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45章 朱由檢的手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45章 朱由檢的手筆

    “恩,溫愛卿之奏,朕也想說。朕前些日子觀我太倉也發現了諸多問題,如去年大戰之際我倉儲各部是賬目不清錯路百出!”

    “哼,我朝邊各鎮也在前年裁撤了不少,想來便該是有許多錢糧留下來,但據朕觀之庫銀卻有不到十不得四五之數,這些東西都到哪里去了?!”

    “畢愛卿,溫愛卿,你二人身為我朝的上任和現任戶部尚書,你們來給朕一個說法!”

    听到溫體仁提出了這個問題,朱由檢便就想起了讓太監張彝憲去查賬的事兒,然後便就開始翻舊賬了。

    這據張彝憲查完的賬目顯示,眼下的太倉加老庫,若是不算近年來的各種抄家罰沒,那就一共只有二十七萬的現銀,而賬本上卻是顯示有一百三十余萬兩的結余。

    沒錯,自從王永光進駐內閣之後,便就陳奏了“栓癥”一事,而朱由檢也自覺的他的說法沒錯。

    所以也就沒跟張書緣詳細闡述,只是讓宮里人給當時身在浙江的張書緣傳了封信,就讓王永光負責處理此事了。而這再加上李邦華整改的三大營,這麼一算下來,那朝中應該是至少有近百萬兩現銀才能對得上賬。

    可現如今這二十七萬兩,若沒有張書緣挑起的各種大案,那這大明該又如何度日?

    ps歷史中張彝憲去太倉查賬,只查到了四萬七千多兩的現銀,氣的朱由檢差點沒殺了畢自嚴。

    “啟奏陛下,我朝財情十分復雜,近年來由于天災肆虐及叛黨索要賄款,導致我朝各省外解拖欠)達數百萬兩歲銀,而我朝九邊軍餉開支巨大,在陛下登基之年堆積欠款達七百余萬,再加之去年的大戰。我朝銀庫大多寄送了……”

    見皇帝問責,畢自嚴是趕忙的出列跪地解釋。

    “是嗎?但朕記得前年收繳諸王私產共有近三千萬兩,這些銀子哪怕清償軍餉、撫恤百姓,也不可能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全部花銷出去吧?而且還有近年來的抄家所得。”

    朱由檢是眼冒凶光的開口,就好似要把他二人給吃了似得。

    而溫體仁此時是後悔極了,只感覺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本以為能借著此事向皇帝諂媚,進而能邀功升任內閣首輔,可現在看來卻怕是要落得個身死道消的下場了。

    無奈,見皇帝是擲地有聲的詢問,溫體仁就只好是看向了畢自嚴,希望他能再多開開口,最好能把皇帝的所有火力給吸引過去。

    可畢自嚴也很無奈,只得是選擇把頭埋的深深的。

    沒轍,這大明的財政就宛如是個篩子,到處都有縫隙。

    “哼,是不知該怎麼說嗎?”

    “既然你們無話可說,那就讓朕來說。”

    見人不說話,朱由檢也不管群臣們的神情了,當即就將獨自盤算好的大計給說的出來。

    “既然戶部無力,那麼從今之後戶部將新、舊餉庫賬冊向朕五日一報,邊鎮餉司向朕一月一稟!”

    “另外,我大明各省州縣需更加詳細的列載每年的田賦、丁銀等正項錢糧的支出送往朝廷,同時要做好存留及起運明細以供戶部隨時調閱。”

    “至于歷年欠繳…,畢愛卿听旨。”

    “罪臣在。”

    到了此時,畢自嚴這個次輔也不敢以臣自居了。

    “此種大事是發生在你及前任的任上,但朕念及你等為國辛勞之功,故此準你領餃戴罪立功,追繳自先帝朝起拖欠的稅賦,不知你可願意?”

    “罪臣願意戴罪立功!”

    說實在的,畢自嚴被問責這件事,那是要比歷史中的結果好太多了,因為歷史中的畢自嚴在被問責之後,于崇禎六年時直接以“袒護虧欠稅糧的知縣”為由,將他逮捕入獄了,半年後更是被罷了官,直至崇禎八年才復職致仕。

    也就是說,在歷史中的五年後,畢自嚴雖然是恢復了官職,但也不再受朱由檢所器重了,直接給了個官位名頭,就讓他致仕回家養老了。

    “不過陛下,我朝有些外解(拖欠)之省縣深受天災或人禍荼毒,倘若大力追繳,罪臣恐引起不必要的禍事……”

    見朱由檢沒罰自己,畢自嚴頓時便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在方才,他還以為自己要追隨韓而去了呢。

    畢竟,韓那麼位高權重的一個四朝老臣,都能夠被判死刑,那他畢自嚴有又何理由避禍?

