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56章 安置諸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56章 安置諸藩

    “陛下言重了,此乃是臣的本分。”

    見朱由檢無心將藩王安置到戶部與商業司後,溫體仁便就暫時按下了這件事。

    “唉,要是天下臣民都像溫愛卿這般就好了。”

    “陛下言重了,臣也也不過是再盡為臣的本責而已,而像臣這般的人在我朝還有很多的,就比如王永光和李長庚兩位大人。”

    按下了這件事後,溫體仁突然就話鋒一轉,提起了王永光二人。

    “呵呵,溫愛卿這話到是沒錯,但這有一事讓朕好奇,為何內閣多數通過了吏部的去年支出,唯獨愛卿卻沒有批閱通過呢?”

    果然,提起王永光與李長庚後,朱由檢的臉色就變了變,下意識就想起了他沒有通過吏部去年支出的事兒了。

    “陛下,王大人所提的栓政一事,臣也有所耳聞,也頗為贊成推行此政。但此事據臣推算,這再怎樣也不能有如此駭然支出啊。”

    說這句話的時候,溫體仁表現的是極為駭然,就好似李長庚二人所用的錢是他的一樣。

    “那愛卿的意思是王愛卿二人疑有貪墨之嫌?”

    听到溫體仁如此言語,朱由檢頓時就迷著眼開始算賬了。

    不算不知道,這一細算他也被嚇了一跳。

    據前年的開支來算,全國的官員俸祿在加俸之後,總開支有二百零一萬兩(包含祿米),科場、升調、恩蔭、世職、難蔭、請封、紙筆等雜支有五十萬兩,再加上三十萬兩左右的“終養”銀。

    再按照吏部給出每人四十五兩安置費來算,那兩萬人便就是九十萬兩的支出了。

    所以這麼一算,李長庚能超支出這麼多也在情理之中了,畢竟若是安置費給少了,輕則會朝廷動蕩,民生不安,重則怕是會有人帶頭謀反了。

    說實在的,原時空的明朝是沒有明文規定給官員退休金的,只有個別皇帝會出于恩典,對元老重臣特賜“歸田路費”或“養老金”。

    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官員卻是能以“貧困救濟”等的名義,申請到每月二石的祿米,除此之外,東浙二黨的人也會為自己考慮,將終養銀給掛在正常的祿米名下,所以這事兒在此時的眾人心中,是一件心照不宣之事!

    而在這個時空,由于張書緣的舉薦,再加上這李長庚又是位剛直不阿之人,所以便就把它給詳細單獨列了出來……

    我們再說回來。

    “陛下,臣絕無此意,只是臣對此困惑不解罷了。”

    溫體仁是多麼精明的人,他自然能算明白這筆賬,但礙于他眼下是主管戶部的大臣,但戶部的太倉銀庫里又沒有那麼多錢,一直是在動用贓庫里的銀子,所以為了避免長期國庫空虛,溫體仁就只得是出手維護自己的利益了。

    “恩,這樣吧,既然愛卿有疑,那朕便準你戶部稽查汰裁銀兩的去路,但愛卿也要切記,不可因此而廢了大局。”

    看著溫體仁那臉色,朱由檢琢磨了一番,便就下了如此旨意。

    這正巧,他也想看看李長庚究竟有沒有貪贓枉法。

    ……

    在溫府坐了一陣後,朱由檢便起身告辭了,而溫體仁則是極為恭敬挽留他吃午飯,但可惜此時的朱由檢是滿腹的心事根本就吃不下去。

    見皇帝借口有事,溫體仁便只得是親身恭敬的送他出府了。

    離開了溫府,朱由檢就捏了捏眉心,只覺的這錢是不夠用,但他還偏偏沒法下令去大采銀礦或發行寶鈔。

    因為,銀子多了必然會加劇物價飆升的局面,屆時這國家就更難拯救了!

    的確,此時的大明本就是處在物價動蕩時期,銀貨比例根本就不對等,也就沒法用“發鈔”的方式來解決,只能是用貿易的方式和懲處貪墨來吸引白銀流入活躍了。

    “皇爺,咱們還要去哪兒?”

