木!它不僅隔斷了東西,更將韓、趙、楚聯結成片。我大秦東出,屢屢受其掣肘!”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拔高。
“故,臣今日所獻之策,其志,非在河內一地,而是要行‘伐木之策’!一舉伐倒魏國這棵大樹,為我大秦打通一條直達齊境的戰略通道,從而徹底撕裂六國合縱之勢!”
這石破天驚的宏大方略,讓殿內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空談而已!”王 壓下心中的震驚,冷笑道,“如何伐?還不是要我大秦將士一城一地地去攻取?”
“非也!”李斯眼中精光一閃,“伐木需尋其根脈!魏國之根脈,是其賴以生存的實體,是其城,是其路!”
他手指仿佛在無形的地圖上劃過一道清晰的軌跡︰
“此根脈,便是西起滎陽,東至濮陽,橫貫魏國腹心,直抵齊境的濟水鴻溝之廊!
此廊道之上,遍布著如陶邑這般的商貿重鎮與無數產糧之地。它既是魏國的糧倉,也是其聯通齊、楚的經濟命脈!”
這番話,精準而具體,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如今蝗災天降,此糧倉之地,正是災情最重之處!”李斯的聲音愈發激昂,
“這便是上天賜予我大秦的利斧!魏國之困,不在其軍,而在其民。我大秦之機,亦不在其城,而在其心。故,臣之策,不曰‘伐’,而曰‘救’”。
“救?”眾人愕然。
“然也。”李斯微微一笑,仿佛一切盡在掌握,“此‘救’,非是漫無目的的施舍,而是戰略性的佔領!
臣請大王,組建一支特殊的軍隊,名曰‘先鋒宣撫營’。此營之責,非為攻城,而是‘宣大秦之仁義,撫魏地之災民’。
“其營入境,不攻堅城,主力盡數投入濟水鴻溝廊道!以‘救災’為名,在濮陽、陶邑等關鍵節點設立糧倉,開倉放糧!
我軍救一人,則魏王失一民心;我軍安一地,則魏廷失一寸根基。此乃陽謀,是以王道之犁,耕霸道之田!魏王若阻,是為不仁,自絕于其民;魏王若不阻,則其國之民心、土地,盡為我大秦所化。
屆時,廊道之內的魏民,食我秦粟,受我秦法庇護。而廊道之上的魏國城邑守軍,將面臨一個絕境︰他們的糧道已被我軍切斷,他們的治下之民視我等為救主!
他們是為遠在天邊、不能給予一粒米的魏王死戰,還是為城中軍民的生計,開門迎降?”
李斯此言,讓“救民”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變成了精準的、以糧食為武器、以戰略要地為目標的軍事行動。
李斯轉身,目光灼灼地逼視著王 ︰
“王將軍,當濮陽、陶邑傳檄而定,當整條濟水鴻溝廊道盡在我手,我大秦便擁有了一條直插齊魯腹地的坦途!韓、趙與齊、楚的聯系被我軍攔腰斬斷!
屆時,我大秦銳士,再以雷霆之勢,清剿那些孤立無援的魏國殘軍,將軍以為,將士們的戰功,是會變多,還是變少?”
“此便是以‘義’為名,奪‘地’之實!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王將軍,您現在還認為,斯之策,是空談嗎?”
王 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被這套以救災為表、實則鎖喉斷脈的狠辣謀劃徹底折服。這哪里是迂腐,分明是比直接攻城掠地高明百倍的王霸之術!
滿朝死寂。
秦王政緩緩起身,玄色的袖袍之下,雙拳緊握。
“好一個‘以義為名,奪地之實’!”
呂不韋適時出列,將氣氛推向高潮︰“大王!此策之要,在于執行!這支‘救災之師’,既要發糧安民,又要控路佔城。
其統帥,需兵政民政合一!此等重任,誰能當之?”他目光轉向李斯,
“李斯!你可敢為大秦,躬身入局,執此‘義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