    “是啊,陛下三思,畢大人所言之理,已有先例。倘是若追繳力過,倘若再爆發王二之變該如何啊!”

    一听畢自嚴的言語,在場的全體文臣便就跪了下來。

    而此時的大明文臣,全部都是懵逼的狀態,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這還沒論要不要成立巡銀局呢,皇帝就玩了一招釜底抽薪,將戶部最重要的權利之一給收了回去。

    要知道,皇帝真要是收回了這權利,那自己可就不好再隨便伸手找戶部要錢了,所以這東浙二黨就以“容易生禍”的理由開始反駁了。

    “諸位愛卿所言極是,對此,朕自有解法。”

    “溫愛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臣在。”

    “朕命你與畢閣老協同,清查追擊拖欠之稅賦,而因災荒或特殊情形形成的積欠,則令地方編制豁免清冊,經戶部審核後呈遞予朕,若無誤者可予以銷賬。”

    “陛下聖明,臣帶天下萬民謝陛下隆恩。”

    此話一出,溫體仁也松了口氣,趕忙的帶頭拜賀逢迎了。

    沒錯,朱由檢玩的這一招,正是他在歷史中搞出的“奏銷”制度,而這制度被清朝沿用了很多年。

    而這奏銷制度的具體步驟是分為三環。

    一是州縣官府要每年向戶部提交《奏銷冊》,並詳細列載田賦、丁銀等正項錢糧的實際征收數額與存留、起運明細。

    二是對因災荒或特殊政策形成的積欠錢糧,地方官需編制豁免清冊,經戶部審核後予以銷賬。

    三是涉及專項經費支出時,需造入《奏銷冊》奏請皇帝批準核銷。

    ……

    “先別急著謝朕。溫愛卿你方才所奏的巡銀局一事,詳細說來給朕及諸位臣工听听。”

    收回了查賬權利,朱由檢便準備給其搭配上一道補丁了,而這補丁正是溫體仁口中的巡銀局,亦或可稱之為駁查。

    “陛下,諸位大人。我朝之財狀,想必不用我說,諸位也都知道緣由。而對此形勢,放眼歷朝歷代就只有一種手段,那邊是大增賦稅!”

    “可現如今,這大增賦稅無異于是自掘墳墓之路,所以本官觀我朝之情景,每日間是憂慮不堪。這幸得臣是在與張大人磋商新政,外加方才陛下之方略提示,如若不然,臣還想不到此處……”

    溫體仁是長篇大論的說著,但其核心要點無外乎是三點,一是加大力度核查,二是立法懲戒,三是此想法全是幸得朱由檢和張書緣的提醒。

    听完了溫體仁的話,這滿朝文武尤其是東林黨人對此是嗤之以鼻,因為在他們看來,他這一套說辭是想向陛下諂媚而已,哪兒有他說的那麼憂國憂心的。

    “恩,愛卿所言甚是。那麼若是讓你戶部來操持此事,愛卿會如何施為?”

    “回陛下,若臣操持,必先清查我朝近十年來的征收環節,然後再與張大人所言的“官紳一體納糧”之政相合,推出監管之法。”

    “恩,那人事方面,愛卿可有思慮?”

    “啟奏陛下,關于巡銀局一案之人事任命,臣不敢妄言,全憑陛下做主!”

    起初,溫體仁還想拉六部九卿下場,將巡銀局當做自己的刀子用。可經過方才的問責一事,他也不敢放開手腳玩了,只能是選擇先迎合了皇帝整備了國家財政的事情再說。

    “呵呵,溫愛卿有大才,這樣吧。除巡銀局的堂官由朕親自任命外,其余員外郎主事一應交由你來負責。李長庚。”

    見溫體仁這麼會說話,朱由檢就滿意的笑了起來,心里更是想盡快將他提到內閣首輔的位置了。

    而他之所以有這個想法,除了張書緣專門提過這事之外,那就是這溫體仁太過懂事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臣在。”

    見這大事就要這麼草草的定下了,李長庚雖然有些無語,但還是站了出來听命。

    而見巡銀局要落地了,張書緣也振奮了起來,心里是直呼朱由檢牛x。

    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那個末代皇帝能收回此權利的。

    當然,朱由檢能收回這個權利,主要還是建立在他張書緣搞出的諸事之上。

    “卿執掌吏部,這巡銀局一案需卿好生配合溫愛卿。”

    “是,臣遵旨。”

    朱由檢的話音落下,那代表著大明的經濟執法局就正式成立了。

    而這巡銀局雖然是在戶部之下,但其堂官需要朱由檢來任命,所以這也不怕他溫體仁以後用此局,來拿捏自己或後世的皇帝了。

    “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此局一成,我朝定可榮光煥發!”

