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葉城的雪落滿駝鈴時,武三思正蹲在商隊的氈帳。
用鎏金巨斧幫胡商修斷了弦的冬不拉
——斧刃小心翼翼地挑起羊腸弦,粗糲的指尖捏著骨制琴碼。
嘴里還嘟囔著︰“老胡,你這弦繃得太松。
當年老子在隴右听放羊娃唱曲,那琴弦響得能驚飛老鷹!”
胡商阿史那笑著遞來一碗熱馬奶酒,羊皮囊上繡著玄月紋
——那是龜茲百姓教他繡的“護民符”︰
“武將軍這手藝,比碎葉城的琴師還細咧!
昨兒你幫我修的駝鞍,如今駱駝走戈壁都不晃了!”
狄仁杰掀開氈帳簾,雪花沾在他的披風上。
鏡片映著帳內跳動的爐火︰
“武將軍倒是成了‘西域匠人’,連冬不拉都能修?”
“那是!”武三思抬頭笑,睫毛上還沾著雪花。
“老百姓的家伙事兒,就得老百姓的手來修
——你瞧這琴碼,刻個‘護’字上去,弦聲準亮堂!”
他摸出隨身的小刀,在琴碼側面刻下歪扭的漢字,火星濺在雪地上,騰起細碎的煙。
正說著,氈帳外傳來馬蹄聲。
長樂公主的侍女抱著皮裘闖進來,領口沾著碎雪︰
“將軍、狄閣老,碎葉城主派人來報。
說城西的‘商路驛站’遭風沙掩埋,里頭囤的過冬糧食怕是要壞!”
“走!”武三思把冬不拉往胡商懷里一塞,斧頭往肩上一扛。
“老子帶千牛衛去挖糧
——阿史那,叫上碎葉的百姓,帶上鐵鍬、羊皮袋,咱一塊兒干!”
碎葉城西的驛站埋在半人高的積雪里,武三思的斧頭劈開凍硬的沙雪。
刃口與凍土相撞迸出火花︰
“注意著點!糧食囤在東側地窖。
當年玄甲會修驛站時,地窖口刻著‘護糧’磚
——看見帶‘護’字的青磚就停手!”
“將軍咋知道?”年輕的千牛衛擦著汗,鐵鍬插進雪里濺起冰碴。
“老子問過碎葉的老人!”
武三思甩了甩凍僵的手,哈著白氣道。
“二十年前大雪災,玄甲軍舊部在這兒囤過糧。
老百姓說,地窖口的磚是他們親手刻的
——每塊磚里都摻著麥種,意思是‘護糧即護民’。”
正說著,他的斧頭忽然磕到硬物
——扒開積雪,果然露出刻著“護”字的青磚。
磚縫里還嵌著半粒發黑的麥種。
武三思蹲下身,指尖拂過磚面的刻痕。
忽然想起洛陽護民坊的義倉
——那里的磚牆上,也有老百姓隨手刻的“飽”“暖”二字,跟這“護”字一個味兒。
狄仁杰望著他凍紅的指尖,忽然輕笑。
從袖中掏出個皮暖筒塞給他︰
“先暖手,別凍著
——老百姓還等著咱們把糧食挖出來,烤熱乎的 呢。”
“不礙事!”
武三思把暖筒往懷里一揣,轉頭沖圍觀的胡商喊。
“阿史那!讓你們的駝隊把糧食馱回城里,分給缺糧的人家
——尤其是帶著娃的婦孺,先給他們送熱馬奶去!”
胡商抱拳應下,忽然指著遠處的雪山︰
“將軍快看!雙月王朝的殘部在山頂晃悠呢!
他們舉著雙月旗,怕是盯著咱們的糧食!”
“盯著就盯著!”武三思拍了拍腰間的
“護民使”腰牌,牌子上的積雪簌簌掉落。
“老子今兒把話撂在這兒
——想搶老百姓的糧食,先從老子的斧頭底下過!
當年玄甲會護糧時,連沙暴都敢硬抗,還怕幾個毛賊?”
話音未落,山頂忽然滾下雪球
——不是自然雪崩,是雙月教殘部推下的“雪石陣”。
武三思見狀,斧頭往地上一剁,竟硬生生在凍土上劈出條溝︰
“千牛衛列‘護糧陣’!
老百姓躲到驛站牆後,咱們用斧頭開溝,讓雪石往兩邊走!”
碎葉的百姓從沒見過這樣的“戰陣”
——武三思帶著軍士用斧頭、鐵鍬在雪地開渠。
雪石順著溝渠滾向兩側,竟沒傷到一人一駝。
阿史那望著他揮斧的身影,忽然想起爺爺說的故事︰
“當年玄甲軍在西域,就是這樣用兵器當農具。
護著老百姓的糧,也護著老百姓的心。”
雪石陣退去時,武三思的甲冑上掛滿了冰稜。
卻捧著剛挖出的糧袋走向胡商婦人︰
“接著!這是去年的粟米,熬粥香
——給娃喝熱乎的,別凍著小身子。”
婦人接過糧袋,忽然從懷里掏出塊凍硬的奶疙瘩塞給他︰
“將軍吃!碎葉的奶疙瘩,甜!”