    見朱由檢是站在本司胡同大街口捏著眉心,王承恩就貼身的悄聲詢問。

    “承恩你也餓了吧,走,找間酒樓朕請你吃席。”

    盡管他沒心思吃飯,但一瞧見這位陪伴自己到最後的奴僕,他便也就有了興致請他吃一頓飯了。

    盡管這頓飯有很大概率是王承恩掏錢買單,但回宮後自己卻是可以補償他其他好處。

    好在,由于東城住滿了當朝的達官顯貴,所以這大過年的也有不少商戶在營業。

    隨意的挑了間酒樓,朱由檢也沒有挑選什麼二樓雅間,直接了當的便就選了一出靠窗的位置。

    “坐下,這里沒有外人,你也不要那麼拘束了。”

    坐在了座位上,朱由檢便就讓王承恩做到了自己的對面。

    “這位公子,您來點兒什麼?”

    隨著他進來,店內小廝也恭敬的跟著他走到了客座處。

    “小二,將你店里的招牌菜上兩道,另外再來一壺酒。”

    坐下之後,朱由檢便就看著小二言語,同時就準備掏兜了,但王承恩卻是眼尖的緊,趕忙掏出錢來遞給了小二。

    “誒,好 ,公子您且稍等。客官兩位,蟠龍菜一道、金陵片皮鴨一盤、海味三燴一道,桑落酒一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小二熟練的喊著招牌菜名就走了,而他之所以呼喊,自然是為了通知後廚做菜。

    “皇爺,奴婢斗膽,您可還是在為福王的事煩心?”

    坐在朱由檢的對面,王承恩很是感覺變扭,但又偏偏無法拒絕,于是他便只能是在椅子上坐三分之一處,就跟那後世初入學堂的孩童一般。

    “唉,可不是嗎。”

    談及此事,朱由檢就搖了搖頭。

    “客官,您的菜。”

    就在他二人言語的功夫,金陵片皮鴨和桑落酒便就送到了面前。

    “多謝小二。”

    “客官客氣了,您先吃著,有事喊我。”

    讓人放下菜後,朱由檢便就報以了微笑。

    “皇爺,那您是怎麼想的,要不等下奴婢去看看小哥回來了沒?”

    此時的這主僕二人,還以為張書緣是出門了。

    “你這奴婢,想問朕心里話就直說,還有咱們也不能事事都靠小哥。”

    “陛下說的是,為人做事,還是要靠自己。”

    听的此話,王承恩就佩服的笑了笑。

    也是,作為一國之君,若是事事都求助他人的話,便算不上是一合格的帝王了。

    “呵呵,就屬你會說話。來動筷子,你我主僕邊吃邊聊。”

    說著,朱由檢便給王承恩親自夾起一塊烤鴨放進碗里,而這一下子差點就沒讓王承恩給跪下謝恩。

    “誒,坐下。承恩,你覺的將這些人放在哪里較好?”

    “皇爺,奴婢斗膽回應,您這意思是不想養閑?”

    “恩,這諸藩不能在閑養下去了,再這麼下去只怕就真成了待宰羔羊。可這放到哪里是好呢,兵部乃國之重器無法摻雜砂礫,吏部倒有空間但卻亦有弊處。”

    朱由檢也在此時看了出來,就這群藩王而言,早已是被養廢了,若再不行變化,只怕自己是無顏面去見祖宗了。

    “皇爺,奴婢斗膽說句心里話的話,此事也不能這麼看待。常言道熟能生巧,以諸位王爺之才情,想必定是能快速上手。至于您所思慮的弊處,倒在奴婢看來也不是甚問題。”

    見朱由檢是如此跟自己言語,王承恩便就慢慢的放開了膽子,打算跟他皇爺講講心里話了。

    “承恩此話何解?你放心大膽的說,朕恕你無罪。”

    朱由檢很是納悶,為什麼大伴會說出此言。

    “那奴婢便說了,還望皇爺海涵。皇爺,奴婢依我朝眼下之形勢來看,我皇族子弟在朝中已幾近隱跡,再加之這近百年來的影響,百官們更是對我皇族不悅,而有如此之形勢,皇爺怎還能將此事給想復雜了呢?”

