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東晉,山河共挽

第109章 鑄幣問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楚廟寒鴉 本章︰第109章 鑄幣問題

    朝廷給司州的援助,是錢五百萬,布兩千匹,絹千匹。

    王凝之嫌少,有點不滿意,但謝安有他的考慮,畢竟給多了在桓溫那里不好交代。

    這個金額,已經比皇帝賞賜功臣的常例多出數倍,雖然對于一個州來說,仍顯得杯水車薪。

    “真把我逼急了,我就找人去邙山上撈一筆,”王凝之對謝道韞發牢騷,“這可是一座金山,我總不能背靠著它還餓死。”

    謝道韞知道他是抱怨,笑著安慰道︰“不值當,早就只是一座空山,當年都被董卓挖走了。”

    不管是盜墓,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都是曹操的前輩,東漢的帝陵和公卿墓,早就被董太師派他的大孝子呂布光顧過了。

    王凝之賭氣道︰“總能給我剩下一點,反正是無本的買賣,別人做得,我為啥做不得。”

    “再想想別的法子,”謝道韞勸道︰“司州畢竟人少,有了這些,可以頂上一陣子了。”

    不爽歸不爽,但王凝之還是認真考慮起對策來。

    盜墓確實不現實,這等于是給桓溫遞刀,王凝之要是因為這個和桓溫打起來,估計司州百姓都不會支持他。

    這個時代,盜墓可是犯眾怒的事,沒得洗。

    還有個法子,就是自己鑄幣。

    晉建國後,沒有鑄造新幣,而是沿用了漢代到曹魏的五銖錢,南渡後,又改用孫吳的舊錢。

    這里面的水很深,自東漢末年起,官方鑄幣很多時候就不是為了流通,而是為了斂財。

    始作俑者還是董卓,他挾持獻帝遷都長安後,發行小五銖錢,重量比常規銅錢輕了不少,制作還十分劣質,連上面的“五銖”字樣都看不清,被稱為“無文”。

    另一種做法,是發行大錢,比如蜀漢的直百錢和孫吳的大泉五百,重量是傳統五銖錢的數倍,但金額卻是百倍之多。

    王凝之將劉德秀和王操之找來,詢問他們對鑄幣的看法。

    劉德秀有些意外,但還是分析起了當前的情況,“眼下流通的錢幣主要有三種,百姓戲稱為"大錢比輪,中錢四文,小錢沈郎",價值不一,使用比較混亂,前兩種是江東舊錢,後者是……"

    說到這,他突然停頓了下。

    王凝之正听得專注,疑惑道︰“後者怎麼了?”

    劉德秀尷尬道︰“後者是吳興沈充所鑄,重量僅為正常五銖錢的三成。”

    王凝之一听笑了,沈勁他爹還有這一手,真是個人才。

    劉德秀繼續說道︰“錢幣不足,百姓多以谷帛交易,或者以物易物,但布帛裁減過多,會導致不堪使用。”

    買些小東西,肯定用不了一匹布,需要裁成幾尺幾寸的使用,可這麼一來便做不了衣物,反而失去了價值。

    王凝之邊听邊點頭,問道︰“司州如果鑄幣,你覺得哪種更合適?”

    劉德秀正色道︰“我以為都不合適,司州百姓多是遷移而來,如果使君用這種手段斂財,豈不是寒了大家的心。”

    “劉長史這話有理,”王凝之贊賞道︰“但谷帛或者以物易物畢竟多有不便,鑄幣本身是一件利民的事,就看我們如何做了。”

    劉德秀問道︰“使君不是要鑄大錢或者小錢?”

    王凝之挑挑眉,“我倒是想,可你說得對,真這麼干百姓不得跑光了。”

    劉德秀為剛才會錯意道歉,又道︰“若是我們用舊錢鑄造五銖,那不是折損了自己的財物?”

    “不能這麼算,”王凝之的想法還不太成型,組織了下語言,“市面上的一文錢能買到什麼,並不是固定的,我們鑄幣後,參考谷帛來給新幣定值,這樣就能和舊錢區分開了。”

    現在市面上的銅錢,價值都不一樣,但王凝之可以在司州用新錢統一標準。

    司州沒有高門大戶的掣肘,沒有人敢和王凝之對著干,所以他可以放開手腳去做。

    歷史上桓玄在篡位前,就提出過廢錢幣而用谷帛,目的就是為了讓高門大戶攢起來的大量銅幣變成廢料。

    他那屬于開倒車,當然得不到認同,別說世家反對,老百姓都很難接受。

    王凝之的想法,本質上其實偏向于大錢,但沒有以一當百那麼離譜,重點在于,司州境內缺少流通貨幣,導致商業一直不暢。

    他鑄新幣之後,可以緩解這個問題,稅收方面就能得到補充。

    劉德秀退下後,王凝之對六弟說道︰“你跑一趟野王,我寫封信,你帶去交給沈勁,他父親當年既然鑄過幣,肯定還有舊人懂這個,我讓他想辦法找幾個過來,你去了當面問下他的意見。”

    王操之點頭記下。

    “鑄幣的事,不在一時半會,你這段時間多方打探下,看看百姓們對鑄新幣的態度如何,”王凝之繼續交代道︰“這件事我會交給你負責,一定要做好。”

    他這麼一說,王操之有些緊張,“阿兄不如交給劉長史,他為人老練,不會出岔子。”

    王凝之笑著拍了拍六弟,“自信點,這件事交給別人我不放心,你听我安排就是。”

    這不是不信任劉德秀,而是鑄幣的關系太大,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

    王操之默默點頭,只是執行的話,他還是有信心的。

    初步定下鑄幣的事情後,王凝之重新把目光放回戰場上。

    秦、燕雙方的僵局有一段時間了,在慕容恪並不打算擴大戰果、只想守住平陽的情況下,哪怕是王猛和鄧羌聯手,都未能討得到好。

    若是想破局,秦國只能再從長安調兵,但如此一來,就不是爭奪平陽的問題了,而是一場舉國大戰。

    七月,王猛返回了長安,親自向苻堅匯報情況。

    苻堅對戰事的焦灼早就不滿,當即決定帶上張蠔和呂光等人,率軍親征平陽。

    慕容恪探得消息,向鄴城請命,要求朝廷派吳王慕容垂率部支援,同時節制太原和上黨兩郡的兵馬。

    燕國朝廷對慕容恪的要求全盤答應,下令慕容垂率麾下一萬人支援平陽,將滎陽郡交給征南將軍慕容塵駐防。

    河內郡的關口被王凝之所佔,慕容垂只能率部過汲郡北上,取道白陘進入上黨,再西行進入平陽。

    這年深秋,滎陽城再次迎來了老朋友慕容塵。

    王凝之一刻不耽誤,收到消息後,立刻趕往虎牢關。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109章 鑄幣問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109章 鑄幣問題並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