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昭的發言尤為引人注目。他邏輯清晰,言辭懇切,始終圍繞著“秦法至上、工程為重、郡丞之令為先”的核心原則展開。
在處理祖墳問題時,他主張“先禮後法”,耐心宣講秦法,曉以利害,給予合理補償,但若對方冥頑不靈,則“法不容情”,必須確保工程;在工匠問題上,他認為“用其長,避其短”,可在嚴密監督下使用,功過分開計算;在親友冒領問題上,他更是斬釘截鐵︰“法紀如山,豈容私情玷污!當依律嚴處,以儆效尤!”
他的回答,幾乎完美契合了李斯所需要的“理性”、“務實”、“忠誠”和“鐵腕”的特質。
李斯在听取陳述時,目光銳利如鷹,不斷觀察著每個人的微表情、語氣和眼神——是真心認同,還是虛與委蛇?是深思熟慮,還是人雲亦雲?現代心理學的觀察技巧,讓他能迅速洞察人心深處。
最終,他選定了包括涂昭在內的六人。
“涂昭、張喜、王廣……”李斯念出名字,“汝等六人,思慮周全,立場堅定,明辨公私,堪當重任!即刻起,授爾等‘工賑佐吏’之職!望爾等不負所托,恪盡職守,為新晉陽之崛起,為大秦之偉業,更為爾等自身之前程,戮力同心!”
“下吏等,誓死效忠郡丞!萬死不辭!”涂昭等人激動得滿臉通紅,納頭便拜,聲音因激動而顫抖。他們感到自己被選中,被賦予了權力,更重要的是,被納入了這位前途無量的年輕郡丞的核心圈子!建功立業的烈火,在他們胸中熊熊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