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返回東山後不久,王彪之于月底離世,享年七十三歲。
老臣相繼離開,建康的朝堂之上,連個有資格說教王凝之的人都沒有了。
郗超順利拿到揚州刺史一職,高平郗氏恢復了太尉郗鑒在時的榮光。
不過朝中的人員更迭,只是涌動的暗流,這一年的歲末,京城中最熱鬧的事,是藩國的來朝和西南夷的入貢。
南渡以來,朝廷少有這樣露臉的時候。
王凝之讓郗超負責督辦此事,從使團的入京,到朝見,再到接待,都做了細致的安排。
身為天子的司馬曜,只需在朝見當日,在太極殿的御座上接見使臣即可,剩下的招待任務,都由王凝之出面。
王凝之對郗超安排的儀式流程十分滿意,問道“洛陽之事,還需有人帶頭上書,嘉賓以為誰比較合適?”
大肆操辦四夷來朝的事,是為了給王凝之表功,表完功,自然就得加封了,這就需要一個前頭向朝廷上書的人。
郗超最近也在為此煩惱,“要不我來吧。”
王凝之搖搖頭,這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或許以後看起來是,但現在肯定不是。
這個人,要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但最好不要是王凝之的部下,畢竟大費周章搞這種事,本就是為了流程上好看點,結果弄個自己人上書,前面的這些就白鋪墊了。
“讓楊亮來,他領了江州刺史,也該有所回報。”
郗超則認為不妥,“弘農楊氏在江左影響有限,楊刺史的分量恐怕不夠。”
這話提醒了王凝之,他一拊掌,笑道“險些忘了一人,庾始彥還在司州混日子,召他回朝,讓他和楊亮一道上書。”
潁川庾氏被桓溫打壓,庾希險些喪命,還是王凝之救了他一命,讓他在司州容身。
郗超這下滿意了,笑道“庾家這幾年日漸衰落,我去和始彥說,他肯定願意幫這個忙。”
王凝之點點頭,“那就這麼定了,接待的事一定要做好,該有的排場不能省,一來要讓外邦使者看到大國的風範,二來也要讓百姓知道如今國家強大了。”
郗超應道“放心,我會安排好的。”
很快就到了日子,高句麗、新羅和百濟的使團在鴻臚寺官員的帶領下,沿裝扮一新的御道進入宮城,前往太極殿朝見。
這三個國家里,高句麗最為強大,極盛之時,佔據東北、遼東郡和朝鮮半島北部,而新羅和百濟則窩在朝鮮半島南邊的一小塊土地上。
不過王凝之應百濟要求,派朱序領青州軍在百濟國登陸,收復了半島北部,而後朱序又和郗恢聯手,收復了遼東郡,將高句麗人趕回了老家。
三國之間仇怨頗深,此番前來,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在殿前遇上,幾國的使臣們便互相橫眉怒目。
至于西南夷,態度則隨意得多,他們來朝貢,就是為了多換取一些物資,中原王朝素來不惦記他們那片蠻荒之地,他們也沒有入侵中原的實力。
周 派兒子周興帶隊,領著一些怪模怪樣的蠻人,是前來為王凝之造勢的。
來到太極殿前,使團的眾人都老實了,如果以中原王朝的標準來看,此時的建康城無疑是很簡陋的,本就是在孫吳的宮殿舊址上改建的,又經過戰火和翻修,實在配不上大國氣象。
但在這幾個藩國和西南夷人的眼里,太極殿已經足夠富麗堂皇,讓他們心生敬意了。
眾人放慢腳步,跟隨指引步入大殿,在官員的帶領下向司馬曜行禮,然後落座。
陸納代表朝廷對他們的前來表示了歡迎,說了幾句場面話,便到了遞交國書的環節。
眾人矚目之中,一名內侍上前,接過使臣手里的國書,然後擺到司馬曜面前的御案上。
不過司馬曜坐在那一動不動,沒有要看的意思,也沒有說話。
按流程,這個時候該司馬曜說兩句體現大國禮儀的漂亮話,比如對小國的使臣表示下慰問之類的。
但他像忘記了一樣,毫無反應,殿中的氣氛頓時變得微妙起來。
坐在司馬曜下首的王凝之皺了皺眉,出言化解大殿中的尷尬,“諸位遠來辛苦,國書既已遞交,可先下去休息,一會宮中會設宴款待諸位,至于國書中涉及的事宜,陛下與我等商議之後,會再召見各位。”
西南夷本就是走過場,當即在周興的帶領下起身行禮,走出了大殿。
三國使臣則沒有動,他們精通漢語,對晉國朝廷的內部也有些了解,立刻知道了說話之人是誰。
高句麗使臣站起身,恭敬道“久聞上國以孝治天下,百濟殺我先王,此仇怎可不報,小臣臨行前,大王再三叮囑我,一定要向上國陛下說明此事,我們願意稱藩納貢,但不可與百濟言和,望上國陛下體諒。”
王凝之不給司馬曜說話的機會了,直接接過話頭,“此事我已知之,但這與你們入寇遼東郡,侵佔樂浪郡和玄菟郡毫無關系。”
漢武帝消滅了衛滿朝鮮後,在半島上設立了四郡,而後分分合合,但中北部的樂浪郡和玄菟郡直到南渡前,還屬于晉國。
後來高句麗人崛起,不斷入侵樂浪郡,孤軍作戰的晉國守將選擇了率部撤離,投靠了當時還在遼西的鮮卑首領慕容蕋。
高句麗使臣狡辯道“此事我國願意向上國謝罪,但先王之仇,不可不報。”
王凝之點點頭,“我會考慮的,你先退下吧。”
听他這麼說,百濟使者急了,要不是王凝之出兵相助,他們都要亡國了,這次過來,是想討點好處,多分點地盤,沒想到又扯出此前的仇怨來。
情急的百濟使者顧不上和司馬曜說了,起身向王凝之拱手道“王公要為我國做主,朱使君登陸之後,我們從不曾怠慢,一直盡心配合,我國大王甚至減少了宮里的開支,也要保障上國軍隊的補給。”
王凝之笑道“這些我都知道,你安心便是。”
新羅其實和西南夷一樣,單純就是來撿便宜的,但他們的目標是領土,想著晉軍退走後,能從半島的中北部分得一杯羹。
于是新羅使臣不甘示弱,說道“我國素來愛好和平,願為上國出力。”
王凝之來者不拒,“能有這份心,很不錯,回去等我通知。”
三國使臣這才互相不對付地看了一眼,躬身告辭。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東晉,山河共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