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54章 善後,回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54章 善後,回京

    從秦王府出來後,張書緣便就回到了臥房畫起了煤爐構造圖。

    煤爐的構造並不復雜,只要是個現代人都能夠畫的出來。

    而他所畫的圖紙,與後世的相差不大,無非是在這爐子的鐵殼外多了一層木板。

    這之所以要加木板,主要是他還想將這煤爐打造成一個家居,讓匠人在那板子上面刻畫山川河流、飛鳥走獸等畫作來吸引達官顯貴。

    ps︰古人的取暖方式是有很多種的,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般只靠穿厚衣。這尤其是權貴,他們在建房之初就會命人修造暖閣,主要辦法就是將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通過熱氣流動來取暖,而除了房屋之外,他們也會命人建造精美的手爐、足爐、燻爐等物品來取暖。

    將畫好的圖紙收好,張書緣就去西安府城南外的鐵廠。

    這鐵廠並不出名,規模也不大,佔地面積僅有八百平方。在常時這廠里大約有一千余位工人在這里討生計,可時至今日由于天災的影響,這廠內的一千余人便也沒了三成。

    步入其中,張書緣很快就見到了王夫之。

    “參見大人。”

    見他來了,王夫之便帶著一眾鐵廠的官員施禮。

    在整個明朝,全國的鐵廠冶煉制造都是由工部的虞衡清吏司下的軍器局,與內務府司的兵丈局來負責管理。

    而此時的冶煉技術,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出了著名炒鋼法。這炒鋼法主要是利用高溫將生鐵加熱到液態或半液態,利用鼓風或撒入精礦粉等物品,令 、錳、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鋼和熟鐵的成分範圍內。

    而這工藝比之世界諸國是一等一的先進!

    看著近前的一眾官員,張書緣就便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勿要多禮,同時又看向了遠處的幾座高爐。

    讓王夫之帶著自己在廠內逛了一圈,張書緣就便點了點頭道。

    “嗯,辦的不錯。而農,你讓人過來看看,這爐子能造否?”

    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張書緣是懵懵懂懂的讓人帶著逛了一圈。

    這說實在的,此時的張書緣就很後悔,恨不得現在立馬穿越回去多學一學那現代工業,因為他對這冶煉是一竅不通。

    “閣部,稍等學生這就去喊廠里的主事。”

    接過圖紙,王夫之也不懂這冶煉,在看了兩眼之後他就看了看身邊的那幾位員外郎,見他們是一副沉思的模樣,他只得是去喊那一線的主事了。

    很快,一位長相粗獷的精壯漢子就從工坊里出來了。

    “小的範四拜見閣部老爺。”

    此人一過來便就是跪地一拜。

    見狀,張書緣是趕忙的讓他起來。

    “誒,主事不必多禮,你看看此物廠里能造否?”

    這主事名為範四,早年間跟著一位廠里的老師傅做學徒,後來因為能干肯吃苦,所以就升任了這鐵廠主事。

    “嗯…能造!不知大老爺想要造多大?”

    一听範四這麼問,張書緣就琢磨了起來。

    這造小了肯定不能作為家具,造的太大了也不利于安裝和運送,琢磨了幾息之後,他就便定下了尺寸。

    “本閣想要將此物造成十尺見方,重量控制在五十斤。不知這難度大否?”

    “大老爺,若是如此的話,那沒什麼問題,抱在鵝身上!”

    一听他的要求是這樣,範四便就拍著胸脯打起了包票,開玩笑就這個一個小物件有什麼難度?

    “好,若此事能夠辦成,那本閣準你提升一級!”

    這作為內閣司員兼吏部左侍郎的張書緣是有這個權利的,當即就給他許諾。

    “小的,多謝大老爺!”

    “呵呵,先別高興早了,你現在去帶人給本閣造一座出來看看,若是沒問題那就可以大規模鑄造了。”

    笑了笑,張書緣便就拍了拍他的肩膀。

    感受到大老爺的賞識,範四作了一揖就回到了工坊。

    此人走後,張書緣也沒閑著,反而是隨著王夫之繼續視察了起來。

    逛完了整個廠區,張書緣就覺的這廠子至少得再建十余個高堆爐才行。要不然就眼下那一個高堆爐是實在難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他的想法,是想要將這煤球爐給鋪滿整個北方,家家戶戶都要有!

    跟王夫之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後,王夫之便就答應了再建七個高爐了。

    三個時辰後,範四是去而復返了。

    只不過,跟第一次相見時不一樣,此時的他是帶著三個人抬著一個黑不溜秋的爐子。

    “嗯,造的不錯。”

    看到這東西,張書緣就高興了起來,因為這正是他小時候在農村見過的那種黑爐子。

    “大人是這樣的嗎?”

    “嗯,就是這樣,範主事做的不錯嘛。本閣問你就按這樣的形制來做,一天你能做多少個啊?”

    “大老爺,不是鵝夸海口,這要是廠內日夜不斷的話,這爐子少說能造他個一百個!”

    “呵呵,是嗎?那好,既然你有把握,那本閣就讓你負責專門制造這鐵爐了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听到他的話,張書緣就笑著開口。

    “是!小的一定多多造爐。”

    見他這麼說,範四旋即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他明白若是此事干的好,那他可就飛黃騰達了。

    “好,你去吧,記住也別光想著自己,這手藝還是要多多分享給同僚。”

    見範四很是興奮,張書緣不由的就提點了幾句。

    “是,小的明白!”

