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32章 君臣失聯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32章 君臣失聯

    這場痛哭是足足持續了半個多時辰。

    看著趴在身邊的皇爺如此痛哭,王承恩也很不好受。

    他知道,自從皇爺登基以來是受了多少苦楚的,別家的皇帝是穿金戴銀,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

    可到了自家皇爺身上不但是宵衣旰食,還得要與皇後一同想辦法為國家賺錢。

    賺錢也就罷了,他皇爺還得面對百官的爭吵,關外的敵人,甚至若不是皇嫂的話,他的皇爺說不定就死在了登基那天……

    正當主僕二人痛哭的時候,太醫院的太醫們也到了。

    經由一番會診後確認,朱由檢的暈厥是由怒火攻心所致的,所以太醫們就開了兩個安神的方子就便告退了。

    見無甚大礙後,王承恩提著的心就松了下來。

    一夜很快就過去了。

    在快天亮之時,朱由檢是說什麼也要去上朝,哪怕是張嫣來勸他,他都要去。

    無奈誰讓國家事多呢,于是,在眾人攙扶陪伴下,朱由檢便就開始了新的一天。

    而他昨日視察軍營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朝堂。

    當听到皇帝暈厥在了京營後,百官是怒不可遏,紛紛當朝上奏彈劾李國楨等勛貴不敬聖上,枉顧聖命。

    對此,勛貴一系是沒什麼話說,因為此事沒法狡辯。

    可朱由檢今天是實在懶得他們扯皮。

    在罷了李國楨的三營總督之後,他就匆匆交代了李邦華接手京營。

    雖然他朱由檢是不想扯皮,可文人集團實在是不願放過打壓勛貴的機會,于是以東林黨的韓為代表,群臣又請求他朱由檢徹查京營貪墨一案。

    對此,朱由檢看的很是明白,于是他就安排曹化淳去查此案了。

    一听要用東廠,百官旋即就調轉了槍頭,朱純臣等人也站了出來,說什麼東廠實乃天下禍亂之根源,請他朱由檢罷黜東廠。

    “你們都建議朕不用東廠,可不用你們誰能管的了天下?!成祖在時東廠盛行,天下安寧隨和,到了現在東廠卻成了禍亂之源?!”

    “陛下,這此一時彼一時啊,當年廠公實為公允,人又謙和大義,如此才使天下隨和啊陛下。可如今雖說魏閹亡故,但他余孽尚存若再起東廠,臣等只怕他們會變本加厲啊!”

    “變本加厲?既然如此,那朕要你們有何用!”

    “陛下……”

    “好了,此事勿要再論,誰在要阻朕,就別怪朕不念君臣情誼!”

    看著紅了眼的朱由檢,百官知道,這怕是東廠要再起不可了……

    退朝之後,百官是紛紛痛罵起了勛貴,說要不是他們干的這爛事,陛下何至于再起東廠。

    對此,朱純臣等人皆是搖頭苦笑,無奈,他們也想不到皇帝會不打招呼的去檢閱啊。

    我們在說朱由檢。

    在休養了五日之後,他就便看到了李邦華呈遞的奏疏。

    這不看還好,一看氣的他是差點沒吐血。

    只見李邦華奏上的寫道。

    “臣李邦華叩拜吾皇。臣初到三營,用時兩日便已查清三營之缺。”

    “糧食每年定額取米一百六十六萬四千三百石,消耗一百一十萬石,較之先帝時多出了五十萬于石應當減少。”

    “兵甲器具定額十一萬件,現缺六萬八千余件,應當盡快補足。”

    “三營官兵開度無序,每年領取太僕銀一萬六千兩,屯田籽銀一千零六十兩,臣以為自兵部協理下調每年支取,暫定額為一千四百兩用于犒賞官兵、支付伙食雜費等,自提督、武臣、巡視將帥依次遞減俸祿,至此便可改善京營財政。”

    洋洋灑灑,李邦華寫了很多也很詳細,看的朱由檢是一會兒皺眉,又一會兒高興的。

    尤其是看到這奏里,李邦華詳細列出的數據,更是讓他有一種賞心悅目之感。

    “看來還是小哥舉薦的人靠譜啊,大伴你說是不是啊。”

    “是啊,這李閣員實乃大才,不但有詳舉還有解法。陛下,奴婢是真的為您高興啊,這有了李閣員的幫忙,日後您可就能少些怒火了。”

    “嗯,嗨,不說這個了。對了,這幾日小哥有來奏嗎?”