武三思咬了口奶疙瘩,冰甜在舌尖化開,望著婦人懷里裹著羊皮的嬰兒
——孩子的小手上,正攥著他昨天送的木哨。
他忽然想起洛陽的小娃。
不知道這會兒有沒有在護民坊的義倉前等他。
有沒有把新烤的餅子掰碎了喂流浪狗。
“狄閣老,”他忽然轉頭,斧頭刃口映著漸晴的雪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說咱玄甲會的人,為啥走到哪兒都得管老百姓的吃喝拉撒?”
狄仁杰望著遠處馱著糧食回城的駝隊,氈帳上的炊煙已裊裊升起︰
“因為玄甲會的‘護民’,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走到西域,就護西域的糧;
走到隴右,就護隴右的渠;
走到哪兒,就把‘護’字刻在哪兒的土地上,刻進老百姓的日子里。”
“說得對!”
武三思大笑,斧頭往肩上一扛,帶著滿身雪粒走向碎葉城。
“走!回城里幫老百姓搭暖棚去
——順便讓阿史那教咱烤 ,帶回去給洛陽的小娃嘗嘗!”
碎葉城的黃昏來得很早。
武三思蹲在氈帳前幫百姓揉 餅。
斧頭放在腳邊,刃口沾著面粉
——他正跟胡商學在 餅上戳“護民紋”︰
“這兒戳個斧頭印,這兒畫個燈籠,老百姓一看就知道,這餅子是咱護民坊的味兒!”
“將軍這 餅,怕是能傳遍西域啦!”
阿史那笑著遞過烤爐,爐子里的火映著武三思曬黑的臉。
“當年玄甲軍的故事,就是這樣跟著商路傳的
——不是靠打仗,是靠幫老百姓修渠、護糧、揉 餅。”
狄仁杰坐在一旁,翻看著碎葉老人送來的《商路護民志》
——那是用龜茲文和漢文合寫的小冊子。
里頭畫著武三思修駝鞍、挖糧食、刻護字磚的簡筆畫。
他忽然指著其中一頁︰
“武將軍,你瞧這畫里的斧頭,老百姓給添了個‘麥穗’紋
——比你刻的‘護’字還生動。”
“麥穗好啊!”
武三思盯著烤爐里膨脹的 餅,香氣混著雪後的清冷空氣。
“麥穗代表糧食,糧食代表老百姓
——咱們護著麥穗,就是護著老百姓的命根子。”
當第一塊烤好的 餅出爐。
武三思掰下一塊遞給氈帳外的小娃。
麥香混著奶味在雪地里散開。
遠處的雪山映著夕陽。
雙月王朝的殘旗早已不見蹤影。
只有碎葉城的炊煙、駝鈴、還有武三思教百姓唱的洛陽俚曲。
在風雪里飄得很遠
——那是比任何兵器都有力的“護民之歌”。
唱的是“你護我一餐暖,我記你三世恩”。
唱的是玄甲會千年未改的、融在煙火里的初心。
夜里,碎葉城的百姓在氈帳外點起篝火。
武三思抱著冬不拉坐在中間,用走調的調子彈唱著隴右的民謠。
周圍的胡商、軍士、婦孺跟著拍手應和。
狄仁杰望著跳動的火光,忽然想起孫子在《玄甲會盟書》里的最後一句︰
“護民者,當如商路之燈,不因風雪而滅,不因遠途而熄
——因其光,本自民心所聚。”
此刻的碎葉城,篝火是光, 餅是光。
冬不拉的弦聲是光,武三思給小娃披羊皮的動作是光
——這些細碎的、溫暖的光,聚在一起,便成了玄甲會最亮的“護民之光”。
而那把沾著面粉和雪粒的鎏金巨斧,正靠在氈帳外的胡楊樹上,刃口映著星空
——不是冷冽的兵器,是千萬個老百姓心里,“有人護著”的踏實與安穩。
雪又開始下了,卻沒人覺得冷
——因為篝火旁的笑聲、烤爐里的麥香、還有彼此傳遞的暖手爐。
早已讓碎葉城的冬夜,變得比春日還溫暖。
武三思望著飄落的雪花,忽然覺得這才是玄甲會該有的樣子︰
不是在朝堂上論功行賞,不是在戰場上血濺甲冑。
而是在每一個有老百姓的地方,蹲下來。
幫他們修好斷了弦的冬不拉,烤熱冷了的 餅。
再把“護民”二字,輕輕刻進他們眼里的笑意里。
當晨霧漫過碎葉城頭,武三思扛著斧頭隨商隊啟程。
懷里揣著老百姓送的奶疙瘩和熱 餅
——那是給洛陽小娃的禮物。胡楊樹上的駝鈴響起時。
他回頭望了望城中飄動的“護民旗”其實是老百姓用舊氈子改的,上面歪歪扭扭繡著斧頭和麥穗)。
忽然咧嘴笑了——原來玄甲會的路。
從來不是一個人舉著斧頭走,而是無數人跟著光走。
走著走著,就走出了一條護著萬家燈火的、永遠不會斷的路。
狄仁杰望著他的背影,忽然輕笑
——護民,從來不是英雄的獨角戲,而是無數個“武三思”和無數個“老百姓”。
在歲月里彼此攙扶、彼此照亮的長歌。
就像這西域的雪,終會融化成渠水,灌溉出老百姓的麥田;
而玄甲會的故事,終會變成民謠,唱進千萬代人的心里
——因為那里面,藏著最樸素、最動人的真理︰
護民者,民恆護之;
愛民者,民恆愛之。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杰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