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07章 給一棒子再給一甜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07章 給一棒子再給一甜棗

    “啟奏聖上,臣之所以繞過三司,事因湖廣一十三縣沆瀣一氣,勾結域外番人欺壓我大明百姓。臣見之旋即核查,可臣與京師一來一往無半月光陰辦不得此事。”

    “故此,臣為保我湖廣一域民安,故此才繞過地方三司。”

    “而據臣查實,那番邦外人伙同當地府衙侵吞我民之土已達一千七百余畝,若臣見之不聞,那豈不是辜負了吾皇隆恩和先帝的栽培?”

    溫體仁是跪服在大殿中央,語氣平穩異常好似這場面他已經是經歷了數回,完全不帶怕的。

    “溫尚書所言可有實證?我朝律法曾言,誣告者罰同罪連坐,溫大人可要想明白了再說!”

    韓是摸著胡子看著溫體仁,他就不相信溫體仁能拿到證據。

    早在挖這個坑時,他就讓方從哲做好了關節,那鼓動佛郎機和當地府衙的中間人早已是自縊,而為了以防萬一,在此案發生後凡是丟了土地的鄉民,一律被浙黨人給弄死了。

    “回閣老的話,下官確有實證,不過還請聖上準許身在牢獄的董漢儒進殿臣奏。”

    溫體仁看了眼韓,眼楮一眯就心道“老家伙給我等著!”

    “準。”

    听到溫體仁說有證據,朱由檢便大手一揮示意門口把守的侍衛,去刑部大牢里叫人。

    很快,一身污垢的董漢儒就被人押著步入了金鑾殿。

    董漢儒,字學舒,號誼台,直隸開州人,萬歷進士,天啟年官至兵部尚書。

    在原有的歷史之中,他由河南推官入戶部主事,建議減織造、裁冒濫,切中時弊。歷湖廣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

    而這個人完全可以說是個大大的忠臣良將,雖然在歷史中今年他是死在了家里,但礙于歷史線的變動,他卻沒有如歷史中那般去世,反而是在湖廣擔任著經歷司的主事。

    我們再說回來。

    這滿身污垢且老態龍鐘的董漢儒入殿後,噗通一下便就跪在了地上給朱由檢叩頭,而他的心里是五味雜陳的看著這鋪著紅毯的金鑾殿。

    沒錯,董漢儒是入過中樞的,因為他曾任過萬歷十年1612年)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看到這位老臣是這副模樣,朱由檢也不由的心酸了起來。

    他知道董漢儒這個人,在他的印象里,董漢儒可謂是忠孝兩全之輩,本以為他會在朝中發熱發光,但沒想到礙于魏忠賢的掌權卻是斷送了這麼一個忠心大臣的仕途。

    心中嘆了口氣,朱由檢就扶了扶手,輕聲示意他抬頭回話。

    “董漢儒好久不見。”

    開口的第一句,朱由檢就語氣感慨的道出了此言。

    “陛下安康,老臣拜賀陛下。”

    听到這話,董漢儒瞬間就被感動到了,看來這位年輕的帝王並沒有忘卻那為國效力的殷殷大臣。

    “嗯,老御史溫體仁所言湖廣民變是與番邦異人坑害有關,相關證據都保存在你哪里,不知老御史可曾待在身上?”

    深吸了口氣,朱由檢便和煦的問向了他。

    “回吾皇的話,證據一直在身,還容老臣寬衣……”

    董漢儒說著就當庭脫起了衣服。

    衣服脫下,所有人都驚了,只見他的內襯里是有一個夾層,上面刻寫著諸多的人名與事件,其中包括不限與此次的民變大事,更包括前些年身受魏忠賢殘害的鄉民。

    ps明朝的官員沒有在被判罰的時候,是有人權的,不可搜身,不可苛待。

    “快,快給朕呈上來!”

    見董漢儒的內襯上是密密麻麻的字,朱由檢就坐不住了,當即就命令王承恩去取衣服。

    顧不得氣味難聞與衣服腌,拿到手中朱由檢就細細的看了起來。

    時間緩緩流逝,殿內是悄無聲息,韓等人則是陰沉著臉看著董漢儒。

    千算萬算他們沒算到,這地方府衙里居然還有人不是和他們一伙兒的,居然敢提供證據給溫體仁!