    “回皇爺的話,小哥的奏奴婢沒見到,要不奴婢再去司禮監看看……”

    “既然沒有就算了,這樣吧,等再過幾天朕也去陝西看看。”

    “皇爺您想出京?這…這是不是要告訴李閣員一聲。”

    “不用了,朕這次用東廠了,你去告訴曹伴伴一聲,讓他準備好人隨時出發。”

    “是!”

    說罷,王承恩便就退了出去。

    我們再說張書緣那邊。

    在安頓好了平涼縣的災民之後,他就打算等朱由檢的回信了。

    可這左等右等就是見不到回信,他張書緣只得是亂想了起來。

    “嘶,這怎麼不來信呢?難不成朱由檢出事兒了?”

    “不行,我再寫一封。”

    一想到這,他就在起筆墨,只不過這次他所寫的是關于災民的安置了。

    在這幾天里,他先是將李秋水等人的田給分了,然後又讓人去了趟西安府要糧,最後又在他親自督促下,這平涼縣才恢復了生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只不過,由于大旱,他們省吃儉用省出的糧食卻大多都無法用于耕種。

    無奈,見種不出糧食,他就選擇帶著縣民去開山修路了。

    將寫好的信件再次封裝,又命衛兵用八百里送往京城。

    可這次照樣是一去不回,一連四天他都沒見到回信,不但信沒見到,就連派去送信的人都沒見回來。

    而經過此事後,他當即就發現自己是被人算計了。

    坐在軍中大營里,張書緣正想著會有誰會扣下自己的信件時,一聲馬嘶就傳了進來。

    “閣部,查好了!”

    一听是許顯純的聲音,張書緣當即就一拍腦門。

    “是他!我…嘖,真是忙糊涂了。”

    沒錯,听到這聲音的瞬間,他就想明白了是誰扣自己的信了。

    這除了韓王朱��J還能有誰?

    “查到什麼了?”

    “閣部,你看。”

    走到許顯純的身邊,接過他手中的信封就看了起來。

    “我草,我這族叔真是大氣啊,居然花了十萬兩買婢女!”

    “嗯,閣部,你再看看後面的。”

    見許顯純讓自己看後面的,張書緣就開了第二封。

    這不看還好,一看就被嚇了一跳。

    只見,這記述中寫道。

    韓王一系自永樂十一年進駐陝西,傳至朱��J已歷十一代,其家產豐厚整個陝西無人能出右,只有秦王尚能一比。

    屬下游走陝西各處,經查韓王府田畝共有二百七十處分布于陝西各處,粗略估算其田畝數額達四萬余頃,轄內耕民六萬三千余人,府內小廝丫鬟三百四十余位,小妾十人……

    “這……”

    “閣部,還有,後面的我就直說吧。”

    “嗯,坐下慢慢說。”

    兩人說著就坐到了帳右邊的椅子上。

    “據我手下人調查,這韓王自繼位以來,每日是游山玩水,攫取女子取樂。而他轄內耕民時常有餓死人的情況,不但如此,他還外放高利貸給民間,單這平涼就有三千余人借過。”

    “這麼多人,那我這族叔的利息如何?有沒有因為這個把人給逼死?”

    “唉,自然是有,韓王放出的貸,利息有五分,許多還不上錢的就賣兒賣女湊錢還債。那些還不起的輕則被他打,重則就被扭送至了縣衙判以了極刑。”

    “五分!”

    听到這,張書緣就坐不住了。

    五分利是什麼概念,那可是每個月有百分之五的利息啊,就算你只借了一百兩,那一年下來就得還一千八百兩的利息啊!

    而這樣的高息,又有多少人能夠還的起?

    在他的記憶里,明末百姓一年的收入至多有十到十五石米,折合糧價三兩一石來算,也就才三十至四十五兩而已。

    別看這錢是有不少,但要知道這錢數是他根據市場糧價折算來的,這並不是西北百姓的真實收入。

    而據他張書緣估算,這西北的老百姓真實收入,一年收入至多有個十五兩左右就算是到頂了。而這筆錢他們還要拿去交租子買稻種,還有支付朝廷時不時的征餉加派,地主老爺的克扣,自己還要生活。

    所以,這點錢對普通百姓來說也就是剛夠糊口而已。

    ps古代農民的地租是很高的,據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表述,當時的農民地租能佔到收成的一半或以上!

    “這可真是我的好族叔啊,走老許跟我去找他!”

    听完許顯純的話,張書緣立即決定去找韓王談談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32章 君臣失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32章 君臣失聯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