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馬士伯爵有意,那朕便也實心相待。大伴去內帑取件珍寶贈與伯爵,以證我明哈情誼。”
見馬士加路也答應了,朱由檢心底也樂開花了,當即就命令王承恩賜寶。
听到這話,馬士加路也便就躬身施禮答謝,並也從懷中拿出了一件王室珍寶回贈給朱由檢。
“呵呵,馬士伯爵客氣了,既然你我有意相談,那此事就煩請你與我朝的內閣司員張書緣張大人接洽吧。”
“多謝大明皇帝陛下,外臣退下後必如實回稟我皇。這接下來還請張大人多多與在下交談。”
“定會如此。”
表面上賓客相歡,但實際上卻是暗流涌動各有算計。
就拿方才達成的初步意向來說,那馬士加路也肯定是心有不甘的,本以為會十拿九穩的吃住大明朝,進而讓其割讓廣東數港,但沒想到這半道里卻殺出了個張書緣。
張書緣與朱由檢也是心知肚明對方的想法,因為換做是他們,他們也不會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好商好量,因為,這個世界是由拳頭說了算!
而張書緣他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接下來的談判中佔據偏主導的地位,如若不然,那他大明就會錯失這場殖民的列車了。
只要能跟他哈布斯堡王朝合作,那境內的龐大民力就能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進而起到推動大明改革的作用了。
馬士加路也走了,而朝堂上旋即就刮起了一陣風暴,各部主事紛紛進言阻擋朱由檢開海,而他們所用的理由還是那老掉牙的陳年舊調。
不是說域外國家沒有大明繁華,就是說遠洋耗資巨大易使國庫崩潰,更有甚者又提起了日本海盜。
在他們很多人看來,東南沿海之所以時常鬧倭亂,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明在搞貿易,若沒有了利益往來,那倭寇便就會去其他地方劫掠了。
當然,還有一個理由他們沒說,而那個理由則是事關他們自身的產業了。
自嘉靖時期開始,大明東南一帶便萌發出了資本主義萌芽,有許多的手工業工坊靠著走私海外發家致富,也有些人是偷偷行商于外海,在呂宋等地落地生根了……
而那些產業的幕後主人,自然是這浙黨一域的官老爺了。
百官在阻撓,內閣與六部反倒靜默異常,韓 等人皆是在思考後面的朝局究竟該怎麼搞好了。
就眼下來看,與域外貿易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但偏偏這個選擇還跟他們有沖突,所以一時間他們就陷入了兩難的抉擇。
這開海吧,他們的利益會受損,不開把朝堂實在是缺錢,而若是由于缺錢致使邊鎮嘩變,那到時候還是得他們倒霉,畢竟皇帝又不會去安撫將士,爛攤子還是得麻煩他們到處跑。
說實在的,在原有的歷史中,于去年七月就發生了兩起兵變,而那兩起兵變自然是薊鎮兵變和寧遠兵變。
這要不是張書緣在山西和陝西搞了一大筆錢,朱由檢又自作主張還了欠下的軍餉,要不然這兩鎮還就真的嘩變了。
據後世的史書記載,崇禎元年七月二十日,薊門駐軍因饑餓索餉鼓噪,焚搶火藥引起爆炸,導致薊門駐軍多達七千余人反叛,後經過多方籌措糧餉,歷時兩個月才消弭掉這場禍事。
而寧遠兵變,則是由遼寧寧遠軍中四川、湖廣兵缺餉四個月以上,嘩變規模達十三營,縛巡撫畢自肅、總兵官朱梅、通判張世榮、推官甦涵淳于譙樓上。八月初,袁崇煥與兵備副使郭廣密謀,誘捕其首惡張正朝、張思順,斬首十五人,才平定了兵變……
我們再說回來。
看著吵鬧的朝堂,朱由檢就想摔杯子說話了,可他還沒動,就見張書緣走出來一躬身道。
