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36章 東廠出擊、百官退避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36章 東廠出擊、百官退避

    從東緝事廠里出來,剛走到東安門的四譯館時,就見到了一大群宮內太監從東安里門里傾巢而出了。

    隨著這諸多太監涌出,嚇的一旁百姓是紛紛退避,更有膽小者竟直接嚇的呆在了原地不敢動彈。

    而他們自出來以後,旋即就分裂成了三隊。

    一部分是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率領,直接奔赴向南局賢坊的三座太倉。

    第二部分則是由王承恩與方正化率領,他們的目標是直奔承天門對向東、西公生門而去,

    而這的東、西公生門內,是分布著大明朝廷的六部衙門的日常辦事駐地,期間大多為四五品小官在里面活動辦公。

    ps六科廊的六部大院。是張書緣等二三品大臣擬定文書開會的地方,而位于承天門南側的六部才是真正的基層辦事之所在。

    至于第三部分則是由兼管兵仗局的司禮監太監高時明率領,他的目標是直撲城內的思誠坊與咸宜坊而去。

    這兩座坊市,是大明重臣的府邸所在地,張書緣的郡王府也在其中。

    ……

    瞧著蜂擁而出的大批太監,黃俊力是趕忙讓人將轎子給抬到路邊上讓開道路。

    由于人群蜂擁,轎子內的張書緣就被晃醒了。

    也是,近來他一直忙著梳理北直隸的耕田,以及與東浙二黨都勾心斗角,以至于他是十分少眠,經常是困的不想動彈。

    所以他張書緣也就不得不學那些個士大夫,養成了個隨時眯覺的習慣了。

    听著轎外的擾動,張書緣便掀開了簾子。

    本以為這群太監是去接管城防的,但他卻沒想到自己還沒開口,那群人里便傳來了一聲吆喝。

    “張王爺這是去哪兒?”

    隨著聲音傳來,張書緣頓時便在人群里發現了兩位熟人。

    沒錯,這宮里的熟人除了王承恩與方正化還能是誰。

    見是這兩位,張書緣也不好托大,下了轎子就拱手與其寒暄。

    “王公公,張某這是準備回商業司。您二位這是……”

    瞧見王承恩與方正化是一前一後的走了過來,張書緣就不免有些好奇了起來。

    “這樣啊,那正巧合咱家帶了陛下旨意,要大人協助我等督辦此案。”

    王承恩微微抱了抱拳,一點都沒把大宦官的架勢給拿出來。

    而這一幕看的方正化是一愣一愣的,心說這還是那個在內廷中權勢滔天的王承恩嗎?

    “是這樣啊,那本閣這便與二位公公同行。”

    拱了拱手,張書緣便走到了黃伯近前,讓他帶著轎子回府,並且讓他安頓好府內眾人,勿要讓眾人慌亂讓人誤會。

    因為看眼下這架勢,朱由檢是要借機查賬了!

    安頓好了一切,張書緣同王承恩二人去到了商業司。

    而在路上,王承恩是毫不吝嗇的夸獎,差點沒把他捧到天上去。

    對此,張書緣就很是無語,直說這都是聖上安排的好……

    就這樣,在商業司帶上一應畝產文書他們就奔赴向了戶部。

    見有內廷的人來了,溫體仁對此並沒有感到出奇,只是對混跡在人群中的張書緣感了些遲疑。

    不過,溫體仁反應也很快,在遲疑了片刻後,他便立即就對著宮里的人見起禮,那態度底的就很是讓人懷疑他那二品大員的身份。

    而王承恩等來此,也不是沖著他來的,再加之能看出皇帝有意無意的偏向他,所以眾人便也就沒說什麼,自顧自的就去找百官的地契復印了。

    “張閣,陛下這是何意?”

    讓屬下帶領著兩位太監頭子去搬運文書了,溫體仁便趕緊湊到了張書緣的近前。

    “溫大人稍安,王公公他們只是來調取各部官員的地契文書的。對了,稍後你得跟他們走上一趟,具體事項不用我說溫大人也知道該怎麼辦。”

    張書緣說的事情,自然是指溫體仁執掌戶部的事,而這個職位對于眼下的土地兼並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為了以防溫體仁被打個措手不及,故此他才做了提點。

    “恩,這個溫某知曉,那溫某在審查期間,這戶部之事就勞煩張大人了。”

    溫體仁知曉張書緣的一些財產情況,所以他很相信他張書緣是最快也是最先能從兼並之事中脫身。

    “誒,這話就客氣了。”

    張書緣拍了拍他的肩膀就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

    在戶部拿到所有在京官僚的地契後,王承恩便就看向了溫體仁與張書緣。

    “兩位閣部,此案乃關乎我朝萬年之基,還請兩位大人配合我等,以免我等奴婢再鬧出些什麼不好的事出來。”