    大概過了十刻的功夫,砰的一下朱由檢的左手就砸在了龍案上。

    “欺天啦!!我大明朝的官員居然敢做下如此惡孽!!”

    “陛下息怒。”

    見皇帝怒了,一眾文武官員便就跪服了下來。

    “啟奏陛下,那內襯上所記述了何事?”

    跪在地上的韓,在道了一句息怒後,轉而就問起了朱由檢手中的內襯。

    “何事?哼,你這內閣是如何當得差?!我湖廣民生如此混亂,為何爾等就沒有人向朕奏報?!”

    朱由檢冷哼著就把內襯扔下了下去,差點沒把韓的頭給蓋上。

    差點沒被這衣服的臭氣給燻死的韓,就更懵了,心想這董漢儒究竟是記下了何事,能讓皇帝如此震怒。

    來不及細想,韓便就解下頭上的內襯,轉而看了起來,而他越看臉色就越是怪異。

    說實話,他知道下面的情況是怎樣的,但他卻沒想到事情卻能是這樣。

    只見,這封藏在內襯里的是封血書,上面記載了整個湖廣發生的所有惡劣事跡,小到府衙官差欺壓百姓,大到此次湖廣民變與走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看完這封血書後,韓便就不敢說話了,因為湖廣距離他東林黨人太近了,近到他說什麼也不能忽視那里的情況。

    “陛下,您都看到了吧,這是臣近十年來的全部記述,若不是鄉民識字者少,臣還可以收容更多!所以請陛下看在溫尚書是為民謀利的份上,就饒恕他這一會吧!”

    董漢儒見東林頭子都沉默了,當即就抓住機會開口。

    溫體仁是小人不假,但小人可是會演戲的啊,而他在湖廣查到這事之後旋即就找上了董漢儒,請這位老臣配合自己出手剿滅番邦異人。

    “楊一�y你可還有話說?”

    隨著董漢儒出聲,張書緣也瞅準機會出言發難,目標直指都察院!

    “臣…臣……”

    楊一�y此時也傻了,他想不明白為何自己等人謀劃的大局怎麼就發展成這樣?

    可他殊不知,此時雖是黨爭不斷,但還是有那廣袤的忠厚之輩在默默的發光發熱。

    “陛下,臣張書緣啟奏。”

    見他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一二三,張書緣就站起來走到大殿中央說道。

    “講。”

    “啟奏陛下,臣要參都察院懶政懈怠,不查官吏,不識民情!”

    轟。

    此言一出,堂上的所有人都更驚了,因為他們誰也沒敢想,張書緣會對整個都察院開火!

    “曹于汴,如此大案發生,你都察院是作何差事?這總得給朕一個交代吧?”

    朱由檢也明白了,眼下黨爭的根源就是來自那些聞風奏事的士大夫,最不濟也是原因之一!

    “陛下…是臣之過錯,臣疏于考核研查,還請陛下責罰。”

    曹于汴也不敢反駁,只得是在心底里怒罵上任左都御史曹思誠。

    “責罰?責罰能換回如此人命?”

    “曹化淳何在。”

    “奴婢在。”

    “朕命你核查溫體仁之事可有眉目?”

    “啟奏陛下,奴婢歷經三十二天,命鎮府司錦衣衛核查湖廣一案。發現溫大人所言證據確著,除此之外,奴婢還收李若鏈上報,湖廣七十二縣官員大肆貪污,行坑民之策,請吾皇即刻查辦。”

    曹化淳早已是做好了出手準備,一听到陛下喊自己了,他旋即就站了出來並將收集好的證據用雙手托舉到了頭頂。

    “呵呵,好啊,一個個的真不愧是我朝的忠心肱骨。來呀,即刻給朕褪去楊一�y袍服,交由東廠查辦!”

    “奴婢遵旨!”

    左右侍衛旋即領命,沖上去就扒了楊一�y的官服,押著他就退出了金鑾殿。

    “另外湖廣一案可使我朝管中窺豹,從即日起都察院降俸半成,除聞風奏事之權!”

    借著這個時機,朱由檢就舉起了大刀砍向了都察院。

    “不可呀陛下,若無此權,臣等該如何巡撫各地?”