    隨著朱由檢的話音落下,張書緣第一時間便出來道喜,引得東浙二黨是痛罵不已。

    而經過了此事,浙黨人也發現了溫體仁的變化,好似是這小子要自己單干一樣。

    “呵呵,眾愛卿平身。各部可還有事陳奏?”

    大手一揮,朱由檢便讓群臣站起來了。

    “啟奏陛下,奴婢有事啟奏。”

    就在眾人無話可說之際,東廠提督曹化淳便躬身走了出來。

    “講。”

    面對自家奴婢,朱由檢就沒那麼客套了,直接就命令其開口說話。

    “啟稟陛下,據我東廠這半個月來的追繳罰沒,所獲贓款現銀計五百六十八萬兩,退還有主田畝計三萬七千四百頃,無人認領之田計七萬兩千六百余頃。”

    曹化淳是恭敬的呈遞著詳細奏疏,而他的意思是,這群貪官污吏為了兼並土地,不知是做出了多少惡事,有幾近七成的土地都找不到原主人。

    當然,這些田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他們祖上的手筆,所以找不到其主人也在情理之中。

    “恩,呈上來。應天府尹何在。”

    “臣在。”

    “朕命你即刻將這些無主之田,交給我北直隸各地縣衙,無償散發給各地百姓,每戶得田不得少于一畝或超過三畝,缺少的田畝由上林苑監補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說實話,看著曹化淳交上來的奏疏,朱由檢的一雙手是捏的死緊,恨不得去殺光了那近兩千人的名貪官污吏。

    可這還是那句話,殺人好說,可殺完人的影響就不好控制了。

    “臣劉宗周謹遵聖命,兩個月後,臣定會親自巡查此事。”

    瞧見畢自嚴受創了,劉宗周就感覺到了進入內閣的機會,于是他便就立下軍令狀,保證一定將此事給辦的是漂漂亮亮的。

    看著各懷鬼胎的大明朝臣,一直沒說話的張書緣就一個勁的在心里搖頭苦笑。

    “諸位臣工還有沒有事奏了?”

    此時的群臣是處于一陣混沌之中,總感覺今兒發生的事是實在太過不可思議了,且讓他們頭腦發脹。

    “既然沒有事奏,那張愛卿,凌愛卿,你二人所籌劃的新法可有了眉目?”

    見群臣好似是沒事可說,朱由檢便當庭問起了張書緣“新商稅”的事了。

    “啟奏陛下,近來我與凌大人等商討不斷,收集各省數數,如此還需時間籌措。”

    听到朱由檢的問話,張書緣便站出來恭敬的回答了。

    張書緣不是此時的腐儒,知道財政之事不可簡單的一刀切,因為大明地方的發展情況實在是差距過大,若是一刀切不好,那直接就會導致全局崩盤的後果。

    听到這話,朱由檢就嘆了一聲,心說幸好眼下抓了一批罪臣,如若不然那自己肯定是要去搞各種加派的。

    沒錯,雖然這眼下朝廷征的稅,經過了張書緣的干預,沒達到歷史上的恐怖程度,但實際情況也著實是不低,若是再行加派,只怕用不了多久,百姓們就會因食不果腹而起義了。

    見事情都拖了半個月了,還沒個眉目出來,這東浙二人就意味是大理寺給他下絆子了,下意識就配合了起來。

    “啟奏陛下,臣要彈劾汾陽郡王,內閣輔臣張書緣!”

    說這話的人,是東林黨的一都察院御史名曰馬馳英,這位御史年約三十七,相貌老成持重,儀態大方。

    這在史書中,他在崇禎的最後一年里擔任了右都副御史之職。

    當然了,關于這位的事跡記載就很少了,只知道他是出自浙江籍。

    “哦?馬愛卿你要彈劾張愛卿什麼?”

    看到這一幕,朱由檢就很納悶,心說都這個時候了,怎麼還有人不怕死?

    “臣參張大人,蒙受帝君顧命之重事,泄泄沓沓,視若緩務,不急我朝之所急,有負社稷之嫌。故此臣懇請陛下立賜罷斥,以儆怠臣!”

    仿佛是被抓到了張書緣的小辮子一樣,一眾東林言官便就齊刷刷的跪了下去……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45章 朱由檢的手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45章 朱由檢的手筆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