    王承恩是陰陽怪氣的開口。

    雖然他能看出來皇帝在有意無意的培植溫體仁,但他可不是那听之任之的人,所以早在溫體仁晉升到中樞的那一刻,他就為了自己的皇爺著想,將自己的心腹太監派去溫體仁的老家走訪了,這自然也就抓到了些溫體仁的小辮子。

    而他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他不知道,溫體仁是怎麼看待自己這種人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公公說的是,如此重案涉及國本,本閣萬不敢推卸,定會交府上之人傾力配合。”

    可他未曾想到,溫體仁听到這話不但沒生氣,反而是偷偷的給他遞眼色討好。

    “這溫大人可真有意思,怪不得小哥要向皇爺舉薦他。”

    這種眼神在王承恩看來很是出奇,因為如今的官場之中,尤其是文官群體是十分厭惡宦官集團的,是恨不得將他們打入萬劫不復之地才好。

    “好,不愧是我當朝閣臣,那咱家就代諸位奴婢弟兄謝過溫大人了。”

    微微點了點頭,王承恩就知道了他的心思,當即就帶著人去到了他府上。

    按照戶部留存的憑證,以及在溫府中搜出地契,還有張書緣丈量出的具體數據。

    在這三方數據對照之中,這溫體仁一家的土地還真不算多,在京師的田畝只有六頃不到,還是于去年夏天時置辦的。

    當然這數據是不算他浙江老家的,若是加上他老家的田產恐怕也得有個五六百頃了。(百畝為頃,百頃為萬)

    的確,能在此時出相入仕的官員,大多都是出自于大資產之家,普通百姓想供出一個秀才都很難。

    因為,那大多數普通人是在這七八十年間,連溫飽都無法徹底解決,就更別提眼下還有著各種天災了,可以說能不被餓死就是萬幸了。

    在溫體仁府上審查了一天,王承恩等太監便就確定,溫體仁並不牽涉北直隸兼並之事,于是就恢復了他的部分權柄,能讓他行使戶部尚書的職責了。

    雖然是查清了他溫體仁一族並不涉及北直隸兼並之事,但考慮到其乃執掌戶部的因素。

    所以他溫體仁也沒有立刻恢復自由身,反而是被禁足在了府中辦公,方正化更是在戶部,通宵達旦的核查他溫體仁在職時的各種審批。

    對此,溫體仁是一點脾氣也不敢有,不但要和聲細語的哄著這些宦官,還要十分識趣的听從他們的安排。

    雖然他是感覺自己做的(包裝)像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清流,但他還是不免的害怕在處事之中有什麼遺漏,于是他便就命令下人開始向王承恩等人行賄了。

    面對下人送來的各種好處,王承恩是一點都不敢收,不但讓下人將東西給送回去外,更是將此事告訴了張書緣與朱由檢。

    ……

    “呵呵,王大哥,這溫體仁是在怕你啊。”

    汾陽郡王府中,王承恩與張書緣是對席而坐。

    而自從“查清”了溫體仁一家的田產之後,王承恩便就帶人來查他張書緣了。

    這雖然說的是要查他,但王承恩卻明白,無論小哥的田產是有多少,那都是他應該得的。

    因為若是沒有他,只怕這江山是會一日不如一日,到時候別說是干這些大事了,只怕連命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怕我?”

    王承恩很是不解,心想他都有皇爺給站台了,這怎能還會怕我?

    “是啊,他想往上爬,自然就得考慮你們這些內臣。而這俗話說的好,什麼話都比不上枕邊話,而你們是除了宮里的那些個娘娘們,就屬你們的話能入陛下的心了。”

    張書緣說的沒錯,作為宮里的大太監,尤其是皇帝的貼身太監,那分量是一點都不比皇後輕的,有時候甚至一句話就能讓朝廷的走向改道。

    而這最鮮活的例子,就是大明戰神朱祁鎮的貼身太監王振。

    就因為他一句話,直接就導致了大明發生了土木堡之變,使得大明精銳喪失六成以上的戰力。

    “張閣,那溫體仁給的東西,咱家是怎麼處理?皇爺跟我傳信說讓我自己看著辦。”

    面對著溫體仁接連不斷的行賄,王承恩就很是頭疼,生怕因此被李鳳翔等人知曉,從而影響了自己在皇爺近前的形象。

    “嗨,還能這麼處理?肯定是不收唄。”

    張書緣想也不想就這麼回答。

    “那…那他這一直送也不是個事兒啊,萬一這要是被皇爺知道……”

    “嘖,王大哥這不是迷惘了?他給你送禮是圖什麼?不就是圖盡快結束對他的審查嗎。所以要我說,他任內要是沒什麼大問題的話,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這樣也能為陛下留下他的把柄。”