    一听這話,都察院群臣便嗚嗷叫了起來,就好似他們死了爹娘了一般。

    “李御史為何不能巡撫?有道是有理不怕聲低,況且有此權,爾等還能讓湖廣發生如此大案,以張某看來,這就算是交給一條狗也不會做到如此!”

    有些話朱由檢不方便說,可張書緣卻是無所謂,有能耐你們就來搞我!

    “你…你!!”

    “肅靜!張師傅所言即是,朕意已決,今後都察院需按實據呈奏,若再行誣告一律連坐!”

    “另外,溫體仁之案,確有亂律之處,朕罰你半年無俸,三年不可升!”

    “臣溫體仁遵旨。”

    有這麼個結果,溫體仁簡直高興壞了,雖然有三年不可升的約束在,但這對于他一二品大員來說卻是沒什麼,反正他要的目的已經達成了,至于半年沒有工資,那更是無所謂,反正他家里又不缺錢……

    “還有,從即日起都察院、刑部、大理寺、東廠聯合查辦湖廣一域官員,發現一個給朕嚴懲一個,除罪大惡極者其余之人全族發配西藩!”

    “臣等遵旨。”

    見皇帝意決,群臣便忍著吃下了這苦果,所有人都感覺到天變了。

    因為,他們的皇帝好似是要走暴君那一條路了。

    見目的達成了,張書緣與朱由檢便就會心一笑,轉而就掃視起了群臣。

    “當然,都察院降俸歸降俸,但朕還是洞悉諸位臣工的不易。韓師傅,將這半年來收集的各府道,各級官員的俸祿給朕說說吧。”

    給了他們一棒子,朱由檢便就打算給他們一顆棗了,反正增加俸祿這事是遲早要做的,正好還可以用此來撫慰人心。

    “回陛下的話,據老臣與畢大人核算,我朝一品月俸為八十七石米,三百貫錢。二品為為七十二石米,三百貫錢……”

    見皇帝問到此事,韓便就心中一動,他感覺到自家這小皇帝好像會帝王心術了!

    顧不得內心驚駭,他便就與浙黨的幾個大佬對視了一眼。

    而此時,殿內的所有人都是這個想法,唯獨只有張書緣在偷樂。

    而大明朝時至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在變化,而唯獨不變的就是那官員的工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听完了韓的臣奏,朱由檢也是哭笑連連,心道“唉,怪不得百官貪污,這月俸給到朕,朕也會不好過啊……”

    搖了搖頭,朱由檢便就看向了還跪在地上的溫體仁。

    “溫愛卿,我戶部錢糧可有幾許?”

    “啟奏陛下,我朝庫中銀錢所剩兩百三十萬兩,黃金剩余一十一萬兩,倉儲稻米谷種全部發往了受災四省……”

    听著溫體仁的上奏,朱由檢想了想便就決定,只給他們增加俸鈔了,至于糧食那是不可能多給了。因為今年的光景不好,到處都要用糧。

    “溫愛卿管庫有方。”

    “諸位愛卿,時至今日我朝變化良多,故此朕意為加俸!”

    “當然,諸位愛卿也知我朝窘迫,想必也不想給朝中增添負擔。這樣吧,自上往下各部大員加俸一百貫,地方各府加俸二百貫。”

    朱由檢是自說自話,張書緣則是在下面算著這筆賬,而百官的神色則是陰晴不定。

    原先的各部官員,一品到四品是三百貫錢,正五品是一百五十貫,正六品是九十貫,正從七品是六十貫,正八品是四十五貫,正從九品是三十貫。

    而明朝的一貫錢等于一兩白銀,也就是說這各部自四品往上的大臣,能每月拿到四百兩銀子,外加二十至八十七石米不等。

    地方官員則是能拿兩百至四百五十兩銀錢,外加五石至二十石米糧。

    總得算下來,這筆支出最起碼得有近一百六十萬兩的支出,能佔到去年現銀預算的一半以上。

    心中算著這筆賬,張書緣就扶了扶心,心道年後還是得抓緊搞錢。

    ps︰明末時期的官員很雜,單我查到的萬歷時期,所有官員加起來就有八萬人左右,而明朝的俸祿體系是實物加銀錢來給的。所以我這麼寫應該是沒啥太大的出入。畢竟我是真不知道崇禎時期有多少官員,每級官員又是有多少人……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07章 給一棒子再給一甜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07章 給一棒子再給一甜棗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