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雖然沒有前往建康,但還是呈上一封措辭嚴厲的奏疏,指責朝廷敷衍塞責,這麼一點事情,耗日持久,未有決斷。
朝中眾人一合計,被桓溫發配到廷尉府的孫綽出面承擔責任,表示願意親赴司州,調查王凝之求和一事。
謝安也適時提出,王凝之退兵一事,導致其他幾路大軍無功而返,所以唯一的戰果汲郡不該由司州掌握,朝廷應當重新派人擔任太守。
這就是將汲郡的歸屬交給桓溫來處理了。
有了這兩個台階,加上桓溫也不支持繼續擴大事端,郗超只能見好就收。
不過汲郡是個燙手山芋,孤懸河北不說,還夾在王凝之和燕人之間,沒有人願意接手。
只能說王凝之的小算盤打得太精了,黃河南岸的司州、兗州和青州都直接或間接的受他控制,汲郡不管是派軍還是運糧,都得從王凝之的眼皮底下過,萬一哪天翻臉,汲郡直接就失聯。
桓溫送到汲郡的人馬和錢糧,搞不好全成了王凝之的。
最後還是郗超出了個主意,任命桓伊為汲郡太守。
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目前任大司馬參軍,善于吹笛,論音樂為江左第一。
桓伊和桓溫同樣出身譙國桓氏,但他不屬于桓溫的龍亢桓氏,而是 縣桓氏,所以兩人只能算疏族,連輩分都扯不清的那種。
郗超想到他,還是花了點心思的,桓伊懂軍事,和其他世家的關系都不錯,姓桓且出身大司馬府,但又不是桓溫這一支。
汲郡這樣的位置,簡直就是桓伊的天選之地,他既有膽識前往任職,又不用擔心周圍的王、謝見死不救,還是桓溫的同族和舊部。
各方博弈之下,王凝之私自求和一事落下帷幕,雖然孫綽還得去司州走個流程,但大家都知道,這件事已經結束了。
王凝之從盧氏出發,沿洛水西行,抵達上洛城五十里以東的拒陽縣今商洛市洛南縣),在山中扎營。
桓豁所在的商縣今商洛市丹鳳縣)距離上洛城約百里,得知王凝之出兵的消息後,他帶著四萬人北上,來到上洛城南。
王凝之探得消息,沿途清理鄧羌布置在山中的崗哨,來到上洛城東的山頭安營。
讓李盛留守營地後,王凝之帶著劉桃棒和一隊親衛來到桓豁大營。
桓豁之子、寧遠將軍桓石虔在營門處迎接。
王凝之老遠便笑道︰“怎敢勞鎮惡相迎。”
桓石虔拱拱手,王凝之身為他們這一代人中的翹楚,哪怕是桓家子弟,對他也並無惡感。
從這點看,桓溫篡位這事,哪怕是在家族內部,得到的支持都很一般,不然就算他被熬老頭,兒子也不行,可桓沖、桓豁並不差,只要延續桓溫的路子,勝負尚未可知,怎麼都不至于桓溫去世沒幾年,桓家就被陳郡謝氏給擠了下去。
兩人寒暄過後,一起來到桓豁的中軍帥帳。
同為刺史,王凝之比桓豁還是差了不少,除荊州外,桓豁還統領著益州和梁州。
“見過桓使君,我帶司州軍前來,听候調遣。”
桓豁笑道︰“叔平客氣了,我可不敢指使你,大家通力合作,奪回上洛。”
王凝之放低姿態,桓豁也不會順桿爬。
“桓使君以為當下是該強攻,還是攔截糧道,等鄧羌主動出擊?”王凝之問道。
桓豁之前便已想好對策,“冬日將至,山中駐軍極為不便,我看不能再等了,必須及早解決此事。”
王凝之點頭道︰“那我負責進攻東門,幂關方向的動靜也由我派人盯著。”
桓豁說了聲好,又道︰“久聞司州軍能攻善守,這次便看叔平的了。”
王凝之趕緊抬手謙虛道︰“司州才經歷了河北的大戰,我這次帶來的兵力有限,荊州軍南征北戰,滅國討賊,天下無雙,我們只配在邊上搖旗吶喊。”
兩人互相吹捧了幾句,又說了些世家間的奇聞軼事,一起用了餐,王凝之這才起身道︰“大軍在外,不敢離營太久,我先告辭了,攻城的事,還需準備幾日,到時會遣人來告之桓使君。”
桓豁笑道︰“那我就不留你了,我們城下再見。”
王凝之行禮出了大帳,桓石虔一直將他送到營門口,這才返回。
“你覺得怎麼樣,他會全力攻城嗎?”桓豁問兒子。
桓石虔想了想,“他就帶了兩萬人,還留了五千在盧氏,就算全力,也指望不上。”
桓豁笑道︰“那我們先看看他的能耐,有眉目就大家一起上,沒希望的話我們應付下就回去。”
桓石虔點頭同意,父子倆對拿下上洛並無興趣,他們的目標是阻止秦人南下,而不是進攻關中,所以上洛城價值不大。
晉人在算計的時候,鄧羌也沒閑著,他的性格就不甘于被動守城,城中只留一萬人,分兵三萬,在城北和城西的山頭駐扎下來,互為犄角。
上洛是一個被群山環繞的縣城,城外除了斜貫南北的武關道,其余都是山間小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方勢力各自搶佔山頭後,一時間,縣城周圍旗幟林立,放眼望去,草木皆兵。
回營的王凝之找來李盛,吩咐道︰“你帶幾個小隊出去探探,再找些隱蔽處設置暗哨,別讓秦軍偷摸過來。”
李盛應下,問道︰“我們此行並沒有攜帶器械,攻城的事如何處理?”
“誰說我們要攻城了,”王凝之笑道︰“秦軍出城設防,我們人少,根本靠近不了城池,只需要在山里打幾場,對荊州和朝廷有個交代就行。”
他親自過來,不就是為了司州軍不給荊州軍當炮灰。
李盛懂了,笑著下去準備。
和桓豁一樣,王凝之這會對上洛也沒有興趣,不過是為了在朝中有個交代,這才出兵敷衍下。
桓豁在意武關道的安全,王凝之則看重崤函道,兩人都不會為了上洛,去和手握幾萬大軍的鄧羌拼個你死我活。
接下來的幾日,李盛帶著小隊在山中和秦軍打了幾場小規模的遭遇戰,雙方都是以探路為主,人數不過百人,互有勝負。
但只要有了交鋒,王凝之便有了說辭,立即遣使向桓豁匯報。
桓豁看著信函上動輒數百上千的傷亡數字,對兒子苦笑道︰“我們還是想太多了,別說盡全力,他王叔平都沒想要去城下。”
這樣的傷亡,一看就是虛報。
桓石虔則打了個呵欠,“不管怎麼說,他也算動手了,我們還繼續看著嗎?”
王凝之好歹還做個戲,他們連軍營都沒出。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