“臣有事啟奏。”
見張書緣出來了,百官皆是一愣,下意識就感覺他是來懟自己的,當即也跟著出列躬身啟奏,而韓 等人則是眯縫著眼看向了張書緣,就好似他們也準備好了反擊。
“肅靜,一個個的如此吵鬧成何體統?既然張師傅有話要說,那便請張師傅道來,其余人等一個個臣奏。”
朱由檢是皺著眉,隱在皇冠下的額頭都深深皺出了紋路。
“是。”
“陛下,諸位朝公,張某有一言想說。”
“張師傅請講。”
看了眼張書緣,朱由檢便就知道小哥要發力了。
“我朝眾所周知,海禁乃始于我太祖皇帝時期,然海禁固有好處,但弊處亦是不少。太祖時,國家孱弱百廢待興,又加之我朝嚴防海盜襲擾和外族的侵略,故此才實行海禁之策。然,時至今日,我朝與世界早已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我遠的不說,就說眼下。我朝積弊各處都需要錢財,而諸位應該皆知那大宋,哪怕是末亡時期,國家收入都能達六千萬貫錢,而其中自然少不了這遠洋貿易。”
張書緣是站在人群之前侃侃而談,在說話時還不忘給了朱由檢一個安心的眼神。
“張大人,下官有一事不解。”
正當張書緣想繼續往下說時,吏科右給事中許世藎便就站了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許事中請問。”
“方才張閣所言那宋朝歲入,但那大宋歲入頗豐,為何還會陷于亡國?據在下看來,與我朝而言錢財只是其一,人心才是我朝的重中之重呀,所以臣懇請陛下,這海禁還是勿要開的好,以免域外風俗擾了我華夏。”
許世藎是實心的說著,在他的眼里,眼下最重要的不是搞什麼貿易,而是要安撫人心,畢竟眼下天災肆虐,流民遍地,一個不好就會掀起大亂。
事實上,在原有的歷史中,朱由檢多次開海就是想通過貿易來給國家賺錢,但奈何歷史中的百官全是如許世藎這般想法,至于錢財,那不是有老百姓呢嘛,沒錢了就加派,實在不行了就濫發官鈔,反正他大明是有萬萬人數,餓死那麼幾個也無所謂。
“呵呵,既然許中事提及宋朝滅亡,那我問你那大宋滅亡的根本你可知道?”
“這有何不知?那宋帝昏庸,內有奸臣,武備懈怠,有此種種想不滅亡都難。”
許世藎是站直了身子侃侃而談,但他的話里卻少了一句,那就是百官爭斗。
沒錯,歷朝歷代的末期都少不了黨爭。
“只是如此?可在本閣看來,那宋朝之所以滅亡最重要原因是三點。一是那宋帝不明時局听信讒言殺了自家大將,二是那宋朝漠視百姓,貿易所賺錢財十分三四被侵吞一空,三是文強武弱,武官無心無譽,有此種種那宋朝豈能過活?”
“所以,本閣以為前朝教訓我朝定要借鑒,況且許中事所言的安撫人心不一樣也需要錢財?難不成要讓百姓苦讀聖賢之書?”
“你…你…”
許世藎是支支吾吾的,一時間不知該怎麼反駁了,最終只憋出了幾個你字。
“陛下,臣以為我朝眼下應當即刻開海,避免走上前朝老路!”
見許世藎沒話說了,張書緣就趕忙向著朱由檢一拜。
“張閣,老夫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由檢剛想允諾,韓 似乎是想好了什麼,決定先反擊一下張書緣了。
這姓張的若是有好辦法能解決自己的矛盾,那就答應,若是沒有,那就反對到死,反正這滿朝文武休想抹除了他東林群賢的根本!
“閣老請講。”
“張閣方才說了那麼多,老夫以為極對,但有一問,張閣可能回應老夫?”
“閣老所問何事?”
“呵呵,張閣,既然開海,那勢必會影響我東南一域,倘若貿易四起沖擊我本土民生該當如何?難不成屆時我朝再與那哈布斯堡來一次魚死網破?而且,據老夫觀察,那東南一域可有不少工坊,我朝難不成要收購那些坊市,致使商業崩毀,百姓無用?”