    “這若是讓奴婢來處置的話,奴婢定然不會有如此復雜之思。”

    “哦,為何?難道承恩不怕他們為非作歹,亦或籌結朋黨?”

    听到王承恩的說辭,朱由檢便就點出了心中所想。

    “皇爺,奴婢不知您有沒有看出來。單說昨晚的會宴,以那福王殿下與瑞王殿下的表現來看,他們之中大多不是一路人,最少是有三股勢力。”

    “而除了這些之外,外廷中那也是紛爭不斷,有皇爺扶持起來的溫系,有韓老賊等人弄出的東林書院之官,還有那出身南北各地的官吏,以及以小哥為首的商司和皇爺的東廠、司禮監。”

    “就這等雜局而言,恐怕福王殿下等,真要想做些什麼,那也得要掂量一二。所以奴婢才說,皇爺您可能是將這事兒給想復雜了。”

    隨著話題的深入,王承恩是放的越來越開,當即就把自己的看法給完全說了一遍。

    “承恩的意思是,他們入朝必會受各方掣肘?”

    “恩,奴婢正是這個看法。若非如此的話,那福王殿下等也不會在昨夜講那些事了。”

    “承恩,說心里話,若是讓朕真要你來安置,你會將這些人給安置在哪個位置?”

    “陛下,奴婢不敢說。”

    一听要讓自己給結果,王承恩趕忙起身就要跪下求饒。

    要知道,一旦說出結果,那他就屬于是宦官干政了,被人知道的話,絕對是死無葬身之地!

    “承恩起來,今日乃你我主僕私論。今日之言絕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

    就在他即將下跪的之時,朱由檢便喊住了他。

    “皇爺,那…那奴婢就說了。若是奴婢有說的不對之處,還望皇爺見諒。”

    雖然被喊住了,但王承恩還是有些扭捏,半蹲著身子就開始言語。

    “恩,直言便是。”

    朱由檢說著給王承恩倒了杯酒,而王承恩則是趕忙雙手接住並一口飲下。

    “皇爺,若要讓奴婢來安置。那奴婢會選擇將諸位王爺的關系給打亂,按諸位殿下的長處來安置。比如唐王殿下愛武好動,那奴婢便就將他安置到吏部,給個不上不下的位置,而這樣以來便就不會發生皇爺所擔憂之事了。”

    王承恩給出的解法很好,而這樣以來這群廢掉的藩王就有地方安身了,且還傷害不到民間。

    “恩…,不妥不妥,若是如此安置那豈不是浪費了才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听到這里,朱由檢就搖了搖頭。

    而此時的朱由檢,說白了,他是有既想給自家人找個飯碗,又怕自家人在有權後因削藩一事而生事,亦或者是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取利益的顧慮在。

    “皇爺,要按今時來說的確是有些浪費之嫌,但長遠來看,其子孫後代必會子承父業,精通各道,不在如眼下這般頹廢。而且,據小哥先前的意思來看,皇爺還可讓諸位王爺行流官之事。”

    瞧見朱由檢搖頭,王承恩就只能是這麼說了。

    其實,這還有些話,王承恩沒敢細說,而那句話就是“就算諸位藩王造反了,那天下還是會大概率姓朱!”

    當然,這也就是他,若是換做張書緣的話,就會在第一時間說明這利害關系。

    的確,對于眼下這個生產力來說,給到皇帝的選擇,無非是二選一罷了,要麼施行他祖皇帝朱元璋的藩王戍邊之策,要麼施行清朝的圈養之政。

    “容朕想想…容朕想想……”

    說罷,朱由檢便猛喝了一杯酒,就好似他想借這酒水一掃煩惱。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而王承恩的話是一直縈繞在朱由檢的耳邊。

    大概過了一個時辰,朱由檢便就想好了如何安置族人了。

    “隨朕回宮!”

    沒錯,通過王承恩這番話,他也直戳到了核心,那便是與其讓族人被人恥笑辱罵,還不如給他們一定的權利,只要自己做好風險管控,哪怕是他們的子孫在後世反了,那這江山也大概率會落到他們朱家的身上……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56章 安置諸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56章 安置諸藩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