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70章 困苦的關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70章 困苦的關外

    喀喇沁左翼,喀喇沁部大營。

    皇太極是與一眾大清後金)貝勒貴族、漢人文臣、蒙古諸部首領齊聚在這里。

    自去年初冬時,林丹汗因內亂敗退後,這位女真雄主便正式統合了察哈爾左翼諸部,並大肆開展了聯姻活動。

    經由皇太極的鐵騎威懾和柔和手腕,包含察哈爾部在內的,喀喇沁部、扎魯特部、奈曼部、敖漢部、巴林部等蒙古部族,一律臣服向了後金。

    沒辦法,在當今世界能與後金騎兵一較高下的部隊是寥寥無幾。

    而在皇太極接手察哈爾左翼地區的當時,一些蒙古部落的小首領還曾寄希望于林丹汗,希望他能再與明廷商議共同出兵打回來。

    但很可惜,當時的林丹汗是兵力空虛,左翼大部族紛紛叛亂,而在他逃跑時身邊也只是帶了一萬部隊不到,逃到了察哈爾右翼的烏珠穆沁。

    至于當時的明廷,則是無暇管他,張書緣更是沒有理由再出言助他。

    所以,那些寄希望于林丹汗的小部族紛紛被滅,皇太極能是借此回了一口血,掠奪了近七千多民眾,外加四千多石糧食……

    我們話再說回來。

    此時聚集在此的皇太極等人,是正在思量著接下來的布局。

    “都說說吧,為今之計,我們該何去何從?”

    皇太極高坐于主位之上,下首左右分別坐著自家大臣與蒙古首領。

    听到這話,蒙古包內的眾人便就鴉雀無聲了。

    說實在的,今年自開春以來,整個遼東與察哈爾地區可謂是焦金流石,河道漸枯。不但莊田深受干旱影響導致了糧食減產,就連畜牧都因干旱少了下崽。

    再加上去年晚秋時的作戰,這種種因素相加便直接影響到了他今年入冬後的軍隊糧食供應。

    雖然皇太極眼光卓著反應迅速,施以了仁政保護了領地內的農戶,但氣候問題是人力所不能破解的。

    而與之合作的蒙古部族,過的那就更慘了,由于喪失了林丹汗這個關鍵人物,以至于各部族是各自為政,爆發了十分嚴重的饑荒和瘟疫!

    可以說,眼下這對主僕勢力,過的一點都不比關內好,同樣是身受天災的影響!

    所以他們這些人聚集在這里,一是皇太極帶人來和親喝喜酒的,二也是為了在此打打獵充裕軍糧,三是看看是否和能聯合到一起,一同進攻大明掠取物資。

    “大汗,為今之計,我等應該是得南下了!”

    沒等代善等幾位大貝勒開口,範文程這個包衣就站了出來。

    听到此言的蒙古諸部落酋首,瞬時眼冒起了精光,心道“果然是為此而來!”。

    “範大人說的是啊。可要想進攻又談何容易?”

    時至今日,代善等人也沒了勾心斗角的欲望,只能是寄希望于皇太極快想想辦法了。

    “憲斗,不愧是與本汗心念相通。本汗也是這個想法。”

    “不敢不敢,奴才只是在為主子考量而已。”

    範文程這老狐狸,十分了解皇太極的心性,在他的面前,你得表現的極其謙卑才是最好。

    “罷了。公甫寧完我的字)。”

    “奴才在。”

    “本汗半月前囑咐你的事兒,辦的如何了?”

    “回稟主子,奴才已于半個月前放出消息,言關寧軍袁崇煥多與我們交往密切。此時想來那崇禎小兒定是收到了消息,做出了部署。”

    “那依你看來,那崇禎小兒會做出何種部署?”