    此時的朝局在張書緣看來,是勢必要有一個雷厲風行的人下場主導才行,而能有如此能力的人,非溫體仁這個官迷不可,他在歷史中為了做首輔,那可是什麼事兒都能干出來的。

    當然,他也考慮過自己取代溫體仁的作用,只不過他在朝中的時間太短,再加上老想從大局出發,所以他就認為,這打手之位還得是讓溫體仁這個官迷來當比較好。

    “看樣子只能是這樣了。”

    見張書緣跟自己說了這麼多,王承恩一想也的確如此,不過為了貼合皇爺的意思,他就決定在拒收溫體仁的好處時,自己也要對其慷慨,免得這貨在上位之後拿今天這事兒搞自己。

    沒錯,如今的局勢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韓的首輔之位已經是坐不穩了,一旦被查出有人給他開後門,再加上在他的任期內發生了如此駭然之事,那他最輕最輕的處罰也將面臨的是充軍戍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啟稟公公,張閣大人的田產現已查清。”

    正當他二人還想就這眼前的問題再聊些什麼的時候,王承恩的手下太監便就沖了進來,手上還拿著薄薄的一張草紙。

    接過下人遞上來的審查明細,王承恩頓時就瞪大了雙眼,以一種看聖人的眼神看向了張書緣。

    “王爺您…您這……”

    王承恩是結結巴巴的說不出完整的話,就連官職都忘了稱呼了,看到這一幕,張書緣瞬間就懵了,心說“難道是有人給我栽贓使壞了?”

    顧不得禮儀,張書緣一把就搶了過那張文書。

    這不看還好,一看他差點沒被王承恩給嚇死。

    只見這紙上的內容是汾陽郡王一系與城南有三處田產,共計五十七畝三分七厘。

    “王大哥你可嚇死我了。”

    看完了內容,張書緣就拍了拍胸口,他還以為在自己名下有上萬畝的田產呢。

    當然,自他立足于朝堂之後,自然就有不少人找他幫忙了,但礙于他一直外出,以至于府上的人就根本不敢收那些好處,再加上有朱燦綺這個老太太在看著,就更沒有人敢打著張書緣的名義去搞事了。

    “王爺您…您可真是我朝真正的清流啊。”

    “海,王大哥你可別抬舉我。這點東西已經是我認為的最多的了,再說了,弄那麼田產干啥?你可別忘了我還有惠民坊的股份吶,可犯不上去弄那麼多田畝。”

    張書緣說的沒錯,他眼下是要錢有錢,要權有權,有任何需要的東西就去市場上買就是了,可犯不上冒著損陰德的風險去兼並土地。

    “是啊…,我到忘了這一茬兒……”

    ……

    隨著結束了對他二人的審查後,他就便與王承恩分道揚鑣,同方正化去查歷任戶部尚書了。

    先是畢自嚴後是來宗道、楊景辰、李從心以及郭允厚這個商業司侍郎。

    經過連番的審核追查,最終是倒查到了嘉靖年間的戶部尚書秦金、孫交等人的身上。

    在倒查到這里後,整個京師便掀起了抓人風波,一眾東廠衛士結伴而行,奔著那些嘉靖朝時期的戶部尚書的後人就去了。

    起初,那些人後人還懵懂無知的反抗錦衣衛,並當街宣講錦衣衛的無恥陷害,想要去午門奏請朱由檢。

    但隨著一條條他們兼並土地的證據被亮出來,很快沒等錦衣衛出手,他們就被百姓們從府邸內給押了出來。

    這除了抓奸佞的後人外,一眾告老及現任的戶部歷經、郎中、員外郎、主事也紛紛被抓入獄。

    除了這些戶部的蓋章選手外,包括其余五部九卿在內,也有不少人被抓。有吏部的郎中盧化鰲、刑部員外郎史躬盛,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謝璉等,一共有一千多大小官員,因口供及留存憑證被抓!

    隨著東廠雷厲風行的抓人,搞的朝中百官是心驚膽戰,就連辦公的心勁兒都沒了,生怕第二天就會有錦衣衛上門抓人。

    當然,他們也曾試過上疏或當庭陳述東廠之亂,但這些言辭,朱由檢是理都不帶理的,直接就選擇留中處理。

    而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隨著被抓之人扛不住東廠的手腕後,接二連三的招供就猶如雪花般緊隨而至了。

    很快,順著這些人的口供,曹化淳等人便就盯上了東浙二黨的魁首及其後人。

    沒錯,這被盯上的人,正是參與過明末四大案的老臣。

    雖說這些人是死的死,老的老,但朱由檢就是不打算放過他們及在世的後人,立即就命曹化淳以謀逆大罪抓了他們!

    當這一條條消息傳播開來後,百官更是變的昏沉懼怕,更有甚者因扛不住這心理懼怕竟當朝請罪,請朱由檢判自己貪污受賄之罪。

    對此,朱由檢想都沒想直接就侍衛抓了此人,更是命錦衣衛連夜抄了他的家……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6章 東廠出擊、百官退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6章 東廠出擊、百官退避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