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東晉,山河共挽

第4章 二王之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楚廟寒鴉 本章︰第4章 二王之爭

    建康作為都城,其實是很簡陋的。

    很難想象,作為國都,外城的城牆只是一道竹籬笆,這也是王敦、甦峻叛亂時,只要能兵臨城下,建康立馬城破的原因。

    王凝之不是第一次來建康,烏衣巷的王家老宅他小時候是住過的,北邊是秦淮河,南邊則是長干里,少時的桓溫和殷浩在那一起玩過竹馬。

    眼下瑯琊王氏在京城的話事人,是擔任太常的王彪之。

    來到京城,王凝之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拜會這位堂叔。

    太常主管禮儀,位列九卿之首,清貴是有了,但並無實權,從這也可以看出瑯琊王氏眼下的衰落。

    高門還是高門,但早已不復當年“王與馬共天下”時的盛況。

    王彪之听完佷兒的陳述,當然站在自家人這邊,表示會在司馬昱前面替王羲之申辯,讓王凝之在京中稍住幾日,等他的好消息。

    王凝之補充道︰“王藍田以職位壓人,所以不管此事結果如何,父親都不願繼續待在會稽內史的位置上。”

    “不可沖動,”王彪之忙道︰“若是主動請辭,不是正合了王懷祖的意。”

    “我可勸不動父親,”王凝之苦笑,然後道明來意︰“叔父能否安排我覲見相王,當面為父親鳴冤。”

    王彪之猶豫了下,還是答應了。

    看王凝之這態度,若是不答應,他肯定會自己去王府,到時候什麼結果就難說了。

    三吳之地是建康的後花園,會稽更是北方士族南下的首要選擇,王、謝等諸多大族都在那里建有莊園。

    這樣的要地,若因一時之氣就放棄,家族的損失太大了。

    搞定了王彪之這邊,王凝之也沒閑著,第二日他又去拜見了御史中丞郗曇。

    他是王羲之夫人郗璇的二弟,也就是王凝之的二舅,一向與王羲之交好。

    外甥上門求助,而御史中丞干的就是監察百官的活,郗曇自然沒有不管的理,當下就答應派人去會稽。

    揚州查會稽,建康查揚州,看看誰清白。

    接下來是擔任吏部尚書的岳父大人謝奕,這個不求幫忙,但卻是不得不見的。

    當下的吏部尚書還遠沒到天官的地位,基本只負責低級官員的選拔。

    還沒等王凝之說明來意,謝奕便不客氣道︰“你不在家好好修道,跑我這來做什麼?”

    王凝之被當面陰陽,還不能爭辯,躬身解釋︰“家父在會稽受到刺史府的刁難,我來京城討要說法。”

    說著將事情添油加醋地講了一遍。

    謝奕听完,怒氣上來,一手掀翻身前的小幾,喝道︰“王懷祖能有今日,多虧昔日丞相的提拔,庸狗怎敢如此!”

    丞相是王導,王述入仕的起點是王導將他選為中軍屬。

    王凝之默默退到一邊,攤上一個剛直的親爹已經夠難受了,這又來一個粗魯的岳父,真的慘。

    謝奕發泄一通,直接下令︰“你可以回去了,王懷祖那里我來解決。”

    王凝之忙將覲見司馬昱的事說了,又道︰“這事結束,我就回去。”

    謝奕擺了擺手,“去吧,別一天天地就知道奉道。”

    王凝之大聲應了,退了出來。

    兩邊的舞台都已搭好,王凝之總算松了口氣,接下來就是等著會稽王司馬昱的召見了。

    司馬昱與謝安同歲,時年三十六,是小皇帝的叔爺爺。

    當今天子司馬聃兩歲繼位,雖然已經在位十二年,但仍未到親政的年紀,由太後褚蒜子臨朝,會稽王司馬昱輔政。

    這是司馬昱總理朝政的第十個年頭,因為北方打成了一鍋粥,無暇南顧,所以江南的局面還算安定,他面對的最大麻煩是長江上游的桓溫。

    他的解決方案是找個人出來代表朝廷和桓溫抗衡,這個人得名氣大,能力強,可以服眾。

    于是司馬昱挑中了世人嘴里的當世臥龍,大名士殷浩。

    從結果看,這個決定自然是爛透了,但在他的朋友圈里,殷浩已經是公認最厲害的那一個。

    因為這個王爺混的,是清談圈。

    殷浩被貶後,桓溫立即出兵北伐前秦,不過先勝後敗,只是在灞上遠遠看了眼長安城,便無功而返。

    司馬昱因此松了口氣,殷浩是不行,可換你桓溫上,不還是不行。

    大家正好過安生日子,都別折騰了。

    不過這還沒消停幾天,王述和王羲之又鬧起來了,這兩人都是他對抗桓溫的幫手,怎麼就不能好好相處呢?