    “回主子,依奴才看來,那崇禎小兒睚眥必報,應當會采信我們之言,對袁崇煥心生疑慮,大肆派遣宦官掣肘。”

    寧完我說的大差不差,若是歷史中的朱由檢定會有所起疑,派監軍太監大肆入駐山海關。

    “嗯,寧大人說的不錯,那崇禎小兒,性格剛愎,剛剛繼位就斬殺了前朝太監,使財政盡落旁人之手。”

    隨著寧完我的話音落下,蒙古包內的範文程也是十分贊同,心底里很是譏諷明人。在他看來,這無論的朱家皇室,還是朝中的蠅營狗苟一律皆是該殺之輩,首當其沖的便就是魏忠賢,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沒錯,魏忠賢的斂財手段那是人盡皆知的,上到國庫,下到軍餉,沒有那個是他不敢貪的魏忠賢貪軍餉,也沒有全部都貪,還是給了山海關很多錢的)。

    所以,在這件事上,皇太極與朱由檢是一樣的看法……

    “那既然如此,我們可就于山海關踫一踫那姓袁的了!”

    見二位狗腿子都這麼說了,愛新覺羅阿拜便就摩拳擦掌了起來。

    “不可,那山海關一線戒備森嚴,我們又在那里吃了大虧,眼下決不能再進攻那里!”

    見自己的三哥開始蠢蠢欲動了,皇太極就無語的瞅了他一眼。

    而皇太極所說的大虧,指的是“寧錦之戰”!

    提起寧錦之戰,皇太極等貝勒心中是一片郁結。

    遙想當年,他阿瑪努爾哈赤,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先是智取開原和鐵嶺,後是親率大軍一舉攻克了葉赫部的東西二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但如此,他父親還大敗了熊廷弼和王化貞等名將,奪取了遼西重鎮廣寧。

    可好景不長,正當他父親意氣風發之時,親率數萬大軍直撲山海關。本以為可勢如破竹攻破城防。

    但不曾想那前些年的勝利,竟讓他沖昏了頭腦,以至于被山海關的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所擊傷,不久後便就病死在了盛京……

    “那…那大汗,我們不去山海關一戰,還怎麼入關啊?”

    愛新覺羅阿拜是有些不爽,眼神十分不好意思的看向了自己的八弟。

    “蠢貨,進攻之路又何曾一條?!動動你的腦子!”

    皇太極是恨鐵不成鋼的開口。

    說實話,讓他阿拜帶兵打仗還行,可要是論策那就算了吧。

    “是…是……”

    見八弟這麼說自己,阿拜便撇著嘴靠在了椅背上。

    “洪大汗皇太極的別稱),您是有什麼想法?”

    見皇太極說有別的路可走,身為喀喇沁部族長的甦布地,就懷揣著欣喜問道。

    “依本汗看來,為今之計只有一條路可走,那便是沖喜峰口一線!那里雖地勢險要,但利于潛藏行軍,而且,據本汗這些年的探查來看,那里的兵員甚是空虛。”

    皇太極是眼神迷離的說著,似乎是已站在了喜峰口等關隘之地。

    “您是說背水一戰?可在下听聞,那明廷自今年春時便加強了薊州一域的兵備。若我等進攻那里,這豈不是自找苦吃?!”

    甦布地說的沒錯。

    而他之所以知道關內情景,主要還是因為地理位置近,再加上他要為部族考量,所以就派遣了些探子入關。

    “是啊大汗,那明廷兵員廣袤,若我軍突入其域,實難有所收獲。若時局不利,我等甚有可能被鎖死在關內。”

    听皇太極這麼一說,代善等人就開始先後進言後果了。

    “這事本汗知道。可薊州鎮一域兵防空虛已久,那崇禎小兒半年光陰又能整備幾分?而且諸位別忘了,那明人貪婪,不但有人心向我們。他明廷內部還貪墨無度,出庫的銀兩能有幾成用到兵備之上?”

    “況且,我等此去不為佔城,只為劫掠!情況不妙大可急轉出關!”

    說到這里,皇太極是自信一笑,他有這個把握能沖出來。

    在今年這半年多里,自己這邊是收獲了不少關內的東西。

    雖然听說那明廷的張書緣,最近是在嚴打走私,但還是有不少人冒著殺頭的風險來與自己做買賣。

    當然了,由于這今年的氣候導致減產的問題,到了現在,他皇太極的庫里也沒多少銀兩和值錢的玩意。

    “您的意思是我們大可一試?”

    甦布地是有些懷疑的說道,言辭間很是不信任皇太極,生怕他拿自己當炮灰。

    “正是。當然了,眼下時機未到,我們還需再等上一等!”

