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60章 繁多的國事(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60章 繁多的國事(二)

    在確定了雲南要行改舉之事後,朱由檢便拉著眾人商量起了雲南的新任布政使的人選了。

    但由于此事,事關重大,在場的眾人也都明白其重要性,所以僅用了片刻時間內閣就統一了思想,反正這府道一事已是敲定,接下來就是各個派系往里面塞人了。

    這眾人被推舉出來的人有,河南都司指揮使楊嗣昌、都察院御史傅永淳、刑科給事中張國維、湖廣總督朱燮元、一品誥命夫人秦良玉、遼東車右營都司指揮使左良玉、以及在陝西戴罪立功的袁崇煥等數十位文武雙全的大臣。

    在這數十位人當中,張書緣是特別舉薦了刑科給事中張國維及河南都司指揮使楊嗣昌。

    而他之所以舉薦此二人,一是張國維這人,在他這三年內的留意來看,其為人寬惠,于朝野內外有著極佳的人緣,同時又極為善于搞生產,每日說的話,十之四五都是以物產論述,是一個典型的唯物主義者。

    二是楊嗣昌,而這個人就更加了不得了,听李邦華于己巳大戰後講,這個人的統合能力堪稱一絕,只要是他出馬,哪怕遭遇不測,士氣低迷,他也能很快的讓軍隊恢復常態!

    面對著諸位肱骨大臣推舉出來的人,朱由檢先是想了想,然後又看了看小哥。

    在見到張書緣對這些人沒什麼意見後,他便就按照自己的感觀任用這些人了。

    “恩,諸位愛卿所推甚佳,但朕思來想去結合過往功績,想啟用朱燮元為雲南左布政,刑科給事中張國維為右布政。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朱由檢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雖然他很想獨斷綱常,但他卻是知道,眼下在面對這些人時,自己一定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畢竟自己已經不是那歷史中不願背鍋的朱由檢了。

    “陛下聖裁,此二人功績過往實乃斐然,出任我雲南布政使理應無慮!”

    見朱由檢是如此和藹的詢問意見,眾人便也就沒什麼理由反對了,因為這些人無論是用誰,那都是跟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畢竟誰讓他們都是出自南方一系的人呢?

    “呵呵,好,既然如此,那朕便重用此二人了,望卿等多多助力!”

    “請陛下放心,為保此政,臣等定當竭盡全力!”

    “好!”

    言語落下,朱由檢便就親自寫了兩道詔書,並蓋上大印後就讓王承恩遞給了李鳳翔,讓其待退下後將詔書發出。

    解決了雲南的事情後,眾人依舊沒散,反而開始討論起了湖廣總督及刑科給事中一職了。

    可讓眾人沒想到的是,朱由檢反而對此並不是很上心,反而問起了陝西叛軍的事。

    沒辦法,既然皇帝不想做出那麼多的人事調動,眾人也就只能是閉口不談了。

    瞧見他們吃癟的樣子,張書緣就忍不住的心里冷笑了一聲。

    開什麼玩笑,雲南府這麼大一塊肥肉還不夠你們吃?還想要刑科給事中和湖廣總督的位置?

    這先不說刑科給事中這個位置,單就是在眼下這裁撤冗員的背景下,他和朱由檢就絕不可能答應再搞一個總督上來!

    因為,這朝廷里的權職交叉已經是很嚴重了,要是再搞下去,只怕真就是徹底亂成一鍋粥了!

    說實在的,就權職交叉這事兒是分時候看的,放在開拓或發展時期倒也能夠接受,畢竟那個時期人手不足嘛。

    可現如今,這權職交叉一事,儼然成了朝廷里的一大毒瘤,誰也不願意承擔責任!

    雖然心底在吐槽李標等同僚,但張書緣面上卻依然是研究起了陝西的事情。

    就著陝西布政使翟師雍的奏疏內容,眾人是時而點頭又時而搖頭的。

    原來,自己巳大戰結束後,楊麒、吳自勉、尤世祿、張夢鯨等陝西衛所總兵官,很快便回歸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由于參加了己巳大戰,他們麾下的軍隊質量便就得到了質的飛躍,再加上洪承疇及袁崇煥這兩個猛將在,以及朱由檢對陝西免了賦,所以他們快就收復了很多城池,並打的王自用等叛軍是各路逃竄。

    雖然這戰績是好看了,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那便是讓那些闖王化整為零了!

    王嘉胤是趁著山西的衛所處于恢復之際,率領著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及殘兵,就涌入了延川與山西永和縣的交界山區。

    至于李自成?