    司馬昱十分無奈,听了王彪之的建議,將王述和王凝之都召到府內協調。

    王述不苟言笑,行完禮便端正地坐在榻上。

    王凝之則是站在廳中,將王羲之這幾年如何治理會稽,如何受百姓愛戴,和這次揚州刺史府的小吏如何吹毛求疵,百般刁難的事詳細地講了一遍。

    司馬昱是個好脾氣,耐心听完,然後安撫道︰“我自然是相信逸少的,想來是下面的小吏行事不周全,刺史府重新委派人手就是了。”

    他習慣性地和稀泥,先把事情往小人物身上一推,然後也不讓王述停止檢察,雙方都有台階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王述默不作聲。

    王彪之見冷場,忙跟著幫腔,“下面人做事沒有分寸,想來懷祖是不知情的。”

    王述還是沉默以對。

    這事就是他授意的,而且沒有要收手的意思。

    司馬昱和王彪之對視了一眼,都有些頭疼,王述的性格就是如此,嚴肅公正,很難溝通。

    不然他和王羲之之間,也不會鬧到今天這個程度。

    兩人是同年,一個瑯琊王氏,一個太原王氏,出身相仿;少年喪父,由母親養大,這個經歷也一樣。

    最大的區別是王羲之少年成名,十三歲時,名士周便在宴會上將洛京名菜“牛心炙”的第一塊割給了他,加上叔叔是丞相王導,他後面又被太尉郗鑒選為東床快婿,仕途更是順風順水;

    王述則是直到三十出頭,才告別門蔭的閑差,出任宛陵縣令,但此後上升極快,在王羲之之前就當上了會稽內史。

    兩人經常被世人拿來比較,領先了幾十年的王羲之一直很有優越感,還多次在外人面前發表看輕王述的言論。

    但兩人的地位高下,在王述就任揚州刺史後迎來了反轉。

    一個明明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阿呆,卻慢慢變得與自己齊名,甚至還跑到了自己前面,這令書聖十分難堪。

    然後兩人之間最大的沖突爆發了。

    王述母親去世後,安葬在了會稽,所以王述丁憂的兩年多時間,也一直都呆在會稽。

    但王羲之上任後,僅僅上門吊喪過一次,而且態度簡慢。

    這件事徹底惹怒了王述,兩個本無矛盾的人從此變得勢如水火。

    王凝之自然知道這事是王羲之做得不地道,但那又能怎麼辦?難道要自己親爹跟別人道歉?

    這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王羲之怎麼可能認錯?他的處理辦法前面已經提過了,就是硬剛,寧可不干,也絕不低頭。

    司馬昱很無奈,他拿這兩個姓王的真沒辦法,只能試探著問王述︰“卿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王述這下回應了,“會稽的公事,在京城有何說的。”

    一句話便宣告了談判的破裂。

    王彪之還打算再勸,在堂下站了許久的王凝之搶先拱手道︰“既然如此,那便公事公辦,哪怕三司會審,御前對峙,家父也定當奉陪。”

    說完向司馬昱行了一禮,退到王彪之身後。

    兩邊都已表態,這場調解只能不了了之了。

    回去的路上,王彪之批評道︰“阿平你太沖動,事情本來不大,多勸勸指不定就緩和了,現在倒好,更加收不了場。”

    王凝之則是振振有詞,“阿耶的性子叔父是知道的,寧折不屈,我怎麼能在王懷祖面前露怯。”

    王彪之嘆了口氣,這一家都什麼人,隨便低個頭就能海闊天空的事,非得拼個魚死網破。

    但這一切都和王凝之預想的一致,他來京城,就沒想過能夠大事化小。

    要的就是鬧大,不然遠在荊州的桓溫怎麼介入。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4章 二王之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4章 二王之爭並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