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第196章 以義為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無樹散人 本章︰第196章 以義為寶

    秦國使館之外,甲士森嚴。館內,李斯與公子成正低聲商議著對韓的下一步對策,一名僕役快步入內,躬身稟報︰“啟稟副使、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以及韓國公子韓非前來求見。”

    公子成聞言,臉上露出一絲訝異,目光轉向李斯,帶著詢問之色。

    李斯眼眸中光芒微不可察地一閃。信陵君魏無忌,這位以賢能和抗秦聞名于世的人物,此刻與韓非一同前來,其目的昭然若揭。他心中迅速盤算︰若是拒之門外,反倒顯得心虛氣短;若是坦然相見,固然免不了一番唇槍舌劍的交鋒,卻也是一個試探對方底牌的絕佳機會,更能讓他親身感受這位傳奇公子的真正份量。

    “有請。”李斯的聲音平靜無波。他示意僕役,心中卻已暗自戒備。

    不多時,僕役引著兩人緩步進入廳堂。為首的正是信陵君魏無忌,他身著素色長袍,面容清 ,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雍容大度的氣派。緊隨其後的韓非,則神情冷峻,目光銳利如鷹。

    雙方依禮相見,各自落座。

    “李副使,”信陵君率先開口,他聲音溫和,目光平和地落在李斯身上,

    “墨翟先生曾言︰義,天下之良寶也。先生以為,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九鼎之重,雖為傳世珍寶,然不可以利人,故非天下之良寶。唯有義,用之于國,則人民必眾,刑政必治,社稷必安。可見,良寶之核心,在于可以利民。今秦使強索韓國城池,兵戈相向,使韓民惶恐,家園將失,此舉何以利民?又談何為義?李副使以為然否?”

    信陵君此言一出,便將談話的基調定在了墨家“義利民”的崇高理念之上。他眼神清明,不含咄咄逼人的氣勢,卻似山岳般沉穩,壓得人喘不過氣。

    韓非在一旁眸光微動,看向李斯。墨家之“義”,直指民生福祉,這比空談仁義道德更具現實力量,也更難辯駁。他倒要看看,這位“李斯”如何應對。

    李斯聞言,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贊許。他微微躬身,道︰“君上引墨翟先生之高論,斯深以為然。‘義以利民’,此乃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至理,亦是衡量一切治國方略的圭臬。然斯以為,‘利民’亦有遠近、大小、根本與枝節之分。”

    他聲音平緩卻極具穿透力︰“當今天下,周室傾頹,諸侯割據,戰火連綿已數百年。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敢問君上,此等亂世,豈非對天下萬民最大的‘不利’?若能終結此百年亂局,使天下重歸一統,鑄萬世太平,使萬民免受征伐之苦,得享長久安寧,此非天下萬民之‘大利’、根本之‘利’乎?”

    信陵君眉宇間掠過一絲波動,顯然李斯的回應超出了他的預料。

    李斯繼續道︰“秦國今日之所為,于韓國而言,確有短期之‘不利’,于韓民而言,亦難免一時之惶恐。然若放眼長遠,韓國國力疲弱,若頑抗到底,則刀兵必起,玉石俱焚,生靈涂炭將更為慘烈。

    若韓王能洞察天時,順應大勢,使韓國歸于一統,則可免除大規模戰禍,保全宗廟,韓民亦能于未來的太平盛世中,共享大秦之治所帶來的秩序與安穩。此一時之‘損’,乃為換取長遠之‘利’,根本之‘利’。正如良醫治病,刮骨療毒,雖一時痛苦,卻是為了救治性命,恢復康健。”

    他的目光掃過信陵君與韓非,語氣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墨翟先生之‘義’,高尚至偉,‘兼愛非攻’更是仁者之心。

    然在這禮崩樂壞、強則吞弱的時代,若無雷霆手段以掃清寰宇,若無強大力量以奠定秩序,空談‘義以利民’,恐難免淪為空中樓閣,甚至為強權所利用、所踐踏,使‘義’本身亦受其辱。

    秦國今日看似行霸道,所求者,正是為了明日天下萬民能夠真正沐浴在‘義’的光輝之下,享受那‘可以利民’的太平盛世!此等‘不義’之行,實則是為了成就最終的‘大義’與‘大利’!”

    公子成听得熱血沸騰,他從未想過,秦國的征伐竟能被闡釋得如此高遠,如此具有道義上的正當性。

    就在此時,一直神色沉靜的信陵君眼中陡然射出兩道寒光,聲音也變得冷冽起來︰

    “李副使言辭犀利,巧將強權霸道粉飾為救世濟民之舉,將侵略索取描繪成通往太平的必經之路。

    然無忌敢問,昔日長平,武安君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余萬,尸橫遍野,血流漂杵!那些降卒,亦是人子、人夫、人父!此等慘絕人寰之行,難道也是為了‘天下大利’?也是為了‘萬民福祉’?一個以屠戮降卒為榮,視人命如草芥之國,其言‘利民’,何其虛偽!其稱‘大義’,何其諷刺!此等不義之國,又有何資格談論天下之‘良寶’?”

    信陵君語速不快,但字字如重錘,狠狠砸在眾人心頭。連公子成臉上的興奮之色也瞬間凝固。

    韓非心中亦是一震,信陵君此言,可謂是直擊要害,將李斯精心構建的“大義”敘事撕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李斯臉上的笑容第一次有了細微的變化,廳堂內的氣氛也隨之凝滯。信陵君的質問如同一柄重錘,不僅砸在眾人心頭,更砸在了李斯自己剛剛精心構建的“大義”壁壘之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辭藻,在“四十萬降卒”這個血淋淋的數字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四十萬條活生生的性命……即便如他所想,將那些降卒悉數押解回秦,一路上的饑餓、疾病、逃亡與鎮壓,最終能抵達秦地的恐怕十不存一,那也遠勝于一夜坑殺的慘絕。

    白起固然有其冷酷的戰略考量,為絕後患,為懾天下,但李斯更清楚,秦國那深入骨髓的“尚首功”、以斬首數量論功行賞的軍功爵制,才是那只將無數將士,乃至統帥,推向嗜血深淵的無形巨手。

    為了赫赫戰功,為了封侯拜將,多少人會選擇最簡單、最直接,也最殘忍的方式來處理降卒?這不僅僅是將領的選擇,更是深入到每一個渴望軍功爵的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心中的誘惑。

    武安君……他或許也曾有過片刻的猶豫,但整個秦國的戰爭機器,以及那軍功爵體制的巨大慣性,都在逼迫著他,或者說“鼓勵”著他做出那樣的抉擇。這才是最可悲,也最可怕之處。若想真正杜絕此類慘劇,除非……除非從根本上改變這嗜血的體制。

    然而,這樣的念頭,只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便被他死死壓住。這背後遠非三言兩語能夠向外人道明,更非此刻能宣之于口,尤其是在代表秦國出使的當下。

    片刻的沉寂之後,李斯才緩緩抬起眼簾,聲音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凝重與艱澀︰“君上所言長平之事,其慘烈,史所罕見。然評判此事,不可脫離當時之情勢,亦不可簡單以‘仁義’二字概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方便以後閱讀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196章 以義為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196章 以義為寶並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