韓 是摸著胡子,表面上是在為朝廷分憂,但實際上他說的卻是自家的產業營生。
因為,在他的認知里,朝廷想要賺錢那就得施行大官坊計劃,所有商業一律由朝廷掌管,只有這樣朝廷才能賺到最多的錢。
“回稟閣老的話,開海是會影響我本土,但我朝可與哈布斯堡商定底線,如民生之物采購幾許,我華夏珍品又出售哪些,總之這些都是可以談的。至于沖擊大的問題,那只能是采用倒逼之策,使坊市因市場變動而進步與海外商人競爭。”
“至于那漫漫坊市,下官以為可用管理之策,我朝不收民坊,可讓其自行貿易,不過,想要與海外貿易須得經過我朝審核獲取許可,而所得所獲皆由他們自行分配,但每次出售的貨物,須得按其價值之半數或三成向我朝上歲,有了這制約,那我朝就了源源不斷的錢財。”
“當然,閣老或諸位想問,那倘若民商強官商弱怎麼辦。而下官的建議是放任,只要我大明的商品能夠流向世界,那整個世界的財富都就會流向我大明了。而我朝官商只做兜底,平抑境內物價。而我朝百業官商皆可耕耘,如此就可避免商人貪心哄抬物價了。”
張書緣自信滿滿的回應,說的全是後世的那一套,至于韓 的反駁,張書緣則是無所謂,也沒有攻訐他,因為他這是要把所有人給拉到一條船上!
他就不相信,這滿朝文武就不想賺錢,尤其是那浙黨!
而隨著此言一出,百官全都眼楮亮了起來,而韓 更是忍不住的在心底叫好,眼神中更是在好奇他張書緣的腦子里究竟是裝了什麼,怎麼會想出如此完美的方案。
說了這麼多,而百官也被他這套先進的方案給折服了。
“好了,都勿要再言了。朕意已決,著內閣司員張書緣負責開海一事,大理寺、戶部、工部全權配合!若誰敢誤了此事,朕定斬不赦!”
“臣遵旨!”
見張書緣的方案完全,再加之皇帝都下了如此旨意,百官也就慢慢的沒了聲響。
“啟奏陛下,臣還有一事。”
“哦?張師傅請講。”
見張書緣還有話說,朱由檢就不免的一愣。
“啟奏陛下,臣以為若想要達成遠洋貿易,我朝須得增設一司,而此司不粘朝堂政事,只專商業管理、洽談開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哦?那張師傅以為,此司地位幾何?”
听到這話,朱由檢就高興的更厲害了。
“臣以為此司乃與我朝國運相當,故此,臣以為當列二品,直面御駕!”
張書緣想也不想就把這負責貿易的衙門,給提到了與六部等同的位置。
“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看了看張書緣,朱由檢雖然很想直接同意,但他還是得要經過朝廷廷推。
“啟奏陛下,臣以為張閣所奏無誤。”
見有如此好事,溫體仁便第一個站出來投了贊成票。
雖然此司不屬于他戶部的管轄,但有了此司那他的壓力就會小上很多了,而且這衙門賺到的錢財那肯定是要流入他戶部的,要不然這又如何作用到國內?
ps︰明末的財政那可是一件頭疼人的大事,所有官員都不想過久的擔任戶部尚書一職,因為這財政可是崩的一塌糊涂。
有了溫體仁帶頭,緊接著六部中除了禮部以外則一律贊同,而至于內閣,則是在韓 的掃了幾眼後便就一致贊同通過了。
見人都通過了,張書緣與朱由檢便就看向了司禮監秉筆李鳳翔。
見此情景,李鳳翔苦笑了一番便也就同意了,因為這滿朝文武有一大半人都被張書緣給說服了,而且看皇帝的神色也是極為贊成此事。
“好,既然各部都同意,那朕便就為其取名為大明商業司,官居二品,主責一切對外貿易商戶管理。最高司長為尚書職,下設左右正負侍郎四人,主事十人……”
朱由檢一口氣便照搬戶部的編制給商業司上了編制。
“陛下聖明,我朝萬年。”
見自己所提的計劃又前進了一步,張書緣便立即帶頭叩拜。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