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柳花飄進朱雀門時
武三思的鎏金巨斧正磕著青石板路
刃口還沾著西域帶回的沙土
——他懷里抱著個羊皮袋
里頭裝著碎葉城百姓送的奶疙瘩和胡楊木哨
逢人便晃︰“瞧見沒?西域的寶貝!回頭給護民坊的小娃們分嘍!”
“武將軍倒是沒忘了孩子們。”
狄仁杰笑著避開他晃悠的羊皮袋,鏡片映著街旁新開的“護民粥鋪”
——鋪子里飄出的麥香混著槐花甜,正是洛陽護民坊的老味道
“不過先別急著分,咱得先去太極殿復命
——陛下還等著听西域護民的事兒呢。”
“復啥命!”武三思把羊皮袋往肩上一甩
斧頭敲著粥鋪的木桌
“老百姓的事兒,比啥都強!你瞧這粥鋪,跟咱在碎葉城搭的暖棚一個理兒
——都是給人填肚子、暖身子的。”
他話音未落,粥鋪老板就遞來一碗熱粥
碗沿還貼著張紅紙條︰
“護民將軍嘗個鮮!
里頭有西域的葡萄干,跟您帶回來的一個味兒!”
“好小子!”
武三思接過粥碗,胡子上沾著粥沫
“等老子把西域的坎兒井法子傳給你
往後咱長安的粥鋪,也能熬出帶沙棗香的粥!”
正熱鬧時,長樂公主的車架停在街旁
車窗掀開露出半張臉,鳳血玉權杖在車內泛著柔光︰
“武將軍、狄閣老,母後在麟德殿設宴
特意讓御膳房做了隴右的麥餅和西域的烤
——還說要听听你們在碎葉城刻‘護民磚’的事兒。”
“烤 !”
武三思眼楮一亮,斧頭差點磕到車架
“走走走!老子在西域就惦記著長安的炭火
——不過先說好了,烤 得蘸咱洛陽的槐花蜜,那才叫絕!”
麟德殿的銅爐燒得正旺,武則天望著殿外的柳花
指尖撫過案頭的《西域護民圖》
——圖上畫著武三思幫胡商修冬不拉、狄仁杰在碎葉城驛站刻“護”字磚
還有長樂公主給龜茲孩童裹羊皮的細筆小像。
她抬眸望著渾身是土的武三思,忽然輕笑︰
“武三思,你這甲冑上的沙粒,比任何朝珠都亮眼。”
“回姑姑話,”
武三思拍了拍甲冑,沙粒簌簌落在青磚上
“這是碎葉城的沙土,沾著老百姓的麥香
——您聞聞,比御花園的花香實在多了!”
他忽然想起羊皮袋里的奶疙瘩,掏出來遞給武則天
“西域的胡商婦人說,這奶疙瘩凍過之後更甜,您嘗嘗?”
武則天接過奶疙瘩,指尖觸到他掌心的繭子
——那是挖渠、修駝鞍磨出來的硬繭
比當年握慣了斧頭的手更粗糲,卻也更暖。
她忽然想起太宗皇帝說過的話︰
“治天下如護幼苗,需蹲下身來,方知土濕土干。”
此刻望著武三思胡子上的粥沫,
忽然覺得這粗莽的武夫,
竟比任何飽讀詩書的大臣,更懂“護民”的真意。
“狄愛卿,”
她轉向狄仁杰,望著他袖中露出的青銅蟬
——蟬翼上還沾著胡楊花瓣
“西域傳來的密報說,雙月教殘部見咱護民坊開到了碎葉城
竟有人悄悄跟著學‘開倉放糧’?”