    這就有點不好意思了,由于驛站沒被裁撤,他也就沒陷入那歷史中的窘迫局面了。

    雖然這日子依舊是過的很勉強,但畢竟是有收入,說到底還是要比那大多數的佃戶災民要強一些的,再加上又有錦衣衛刻意盯著,以及他被朝廷大員兩次召見的經歷,于是這直接就導致了一個很難在災區見到的畫面。

    沒錯,那便是因張書緣的原因,使他在米脂縣內是無人敢惹。哪怕是面對當地縣令以及昔日的地主老爺,還有所被他欠錢的舉人艾詔,那都對他是謙和有禮,就仿佛他是什麼大官一樣,這可沒把給他高興壞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也正是因為此事,他妻子韓金兒也就並未發生因錢糧問題,與他人通奸之事了。

    所以就自然談不上背負什麼殺妻命案了。

    在了解了事情的全貌之後,張書緣也是不免地一陣苦笑。

    沒辦法,莫說是這個時期,哪怕是後世的超級大國,在面對“游擊戰”時也沒什麼辦法。

    “諸位愛卿,這賊寇流竄一事該怎麼解決?三月前洪承疇也跟朕報過了此事,可朕歷經這三月光陰也沒想出個什麼辦法來,再加之諸多雜事便就推到了現在。”

    此時的朱由檢很是心累,但也沒辦法,只能是咬著牙繼續扛。

    “唉……”

    听到皇帝的問話,內閣眾人是一個個的低著頭沉思。

    “怎麼?諸位愛卿都乃才思深厚之輩,難道對于此事沒有辦法?”

    “陛下,此事並非是臣等沒有辦法,而是…而是此事它不能以常理看待,就王嘉胤那批人而言,他們是鐵了心的要反,為此他們不膽敢佔據城池,還能為此闖入無人深山。”

    “但我朝大軍卻不同,我軍建制齊全,一旦隨之入山便就會遇到寄養輸送的問題了,這搞不好還會遭遇到不知從哪來的暗箭。”

    李邦華是皺著眉頭言語,臉上的神情也是無語到了極點。

    “張愛卿,你乃我朝的天選閣臣,對此你可有辦法?”

    見眾人是沒什麼好的想法,朱由檢便就看向了小哥。

    “回稟陛下,對此,臣到有一辦法。一是我朝需全力運行邸報、京報以及第一日報等衙門,將此等逆賊的禍亂之舉傳播之鄉野民間,並著重向百姓言說我朝近來的各種舉措,尤其是對于賑災一事的相關舉措。只要讓百姓們得知我朝在此災難前沒有放棄他們,那百姓們便就會對其棄之如敝履了,如此便可斬斷逆賊之源!”

    “二是,除了向百姓們言說我朝的舉動外,還需將軍士化整一番,如將兩萬人的軍隊,拆分成十支,以七天為一輪替,交替進山搜尋逆賊,並在陝西與山西府的交界處布下重兵節制,一旦發現有逆賊出山便可將其就地剿滅!”

    張書緣自然知道此舉成本巨大,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那王嘉胤等人是真不能任其自流,萬一人真的做大了,那豈不是又要走回老路?

    “恩…,張閣此舉是個主意,但此舉的開支會不會太大了?”

    听完張書緣的話,這所有人便又開始“算賬”了。

    而除去李邦華、孫承宗以及李標是對此事的背後意思,是不怎麼在意外,王永光、楊景辰、溫體仁三人則是在計算大開言路後的後果。

    畢竟,張書緣這一諫言是很明顯的站到了東林黨那邊。

    “諸位愛卿,各抒己見吧。”

    瞧著眾人是皺著眉的思量,朱由檢便就知道,這幫子人又把心思放歪了,當即便就用力的拿起了茶杯。

    “陛下,此事臣較為贊同,可這利用邸報一物來切斷逆賊的兵源,這是否有些太過危險了?諸位大人皆知,這百姓們啊大多懵懂,听風就是雨,萬一他們所見跟那邸報中所講的內容對不上該如何?這豈不是又給了他人把柄?”

    這句話是楊景辰說的。

    而他的意思很簡單,那便是,不想讓百姓開智從而掣肘朝堂,亦而掣肘他浙黨的利益,畢竟他浙黨的利益是在于土地口人,一旦讓百姓人知道了田里的事情本質,那他浙黨背後的財閥還不得崩潰了開去?