    “您的意思是,等那崇禎小兒節制關寧軍?”

    這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是傻子,瞬間就听明白了他的用意。

    “呵呵,自然如此。只要那崇禎不信任袁崇煥,我們就大有可為!”

    皇太極是十分篤定,因為山海關距離薊州鎮太近了,隨時都會南下支援。

    而之所以堅信朱由檢會節制袁崇煥,是因為一個身處在邊關的封疆大吏,有太多的不可控了,這而且還傳出了與敵人攀附的言論,所以無論是換了誰來,基本上都會對其生出不信任。

    正當眾人商討到這里時,一名蒙古兵卒就沖了進來。

    “啟稟大汗,探候來報。明廷中樞已派人出城,疑似奔赴山海關!”

    一听蒙古斥候這話,皇太極瞬間就站了起來,心道,這還真是想啥來啥!

    說實在的,眼下的後金與蒙古已是到了極其危難的關頭,要不然的話,他皇太極也不會想在這個時候去進攻大明。

    “好,公甫辦的不錯,本汗定記你一功!待事成之後,本汗定予大賞!”

    見自己的計策似乎是成功了,皇太極便就看向了坐在右手邊的一應蒙古酋首了。

    “諸位,汝等也是天汗後裔,如今你我部族又逢此等大難,可願與我女真一部沖入關內?”

    “願憑洪大汗御下!”

    瞬時間,在場的眾人便就統一了思想。

    “好!那就請諸位與我一同創建你我之輝煌!”

    “多謝洪汗提攜!”

    統一了目標思想之後,眾人便就商討起了出兵和分贓事宜了。

    經過兩個時辰的爭論。

    雙方最終確,喀喇沁部等部族共出三萬余人,糧草四萬石,馬匹器械若干。而皇太極一方,則是出兵四萬,糧草七萬余石,一應攻城軍械火炮由他提供。

    而關于關內的利益分配,雙方的決定是四六開,皇太極佔六,蒙古諸部是佔四。

    雖然給到自己的份額較小,但蒙古諸部卻是很開心,畢竟自己出的人沒有什麼戰斗力,主要戰事還是得靠他皇太極的部隊來做!

    “好,既然諸位如此相信本汗,那這日子就定在本月二十七日,本汗會在二十日左右趕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達成了合作意向之後,皇太極便就同甦布地等人約定好了出兵的日子。

    離開喀喇沁部大營,皇太極便率領眾貝勒大臣急轉回了盛京。

    抵達自己的老巢後,他旋即就開始調動軍隊了。

    先是命寧完我、楊方興等文臣坐鎮中樞處理政務,然後又命了大兒子豪格監國,同時又命正黃、瓖黃、正白、瓖白四旗分出精銳拱衛盛京。

    除了動自己麾下的兵卒外,皇太極又命代善分出自己的正紅與瓖紅二旗精銳,駐防邊關。

    當然,不止是代善分出了兵,就連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所掌控的瓖藍、正藍旗二旗,也分出了不少兵將來防御山海關。

    見自家老大是這副拼死一搏的姿態,代善等人便就出言阻攔了。

    可面對眾人的阻擋,皇太極卻是用極其強硬的口吻說道。

    “諸位,眼下已到我軍危難之關頭,若再不行動,只怕我軍會爆發叛亂,甚至會餓死在這個冬天!”

    “所以,無論如何,此次行動,本汗定要實為,一應責任由本汗獨自承擔!”

    說句實話,皇太極也深知此事的危險與困難,為了振奮士氣,他便就決定自己要親自帶兵以正軍心了!

    說實在的,他們這些人全都知道,那明廷的官兵實在太多了,而且這次行動又是在大明的京畿附近,所以這很難不讓人下意識的去想,這是否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戰事?

    現實終歸是無奈的,哪怕他皇太極再不想兵行險招,他也不得不做!

    無他,若是此時不做,他後金來年必會更加難受,更加難以面對山海關的重兵!

    而代善等人雖是不爽他這姿態,但他們卻沒有膽子敢拼死阻攔,只能是做好了拼死一搏的準備了。

    帶好一應軍備,皇太極便就御駕親征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70章 困苦的關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70章 困苦的關外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