    “好了,等你家大使開設了新坊你就給人去生產此物。對了,這樣的爐子要造兩份,一份就這樣,另一份再裝木板刻畫。”

    “是!”

    範四旋即領命,緊接著就去忙碌了。

    “閣部,這爐子為何要造兩份?”

    “呵呵,而農,你想啊這爐子是乃鐵器,售價肯定不菲。所以本閣想讓這粗糙的鐵爐低價售賣,而那精致雕刻的就賣高價!”

    “那大人,這價格……”

    “呵呵,價格嘛就定在五兩,精美的就賣五十兩!”

    張書緣是樂呵呵的大手一揮。

    “大人,那這爐子可有名諱?”

    “嗯,有!那精美的就叫它山岳爐,而那粗糙的就叫黑鐵爐如何?”

    “嗯…不錯,是個好名字!”

    王夫之想了想,覺的這名字倒也通俗易懂,黑鐵不就是指煤炭嗎?

    “呵呵,好了,這逛了一下午了,我也該走了,你啊抓緊機會好好辦理此事,記得有事就給我傳信。”

    見事情吩咐的差不多了,張書緣就想打道回府了。

    “嗯,學生定會完成此事!”

    “好,別送了,記得一定要盡力的擴建工坊,同時也沒忘了擴招人手。”

    “是,學生明白。”

    撂下這句話,張書緣就便走了。

    這趁著天色還早,張書緣就去往了巡撫衙門。

    這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不一就任陝西巡撫總督後,練國事就將整個衙門的人給換了一遍。

    被小廝引入正堂,他還沒坐半個時辰呢,就見到了滿身疲憊練國事。

    “下官拜見閣部。”

    一見他在,練國事是趕忙的帶上官帽施禮。

    “呵呵,練大人辛苦了,這一天跑了不少地方吧。”

    “下官沒跑多少地方,只是去了趟長安縣。”

    兩個人坐下,寒暄了一會兒,張書緣就便問起了番薯事宜。

    “哦,大人問及此事,下官有些疑惑想請大人解惑。”

    “練大人直言便可。”

    看著他笑了笑,張書緣就便喝了口茶。

    “大人,這番薯究竟是為何物?為何您與聖駕如此看重?”

    這說實話,在昨日的會議上,他沒好意思問。

    “哦,原來是此事啊,我道是什麼。”

    听他這麼說,張書緣就苦笑了一聲,心說忘了給他們介紹這東西了。

    “練大人,這番薯乃是產自與呂宋,此物味甜好活,是我偶然在南方游玩時發現的。”

    見他問起番薯,張書緣也不好實話實說,只得是編了個謊話借口。

    “是嗎?那此物一年幾熟?吃水否?”

    “此物一年兩熟,不吃多少水,可以說種下去就能活,而且此物的收成時間只需三個月便可收獲一次。”

    “這是神物啊!”

    一听這話,練國事便就驚詫了起來,他還從未見過如此好種植的農物。

    “呵呵,是神物,本閣不瞞你,此物經過了我與陛下驗證,它可畝產千斤!”

    轟!

    這句話一出,練國事整個人就驚訝的站起來,整個人的手都顫抖了起來。

    “當真?!”

    “呵呵,當真!所以我和陛下才會如此看重此物。”

    “既然如此,那請大人見諒,下官這就去帶人種植!”

    見張書緣是言之鑿鑿的,練國事也不顧什麼天黑了,立馬就要帶人去種番薯。

    “誒,不急這一時半刻,今天我來此是想問問,這西安府的田畝情況。”

    見他要走,張書緣就趕忙的讓他坐下。

    “唉,不瞞大人,我西安府的田畝被侵吞的實在厲害,據下官的調閱,在這短短的十年里,城內百姓的田畝就丟失了七千頃,不是被那富人收購,就是…就是……”

    听著他的話,張書緣知道他是什麼意思,無不是在說秦王。

    “唉,這哪兒是什麼時難,是人禍啊。”

    搖了搖頭,張書緣便嘆了口氣。

    “李文柏將秦府的田冊拿來。”

    “練大人,這是秦府的田冊,上面有兩萬六千余頃。本閣昨日與陛下商議過了,這兩萬六千的土地,朝里只拿六千,剩下的你拿去給百姓們分了吧。”

    接過李文柏遞來的賬冊後,張書緣便愁容的開口。

    “大人,這…這不合適吧,如此這怎能向國庫交代?”

    “誒,什麼交代不交代的,這都是陛下應允了的,你就放心拿去吧!”

    捏了捏鼻梁,張書緣就將賬冊放在了身旁的案子上。

    “這…下官實在是不知該說些什麼了,請大人受下官一拜!”

    練國事知道,朱由檢之所以應允必然是受了他的影響,要不然這麼多田地肯定會被收繳入庫的。

    “行了,別來這些虛的,只要你練國事能實心為民辦差,就不枉我向陛下舉薦你了,再者說這田也不是給你的不是?”

    “行了,本閣與陛下這兩日就要走了,望你多加努力。”

    “下官遵命。”

    站起來拍了拍他,張書緣就便走出了巡撫衙門……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54章 善後,回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54章 善後,回京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