    “楊大人所言極是,況且,張閣所講的布置,耗費也實在過于巨大了。陛下,您可看看輿圖,那二省的交界是何其漫長,這又得布下多少兵丁才夠?”

    在楊景晨的話音落下後,溫體仁便就順著其話音開口了。

    這不是說溫體仁不想借張書緣這條線登頂內閣首輔了,而是他戶部真的沒招了。

    “恩,既然如此,那二位愛卿可有他法?”

    見他二人是擺困難講事實的,朱由檢登時就惱了,眼楮一瞪就放下了杯子,而那茶杯的蓋子都因那大力給震下了桌子。

    “陛下,臣…臣等有辦法。”

    見皇帝是惱了,楊景晨是趕忙顫顫巍巍的起身跪下,溫體仁更是眼快,在朱由檢的杯子落下的一刻便就跪到了地上。

    “有什麼辦法?!”

    “回稟陛下,臣建議可由山陝二省,出調兵力輪番常駐山中搜尋,而在山外則是……”

    說到這,楊景辰也不知怎麼,突然就想不出比張書緣更好的安排了。

    “則是什麼?”

    “陛下,老臣一時心急,後面…忘…忘了……還請陛下恕罪!”

    “忘了?!!”

    朱由檢頓時就懵了,就這等大事怎麼還能忘了?難道他楊景辰是真老的記不住事情了?

    “既然楊愛卿忘了。那溫愛卿來說。”

    此時的朱由檢很是尷尬,那靴子里的腳趾都在扣三室一廳了。

    “陛下,臣到不是全然否定張閣之言,而是那二省交界的山外布置太廣了,所以臣是在想能否讓兵部勘驗一下地勢,在其交界處尋覓幾處容易進出之道,在那些要點要道監控為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見楊景辰都被逼成這個樣子了,溫體仁旋即就改變了話茬。

    也是,就他們想的那辦法,的確是不如張書緣講的周全,當然這更重要的是他戶部沒錢去再指派大軍,在內地搞這種“空耗”形式的駐守行動了。

    這為何會說是空耗?

    因為,此時的華夏繁華程度,是遠不及後世的百分之十,每個省之間的交界處有大量的無人區,所以在這種地方駐扎就成了一空耗形式了,耗費的錢糧是要比在城內駐扎高出數倍的。

    “張愛卿,此策既然是你提出,那你可有解決之法?”

    “陛下,百姓們雖是懵懂,但究其原因不在他們。而是在我朝,在禮部,在國子監,在第一文校!對此,臣以為只要我朝百官們能按實理政,以本心初衷為念,定然就不會發生楊閣所講之事。”

    “這再者,我朝又有這麼多文武臣公,這豈能頒布那空中樓閣之政?”

    “至于溫閣所言的開支一事,臣也沒什麼辦法,只能是按溫閣所言行事了。”

    對于錢財之事,張書緣現在也沒什麼辦法,只能是寄希望于今年能將官紳一體納糧和新商稅的事給推行下去吧。

    “既然如此,那孫愛卿,這圍堵逆賊之事就交由你兵部待詳細勘驗後,自行處決吧。畢竟朕的確不懂行軍打仗,說多了怕是會誤了大事。”

    “老臣遵旨,請陛下放心,臣定好生勘驗,絕不浪費我朝一厘銀錢!”

    听到朱由檢如此謙卑的話,孫承宗也動容了起來,他就沒見過此前的皇帝有那個能說出這話的。

    “恩,那就有勞愛卿了。”

    道出此言後,朱由檢便起身對著整個內閣人微微拱了拱身。

    “諸位愛卿,國事艱難,朕便就將這些事拜托給諸位了。”

    “陛下言過了,此乃為臣的本分,還請陛下放心,臣等定然全力施為!”

    見朱由檢是如此的禮賢下士,這在場的所有人便就打起了雞血,因為這些事情若都真能夠做成的話,那他們將會開創出一個盛世,而自己更是會因此名垂青史!

    ……

    由于此時的各部衙門都是處在算賬中,所以這關于今年的預算之事就得再等幾天了。

    在聊完了這些大事之後,朱由檢便就下了逐客令。

    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會議,眾人自然是累的夠嗆,所以也就沒人再說些什麼了。

    “看來這楊師傅真的是老了。那麼該讓誰來接替他的位置呢?頭疼,頭疼啊……”

    隨著眾人離開,朱由檢便就考量起了楊景辰的事情……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60章 繁多的國事(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60章 繁多的國事(二)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