“陛下明鑒,”
狄仁杰輕笑,展開碎葉老人送的《商路護民志》
“老百姓心里有桿秤
——雙月教舉著旗子搶糧,咱們擼起袖子挖糧,孰是孰非,不用多說。
如今碎葉城的百姓見了雙月旗就躲,見了咱的‘護民燈’就迎,便是最好的‘民心符’。”
“說得好。”
武則天指節敲了敲案上的“護民磚”拓本
——那是武三思在碎葉城地窖口挖到的、刻著“護”字的青磚
“玄甲會的符文,不該刻在甲冑上
該刻在老百姓的糧倉里、水渠邊、乃至每一塊他們踩在腳下的磚上
。武三思,你在西域刻的‘護’字,比你爺爺當年的戰功碑,更得民心。”
“嘿嘿,”
武三思撓頭傻笑,忽然想起什麼,從懷里掏出個皺巴巴的紙團
——是碎葉小娃畫的“護民圖”︰
歪扭的斧頭上頂著個月亮,旁邊是牽著駱駝的老百姓
“陛下您看!這娃說,咱的斧頭能護著月亮不被沙子埋了
其實老子知道,是老百姓的眼楮,讓咱的斧頭沒走偏。”
長樂公主接過畫,指尖劃過紙上的“護”字
——那是小娃用樹枝蘸著沙土寫的
筆畫里還嵌著細小的沙粒︰
“母後,兒臣在西域時想明白了
——玄甲會的‘護民’,不是靠某個人、某件器,是靠千萬人把‘護’字藏在心里
落在手上
——就像武將軍幫胡商修琴
胡商就幫咱守糧倉;咱給龜茲娃送糖,娃就給咱畫護民圖。”
“不錯。”
武則天望著殿外的長安街
粥鋪的熱氣混著柳花飄來,隱約听見百姓的笑鬧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年老尼說‘玄甲照民心’,如今才懂
不是玄甲的光映著民心,是民心的光,照亮了玄甲的路。
狄愛卿,你說這天下最牢的龍脈,是啥?”
“是百姓願意跟著走的路。”
狄仁杰望著武三思把奶疙瘩分給殿外的小宦官
他們眼里的笑,比任何朝服都鮮亮
“就像武將軍在碎葉城說的︰
‘護民不是護啥虛頭巴腦的東西,是護老百姓手里的 餅、懷里的娃、還有心里的盼頭。’”
武三思忽然想起洛陽護民坊的小娃,拽了拽狄仁杰的袖子︰
“老狄,咱回頭給小娃們帶點碎葉的胡楊木哨吧?
他們一吹哨,老子在長安街就能听見
——就知道老百姓沒啥事兒,過得踏實。”
“好,讓人連夜打制。”
狄仁杰笑著點頭,鏡片映著殿內跳動的爐火
“再讓陳清遠在木哨上刻個‘護’字
——不是玄甲會的符文,是老百姓自己的‘護民哨’。”
夜風掀起殿角的流甦
武三思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忽然覺得這比西域的星空還璀璨
——因為每一盞燈底下,都有老百姓踏實的日子
而他的斧頭,從來不是用來劈開黑暗,是用來給這些日子
添把暖爐、修扇好門、再送個能笑出聲的盼頭。
武則天望著案頭的“護民磚”“護民圖”“護民哨”
忽然輕笑——玄甲會的千年傳承,
終究在盛唐的長安街
落進了最尋常的煙火里︰
是武三思胡子上的粥沫,是狄仁杰袖中的胡楊花瓣
是長樂公主權杖上沾的沙土,更是千萬個老百姓心里,“有人護著”的安穩。
當宮漏滴到酉時三刻
武三思扛著斧頭走出麟德殿
懷里的羊皮袋晃得叮當作響
——里頭裝著武則天賜的“護民金牌”其實是塊刻著粥鋪、水渠、駝隊的銅牌)
還有碎葉小娃的畫。
他路過護民粥鋪時,小娃們正舉著新做的胡楊木哨跑過來
哨聲混著柳花,飄向長安的大街小巷。
狄仁杰望著這一幕,忽然想起孫子在《玄甲會典》里的終章︰
“夫護民者,勿求其名,而求其實;
勿恃其力,而恃其心——心之所向,即龍脈所往。”
此刻的長安街,武三思正蹲下身給小娃系緊木哨上的紅繩
周圍的百姓笑著遞來剛烤好的麥餅,斧頭刃口映著夕陽——不是寶光
是人間的光,是玄甲會千年未改的、護著每一個“今天”與“明天”的光。
柳花落在武三思的甲冑上,沾著他沒擦干淨的沙土,
卻比任何勛章都美麗
——因為那是老百姓的柳花,是護民路上的柳花
是玄甲會新章里,最動人的注腳︰
護民,從來不是傳奇
是落在每一個日子里的、實實在在的暖
是千萬人彼此相護的、生生不息的光。
當暮色漫過長安城頭,護民粥鋪的燈亮了
武三思的胡楊木哨響了,玄甲會的故事,也跟著這燈火與哨聲
飄向了更遠的地方
——那里有隴右的渠水、西域的駝鈴、碎葉的 香
還有無數個“舉著斧頭卻彎下腰”的人,和無數個“接過溫暖便記在心里”的老百姓。
這,便是玄甲會最終的“真相”︰
護民即天下,民心即龍脈,而最好的護持,從來都是“你護我一餐,我念你一生”的,最樸素的溫柔。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杰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